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觀后感》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觀后感(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品文檔】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觀后感
.....精品文檔......
今天我們上了《音樂巨人貝多芬》這一課,語文老師先放了一段音樂,這便是貝多芬的代表作《命運交響曲》,我們閉上眼睛,認真地去感受這首名揚世界的曲子。我立即被那雄渾激昂的音樂給震撼了。
我心里的一切雜念被排除的一干二凈。心,一下子靜了下來,起伏迭宕的音樂讓我的腦海隨之而洶涌澎湃,讓一切念想在這雄健的音樂中得到凈化乃至升華。那只敲擊鍵盤的手似乎在叩擊著我的心靈,那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好象是在用音樂為情節(jié)告訴你一個英雄與命運抗爭的故事:低沉時仿佛是遭受
2、厄運的人們的痛苦哀嘆和內心的矛盾斗爭,不禁讓人沉吟萬千;高昂時仿佛是他明白了應該自強,于是奮起反抗,與命運搏擊,讓我們的心也為之振奮。
聽著音樂,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作者,一個飽受苦難而不屈服命運的音樂巨人——貝多芬。
他年輕時雙耳失聰,對于一個從事音樂的人來說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是喪失了聽覺,可貝多芬沒有永遠沉浸在悲傷中,他默默接受了現(xiàn)實,把全身心投入到了音樂創(chuàng)作中,是他心中那執(zhí)著的理想——熱愛音樂,支持著他,激勵著他。
有句俗話:事情是這樣,就不會那樣。具有堅強意志的人面對苦難時總是讓自己適應并戰(zhàn)勝它。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也許你自己尚未發(fā)現(xiàn)的一股驚人的潛力,當你陷于困境中,只要你有理
3、想,發(fā)揮你的潛力,就一定能通向光明的。這時,你也許會不禁感嘆到:原來有缺憾的日子同樣能過得精彩。所以我們不必再為痛苦磨難憂傷、憤恨、無奈,而是要坦然、勇敢地面對它。彌爾頓、貝多芬、帕格尼尼被稱為世界文藝史上的三大怪杰,他們一個是瞎子,一個是聾子,一個是啞巴。他們不都是胸懷理想,戰(zhàn)勝厄運,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嗎?上帝是公平的,給了你美貌,就收回了智慧;給了你金錢,就讓你失去了健康;給了你天賦,就再給你加上苦難。
厄運如同死亡的泥潭,在此間,你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深深地沉陷下去,要么奮力抗爭,爬出死亡之地。而此時,人們若是任痛苦和絕望如同野草一樣瘋長,就會愈加消沉,那么還不如笑對現(xiàn)實,不再自暴自棄
4、,努力抗爭吧!在你接受了苦難的同時也保存了希望,那么,就為這一線希望奮斗吧!
人們對“命運”交響曲的名字似乎要比對“第五號”交響曲更熟悉,雖然傳說是貝多芬自己的回答,當問到這首交響曲主題的意義時,他隨口說:“這是命運在敲門”,因此“命運”的名字就這樣流傳開來。即使你并不知道這個傳說故事,也不了解為什么人們對《第五交響曲》有極高評價時,但只要你親耳去聽完它以后,就會理解恩格斯這樣寫的理由:“要是你還沒有聽過這部壯麗的作品的話,那你這一生可以說是什么音樂也沒有聽過?!边@句話并沒有夸大其詞。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精煉集中令人驚嘆,它充分發(fā)揮了交響曲發(fā)展原則的能量,即,從一個小
