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1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doc
《GBZ1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BZ1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doc(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 Hygienic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GBZ 1-2002 1 范圍 1.1 本標準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所有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tǒng)稱建設項目)的職業(yè)衛(wèi)生設計及評價。 1.2 本標準規(guī)定了工業(yè)企業(yè)的選址與整體布局、防塵與防毒、防暑與防寒、防噪聲與振動、防非電離輻射及電離輻射、輔助用室等方面的內容,以保證工業(yè)企業(yè)的設計符合衛(wèi)生要求。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 GB4792—1984 放射衛(wèi)生防護基本標準 ??? GB8702—988 電離輻射防護規(guī)定 ??? GB10434—1989 作業(yè)場所局部振動衛(wèi)生標準 ??? GB10436—1989 作業(yè)場所微波輻射衛(wèi)生標準 ??? GB10437—1989 作業(yè)場所超高頻輻射衛(wèi)生標準 ??? GB11654—1989~GB11666—1989 ??? GB18053—2000~GB18083—2000 工業(yè)企業(yè)衛(wèi)生防護距離標準 ??? GB12348—1990 工業(yè)企業(yè)廠界噪聲標準 ??? GB16297—1996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 GB16910—1997 小型工業(yè)企業(yè)建廠勞動衛(wèi)生基本技術條件 ??? GB50034—1992 工業(yè)企業(yè)照明設計標準 ??? GB50187—1993 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 ??? GBJ19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 ??? GBJ87—1985 工業(yè)企業(yè)噪聲控制設計規(guī)范 ??? GBZ2—2002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 ??? 日本產業(yè)醫(yī)學會的EL(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1997 ??? ACGIH(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3 總則 3.1 為了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要求,體現"預防為主"的衛(wèi)生工作方針,保證工業(yè)企業(yè)建設項目的設計符合衛(wèi)生要求,控制生產過程產生的各類職業(yè)危害因素,改善勞動條件以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促進生產發(fā)展,特制定本標準。 3.2 在工業(yè)企業(yè)建設項目的設計時,應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綜合防護措施,防止有害因素對工作場所的污染,對于生產過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有害因素,亦應采取綜合預防、治理措施,使設計符合本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 3.3 工業(yè)企業(yè)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認證的評價機構對建設項目進行職業(yè)衛(wèi)生評價,當需要采取衛(wèi)生防護措施和配置衛(wèi)生輔助設施時,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使之符合衛(wèi)生要求。 4 選址與總體布局 4.1 選址 4.1.1 工業(yè)企業(yè)選址需依據我國現行的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城鄉(xiāng)規(guī)劃及土地利用等法規(guī)、標準和擬建工業(yè)企業(yè)建設項目生產過程的衛(wèi)生特征、有害因素危害狀況,結合建設地點的規(guī)劃與現狀,水文、地質、氣象等因素以及為保障和促進人群健康需要,進行綜合分析而確定。 4.1.2 建設單位應避免在自然疫源地選擇建設地點。 4.1.3 向大氣排放有害物質的工業(yè)企業(yè)應布置在當地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被保護對象的上風側。 4.1.4 嚴重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惡臭、粉塵、噪聲且目前尚無有效控制技術的工業(yè)企業(yè),不得在居住區(qū)、學校、醫(yī)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護區(qū)域內建設。 