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度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度(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規(guī)范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職工的生命安全,維持正常的安全生產秩序。 1.2編制依據 依據《職業(yè)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單位發(fā)生安全生產事故救援工作。 1.4應急預案體系 根據本企業(yè)管理體系及行業(yè)特點,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1)綜合應急預案:規(guī)定本企業(yè)應急組織機構和職責、應急響應原則、應急管理程序等內容。 (2)專項應急預案:主要是根據本企業(yè)生產加工特點,為應對幾種安全事故類型。各專項事故預案詳見5.4各項應急救援預案 (3)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部位、設備設施、事件及災害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 1.5應急工作原則遵循快速反應,統(tǒng)一指揮,單位自救與專業(yè)應急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應急組織體系 (1)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在公司領導統(tǒng)一領導下,各有關職能科室、車間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開展。 (2)成立事故應急總指揮部??傊笓]由總經理擔任,如有特殊情況總經理不能到位時,由生產副總經理代任。副總指揮由生產副總經理和技術副總經理擔任。成員由生產科、保衛(wèi)科、設備科、技術科、材料科以及各車間負責人組成。 2.2指揮機構及職責 (1)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職責 ①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應急搶救預案。 ②負責統(tǒng)一部署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及緊急處理措施。 ③負責調用本公司范圍內各類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 ④負責組織人員和物資疏散工作。 ⑤負責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⑥負責做好穩(wěn)定生產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 ⑦負責組織預案的演練,及時對預案進行調整、修訂和補充。 (2)應急總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①應急指揮辦公室是本企業(yè)應急指揮部的日常辦事機構。 負責平時的應急準備。負責報告、信息報送、組織聯絡各職能部門及協調。 ②負責與外界的渠道溝通、引導公眾輿論。 (3)搶險、搶修組(設備科)職責 由設備科牽頭,各車間、科室配合組成。該組成員要對事故現場、地形、 設備、工藝熟悉,在具有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時深入事故發(fā)生中心區(qū)域,關閉系統(tǒng),搶修設備,防止事故擴大,降低事故損失,抑制危害范圍的擴大。并負責事故調查工作。 (4)消防治安組(保衛(wèi)科)職責 ①由保衛(wèi)科牽頭各相關車間、科室配合組成。 ②負責維持廠區(qū)治安,按事故的發(fā)展態(tài)勢有計劃地疏散人員,控制事故區(qū)域 人員、車輛的進出。 ③負責對火災、泄漏事故的滅火、堵漏等任務,并對其它具有泄漏、火災、 爆炸等潛在危險點進行監(jiān)控和保護,負責應急救援、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造成二次事故。 ④負責有關事故直接責任人的監(jiān)護。 ⑤參加事故調查。 (5)后勤保障組(材料科)職責 負責急救行動提供物質保證。其中包括應急搶險器材、救援防護器材、監(jiān) 測分析器材等。 (6)善后處理組(公司辦公室)職責 ①負責組織落實救援人員后勤保障和善后處理工作。 (7)通訊救護組(生產科)職責 ①負責及時將所發(fā)生的事故情況報告歸口主管副總經理。 ②負責向上級部門報告,并負責聯絡相關救援人員及時到位。 ③負責對受傷人員實施醫(yī)療救護,提供運送車輛,聯系確定治療醫(yī)院,辦理相關手續(xù)。 ④負責提出危險品貯存區(qū)域及重點目標的建議。 ⑤負責各專業(yè)救援組與總調度室和領導小組之間的通訊聯絡。 ⑥負責配合重大事故調查工作 3預防與預警 3.1危險源監(jiān)控 (1)高處墜落及物體打擊事故預防監(jiān)控措施: ①認真貫徹執(zhí)行有關安全操作規(guī)程。 ②吊裝作業(yè)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③高空作業(yè)要有效可靠的防護設施。 ④吊裝設備配備齊全有效限位裝置。運行前,對超高限位、制動裝置、斷繩保險等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吊鉤要有保險裝置。 ⑤吊運工作要保證物料捆綁牢固,不能超吊。 ⑥禁止操作故障設備。 (2)機械傷害事故預防監(jiān)控措施: ①按技術性能要求正確使用機械設備,隨時檢查安全裝置是否失效。 ②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機械操作。 ③處在運行和運轉中的機械嚴禁進行維修、保養(yǎng)或調整等作業(yè)。 ④按時進行保養(yǎng),發(fā)現有漏保、失修或超載帶病運轉等情況時停止其使用。 (3)火災事故預防監(jiān)控措施: ①對車間、倉庫、生活區(qū)、食堂等進行經常性的安全防火檢查。 ②配置安裝短路器和漏電保護裝置。必要的場所安裝帶報警裝置的漏電保護器。 ③對車間、倉庫易燃區(qū)域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及火災噴淋裝置。 ④定期對高大設備的防雷接地進行檢查、檢測。 ⑤存放易燃氣體、易燃物倉庫內的電氣裝置采用防爆型裝置。 (4)觸電預防措施 ①用電設備及用電裝置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范進行設計、安裝及使用。 ②非電工人員嚴禁安裝、接拆電氣用電設備及用電裝置。 ③嚴格對不同的環(huán)境下的安全電壓進行檢查。 ④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其它設施之間、工作人員與帶電體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進行隔離防護。 ⑤在有觸電危險的處所設置醒目的文字或圖形標志。 ⑥設備的金屬外殼采用保護接地措施。 ⑦供電系統(tǒng)正確采用接地系統(tǒng),工作零線和保護零線區(qū)分開。 ⑧漏電保護裝置必須定期進行檢查。 (5)中毒預防措施 ①在進行地下管道作業(yè)前進行毒氣試驗和配備通風設施。 ②現場嚴禁焚燒有害有毒物質。 ③署伏天要合理安作息時間,防止中暑脫水現發(fā)生。 ④工人冬季用煤火取暖時必須安裝風斗。 (6)易燃、易爆危險品引起火災、爆炸事故預防監(jiān)控措施: ①使用揮發(fā)性、易燃性等易燃、易爆危險品的現場不得使用明火或吸煙,同時應加強通風,使作業(yè)場所有害氣體濃度降低。 ②焊、割作業(yè)點與氧氣瓶、乙炔氣瓶等危險品物品的距離不得少于10m,與易燃、易爆物品的距離不得少于30m。 3.2預警行動 接警人員接到報警后,應迅速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發(fā)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性質、類型、受傷人員情況、事故損失情況、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達現場的路線方式,指揮部啟動應急預案,通知相關專業(yè)組趕赴現場,實施救援,并視情況街道(地區(qū))辦事處上級管理部門報告。 3.3信息報告與處置 (1)信息報告與通知 ①應急指揮辦公室設立值班室,保證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值班室明示應急組織通信聯系人及電話等。 ②突發(fā)安全事故發(fā)生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迅速報告應急指揮機構(應 急指揮辦公室)。 ③應急指揮辦公室值班人員接警后,立即將警情報告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副總指揮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報告。同時按規(guī)定,向上級主管單位報告。 (2)信息上報 ①事故發(fā)生后,指揮部應立即上報主管部門。 ②信息上報內容包括:單位發(fā)生事故概況;事故發(fā)生時間、部位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統(tǒng)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據事故性質,應急指揮中心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程序和時限,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3)信息傳遞 事故現場第一發(fā)現人員→應急指揮辦公室→兼職應急救援人員→安全生 產事故應急組織→有關車間、部門。 4應急響應 4.1響應程序 單位應急響應的過程為接警、應急啟動、控制及應急行動、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和后期處置。 應急響應流程圖 4.2 處置措施 (1)單位各突發(fā)事故發(fā)生后,由現場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故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與協調,通知有關車間、部門及應急搶救隊伍趕赴事故現場進行事故搶險救護工作。 (2)召集、調動搶救力量,各車間、單位接到現場應急指揮部指令后,立即響應,派遣事故搶險人員、物資設備等迅速到達指定位置聚集,并聽從現場總指揮的安排。 (3)現場指揮部按本預案確立的基本原則、專家建議,迅速組織應急救援力量進行應急搶救,并且要與參加應急行動的車間、部門保持通信暢通。 (4)當現場現有應急力量和資源不能滿足應急行動要求時,及時向上級主管單位報告請求支援。 (5)事故發(fā)生時,必須保護現場,對危險地區(qū)周邊進行警戒封閉,按本預案營救、急救傷員和保護財產。如若發(fā)生特殊險情時,應急指揮中心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6)醫(yī)療衛(wèi)生救助事故發(fā)生時,撥打120并及時趕赴現場開展醫(y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應急工作。 4.3事故現場處置 4.3.1觸電事故現場處置 一旦發(fā)生觸電傷害事故,首先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方法是切斷電源開 關,用絕緣物體將電源線從觸電者身上撥離或將觸電者撥離電源),其次將觸 電者移至空氣流通好的地方,情況嚴重者,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臟按壓法 搶救,同時就近送醫(yī)院。 4.3.2高處墜落現場處置急救員邊搶救邊就近送醫(yī)院。 4.3.3坍塌事故現場處置 一旦發(fā)生事故,應盡快解除擠壓,在解除壓迫的過程中,切勿生拉硬拽,以免進一步傷害,現場處理各種傷情,如心肺復蘇等。同時,就近送醫(yī)院搶救。 嚴重可能全身被埋,引起土埋窒息而死亡,在急救中應先清除頭部的土物,并 迅速清除口、鼻污物,保持呼吸暢通。 4.3.4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 ①對于一些微小傷,急救員可以進行簡單的止血、消炎、包扎。 ②就近送醫(yī)院。 4.3.5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 一旦發(fā)生食物中毒事故,刺激病人喉部使其嘔吐,立即送醫(yī)院搶救,向當 地衛(wèi)生防疫部門報告,保留剩余食品以備檢驗。 4.3.6火災事故現場處置 ①迅速切斷電源,以免事態(tài)擴大,切斷電源時應戴絕緣手套,使用有絕緣 柄的工具。當火場離開關較遠時需剪斷電線時,火線和零線應分開錯位剪斷, 以免在鉗口處造成短路,并防止電源線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員觸電。 ②當電源線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時切斷時,一方面派人去供電端拉閘,一方 面滅火時,人體的各部位與帶電體保持一定充分距離。 ③撲滅電氣火災時要用絕緣性能好的滅火劑如干粉滅火機,二氧化碳滅火 器、1211滅火器或干燥砂子,嚴禁使用導電滅火劑撲救。 ④氣焊中,氧氣軟管著火時,不得折彎軟管斷氣,應迅速關閉氧氣閥門停 止供氧。乙炔軟管著火時,應先關熄炬火,可用彎折前面一段軟管的辦法將火 熄滅。 ⑤一般情況發(fā)生火災,工地先用滅火器將火撲滅,情況嚴重立即打“119”報警、講清火險發(fā)生的地點、情況、報告人及單位等 4.3.7燃氣系統(tǒng)故障現場處置 ①當發(fā)生燃氣泄漏、閥門脫落等事故時,應立即切斷周圍電源,斷絕火種。 ②設備科接到報警后,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組成搶險小組,攜帶必備專用 工具趕赴現場查看;根據具體位置,關閉區(qū)域或總閥門;開展搶險工作。 ③安全保衛(wèi)部接到報警后要迅速趕到現場,劃定警戒區(qū)域,嚴格控制出入 人員,如有人負傷應迅速進行搶救。 ④進入事故現場的所有人員,應關閉手機、對講機;如需用照明應先將手 電、應急燈打開,再進入現場;穿著化纖、毛制品、帶有鐵掌的鞋的人員不準 進入現場。 ⑤用防爆風扇或消火栓的開花水槍出水,沖淡燃氣泄漏氣體避免爆炸。 ⑥在排險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應迅速向119及燃氣公司報警,請求協助。 ⑦總經理或總值班員接到報警后,應迅速到達事故現場,了解情況,并根據 事故的程度,決定是否立即上報有關部門,決定是否采取有關疏散措施。 ⑧事故處理后要及時寫出書面報告,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4.3.8鍋爐事故現場處置 ①當值班員發(fā)現鍋爐發(fā)生異?,F象或事故,根據異?,F象和事故程度采取有 效措施妥善處理直至停爐,同時向應急總指揮部辦公室﹙公司辦公室﹚報警。 ②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辦公室﹙公司辦公室﹚接警后要立即通知設備科。 ③設備科接警后,要立即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排險搶修,搶修時: a、檢查電源、氣源、水源是否關閉。 b、采取通風措施,防止燃氣泄漏造成爆燃。 c、排除鍋爐內壓力,防止人身傷害。 d、了解鍋爐運行情況,初步判斷事故性質,進行設備檢查,找出問題原因。 e、排除故障,修復設備。 f、按運行操作程序啟動試運行,檢查有無問題。 g、恢復運行。 ④安全保衛(wèi)部接警后,立即組織人員到現場,協助工作,做好現場警戒,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⑤總經理接警后,要立即到場,了解情況,指揮開展排險工作,并根據事態(tài)發(fā)展下達報告有關部門的指令,同時協調好可能受影響的車間、部門。 ⑥可能受影響的車間、部門接警后,要立即采取措施,減少因鍋爐停運帶來的損失。 4.4應急結束 經應急處置后,單位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確認滿足專項預案終止條件時,可下達應急終止指令。 應急結束后,將事故情況上報;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所需有關情況及文件;寫出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 5信息發(fā)布 單位應急指揮辦公室負責單位應急響應行動的媒體采訪接待工作,確定接受的采訪單位和新聞發(fā)布內容。也可授權單位其他部門負責采訪接待工作。 6后期處置 6.1事故處理完成后,主管部門寫出報告(總結):事故經過、事故發(fā)生原因、處理過程、經驗教訓、人員傷亡、損失大小情況、事故直接損失、間接經濟損失、獎罰人員名單等上報上級有關部門,并在公司辦公室存檔備案。 6.2經事故調查報告批復后,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積極落實,立即進行生產秩序恢復前的污染物處理、必要設備設施的搶修、人員情緒的安撫及搶險過程應急搶救能力評估和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 7保障措施 7.1應急隊伍保障 搶險、搶修組由設備科全體人員組成。由設備科負責人負責領導。 義務消防救援隊由單位員工和保安人員組成,由安全保衛(wèi)部負責領導。搶險、搶修組和義務消防隊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 7.2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公司購置滅火器、滅火筒、消防鍬等消防工具,并放置于相應的辦公室。并專人專管。 7.3應急交通運輸車輛 公司預置專用車輛一臺,司機保持24小時開機,以便于應對緊急事件的發(fā)生。 8培訓與演練 8.1培訓 年初制定生產計劃時,同時制定應急突發(fā)事故培訓計劃。培訓方式包括:防火、疏散及有關搶救知識輔導、有獎知識問答、滅火器的使用等。要求每名 職工有自我保護意識;會正確使用滅火器。 8.2演練 各部門、車間等每年由廠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組織至少開展一次事故應急演練。必須做到有方案、有記錄、有總評、有考核。演練結束后對演練進行評估及總結。 單位每年由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組織一次全廠范圍的綜合模擬突發(fā)事故 安全應急演練,檢驗指揮系統(tǒng)、現場搶救、疏散、響應能力。 各搶救組成員必須熟悉各自的職責,做到動作快、技術精、作風硬。根據 實際演練情況,查找不足,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事故應急預案。 演練結束后對演練進行評估及總結,及時修正及彌補應急突發(fā)事件搶救預案制定的缺陷。 9應急組織紀律與獎懲 9.1應急組織紀律 (1)應急組織機構的全體成員,應樹立“接到報警就是命令”的觀點。 (2)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 (3)在應急組織機構內,當正職休假,開會等外出時,副職必須承擔起正職 應當承擔的責任。 (4)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應當勇敢,科學、冷靜(而不能盲目、蠻干)。遇到有毒有害物質或有其它潛在危險時,必須有防范措施或請專業(yè)隊伍進行搶險工作。 (5)在搶險救災過程中,必須聽從指揮。 9.2獎勵 (1)在搶險救災過程中,表現勇敢、機智、成績突出人員應給予表揚或獎 勵。 (2)在搶險救災中,受到傷害的員工,按照工傷條例處理。 9.3處罰 (1)對于在搶險救災過程中,無故不到位或遲到及臨陣逃脫者,將給予處 罰行政處分, (2)在搶險救災過程中,不服命令的,將給予處罰。 10附則 10.1應急預案備案 本預案報法定代表人審閱批準實施,留安全負責人及辦公室備案。同時 送相關主管部門備案。 10.2維護和更新 每次演練結束或根據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規(guī)的頒布及人員設置變動情況及 時修改、補充預案。 10.3制定與解釋 本預案由**********************辦公室制定并解釋。 10.4應急預案實施 本預案于2013年2月1日實施。-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安全生產 事故 應急 救援 預案 制度
![提示](http://ioszen.com/images/bang_tan.gif)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1143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