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遠程教育 大學語文考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南大遠程教育 大學語文考試(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南京大學網(wǎng)絡教育學院
“大學語文”課程期末試卷
提示:答案文檔直接在學生平臺提交
一、根據(jù)《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的文本,具體闡明司馬光等歷史家在刻畫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魯肅、黃蓋等人物時采用了哪兩種重要手法?請一一填寫下表空格舉例闡明。
人物
手法
對比
烘托
曹操
曹操將要從江陵順江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情很危急,請讓我奉命去向孫將軍求救。”于是與魯肅一起去見孫權。
這時,曹操送給孫權一封信,挾天子而令諸侯,規(guī)定孫權順迎。
烘托出諸葛亮的當機立斷
反襯出曹操的多疑
劉備
孫權
諸葛亮欲用激將法使孫權下決心抗曹——“劉豫州王室之胄
2、,英才蓋世……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孫權則一言挑明:“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顯示了其英雄氣概,并進而機智的詢問劉備一方尚有多少實力:“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當聽到諸葛亮簡介劉備尚有二萬多兵,并聽了曹軍的種種不利因素之后,“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孫權與人談話,開始很謹慎,不露鋒芒,一旦決斷,就口口聲聲罵曹操為“漢賊”“老賊”,勢不兩立,態(tài)度十分堅決。謹慎而又有決斷,這在孫權身上完全是統(tǒng)一的
烘托出了孫權的謹慎和決斷
諸葛亮
諸葛亮去找孫權求救時,卻從不明提“求救”二字,而是一味動員孫權拒曹,由于只要孫
3、權拒曹,劉備就自然得救了。諸葛亮善于外交辭令,不卑不亢,她直言曹軍的強大,也不諱言劉備打了敗仗,她采用激將法勸告孫權;
魯肅開篇時去勸劉備,聯(lián)合對抗曹操時,對劉備說吳巨平庸,孫權的軍隊強大合伙的話會更有利,還和諸葛亮攀關系。
烘托出諸葛亮的智慧
反襯出魯肅的庸俗
周瑜
周瑜規(guī)定替將軍籌劃這場戰(zhàn)爭,在各位文武官員面前斬斷奏案明志。
與那些膽怯曹操祈求歸順的文武官員作對比。
烘托出周瑜的勇敢無畏的精神
魯肅
孫權把信拿給眾部下看,紛紛勸孫權歸順,孫權很失望。
而只有魯肅追了出來,所訴的想法與孫權的想法同樣。
借眾人的反映反襯出魯肅對孫權的衷心和理解
黃蓋
黃蓋假裝投降,于
4、是曹軍全軍覆沒。
和那些沒有挺身而出的士兵作對比,突出了黃蓋的忠心和勇敢
二、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的末尾評論道:“《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淅顚④娭^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搜噪m小,可以諭大也?!闭埌堰@段評論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然后分析這段評語體現(xiàn)了司馬遷的什么態(tài)度?