4.1.5 排放工業(yè)廢水的工業(yè)企業(yè)嚴禁在飲用水源上游建廠,固體廢棄物堆放和填埋場必須避免選在廢棄物揚散、流失的場所以及飲用水源的近旁。 4.1.6 屬于第一、二類開放型同位素放射性工業(yè)企業(yè)嚴禁設在市區(qū)內。 4.1.7 工業(yè)企業(yè)和居住區(qū)之間必須設置足夠寬度的衛(wèi)生防護距離,按GB11654~GB11666、GB18053~GB18083及其它相關國家標準執(zhí)行。 4.1.8 在同一工業(yè)區(qū)內布置不同衛(wèi)生特征的工業(yè)企業(yè)時,應避免不同職業(yè)危害因素(物理、化學、生物等)產生交叉污染。 4.1.9 食品工業(yè)和精密電子儀表等工業(yè)應設在環(huán)境潔凈,綠化條件好、水源清潔的區(qū)域。 4.2 總體布局 4.2.1 平面布置 4.2.1.1 工業(yè)企業(yè)的生產區(qū)、生活區(qū),住宅小區(qū)、生活飲用水源、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點、廢渣堆放場和廢水處理場,以及各類衛(wèi)生防護、輔助用室等工程用地,應根據工業(yè)企業(yè)的性質、規(guī)模、生產流程、交通運輸、環(huán)境保護等要求,結合場地自然條件,經技術經濟比較后合理布局。 4.2.1.2 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的分區(qū)應按照廠前區(qū)內設置行政辦公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生產區(qū)內布置生產車間和輔助用房的原則處理,產生有害物質的工業(yè)企業(yè),在生產區(qū)內除值班室、更衣室、盥洗室外,不得設置非生產用房。 4.2.1.3 反映工業(yè)企業(yè)建筑群體的總平面圖應包括總平面布置的建(構)筑物現狀,擬建建筑物位置、道路、衛(wèi)生防護、綠化等內容,必須滿足職業(yè)衛(wèi)生評價要求。 4.2.1.4 工業(yè)企業(yè)的總平面布置,在滿足主體工程需要的前提下,應將污染危害嚴重的設施遠離非污染設施,產生高噪聲的車間與低噪聲的車間分開,熱加工車間與冷加工車間分開,產生粉塵的車間與產生毒物的車間分開,并在產生職業(yè)危害的車間與其他車間及生活區(qū)之間設有一定的衛(wèi)生防護綠化帶。 4.2.1.5 廠區(qū)總平面布置應做到功能分區(qū)明確。生產區(qū)宜選在大氣污染物本底濃度低和擴散條件好的地段,布置在當地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散發(fā)有害物和產生有害因素的車間,應位于相鄰車間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廠前區(qū)和生活區(qū)(包括辦公室、廚房、食堂、托兒所、俱樂部、宿舍及體育場所等)布置在當地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將輔助生產區(qū)布置在二者之間。 4.2.1.6 在布置產生劇毒物質、高溫以及強放射性裝置的車間時,同時考慮相應事故防范和應急、救援設施和設備的配套并留有應急通道。 4.2.1.7 高溫車間的縱軸應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相垂直。當受條件限制時,其角度不得小于45度。 4.2.1.8 廠房建筑方位應保證室內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相鄰兩建筑物的間距一般不得小于相鄰兩個建筑物中較高建筑物的高度。高溫、熱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員較多的建筑物應避免西曬。 4.2.1.9 能布置在車間外的高溫熱源,盡可能地布置在車間外當地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不能布置在車間外的高溫熱源和工業(yè)窯爐應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車間下風側的外墻側窗附近。 4.2.1.10 車間內發(fā)熱設備相對于操作崗位應設計安置在夏季最小風向頻率上風側,車間天窗下方的部位。 4.2.1.11 以自然通風為主的廠房,車間天窗設計應滿足衛(wèi)生要求:阻力系數小、通風量大、便于開啟、適應季度調節(jié);天窗排氣口的面積應略大于進風窗口及進風門的面積之和;熱加工廠房應設置天窗擋風板;廠房側窗下緣距地面不應高于1.2m。 4.2.2 豎向布置 4.2.2.1 放散大量熱量的廠房宜采用單層建筑。當廠房是多層建筑物時,放散熱和有害氣體的生產過程,應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層。如必須布置在下層時,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上層空氣。 4.2.2.2 噪聲與振動較大的生產設備應安裝在單層廠房內。如設計需要將這些生產設備安置在多層廠房內時,則應將其安裝在多層廠房的底層。對振幅大、功率大的生產設備應設計隔振措施。 4.2.2.3 含有揮發(fā)性氣體、蒸汽的廢水排放管道禁止通過儀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用室的地面下; ??? 若需通過時,必須嚴格密閉,防止有害氣體或蒸汽逸散至室內。 