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學年第二學期 《網絡信息安全基礎》期末試卷(A卷)【教學知識】》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理工大學學年第二學期 《網絡信息安全基礎》期末試卷(A卷)【教學知識】(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244) 北京理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
《網絡信息安全基礎》期末試卷(A卷)
教學站 學號: 姓名: 成績
綜合題(每題20分,共100分)
1. 信息安全體系結構分為哪四層安全?請分別簡述每層安全的主要內容。
2. 按照入侵者的攻擊目的,可將攻擊分為四類,簡述四種類型的含義。
3. 簡述黑客攻擊的六個步驟及其主要內容。
4. 簡述DES加密解密原理及流程。
5. 簡述OSI參考模型的主要內容。
1
2、.
答:信息安全體系結構的四層安全及主要內容:
(1) 物理安全:從外界環(huán)境、基礎設施、運行硬件、介質等方面為信息系 統(tǒng)安全運行提供基本的底層支持和保障。安全需求主要包括:物理位置的選擇、 物理訪問控制、防盜竊和防破壞、防雷電、防火、防靜電。
(2) 系統(tǒng)安全:提供安全的操作系統(tǒng)和安全的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以實現操 作系統(tǒng)和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安全需求包括:操作系統(tǒng)、數據庫系統(tǒng)、 服務器安全需求、基于主機的入侵檢測、基于主機的漏洞掃描、基于主機的惡意 代碼的檢測與防范、基于主機的文件完整性檢驗、容災、備份與恢復。
(3) 網絡安全:為信息系統(tǒng)能夠在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中運行提供支持。
3、安全 需求包括:信息傳輸安全需求(VPN、無線局域網、微博與衛(wèi)星通信)、網絡邊 界防護安全需求、網絡上的檢測與響應安全需求。
(4)數據安全:目的:實現數據機密性、完整性、可控性、不可否認性, 并進行數據備份和恢復。
2.
答:按照入侵者的目的,可以將攻擊分為以下四類:
(1) 拒絕服務攻擊:是最容易實施的攻擊行為,它企圖通過使目標計算機崩 潰或把它壓跨來阻止其提供服務。主要包括:Land,Syn flooding (UDP flooding), Ping of death,Smurf (Fraggle),Teardrop,TCP RST 攻擊,Jot2,電子郵件炸彈, IP
4、 轟炸,畸形消息攻擊。
(2) 利用型攻擊:是一類試圖直接對你的機器進行控制的攻擊。主要包括: 口令猜測,特洛伊木馬,緩沖區(qū)溢出。
(3) 信息收集型攻擊:這類攻擊并不對目標本身造成危害,而是被用來為進 一步入侵提供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掃描(包括:端口掃描、地址掃描、反向 映射、慢速掃描),體系結構刺探,利用信息服務(包括:DNS 域轉換、Finger 服務,LDAP 服務)。
(4) 假消息攻擊:用于攻擊目標配置不正確的消息,包括:DNS 高速緩 存污染、偽造電子郵件。
3.