5、小的動機——核心的樂思,經(jīng)過合乎邏輯的展開,最終構成復雜而大型的音樂作品。和海頓、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突破了古典奏鳴曲式的一些通常的模式,創(chuàng)造了具有強烈戲劇性的音樂。貝多芬不僅在第一樂章運用動機發(fā)展原則,還將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或它的變形)貫穿于整個交響曲套曲之中,從而使四個樂章間產(chǎn)生更為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交響曲的整體構思在貝多芬這里更加宏偉、縝密、嚴謹。
第一樂章 ,可以看到,貝多芬在這個樂章采用奏鳴曲式,是繼承海頓、莫扎特的傳統(tǒng),但他的奏鳴曲式的各個部分,篇幅加大、作用增強。這個樂章是以一個三短一長的(也就是被稱為“命運”的)動機開始的,沒有引子部分,直接進入主部。這個趨向前進的節(jié)奏
6、型動機,不斷模仿、變換,構成了主部主題,使主題的本身就具有動力感。
貝多芬的連接部分不象過去的奏鳴曲式那樣,只是些經(jīng)過句,而往往充滿了推進展開的特征,它在主、副部間,或在呈示、展開部之間,與前后融合,使各個部分不被隔斷,音樂滔滔不絕地奔流向前。這里的連接部,用的還是主部動機的材料,給人感覺似乎是主題在繼續(xù),直至圓號在降E大調,(即樂章主調性c小調的上方三級關系調)上,吹出響亮的、成了大調的動機變體,副部主題就被緊接著引出來了。
副部旋律和主部主題的緊張活躍相比,是抒情歌唱性的,但即使如此,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仍用p的力度,輕輕地奏著主部動機的音型,它在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結束
7、部以小動機的出現(xiàn),干脆利落地結束了呈示部。而且,整個呈示部按傳統(tǒng)習慣重復一遍。
展開部在貝多芬的奏鳴曲式中,成為最有特色的部分,它不僅篇幅擴充,主要是內在的緊張性大大增加?! 兜谖褰豁懬返谝粯氛碌恼归_部,由于調性的迅速移動而非常不穩(wěn)定,象織布機梭子一樣的小動機,上上下下、換著模樣地活躍在各處,似乎要把這小小動機的各種可能性挖掘出來,音樂的力度在展開部中,大幅度地增減或極強極弱地突變,不同音區(qū)、樂器組(弦樂與管樂),對動機的模仿和對比并置,這些使整個展開部緊湊、果斷,勢不可當,在戲劇性高潮來到之時,再現(xiàn)部進入。
再現(xiàn)部里有一處出乎意料的處理,主部與連接部的銜接點,用雙簧管吹出
8、了一句緩慢、沉思的旋律,用它替代了原來堅毅肯定的動機陳述,象是在提出疑問,或者是要歇息一下,因為,自此以后,音樂再也沒有猶豫地奔向尾聲,那里再次用主部的動機積聚起力量,使樂章在又一次的高潮中結束。
第二樂章 在降A大調上,標記著“流暢的行板”的表情速度,這和第一樂章的“有活力的快板”不同,它的音樂莊重、深沉而有力量。采用了“雙主題變奏曲”的形式,我們講海頓交響曲第二樂章的時候,解釋過“變奏曲”的型態(tài),這里的“雙主題”,意味著有兩個主題依次交替地進行變奏。貝多芬是很喜愛“變奏曲”這種形式的,他不僅在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用,還在第四樂章里也采用過。他的變奏曲不單純是旋律、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的形態(tài)
9、變化,而是更注重主題深層情感的變換與表達。
第一個主題旋律(A)氣息悠長,它以中提琴、大提琴的飽滿柔和的音色奏出,顯得寧靜、安祥,娓娓道來。它的后半部,是用最后的4個音(譜例括號中的音),擴展而成,那上揚的音調與第二個主題的氣質近似,而且,到樂章結尾部分,這個因素得到了很大的發(fā)揮。
第二個主題旋律(B)是貝多芬式的風格,它的節(jié)奏型與音樂的氣質都讓人記起第一樂章開始的動機。當兩個主題呈述完畢以后,就開始了它們各自的第一變奏,A主題仍然由中提、大提琴演奏,但用十六分音符的形態(tài)(見下方的潛例),B主題的變化相當克制,兩個主題的變奏過程中,可以感到交響曲動機的影子。
第二變奏,