5 工作場所基本衛(wèi)生要求 5.1 防塵、防毒 5.1.1 產生粉塵、毒物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應盡量考慮機械化和自動化,加強密閉,避免直接操作,并應結合生產工藝采取通風措施。放散粉塵的生產過程,應首先考慮采用濕式作業(yè)。有毒作業(yè)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因工藝要求必須使用高毒原料時,應強化通風排毒措施。 5.1.2 產生粉塵、毒物的工作場所,其發(fā)生源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放散不同有毒物質的生產過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內時,毒性大與毒性小的應隔開;粉塵、毒物的發(fā)生源,應布置在工作地點的自然通風的下風側;如布置在多層建筑物內時,放散有害氣體的生產過程應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層。如必須布置在下層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層的空氣。 5.1.3 根據生產工藝和粉塵、毒物特性,采取防塵防毒通風措施控制其擴散,使工作場所有害物質濃度達到《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GBZ2—2002)要求。 5.1.4 產生粉塵、毒物或酸堿等強腐蝕性物質的工作場所,應有沖洗地面、墻壁的設施。產生劇毒物質的工作場所,其墻壁、頂棚和地面等內部結構和表面,應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時加設保護層,以便清洗。車間地面應平整防滑,易于清掃。經常有積液的地面應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統(tǒng),其廢水應納入工業(yè)廢水處理系統(tǒng)。 5.1.5 當數種溶劑(苯及其同系物或醇類或醋酸酯類)蒸汽,或數種刺激性氣體(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氫及其鹽類等)同時放散于空氣中時,全面通風換氣量應按各種氣體分別稀釋至規(guī)定的接觸限值所需要的空氣量的總和計算。除上述有害物質的氣體及蒸汽外,其他有害物質同時放散于空氣中時,通風量應僅按需要空氣量最大的有害物質計算。 5.1.6 設計部門應了解和掌握建設項目所使用和生產的化學物質及其產生的中間產物和副產品的工藝流程和毒性作用的主要特點,以及有關的衛(wèi)生防護資料。 5.1.7 經常有人來往的通道(地道、通廊),應有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并不得敷設有毒液體或有毒氣體的管道。 5.1.8 露天作業(yè)的工藝設備,亦應采取有效的衛(wèi)生防護措施,使工作地點有害物質的濃度符合規(guī)定的接觸限值的要求。 5.1.9 機械通風裝置的進風口位置,應設于室外空氣比較潔凈的地方。相鄰工作場所的進氣和排氣裝置,應合理布置,避免氣流短路。 5.1.10 當機械通風系統(tǒng)采用部分循環(huán)空氣時,送入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汽及粉塵的含量,不應超過規(guī)定的接觸限值的30%。 5.1.11 空氣中含有病原體、惡臭物質(例如毛類、破爛布分選、熬膠等)及有害物質濃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場所,不得采用循環(huán)空氣作熱風采暖和空氣調節(jié)。 5.1.12 供給工作場所的空氣,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點。產生粉塵而不放散有害氣體或放散有害氣體而又無大量余熱的工作場所、有局部排氣裝置的工作地點,可由車間上部送入空氣。 5.1.13 經局部排氣裝置排出的有害物質必須通過凈化設備處理后,才能排入大氣,保證進入大氣的有害物質濃度不超過國家排放標準規(guī)定的限值。 5.1.14 在生產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質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學物質的作業(yè)場所,必須設計自動報警裝置、事故通風設施,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12次/h事故排風裝置的排出口,應避免對居民和行人的影響。 5.1.15 有可能泄漏液態(tài)劇毒物質的高風險度作業(yè)場所,應專設泄險區(qū)等應急設施。 5.1.16 局部機械排風系統(tǒng)各類型排氣罩必須遵循形式適宜、位置正確、風量適中、強度足夠、檢修方便的設計原則,罩口風速或控制點風速應足以將發(fā)生源產生的塵、毒吸入罩內,確保達到高捕集效率。 5.1.17 通風除塵、排毒和空氣調節(jié)設計必須遵循GBJ19及相應的防塵、防毒技術規(guī)范和規(guī)程的要求。 5.1.18 通風系統(tǒng)的組成及其布置應合理,管道材質應合格。容易凝結蒸汽和聚積粉塵的通風管道、幾種物質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燒或形成危害更大物質的通風管道,應設單獨通風系統(tǒng),不得相互連通。 5.1.19 散發(fā)有毒有害氣體的設備上的尾氣和局部排氣裝置排出濃度較高的有害氣體應引入有害氣體回收凈化處理設備,經凈化達到GB16297—1996要求后排放;如直接排入大氣,應引至屋頂以上3m高處放空。若鄰近建筑物高于本車間時,應加高排放口。 