答:《傳》上記載,“為人正直無私,不需要命令也可以使人跟隨聽從她,其為人偏斜自私,就算是身處高位,也不可以使人聽從她?!边@句話就是說李廣將軍吧?我見過李廣將軍的樣子,外表就像鄉(xiāng)
5、村的野夫,也不能言善辯。但是她死的時候,天下的人不管理解或者不理解她的人,都為她哀痛,李廣將軍的忠實和誠信的確影響了當世的士大夫們了!古人有諺語“桃李樹下,雖無招攬,但自成小路”這句話雖然短,但是可以用在大的道理上。
這段話是司馬遷感情自然的流瀉,字里行間滲入了對傳主李廣精神品格的表揚,以及對她遭遇的深厚同情。最后,用評論的形式,揭示李廣的智勇雙全、品德崇高都來自于她的忠實厚道。
三、試結合文本分析黃淳耀《李龍眠畫羅漢記》這篇優(yōu)秀的闡明文的寫作技巧。
答:這篇闡明文的寫作技巧是:總分構造,最后一段應用了作詮釋的寫作手法。
一、總說——圖上十八人,畫的一角受潮,僅存羅漢十五個半和
6、三個童子。
二、分說——
畫中沒有渡江有五個人:一種正好在畫紙的損害處,只看到腰和腳。一種戴著斗笠手拿拐杖,衣袖飄揚,仿佛并不想渡江。一種直立著眺望遠方,自言自語。一種左腳跪著,右腳蹲著,兩手交叉抱住膝蓋,兩雙鞋子脫放腳邊,回頭微笑著。一種坐在岸邊,用手撐住地面,把腳伸進水里,仿佛在探測江水的深淺。
正渡江的有九個人:一種用手掀起衣擺,一種左手拄著拐杖,眼睛都向下看,嘴張得大大的合不攏。一種脫下衣服,兩手托著,頂在頭上。一種把拐杖拄在身前,回頭看兩手托衣的那個人。兩個童子頭發(fā)蓬松,一起抬著一種人渡水。她們抬著的人,眉毛長得蓋住了面頰,長相奇特得仿佛秋潭中的老蛟龍。一種仰著頭看長眉
7、老人。一種相貌也老了,駝著背拄著手杖,離岸不遠,那神情就仿佛在慶幸自己將近到岸了。一種靠在童子背上,那童子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唇抿得緊緊的,反過手來背著她,仿佛重得她受不了。一種相貌比駝背的更老,右腳已登岸,左腳還在水中,仿佛爬不上去,一種已經(jīng)上岸的人,捉住她的右手,作勢要拉她上來。老人嘟著嘴,嘴上的皺紋都顯露出來了。
又有一種已登岸的人,還赤著雙腳,拿出鞋子準備穿上,卻又昂首看著石壁,用一根手指挖鼻孔,很得意地笑著。
三、作詮釋
按照佛家的說法羅漢是得道者的稱呼,后裔流傳的高僧傳中,尚有神僧跨法杖飛行、乘木杯渡水的記載。而這些羅漢渡江,居然艱苦成這樣子,真是令人特別奇怪。我推測作畫者的用
8、意,難道是由于佛陀的動作、休息、說話及沉默,都和一般的人相似,然而世上學佛的人,只想去追求高超怪異、變幻莫測、可喜可驚的跡象,因此畫這一幅圖,來告誡啟發(fā)她們嗎?從前人說太清樓所藏的呂洞賓畫像,相貌莊嚴猶如孔子、老子,和其她畫家畫成超脫塵世的樣子不同,應當就是這個用意。
四、《世說新語·政事》“陶公性檢厲”一則:“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又云:嘗發(fā)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闭堄米约旱脑拸褪觯鹤髡?/p>
9、是用了哪三個例子來刻畫陶侃性格之細致嚴格的?
答:作者用如下三個例子來刻畫陶侃性格之細致嚴格的:
1、陶侃命令監(jiān)造船只的官員將鋸木屑全都收集起來;正月初一集會下雪時,用鋸木屑鋪蓋在臺階上;
2、陶侃叫人把毛竹頭收集起來,后來組裝船只,這些竹頭全都用來做竹釘;
3、陶侃曾在本地征調竹篙,有一位主管把毛竹連根拔出,就用竹根替代鐵足,陶侃便把她連升兩級加以任用。
五、(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請問《荀子·勸學》中的這兩段話各是什么意思?它們分別給您什么啟發(fā)?