10、A主題成為三十二分音符的音流,B主題慷慨激昂地在C調上呈述。這時,兩個主題間的連接過渡越來越緊密,彼此鋪墊、互為襯托。
到第三變奏時,A主題的進入,和前面C大調上的B主題成鮮明對比,它變成降a小調的旋律,貝多芬在這里的轉調技巧快捷而巧妙。
A主題在小調上陳述以后,它那樂章開頭的大調性旋律原形,用整個樂隊的樂器配置強力奏出,第三變奏中未出現(xiàn)的B主題的英雄氣質融合其中,充分發(fā)揮旋律最后的上揚音調,構成了恢宏雄壯的尾聲。
第三樂章 ,改變了傳統(tǒng)中的小步舞(Menuet)形式,用諧謔曲(Scherzo)替代,可以說它完全擺脫了舞曲的形態(tài),不再是優(yōu)美、典雅的娛樂性舞曲,而將潑辣
11、、豪放的氣質賦予這種戲謔性質的音樂,并具有戲劇性的激烈發(fā)展和嚴肅深沉的內涵。這一樂章的諧謔曲的結構是復三部曲式,莫扎特和海頓的交響曲中的小步舞也是這種曲式。大家可以加以比較。
第一大部分(A)回到交響曲的主要調性上(c小調),它包含了兩個對立的因素。其中的第一個因素是,大提琴波動起伏的問句與其他樂器的答句。
第二個則是“命運”的動機,這兩個樂思的對置,在反復出現(xiàn)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增強。
樂章的中段,調性轉到同名大調(C),還是由大提琴開始的主題和對它的模仿(用專業(yè)術語,則是小“賦格段”),它歡快而略顯笨拙。這個動機發(fā)展到高潮后,又逐漸安靜下來,直到只剩下大提、低提的撥
12、弦輕音,再現(xiàn)部就從這里開始,并且一直保持在這種輕輕的力度中,但內含著緊張的氣氛。
再現(xiàn)部的特殊處理,造成非同一般地靜寂,它積聚著、醞釀著、等待著……定音鼓的敲擊與“命運”動機的音調,漸漸明確起來,它終于迎來了交響曲的終曲樂章。
第四樂章 用奏鳴曲式構成,它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將前面樂章已經(jīng)逐漸形成的總體氛圍,推向頂點。它起到總結、概括交響曲的作用。貝多芬在呈示部的四個部分,都使用了新的主題材料,它們之間雖然有對比,但英雄性的輝煌,歡慶勝利的喜悅是共通的,下面分別來介紹。
主部主題是貝多芬式的,在大調三和弦和它的音階上構成,樂章的C大調主調性被大大地突出了,當然,這里的
13、配器起了重要作用,整個樂隊全奏,號角齊鳴,而管樂除去傳統(tǒng)的樂器配置,又加上短笛、長號(三支)、低音大管,這樣豐滿、響亮的音響效果是海頓想象不出來的,但貝多芬和他這一代人的思想、情感是要通過新的音樂手段來表現(xiàn)的。
連接部的主題旋律舒展一些,但它由木管吹出的音響,同樣具有號召性。連接部不斷地運動前進,引導音樂進入副部。這是個弱起的三連音音型的旋律,象是一首歡快、活躍的舞曲,但同樣內含著力量。
展開部的動力性發(fā)展,主要是利用副部的材料,它與“命運”動機在節(jié)奏上的內在聯(lián)系,使它們在展開部中自然地溶在一起,將音樂推向高潮。而貫穿交響曲的“命運”動機,在展開部的結尾處,構成了一個單獨的段落
14、,它輕而柔和,這個獨特的處理,是貝多芬為樂章的再現(xiàn)部與整部交響曲的龐大的尾聲做準備。
尾聲主要是運用結束部的動力性材料。交響曲在極快(Presto)速度中結束。
從《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尤其是第四樂章的尾聲,可以看出貝多芬為了音樂內容的需要,將奏鳴曲式的傳統(tǒng)形式更新、發(fā)展了。他的奏鳴曲式的尾聲篇幅大大擴充,類似第二個展開部,在這個富于動力性的段落,經(jīng)常是把前面的材料,再一次發(fā)揮,有時會出現(xiàn)新的材料。
《第五交響曲》充分顯示,貝多芬結構作品的技巧和力量,而“交響曲套曲”的內在統(tǒng)一性,也集中反映在這部交響曲中,調性安排的邏輯(C—降A—c—C),動機的貫穿,以及整部交響曲
15、情感內容的辯證統(tǒng)一,等等,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共性,也是他的杰作《第五交響曲(命運)》的突出個性。
?