5.1.20 車間全面通風換氣量的設計,應按本標準第5.1.5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 5.1.21 采用熱風采暖和空氣調節(jié)的車間,其新風口應設置在空氣清潔區(qū),新鮮空氣的補充量應達到30m3/h·人的標準規(guī)定。 5.1.22 廠房內的設備和管道必須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杜絕無組織排放。 5.1.23 依據車間揚塵和逸散毒物的作業(yè)點的位置、數量,設計相應的防塵和排毒設施;對移動的揚塵和逸散毒物的作業(yè),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移動式輕便防塵和排毒塵設備。 5.1.24 輸送含塵氣體的管道設計應與地面成適度夾角。如必須設置水平管道時,應在適當位置設置清掃孔,以利清除積塵,防止管道堵塞。 5.1.25 按照粉塵類別不同,通風除塵管道內應保證達到最低經濟流速。為便于除塵系統(tǒng)的測試,設計中應在除塵器的進出口處設測試孔,測試孔的位置應選在氣流穩(wěn)定的直管段。在有爆炸性粉塵及有毒有害氣體凈化系統(tǒng)中,應同時設置連續(xù)自動檢測裝置。 5.2 有害物理因素的控制 5.2.1 防暑 5.2.1.1 工藝流程的設計宜使操作人員遠離熱源,同時根據其具體條件采取必要的隔熱降溫措施。 5.2.1.2 熱加工廠房的平面布置應呈"L"型或"Ⅱ",或"Ⅲ"型。開口部分應位于夏季主導風向的迎風面,而各翼的縱軸與主導風向呈0~45°夾角。 5.2.1.3 高溫廠房的朝向,應根據夏季主導風向對廠房能形成穿堂風或能增加自然通風的風壓作用確定。廠房的迎風面與夏季主導風向宜成60°~90°夾角,最小也不應小于45°角。 5.2.1.4 熱源的布置應盡量布置在車間的外面;采用熱壓為主的自然通風時,熱源盡量布置在天窗的下面;采用穿堂風為主的自然通風時,熱源應盡量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熱源布置應便于采用各種有效的隔熱措施和降溫措施。 5.2.1.5 熱車間應設有避風的天窗,天窗和側窗應便于開關和清掃。 5.2.1.6 夏季自然通風用的進氣窗其下端距地面不應高于1.2m,以便空氣直接吹向工作地點。冬季自然通風用的進氣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4m。如低于4m時,應采取防止冷風吹向工作地點的有效措施。 5.2.1.7 自然通風應有足夠的進風面積。產生大量熱、濕氣、有害氣體的單層廠房的附屬建筑物,占用該廠房外墻的長度不得超過外墻全長的30%,且不宜設在廠房的迎風面。 5.2.1.8 產生大量熱或逸出有害物質的車間,在平面布置上應以其最大邊作為外墻。如四周均為內墻時,應采取措施向室內送入清潔空氣。 5.2.1.9 當室外實際出現的氣溫等于本地區(qū)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時,車間內作業(yè)地帶的空氣溫度應符合下列要求:散熱量小于23w/m3·h的車司不得超過室外溫度3℃C;散熱量23~116w/m3·h的車間不得超過室外溫度5℃;散熱量大于116w/m3·h的車間不得超過室外溫度7℃; 5.2.1.10 車間作業(yè)地點夏季空氣溫度,應按車間內外溫差計算。其室內外溫差的限度,應根據實際出現的本地區(qū)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確定,不得超過表1的規(guī)定。 表1 車間內工作地點的夏季空氣溫度規(guī)定 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 22及以下 23 24 25 26 27 28 29~32 33及以上 工作地點與室外溫差(℃) 10 9 8 7 6 5 4 3 2 5.2.1.11 當作業(yè)地點氣溫≥37℃時應采取局部降溫和綜合防暑措施,并應減少接觸時間。 5.2.1.12 高溫作業(yè)車間應設有工間休息室,休息室內氣溫不應高于室外氣溫;設有空調的休息室室內氣溫應保持在25~27℃。 5.2.1.13 特殊高溫作業(yè),如高溫車間天車駕駛室、車間內的監(jiān)控室、操作室、煉焦車間攔焦車駕駛室等應有良好的隔熱措施,熱輻射強度應小于700w/m2室內氣溫不應超過28℃。 5.2.1.14 工藝上以濕度為主要要求的空氣調節(jié)車間(如紡織廠)內,空氣溫濕度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 表2 空氣調節(jié)廠房內不同濕度下的溫度要求 相對濕度(%) 50 60 70 80 溫度(℃) 30 29 28 27 5.2.1.15 高溫作業(yè)地點采用局部送風降溫措施時,帶有水霧的氣流達到工作地點的風速應控制在3~5m/s,霧滴直徑應小于100μm;不帶水霧的氣流到達工作地點的風速,輕作業(yè)應控制在2~3m/s重作業(yè)應控制在4~6m/s 5.2.1.16 在炎熱季節(jié)對高溫作業(yè)工種的工人應供應含鹽清涼飲料(含鹽量為0.1%~0.2%),飲料水溫不宜高于15℃。 5.2.2 防寒 5.2.2.1 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氣溫≤8℃的月份在三個月及三個月以上的地區(qū)應設集中采暖設施;出現≤8℃的月份為兩個月以下的地區(qū)應設局部采暖設施。 表3 冬季工作地點的采暖溫度 勞動強度(分級) 采暖溫度(℃) Ⅰ 18~21 Ⅱ 16~18 Ⅲ 14~16 Ⅳ 12~14 注:勞動強度分級方法見附錄B。 5.2.2.2 集中采暖車間,當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積較大時(≥50m2),僅要求工作地點及休息地點設局部采暖設施。 