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第14課《中秋詠月詩詞三首》教案 蘇教版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第14課《中秋詠月詩詞三首》教案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第14課《中秋詠月詩詞三首》教案 蘇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教案 教學目標: 1、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詩歌的習慣,在“讀”中理解詩所表達的感情。 2、感悟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提示: 1、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十五夜望月》。領會詩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別離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一、導入 中秋節(ji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詠月詩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可憐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苯裉爝@節(jié)課,老師將和大家共同學習三首中秋詠月詩詞。 二、中秋常識介紹 1、 “中秋節(jié)”別稱:“中秋節(jié)”,“仲秋節(jié)”;“秋節(jié)”、“八月節(jié)”;“團圓節(jié)”、“女兒節(jié)”?!霸鹿?jié)”“月夕”;在唐朝,被稱為“端正月”。 2、中秋節(jié)的起源 1、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 2、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 3、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3、中秋傳說 嫦娥奔月 吳剛伐桂: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隨砍隨合,砍伐不盡,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玉兔搗藥:相傳月亮中一兔,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 月餅的傳說:相傳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統(tǒng)治,有志之士皆思起義抗元, 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卻苦于無從傳遞消息,劉伯溫便想一計策散布將有瘟疫的流言,要人們于中秋節(jié)買月餅來吃以避禍。大家買了月餅回家后切開一看,里面藏了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于是民眾紛紛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 三、簡介作者 王建(約767-830),字仲初,許州(今河南許昌)人。 唐代宗大歷十年(775)進士。曾任昭應縣丞,渭南尉。穆宗長慶初,由太府寺丞轉秘書郎。大和中出為陜州司馬,后歸居咸陽原上。一生困頓,晚景尤為凄涼。為官在外,常與家人別離。 四、朗讀指導 1、聽朗讀,明確節(jié)奏,韻腳。 2、自由朗讀2遍; 3、集體朗讀 五、分析詩句 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了皎月刺眼的驚擾,先后進入了夢鄉(xiāng)?!暗匕住倍郑瑓s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白——月光,聯(lián)想李白的《靜夜思》。“樹棲鴉”三字,簡潔、樸實,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這也讓人聯(lián)想到滿月中的桂樹。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lián)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詩人無聲望月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 冷露無聲浸潤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讓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注目明月,神馳意遠呢?詩人由已推人,擴大了望月的范圍。詩人由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詩人沒有直說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語氣,不知那飽含相思的清輝灑在哪一家。欲說不盡,委婉動人。 六、小組討論 1、詩人在這首詩中描繪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詩人通過這種景色表達何種情感? 詩人通過聯(lián)想,由已推人,在這出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中,表達出別 離思聚的情感。 3、“落”字最妙,妙在何處? (新穎妥貼,不同凡響,給人以動的形象,仿佛秋思隨著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賞析:在唐代詠月詩中,這是比較著名的一篇。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lián)翩,廣寒宮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更顯得悠遠,耐人尋味。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發(fā)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形象地語言,渲染了中秋望月、思深情長的意境,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的委婉動人。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首唐詩; 2、收集更多詠月詩句; 3、朗讀并欣賞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領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教學過程: 一、從寫月或月光的詩句入手,進入新課。 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檢查預習 1、作者介紹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華橫溢,散文、詩、詞、書、畫等都有很高成就。他的詞一洗柔弱宛轉之風,擴大了詞的題材,新人耳目,又不拘格律的束縛,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創(chuàng)立了豪放一派,有《蘇東坡集》傳世。但蘇軾在仕途上卻幾經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貶。然而此人生性豁達、樂觀,不論處于何種逆境總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勉勵自己,只這一點便足以令人敬服。 2、寫作背景 元豐三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于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 《水調歌頭》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時寫的。這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離開朝廷,來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經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遠他鄉(xiāng),詞人心中十分苦悶,于是借詢天問月排遣愁緒。 3、掌握字音: 宮闕( ) 瓊樓( ) 綺戶( ) 嬋娟( ) 不勝寒( ) 丙辰( ) 4、了解詞義 把: 朱閣: 不勝寒: 綺戶: 無眠: 何似: 嬋娟: 三、朗讀指導 1、錄音范讀 2、學生一齊朗讀這首詞。 四、把握詞義 生說-------展示 端起酒杯遙問青天,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該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駕著長風回到天宮去,又恐怕經不起那月中宮殿的清寒。 