有感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文 /?天涯有風
?
第五交響曲是最能代表貝多芬藝術風格的作品。它結構嚴謹,手法精練,形象準確生動,層次清晰,各樂章都有很強的內涵聯(lián)系,整部作品氣宇軒昂,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它的中心思想是“從黑暗走向光明,通過斗爭取得勝利”。
可以說,《命運》代表著貝多芬,或者貝多芬代表著《命運》。這是一首獲得相當廣闊知名度以及接受度的世界名作。貝多芬的偉大,則很大程度上也來自于這部代表作給他帶去的聲譽和敬仰。《第五“命運”交響
16、曲》不但代表了貝多芬的精神、而且是代表了人類永不向自身妥協(xié)的精神!
首先看《命運》的構思。一開場那四聲令人恐懼的有力音符,幾乎讓每個人只要一聽到它就會永遠無法忘卻!真的,充滿了震懾力的經(jīng)典段落,如此簡短卻又如此令人揮之不去!當然,貝多芬對于這四個音符的解釋最為權威——命運在敲門!是啊,開門見山,整部作品的主題一覽無遺。或許這四個音符給所有人的影響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樂一開場就表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覺!我想,這正是貝多芬音樂才華與他個人精神最充分結合的表現(xiàn)!接下去,我們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戰(zhàn)斗的場面,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劍、奮勇拚殺!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貝多芬乃至任何一個不
17、屈不撓的戰(zhàn)士或革命斗爭史實。但我覺得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聽眾而言,主角應該是你自己!那么敵人是誰,很明了——命運!因為我想,每個人都有面對命運考驗的時候。主題在重復著,恐怖的聲音依然在回蕩,似乎斗爭者并沒有征服這個強大的“命運對手”!我想很多聽眾在這里會感到一絲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這時,第二樂章舒緩的旋律傳來了,似乎是一位母親伸出了雙手來撫慰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惡戰(zhàn)的兒子,也好像是幾名攜手斗爭的勇士在大戰(zhàn)之后對敵人、對未來進行交流、思索。雖然音樂是平緩的,但是內在含有一種催人奮進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斷的鼓動戰(zhàn)士繼續(xù)前進。在經(jīng)歷了第一樂章激烈的掙扎之后,聽眾們在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
18、劑療傷藥。第三樂章是快板諧謔曲,但是卻聽不到任何“幽默、諧謔的成分”。在這里戰(zhàn)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陰云籠罩的戰(zhàn)場,音樂的氣氛也突然從平和轉為陰暗。好像戰(zhàn)士腳踏著犧牲者們的血跡在一步一步朝命運之神逼近,不斷積累著力量和勇氣。第四樂章的大幕即將徐徐拉開!
在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命運交響曲》的第三、第四樂章是連續(xù)演奏的,從第三樂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靜、憂郁的緩慢突然跳躍到第四樂章一開始那突如其來、如同山洪暴發(fā)一般的合奏。其實這個手法來自于《第四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從引子轉到正題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寫下了《第四》的首樂章,才給《命運》的終曲樂章帶來了靈感。我想任何一個聽眾面對著如此洶涌而來的凱旋之聲,心中應該無不感覺激蕩——黑暗被打破了、命運被征服了、陽光重新照耀大地!戰(zhàn)士在慶祝自己的勝利、人群在歡唱勝利的頌歌!聽眾也可以送一口氣,甚至為作品的偉大而感到一絲快慰和激動。我想這正是為什么幾百年來,有許多人可以從《命運交響曲》中獲取力量、鼓起勇氣面對生活壓力、人生挑戰(zhàn)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