答:黑客攻擊的步驟及主要內容:
(1) 踩點,也就是信息收集。黑客實施攻擊前要做的第一步
5、就是“踩點”。 與劫匪搶銀行類似,攻擊者在實施攻擊前會使用公開的和可利用的信息來調查攻 擊目標。通過信息收集,攻擊者可獲得目標系統(tǒng)的外圍資料,如機構的注冊資料、 網絡管理員的個人愛好、網絡拓撲圖等。
(2) 掃描,它是進行信息收集的一種必要工具,它可以完成大量的重復性 工作,為使用者收集與系統(tǒng)相關的必要信息。對于黑客來講,掃描是攻擊系統(tǒng)時的有力助手,可以評估目標系統(tǒng)的安全性,識別監(jiān)聽運行中的服務。
(3) 查點,找出系統(tǒng)上的合法用戶賬號,和一些共享資源,該操作更具入 侵性。查點所用技術:列出用戶賬號,列出主機共享文件,識別目標主機的應用 程序,SNMP。
(4) 訪問,通過上面的幾個
6、操作之后,收集到了足夠的證據,就可以嘗試 訪問目標系統(tǒng)了,向用戶發(fā)送木馬 PDF 或者木馬網頁鏈接,用戶一旦點擊就可以 進行反擊了。所用技術:密碼嗅探,蠻力攻擊,滲透工具等。
(5) 竊取信息,從環(huán)境中提取數據和文件,確定再次入侵系統(tǒng)的機制和途 徑。使用的技術:評估可信系統(tǒng),搜索明文密碼。
(6)創(chuàng)建后門,留下后門和陷阱,以便下次繼續(xù)入侵。使用到的技術:創(chuàng) 建流氓用戶賬號,安排批處理作業(yè),感染啟動文件,植入遠程控制服務,安裝監(jiān) 控機制,用特洛伊木馬替換真實應用。
4.
答:DES 算法把 64 位的明文輸入塊變?yōu)?64 位的密文輸出塊,它所使用的密鑰 也是 64 位(實際用到
7、了 56 位,第 8、16、24、32、40、48、56、64 位是校驗 位, 使得每個密鑰都有奇數個,其算法主要分為兩步:
(1) 初始置換 其功能是把輸入的 64 位數據塊按位重新組合,并把輸出分為 L0、R0 兩部分, 每部分各長 32 位,其置換規(guī)則為將輸入的第 58 位換到第一位,第 50 位換到第 2 位……依此類推,最后一位是原來的第 7 位。L0、R0 則是換位輸出后的兩部分, L0 是輸出的左 32 位,R0 是右 32 位,例:設置換前的輸入值為 D1D2D3……D64,則 經過初始置換后的結果為:L0=D58D50……D8;R0=D57D49……D7。
(2)逆置
8、換 經過 16 次迭代運算后,得到 L16、R16,將此作為輸入,進行逆置換,逆置換 正好是初始置換的逆運算,由此即得到密文輸出。 此算法是對稱加密算法體系中的代表,在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中廣泛使用。 數據加密標準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是一個分組加密算法, 也是一個對稱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個算法,利用傳統(tǒng)的換位、百異或、置換等加密方法。DES 是 IBM 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開發(fā)的簡密鑰對稱加解密算法。 加密過程和解密過程的區(qū)別:“度方向和過程剛好相反”。也就是說“解密版過 程是加密過程的反過程”,DES 算法解密過程是加密過程的“逆”運算。 以權 T
9、riple DES 為例說明 加密過程: 1、以 K1 加密 2、以 K2 解密 3、以 K3 加密 解密過程(密鑰順序及應用方向與加密過程相反): 1、以 K3 解密 2、以 K2 加密 3、以 K1 解密 說明:K1、K2、K3 是密鑰。
5.
OSI參考模型定義了開放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層次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層所包括的可能服務;OSI 參考模型并不是一個標準,而是一種在制定標準時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OSI參考模型結構主要包括7層:
1.物理層功能利用傳輸介質為通信的主機之間的建立、管理和釋放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為數據聯(lián)立層提供數據傳輸服務。
2.數據鏈路層功
10、能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數據鏈路連接,采用差錯控制與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錯的物理線路變成無差錯的數據鏈路。
3.網絡層功能通過路由選擇算法為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適當的傳輸路徑,實現流量控制,擁塞控制與網絡互聯(lián)的功能。
4.傳輸層功能為分布不同地理位置計算機的進程提供可靠的端-端鏈接與數據傳輸服務;傳輸層向高層屏蔽了底層數據通信的細節(jié)。
5.會話層功能負責維護兩個會話主機之間連接的建立、管理和終止,以及數據的交換。
6.表示層功能負責通信系統(tǒng)之間的數據格式變換、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恢復。
7.應用層功能實現協(xié)同工作的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過程控制。
3
教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