那么,就讓我在人間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隨著人在舞動,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間呢? 月亮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窗戶上,照著那沒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們該沒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又亮又圓呢!人世間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樣的事從古以來就是難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們都能生活得平安長久,那么雖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賞這美好的月光了。 五、思考討論 1、詞前小序有何作用? 交待寫作背景及緣由:懷戀子由。 2、這首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兩者的聯(lián)系何在? ①上闋主要寫什么?(寫了什么景?) 上闋----望月(寫景) ②下闋呢? (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下闋----懷人(抒情) ③上、下兩者的聯(lián)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找出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那些詞句上?你如何理解?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世間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樣的事從古以來就是難以十全十美的。 5、“轉朱閣,低綺戶”中的“低”能否改為“照” ,為什么? 不能?!暗汀钡暮x比“照”更豐富,它表達了月已西斜,夜已深這一含義;且下句有“照無眠”,此處換“照”用詞又顯得重復. 6、這首詞的基調是抑郁的還是樂觀的?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樂觀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7、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8、哪些地方用到了聯(lián)想和想象? 聯(lián)想:明月(月圓)--> 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 -> 宮闕 -> 瓊樓玉宇 ( 聯(lián)想和想象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之一,下面,讓我們通過訓練來加深對它們的理解。) 9、詞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變化? 由怨月到感悟人生 ,最后以共賞人間美景作結。表現出作者不為失意、離別所苦的豁達胸襟。 六、總結 上闋:寫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 下闋: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而為對離人的祝福。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七、欣賞歌曲 八、全詞賞析 蘇軾這首詞雖然包含人生哲學,然而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到的是作者豐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說教。同時,詞里雖然也有感情與理智的矛盾,但最后還是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并沒有脫離現實,也沒有悲觀失望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健康的。這首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它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贊美所稱贊的名作。 九、感受名家 面對皓月當空,你對月懷人; 面對傷離別怨,你以理遣情; 面對宦海浮沉, 你胸襟豁達, 你的一生雖然屢遭貶謫,仕途艱難坎坷,但卻處之泰然,歷經人世滄桑,但仍樂觀向上,你將一己愁懷的釋然,推向對整個人類的共同祝愿,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豪邁高潔的情懷撼人心魄. 十、積累詠月詩詞 李白《床前明月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陶淵明《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李白《把酒問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十一、布置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 我的思念是圓的》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詩中表露出來的濃郁的親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了解艾青。 艾青(1910—1996),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省金華縣畈田蔣村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詩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學畢業(yè)后的第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有感于中國的民族危機回國,開始畫畫和詩歌創(chuàng)作,1932年7月,被誣陷為陰謀顛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獄。在獄中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解放后,1959年被錯劃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三、朗讀這首詩 聽錄音-------學生個人朗讀 自由朗讀,讀出感情,注意節(jié)奏 四、分析全詩 1、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由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圓的”,把無形的思念說成是有形的圓,形象的語言中包含著許許多多情感上的東西,詩人渴望團圓,渴望美滿。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圓最亮的”詩人由思念到圓月,引發(fā)人的聯(lián)想與想象。月兒常圓嗎?不圓時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們在看月的時候常常會想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激起人們對個人命運的遐思。 詩人由眼前的“西瓜、蘋果都是圓的”聯(lián)想到團聚的歡樂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親朋團聚的情感。 2、說說你所理解的詩歌中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渴望團圓,渴望美滿。引出自己渴望親朋團聚的情感。 3、你覺得詩人要表達的愿望,在今天看來有什么現實意義? 五、揣摩欣賞 說說詩歌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內容,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把無形的思念說成是有形的圓,形象生動,想象力豐富。這首詩表達了對團聚、親情、友情的珍視和懷想。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會默寫這三首詩詞; 2、小作文:根據下文的開頭,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續(xù)寫文章。 中秋的夜晚,涼風習習,我坐在陽臺上,望著明亮的月亮,心緒萬千…… 教后心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第14課中秋詠月詩詞三首教案 蘇教版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三 單元 14 中秋 詩詞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11890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