答:
10、第一段話的意思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啟示:平時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不要死挨死板,要靈活運用,善于使用多種工具。
第二段話的意思是: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斷。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雕刻不斷(的話),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啟示:只要不斷的堅持努力,就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六、閱讀柳宗元《三戒》,請分別說說《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的寓意;并進而概括柳宗元寓言最突出的特點。
答:《臨江之麋》寓意:該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
11、按作者在“序”中所說,“臨江之麇”所挖苦的是“依勢以干非其類”,就是倚仗她人勢力求得與對方要好的那種人?!爸了啦晃颉彼膫€字,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厭惡之情,也勾畫出麋的可憐與可悲。這則寓言故事在寫法上突出的是細致逼真的細節(jié)描寫和心理描寫,如“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寫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見而喜且怒”用擬人的筆觸刻畫犬的心理活動。
《黔之驢》寓意:該文旨在挖苦那些無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聯(lián)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該文所挖苦的是當時統(tǒng)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干的某些上層人物。此外,以“三戒”為三篇文章的總題目,并以“黔之驢”為該文的題目,也表白作者挖苦意圖的指向。但讀者也可以不從驢
12、被虎吃掉的角度,而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該文的寓意: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zhàn)而勝之。
《永某氏之鼠》寓意:但凡害人的東西,雖然一時可以找到“保護傘”,這種庇護也是不也許長期的,最后還是沒有好下場。看待那些壞人壞事,決不能姑息、妥協(xié),要敢于面對、堅決予以打擊,決不能任由她們胡作非為。暗喻小人得志雖能囂張一時,卻不能長期。這則寓言,深刻有力地挖苦了封建剝削階級丑惡的人情世態(tài),挖苦了縱惡逞兇的官僚和猖獗一時的丑類。
作者借麋、驢、鼠三種動物的可悲結局,對社會上那些倚仗人勢、色厲內荏、擅威作福的人進行辛辣的挖苦,在當時很有現(xiàn)實的針對性和普遍意義。三篇寓言
13、主題統(tǒng)一而又各自獨立,形象生動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語言簡潔而又刻畫細致、傳神,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七、請結合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下列文段,簡論逆境、堅毅的性格與成就事業(yè)的關系。(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脩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仆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
14、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答:司馬遷是個性格堅毅的人,她受了宮刑卻沒有自哀自怨,而是化悲憤與力量完畢了自己的夢想。如果是一種性格軟弱的人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史記的。
她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賢憤而著書的典故,體現(xiàn)了自己隱忍的苦衷、堅強的意志和奮斗的決心。這些典故,援古證今,明理
15、達情,讓我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偉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面對人生坎坷,有時候堅持會很孤單,但我們要學會堅持,要有好的心態(tài),對人、對事、對生活都要有對的的認知和態(tài)度,這樣才會有對的的方向來引導我們。要學會為成功找措施,不要為失敗找理由。
八、請結合《詩經(jīng)·豳風·七月》詩,談談周代豳地的物候和農夫一年里的勞苦之事及其生活狀況。可用填寫“月表”的形式來回答。
《詩經(jīng)·豳風·七月》月表
豳歷
夏歷
物候
農夫的勞苦之事
農夫的生活狀況
一之日
十一月
觱發(fā)
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無衣無褐
二之日
十二月
栗烈
其同,載纘武功,獻豣於公。鑿冰沖沖
何以卒歲
16、?
