《《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教學檢測A》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教學檢測A(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教學檢測A
一、選擇題(10×2分=20分)
1. 切削用量對切削溫度影響最大的是( )。
A.切削速度 B. 切削深度 C. 進給量
2. 與工件上得已加工表面相對得刀面是( )。
A.前刀面 B.后刀面 C.副后刀面 D.切削平面
3. 在機械加工中直接改變工件的形狀,尺寸和表面質量,使之成為所需零件的過程稱為( )
A.生產(chǎn)過程 B.工藝過程 C.工藝規(guī)程 D.機械加工工藝過程
4. 工件在安裝定位時,根據(jù)加工技術要求實際限制的自由度數(shù)少于六個,仍滿足加工要求,這種情況稱為(
2、 )。
A.欠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完全定位 D.過定位
5. 砂輪的硬度是指( )。
A.磨粒的硬度 B.磨粒脫落的難易程度 C.磨粒、結合劑、氣孔的體積比例
6. 在球體上銑平面,若采用圖所示方法定位,則實際限制( )個自由度。
A. 1 B.2 C.3 D.4
7. 工藝系統(tǒng)剛度等于工藝系統(tǒng)各組成環(huán)節(jié)剛度( )。
A. 之和 B. 倒數(shù)之和 C. 之和的倒數(shù) D. 倒數(shù)之和的倒數(shù)
8. 經(jīng)濟加工精度是在( )條件下所能保證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
3、度。
A. 最不利 B. 最佳狀態(tài) C. 最小成本 D. 正常加工
9. 淬火鋼7級精度外圓表面常采用的加工路線是( )。
A.粗車—半精車—精車 B. 粗車—半精車—精車—金剛石車
C. 粗車—半精車—粗磨 D. 粗車—半精車—粗磨—精磨
10. 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 )。
A.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與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B.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與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
C.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與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
D.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與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0×1分=
4、10分)
1. 在切削運動中,主運動只能允許有一個。( )
2. 當有色金屬(如銅、鋁等)的軸類零件要求尺寸精度較高、表面粗糙度值較低時,不能采用磨削加工的方法,而只能采用超精車的工藝方法。( )
3. 硬質合金刀具熱效應磨損的主要形式包括:相變磨損、擴散磨損和氧化磨損。( )
4. 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對刀具耐用度的影響最大,其次為切削深度,而進給量對刀具耐用度的影響最小。( )
5. 欠定位在加工過程中不允許存在。( )
6. 磨削機床床身導軌時,由于磨削熱會使導軌產(chǎn)生中凸。( )
7. 直線尺寸鏈中必須有增環(huán)和減環(huán)。( )
8. 精加工時使
5、用的定位基準稱為精基準。( )
9. 主軸的徑向跳動會引起工件的圓度誤差。( )
10. 工序尺寸的布置,一般采用“入體原則”,因此對于軸類外圓表面工序尺寸,應標成上偏差為零,對于內孔類表面工序尺寸,應標成下偏差為零。( )
三、填空題(20×1分=20分)
1.機械加工工藝系統(tǒng)由 、 、 和 組成。
2.下圖為車削工件端面的示意圖,圖上標注的進給運動是 ,主偏角是 ,刀具后角是 ,已加工
6、表面是 。
3. 一次磨刀之后,刀具進行切削,后刀面允許的最大磨損量(VBB),稱為 , 或者叫做磨損限度。
4. 車外圓時,導軌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對零件加工精度的影響比垂直面內的直線度誤差影響 得多,故稱水平方向為車削加工的誤差 方向。
5. 工序是指 。
6. 工藝過程一般劃分為 、 、 和 四個加工階
7、段。
7. 工藝尺寸鏈的兩個特征是 和 。
8. 工藝系統(tǒng)熱變形的熱源大致可分內部熱源和外部熱源。內部熱源包括 和 。
四、名詞解釋題(5×2分=10分)
1. 基準重合
2. 變值性系統(tǒng)誤差
3. 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
4. 刀具耐用度
5. 加工精度
五、簡答題(5×4分=20分)
1. 粗基準的選擇原則是什么?
2. 什么是裝配?保證裝配精度的工藝方法有哪些?
3. 刀具磨
8、損的方式有幾種?磨損原因是什么?
4. 影響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5. 表面質量的含義包含哪些主要內容?
六、計算題(2×10分=20分)
1. 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證尺寸10+0.2mm,試畫出尺寸鏈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
2. 某批環(huán)形零件在銑床上采用調整法銑削一缺口,其尺寸見下面零件圖,要求保證尺寸43 0-0.1mm?,F(xiàn)采用900的V形塊和支承板兩種定位方案,試分別求它們的定位誤差,并判斷能否滿足加工要求。(已知銑削加工的ω=0.05mm)
6
第 頁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