5.2.2.3 凡采暖地區(qū)的生產輔助用室冬季室溫不得低于表4中的規(guī)定。 表4 冬季輔助用室的溫度 輔助用室名稱 氣溫(℃) 廁所、盥洗室 12 食堂 18 辦公室、休息室 18~20 技術資料室 20~22 存衣室 18 淋浴室 25~27 更衣室 25 5.2.2.4 冬季采暖室外計算溫度等于或小于-20℃的地區(qū),為防止車間大門長時間或頻繁開放而受冷空氣的侵襲,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置門斗、外室或熱空氣幕。 5.2.2.5 設計熱風采暖時,應防止強烈氣流直接對人產生不良影響。送風風速一般應在0.1~0.3m/s,送風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0℃。 5.2.2.6 生產時用水較多或產生大量濕氣的車間,設計時應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濕設施,防止頂棚滴水和地面積水。 5.2.2.7 車間的維護結構應防止雨水滲透,冬季需要采暖的車間,圍護結構內表面應防止凝結水氣,圍護結構不包括門窗。特殊潮濕車間工藝上允許在墻上凝結水氣的除外。 5.2.2.8 低溫作業(yè)車間(冷庫)應附設工作服烘干室及淋浴室。淋浴室氣溫應符合本標準表5.2.2.3的規(guī)定。 5.2.3 防噪聲與振動 5.2.3.1 具有生產性噪聲的車間應盡量遠離其他非噪聲作業(yè)車間、行政區(qū)和生活區(qū)。 5.2.3.2 噪聲較大的設備應盡量將噪聲源與操作人員隔開;工藝允許遠距離控制的,可設置隔聲操作(控制)室。 5.2.3.3 產生強烈振動的車間應有防止振動傳播的措施。 5.2.3.4 噪聲與振動強度較大的生產設備應安裝在單層廠房或多層廠房的底層;對振幅、功率大的設備應設計減振基礎。 5.2.3.5 工作場所操作人員每天連續(xù)接觸噪聲8小時,噪聲聲級衛(wèi)生限值為85dB(A)。對于操作人員每天接觸噪聲不足8小時的場合,可根據實際接觸噪聲的時間,按接觸時間減半,噪聲聲級衛(wèi)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則,確定其噪聲聲級限值(表5)。但最高限值不得超過115dB(A)。 表5 工作地點噪聲聲級的衛(wèi)生限值 日接觸噪聲時間(h) 衛(wèi)生限值[dB(A)] 8 85 4 88 2 91 1 94 1/2 97 1/4 100 1/8 103 最高不得超過115[dB(A)] 5.2.3.6 生產性噪聲傳播至非噪聲作業(yè)地點的噪聲聲級的衛(wèi)生限制不得超過表6的規(guī)定 表6 非噪聲工作地點噪聲聲級的衛(wèi)生限值 地點名稱 衛(wèi)生限值dB(A) 工效限值dB(A) 噪聲車間辦公室 75 不得超過55 非噪聲車間辦公室 60 會議室 60 計算機室、精密加工室 70 5.2.3.7 具有脈沖噪聲作業(yè)地點的噪聲聲級衛(wèi)生限值不應超過表7的規(guī)定 表7 工作地點脈沖噪聲聲級的衛(wèi)生限值 工作日接觸脈沖次數 峰值(dB) 100 140 1000 130 10000 120 5.2.3.8 工作地點生產性噪聲聲級超過衛(wèi)生限值,而采用現代工程技術治理手段仍無法達到衛(wèi)生限值時,可采用有效個人防護措施。 5.2.3.9 局部振動作業(yè),其接振強度4小時等能量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不得超過5m/s2日接振時間少于4小時可按表8適當放寬。 表8 局部振動強度衛(wèi)生限值 日接振時間(h) 衛(wèi)生限值(m/s2) 2~4 6 ~2 8 ~1 12 ????? 超過上述衛(wèi)生限值應采取減振措施,若采取現有的減振技術后仍不能滿足衛(wèi)生限值的,應對操作者配備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具。 5.2.3.10 全身振動作業(yè),其接振作業(yè)垂直、水平振動強度不應超過表9中的規(guī)定。 表9 全身振動強度衛(wèi)生限值 工作日接觸時間(h) 衛(wèi)生限值 dB(A) m/s2 8 116 0.62 4 120.8 1.1 2.5 123 1.4 1.0 127.6 2.4 0.5 131.1 3.6 5.2.3.11 受振動(1~80Hz)影響的輔助用室(辦公室、會議室、計算機房、電話室、精密儀器室等),其垂直或水平振動強度不應超過表10中規(guī)定的衛(wèi)生限值。 表10 輔助用室垂直或水平振動強度衛(wèi)生限值 接觸時間(小時/日) 衛(wèi)生限值 工效限值 dB(A) ?m/s2 ?dB(A) ?m/s2 8 110 0.31 100 0.098 4 114.8 0.53 104.8 0.17 2.5 117 0.71 107 0.23 1 121.6 1.12 111.6 0.37 0.5 125.1 1.8 115.1 0.57 5.2.3.12 噪聲和振動的控制在發(fā)生源控制的基礎上,對廠房的設計和設備的布局需采取降噪和減振措施。 5.2.3.13 產生強烈振動的車間應修筑隔振溝。產生噪聲和振動的車間墻體應加厚。為減輕噪聲和振動的產生和傳播,設置隔聲室以阻斷噪聲的傳播。隔聲室的天棚、墻體、門窗均應符合隔聲、吸聲的要求。 5.2.3.14 燥聲強度超過GBJ87要求的廠房,其內墻、頂棚應設計安裝吸聲層。 5.2.4 防非電離輻射(射頻輻射) 5.2.4.1 生產工藝過程有可能產生微波或高頻電磁場的設備應采取有效的防止電磁輻射能的泄漏措施。 5.2.4.2 工作地點微波(300MHz~300GHz)電磁輻射強度不應超過表11規(guī)定的限值。 表11 工作地點微波輻射強度衛(wèi)生限值 波 型 平均功率密度(μw/cm2) 日總計量(μw/cm2) 連續(xù)波 50 400 脈沖波 固定輻射 25 200 非固定輻射 500 4000 ????????? 