三之日
正月
于耜;納(冰)于凌陰
四之日
二月
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
春日、
蠶月
三月
載陽,有鳴倉庚;(日)遲遲
女執(zhí)懿筐,爰求柔桑;采蘩。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四月
四月
秀葽
五月
五月
鳴蜩;斯螽動股
六月
六月
莎雞振羽
食郁及薁
七月
七月
流火;鳴;蟋蟀在野
亨葵及菽,食瓜
八月
八月
蟋蟀在宇
萑葦;載績,載玄載黃;黃獲;剝棗
斷壺
九月
九月
蟋蟀在戶;肅霜
授衣;筑場圃
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十月
17、
十月
蟋蟀入我床下;隕萚
獲稻;納禾嫁;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滌場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九、試全面分析李白《勞勞亭》詩的格律特點,然后解釋勞勞亭的意思,簡述此詩的主旨,并指出其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格?(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答:格律特點:
五言絕句,節(jié)奏為二三、二三;二一二、二二一。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陽平下平九青韻)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陽平下平九青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翻譯:
天下最讓人傷心的地方,
是那行人送別
18、的勞勞亭。
春風也懂得辭別的痛苦,
不肯讓柳條生長出嫩芽。
主旨:辭別的愁苦
修辭手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體現(xiàn)了辭別的痛苦
十、請全面分析魯迅散文詩《秋夜》的寫作特點。
答:《秋夜》以象征手法抒情,抒發(fā)了對黑暗暴虐的統(tǒng)治勢力的憎惡和憤怒,對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的同情,對熱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贊美,特別是體現(xiàn)和贊頌了抗擊黑暗,不克敵戰(zhàn)不止的韌性戰(zhàn)斗精神。
其特點是:
第一、抓住景物特性。這是象征意蘊得以實現(xiàn)的基本。
第二、抓住自然景物的特點,以擬人化手法描繪,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現(xiàn)實生活的象征意味,自然景物成為人間社會性格、精神的象征體。
第三、這種
19、擬人化描寫都融進了作者的主觀情思,寄寓著作者的愛憎,有不少地方還摻進了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幻覺印象。
一幅棗樹和夜空的對峙圖,便是既寫實,又融進作者主觀情思與幻覺的象征寫意圖。
象征手法的成功運用,加上文筆的冷雋峭拔,使作品具有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寓意深遠、詩意濃郁的特點,啟發(fā)讀者作無限的聯(lián)想。
當時北京的政治環(huán)境正如魯迅所說:“實在黑暗的可以!”魯迅在北京與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及封建勢力進行著韌性的戰(zhàn)斗。她的內心是矛盾、痛苦又壓抑的,但是她具有頑強不倦的戰(zhàn)斗精神,決不向黑暗勢力低頭。《秋夜》正是作者與舊社會抗爭究竟的誓言。但受制于當時惡劣的環(huán)境,魯迅只能采用一種隱晦的象征主義的體現(xiàn)措施,把
20、自己強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寫之中。
作品中“夜的天空,奇怪而高……閃閃地睒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將繁霜灑在我的園里的野花草上?!边@一段既是秋夜天空自然景色的真實寫照,又巧妙她通過擬人的手法勾勒出夜空的丑惡神情,暗喻出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黑暗、殘忍、冷酷。作者著意刻畫的小粉紅花是一弱小者的形象。小粉紅花受著繁霜的打擊折磨已經(jīng)瀕于絕境,然而卻還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想著溫暖的春天會到來,夢想著“瘦的詩人”會為它灑下同情的熱淚,并且告訴它“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春”,它從這一夢想中得到了安慰。在極其險惡的環(huán)境里,小粉紅花就是靠著對將來的夢想支持著自己的生存。作者對于小粉紅花的
21、描繪,很符合當時許多青年知識分子的狀況。她們面對強大的黑暗現(xiàn)實,既想對抗又缺少勇氣,既向往將來又感到前程渺茫,受著難忍的苦痛卻又常常體現(xiàn)出軟弱和動搖。作者對于小粉紅花同樣的廣大青年是有所批判的,但更多的是同情,是肯定的,是支持。作品中小青蟲的形象,是為追求光明而英勇獻身的正面形象。盡管作者對它的幼稚、天真、魯莽以及帶來的所謂犧牲,是很不贊成的,但從散文詩的意境和作品的發(fā)展脈絡來看,作者對小青蟲總的來說還是贊賞的,由于現(xiàn)實需要的是“不問成敗而要戰(zhàn)斗著的人們”。魯迅對于小青蟲的描寫十分細膩,飽含著深情,活著的表達敬意,死了的表達祭祀。她是多么地但愿小青蟲們也能像棗樹那樣成熟起來,進行更有力的戰(zhàn)斗??!魯迅對于小青蟲的態(tài)度同她當時看待有朝氣的青年們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
提交截止日期:7月9日
注:請將文檔保存類型設為“word 97- 文檔”。
雷同卷按0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