工作日接觸連續(xù)波時間小于8小時可按下述公式計算: ???????????????????? Pd=400/t ???????????????????? Pd:容許輻射平均功率密度((μw/cm2); ???????????????????? t:接觸輻射時間(小時) ????????? 工作日接觸脈沖波時間小于8小時,容許輻射平均的功率密度按下式計算: ???????????????????? Pd=20O/t 5.2.4.3 短時間接觸時衛(wèi)生限值不得大于5mw/cm2,同時需要使用個體防護用具。 5.2.4.4 高頻電磁輻射(頻率30MHZ—300MHZ)工作地點輻射強度衛(wèi)生限值不應超過表12的規(guī)定: 表12 高頻輻射強度衛(wèi)生限值 波型 日接觸時間(h) 功率密度 mw/cm2 v/m 連續(xù)波 8 0.05 14 4 0.10 19 脈沖波 8 0.025 10 4 0.05 14 5.2.4.5 產生非電離輻射的設備應有良好的屏蔽措施。 5.2.5 工頻超高壓電場的防護 5.2.5.1 產生工頻超高壓電場的設備應有必要的防護措施。 5.2.5.2 產生工頻超高壓電場的設備安裝地址(位置)的選擇應與居住區(qū)、學校、醫(yī)院、幼兒園等生活、工作區(qū)保持一定的距離。達到上述地區(qū)的電場強度不應超過1kv/m。 5.2.5.3 從事工頻高壓電作業(yè)場所的電場強度不應超過5kv/m。 5.2.5.4 超高壓輸電設備,在人通常不去的地方,應當用屏蔽網、罩等設備遮擋起來。 5.2.6 電離輻射防護應按GB8702、GB4792、GB10436等規(guī)定執(zhí)行。 5.2.7 照明? 作業(yè)場所照明衛(wèi)生要求,應按GB50034-1992規(guī)定執(zhí)行。 5.3 人工空氣調節(jié) 5.3.1 工作場所每名工人所占容積小于20m3的車間,應保證每人每小時不少于30m3的新鮮空氣量;如所占容積為20—40m3時,應保證每人每小時不少于20m3的新鮮空氣量;所占容積超過40m3時允許由門窗滲入的空氣來換氣。采用空氣調節(jié)的車間,應保證每人每小時不少于30m3的新鮮空氣量。 5.3.2 封閉式車間 5.3.2.1 車間內有害因素的濃度(強度)不得超過《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GBZ1—2002)的 要求。 5.3.2.2 封閉式車間操作人員所需的適宜新風量為30~50m3/h。 5.3.2.3封閉式車間微小氣候計算參數應滿足表14的要求。 表13? 輻射強度衛(wèi)生限值 頻率(MHz) 電場強度(v/m) 磁場強度(A/m) 0.1~3.0 50 5 3.0~30 25 不規(guī)定 表14 封閉式車間微小氣候計算參數 參數 冬季 夏季 溫度(℃) 20~24 25~28 風速(m/s) ≤0.2 ≤0.3 相對濕度(%) 30~60 40~60 ?? 注:過渡季節(jié)微小氣候計算參數取冬季、夏季插值。 6 輔助用室基本衛(wèi)生要求 6.1 一般規(guī)定 6.1.1 根據工業(yè)企業(yè)生產特點、實際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則設置輔助用室,包括工作場所辦公室、生產衛(wèi)生室(浴室、存衣室、盟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廁所),婦女衛(wèi)生室。 6.1.2 輔助用室應避開有害物質、病原體、高溫等有害因素的影響。建筑物內部構造應易于清掃,衛(wèi)生設備應便于使用。 6.1.3 浴室、盟洗室、廁所的設計計算人數,一般按最大班工人總數的93%計算。存衣室的設計計算人數,應按車間在冊工人總數計算。 6.1.4 職工食堂、浴室應符合相應的衛(wèi)生標準要求。 6.1.5 應根據工業(yè)企業(yè)生產性質設置職業(yè)衛(wèi)生及職業(yè)病防治管理機構并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 6.2 車間辦公室 ???? 車間辦公室宜靠近廠房布置,且應滿足采光、通風、隔聲等要求。 6.3 生產衛(wèi)生室 6.3.1 應根據車間的衛(wèi)生特征設置浴室、存衣室、盜洗室,其衛(wèi)生特征分級見表15。雖易經皮膚吸收,但易揮發(fā)的有毒物質(如苯等)可按3級確定。 表15 車間的衛(wèi)生特征分級 衛(wèi)生特征 1級 2級 3級 4級 有毒物質 極易經皮膚吸收引起中毒的劇毒物質(如有機磷、三硝基甲苯、四乙基鉛等) 易經皮膚吸收或有惡臭的物質,或高毒物質(如丙烯腈、吡啶、苯酚等) 其他毒物 不接觸有害物質或粉塵,不污染或輕度污染身體(如儀表、金屬冷加工、機械加工等) 粉塵 ? 嚴重污染全身或對皮膚有刺激的粉塵(如碳黑、玻璃棉等) 一般粉塵(棉塵) ? 其他 處理傳染性材料、動物原料(如皮毛等) 高溫作業(yè)、井下作業(yè) 重作業(yè) ? 6.3.2 特征1級、2級的車間應設車間浴室;3級宜在附近或在廠區(qū)設置集中浴室;4級可在廠區(qū)或居住區(qū)設置集中浴室。浴室宜由更衣間、浴間和管理司組成。因生產事故可能發(fā)生化學性灼傷及經皮膚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點或車間,應設事故淋浴,并應設置不斷水的供水設備。 6.3.3 車間浴室應采取防水、防潮、排水和排氣措施,且不宜直接設在辦公室的上層或下層。 6.3.4 淋浴器的數量,根據設計計算人數按表16計算。 表16 淋浴器設計數量 車間衛(wèi)生特征級別 1 2 3 4 每個淋浴器使用人數 3~4 5~8 9~12 13~24 6.3.4.1 女浴室和衛(wèi)生特征1級、2級的車間浴室,不得設浴池。 6.3.4.2 南方炎熱地區(qū)需每天洗浴者,衛(wèi)生特征4級車間的浴室每個淋浴器的使用人數可按13人計算。 6.3.4.3 重作業(yè)者可設部分浴池,浴室內一般按每1平方米面積可按1個淋浴器換算。 6.3.4.4 浴室內一般按4~6個淋浴器設一具盥洗器。 6.3.5 存衣間應配置閉鎖式衣柜。車間衛(wèi)生特征1級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應分室存放。工作服室應有良好的通風。車間衛(wèi)生特征2級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可同室分開存放,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車間衛(wèi)生特征3級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可同室存放。存衣室可與休息室合并設置。車間衛(wèi)生特征4級的存衣室,存衣室與休息室可合并設置,或在車司內適當地點存放工作服。 6.3.6 濕度大的低溫重作業(yè)如冷庫和地下作業(yè)等,應設工作服干燥室,對特殊工種應設除塵、消毒室。 6.3.7 車間內應設盥洗室或盥洗設備。盥洗水龍頭的數量根據設計計算人數按表17計算。接觸油污的車間,應供給熱水。 表17 盥洗水龍頭設計數量 車間衛(wèi)生特征級別 每個水龍頭的使用人數 1、2 20~30 3、4 31~40 6.3.8 盥洗設施宜分區(qū)集中設置。在廠房內的盥洗設施應做好地面排水,在廠房外的盥洗設施宜設置雨篷并應防凍。 6.3.9 在工作過程中,會沾染病原體或易經皮膚吸收的劇毒物質和污染嚴重的工作場所必須設專用洗衣房。 6.4 生活用室 6.4.1 生活用室的配置應按照衛(wèi)生特征分級定位,應與產生有害物質或有特殊要求的車間隔開,應盡量布置在生產工人相對集中的地方。 6.4.2 工業(yè)企業(yè)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實際需要設置休息室。休息室可兼作學習、取暖、進餐之用。女工較多的企業(yè),應在車間附近清潔安靜處設置孕婦休息室。 6.4.3 食堂的位置要適中,一般距車間不宜過遠,但不能與有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相鄰設置,不能受有害因素的影響。食堂內應設洗手、洗碗、熱飯設備。廚房的布置應防止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并應有良好的通風、排氣裝置和防塵、防蠅、防鼠措施。 6.4.4 廁所與工作地點的距離不宜過遠,并應有排臭、防蠅措施。車間內的廁所,一般為水沖式,同時應設洗污池。廁所的蹲位數,應按使用人數計算進行設計。 6.4.4.1 男廁所,100人以下的工作場所按25人設一蹲位;100人以上每增50人,增設一個蹲位。小便器的數是與蹲位數相同。 6.4.4.2 女廁所,100人以下的工作場所,按20人設一個蹲位;100人以上,每增35人,增設一個蹲位。 6.4.5 休息室內應設置清潔飲水設施。 6.4.6 生活衛(wèi)生用房應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風。 6.5 婦女衛(wèi)生室 6.5.1 最大班女工在100人以上的工業(yè)企業(yè),應設婦女衛(wèi)生室,且不得與其他用室合并設置。 6.5.2 婦女衛(wèi)生室由等候間和處理間組成。等候間應設洗手設備及洗滌池。處理間內應設溫水箱及沖洗器。沖洗器的數量應根據設計計算人數計算。按最大班女工人數為100~200名時,應設一具,大于200名時每增加200名應增設一具。 6.5.3 最大班女工在100名以下至40名以上的工業(yè)企業(yè),設置簡易的溫水箱及沖洗器。 7 應急救援 7.1 生產或使用劇毒物質的高風險度工業(yè)企業(yè)、必須在工作地點附近設置緊急救援站或有毒氣體防護站,其使用面積按表18而定。 表18 緊急救援站使用面積 職工人數(人) 使用面積(m2) <300 ≮20 300~1000 30~60 1001~2000 60~100 2001~3500 100~120 3501~10000 120~150 >10000 ≮ 200 7.2 站內采暖、通風、空調、給水排水、電器、采光、照明及所需應急救援設施由相應國家標準、規(guī)范確定。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本標準用詞說明 A.1 對本標準條文執(zhí)行嚴格程度的用詞,采用以下寫法: A.1.1 表示很嚴格,非這樣作不可的用詞: ????? 正面詞一般采用"必須",反面詞一般采用"嚴禁"。 A.1.2 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作的用詞: ????? 正面詞一般采用"應";反面詞一般采用"不應"或"不得"。 A.1.3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 工面詞一般采用"宜"或"一般",反面詞一般采用"不宜"。 A.1.4 表示一般情況下均應這樣作,但硬性規(guī)定這樣作有困難的,采用"應盡量"。 A.1.5 表示允許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作的,采用"可"。 A.2 條文中必須按指定的標準、規(guī)范或其他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的寫法為"按……執(zhí)行"或"符合……要求"。非必須按所指定的標準、規(guī)范或其他規(guī)定執(zhí)行的寫法為"參照……"。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方法 B.1 采用體力勞動強度指數為分級指標 ??? 各級指數值如下: 表B1 勞動強度分級 勞動強度指數 級別 ? ≤15 Ⅰ 輕 ~20 Ⅱ 中 ~25 Ⅲ 重 >25 Ⅳ 過重 B.2 指數計算方法 ????????????? I=M·10 ?????? I:體力勞動強度指數 ?????? M:8小時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謝率(kcal/min·m2) ?????? 按表B1分級標準,8小時工作日內平均散熱量(能量消耗)為: ??????????? Ⅰ級:110kcal/h·per ??????????? Ⅱ級:170kcal/h·per ??????????? Ⅲ級:220kcal/h·per ??????????? Ⅳ級:300kcal/h·per ??????????? 注:1kal=4.18KJ B.3 能量代謝率測定方法 B.3.1 工時記錄表 ??? 每天選擇受測工種工人1~2名自上班至下班跟隨記錄其從事各項活動和休息的起止時間,連續(xù)(或間斷)測定3天,取3天的平均值。如遇生產不正?;虬l(fā)生事故時,不作為正式記錄。(工時記錄表B2): 表B2 勞動工時記錄 動作名稱 開始時間(h·min) 占用時間(min) 備 注 ? ? ? ? ? ? ? ? B.3.2 平均能量代謝率(M值) ??? 根據表B2將各種操作歸類(近似的活動歸為一類),休息為一類。再計算出各項活動與休息在一個工作日內累計占用時間(表B3)。然后分別測定各項活動和休息時的能量代謝率,再乘以相應的工作日累計占用時間,最后計算工作日總能量消耗值。 表B3 能量消耗統(tǒng)計表 勞動項目 平均能量代謝率 工作日占用工時 能量消耗值 (kcal/min·m2) (min) (kcal/m2) a b a×b 走路 1.000 40 40 搬運 3.400 100 340 清砂 2.000 60 120 裝車 2.500 40 100 卸車 2.000 90 180 雜活 1.200 30 36 休息 0.900 120 108 合計 — 480 924 B.3.3 為某工種勞動強度指數計算舉例。 ????????? 注:1)平均能量代謝率(M)由表B3、表3的測定結果獲得,即 ?????????? 平均能量代謝率(M)(Kcal/min·m2)924/480=1.925 ?????????? 代入公式:I=M·10 ??????????????????? I=1.925×10=19.25(Ⅱ級) ??????????????????? 按表B1分級,勞動強度為Ⅰ級 B.3.4 各勞動項目的能量代謝率(M)的測定 ??? 采用計算法,即用肺通氣量計,在操作者從事該項操作5分鐘后,給受試者戴上肺通氣量計的采氣口罩(務要嚴緊保證不漏氣),啟動開關采集操作時呼出氣,一般可采氣2~5分鐘,關閉采氣開關記錄肺通氣量,再根據計算公式計算能代謝率。每項操作要采測5~10個樣品(5個樣品最好在不同人身上完成,如受條件所限也可在同一人身上重復多次)取平均值(按B4記錄表要求操作)。 表B4 能量代謝測定記錄表 ? 工種?????????? 操作項目名稱?????????????????? 時間?????? 年? 月? 日 ????????? 姓名?????????? 性別???????????? 年齡????????? 身高?????? cm ????????? 體重?????????? Kg?????????????? 體表面積????? cm2 ????????? 肺通氣量?????????? L/min??????? 標準狀態(tài)氣體量??????????? L/min ????????? 每平方米、每分鐘肺通氣量(x)???????????? L/min·m2 ????????? 能量代謝率(Ye)?????????????????????? kcal/min·m2 ????????????????? 代入公式:? logYe=0.0945x-0.53794?????????? (1) ???????????????????????????? log(13.26-Ye)=1.1648-0.0125x???? (2) ???????????????????????????? x:肺通氣量(L/min·m2) ???????????????????????????? Ye:能量代謝率(kcal/min·m2) ???????????????????????????? 肺通氣量為3.0~7.3L/min·m2時采用公式(1) ???????????????????????????? 肺通氣量為8.0~30.9L/min·m2時采用公式(2) ???????????????????????????? 肺通氣量為7.4~7.9采用公式(1)+(2)的平均值。 ????????????????? 體表面積(m2)=0.061×身高(cm)+0.0128×體重(kg) - 0.1529 根據例表B4計算出的Ye值,按B5表歸納,計算各單項操作(包括休息)平均能量代謝率(kcal/min·m2),再將其納入B3表中參加進一步計算。 例表B5 單項操作平均能量代謝率統(tǒng)計率 樣品號 操作名稱 搬運 清砂 卸車 裝車 走路 休息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平均 ? ? ? ?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GBZ1 工業(yè)企業(yè) 設計 衛(wèi)生標準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相關搜索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126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