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diǎn)三 文言特殊句式

上傳人:沈*** 文檔編號:136838634 上傳時間:2022-08-17 格式:DOCX 頁數(shù):14 大?。?8.26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考點(diǎn)三 文言特殊句式_第1頁
第1頁 / 共14頁
考點(diǎn)三 文言特殊句式_第2頁
第2頁 / 共14頁
考點(diǎn)三 文言特殊句式_第3頁
第3頁 / 共14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考點(diǎn)三 文言特殊句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考點(diǎn)三 文言特殊句式(14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的格式 在現(xiàn)代漢語判斷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一般要用判斷詞“是”或“就是”、“正是”等,來聯(lián)系,如:“我是中國人。”而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diǎn)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短語直接充當(dāng)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的句式。也常常借助于一些助詞、語氣詞、副詞來表示或加強(qiáng)判斷的語氣。文言文中的判斷句的種類比較多,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主語后用助詞“者”表提頓,謂語后用語氣詞“也”煞尾,“……者,……也”式表判斷。如: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陳勝者,趙之良將也。(《陳涉世家》)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

2、也。(《師說》) (4)奪項(xiàng)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5)(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只在主語后用“者”表提頓?!啊撸笔奖砼袛?,如: (1)柳敬亭者,揚(yáng)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傳》) (2)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論貴粟疏》) (3)方柯者,中國之人。 3.只在謂語后用“也”煞尾?!啊?,……也”式表判斷,如: (1)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鐘山記))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3)夫戰(zhàn),勇氣也。(《

3、曹劌論戰(zhàn)》) (4)環(huán)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6)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7)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8)操雖托名漢相,其實(shí)漢賊也。(《資治通鑒》) 4、在謂語后“者也”連用。,“……,……者也”式表判斷,如: (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3)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弈秋》)

4、 5.“者也”都不用。如: (1)(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信陵君竊符救趙》) (2)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 (3)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超過,勝過)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赤壁之戰(zhàn)》) 6.謂語前用副詞“乃”“即”“必”“則”“悉”、“本”“誠”“皆”“亦”“素”等表示肯定判斷,加強(qiáng)肯定語氣。如:        (1)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臣乃市井鼓刀(動刀做聲,謂宰殺牲畜)屠者。(《信陵君竊符救趙》)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齊桓晉文之事》) (2)吟

5、鞭東指即天涯 (《已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呤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 即今之傫(lě)i然(聚集的樣子)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3) 奪項(xiàng)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5)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出師表》) (6)臣本布衣。(《出師表》 ) (7)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8)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館記》)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

6、六國論》)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只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五十步笑百步》) (10)且相如素賤人《廉頗藺相如列傳》 7.用動詞 “是”“為”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4)巨是凡人,偏在遠(yuǎn)郡,行將為人所并。(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 注意:石之

7、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詞,這樣) (蘇軾《石鐘山記》) (5)中峨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 (6)項(xiàng)燕為楚將。(《陳涉世家》) (7)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8)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司馬遷《鴻門宴》) 8.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4)拾視之,非字而畫。(《促織》) (5)予本非文人畫

8、士。(《病梅館記》) 二、疑問句的格式 文言中的疑問句,一般要用疑問代詞或疑問語氣詞提出問題。 (一) 用疑問代詞的(誰、何、曷、胡、安、孰、焉、奚、盍、蓋等),例如: 1、誰為哀者? (張溥《五人墓碑記》) 2、“為何人哉?” 3、“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4、獨(dú)五人之激檄,何也? (同上) 5、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同上) 6、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ā妒竦离y》) 7、“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說》 8、沛公曰:“君安與項(xiàng)伯有故?”(司馬遷《鴻門宴》) 9、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韓愈《師說》) 10、且焉置土石? (《列子?

9、愚公移山》) 11、 “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 《莊子?外篇?秋水》 12、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講求)禮義哉?《齊桓晉文之事》 13、以小易大,彼惡知之。(《齊桓晉文之事》) 14、則盍(通“何”)反(通“返”)其本(王道)矣。(《齊桓晉文之事》) 15、蓋(通“盍”,意思是“何不”)亦(助詞,加強(qiáng)反問的語氣)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 (二)、 用疑問語氣詞的(乎、歟、耶、哉、為等),例如: 1、“爾亦知射乎?”(《賣油翁》) 2、 壯士,能復(fù)飲乎? (司馬遷《鴻門宴》) 3、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4、“月明星稀,烏雀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10、?(《赤壁賦》) 5、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xué)而》) 6、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張溥《五人墓碑記》) 7、況草野之無聞?wù)邭e?(《五人墓碑記》) 8、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史伶官傳序》) 9、六國互喪,率賂秦耶?(蘇詢《六國論》) 10、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1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哉?(《晏子春秋?內(nèi)篇第五》) 12、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 ?(《石鐘山記》) 13、蹈死不顧,亦曷(通“何”)故哉?(《五人墓碑記》) 14、獨(dú)五人之皦皦,何也?(《五人墓碑記》) 15、何辭為?——為什么

11、還要告辭呢? 三、被動句的格式 漢語的敘述句根據(jù)主語同謂語之間的施事受事關(guān)系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dá)動作行為的發(fā)生者,即施事者,如“我寫字”。 第二類: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dá)動作行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他被人踢了一腳”。文言里的被動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詞、助詞、助動詞來造成被動的格式。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 1、 用介詞“為”引進(jìn)行為的主動者。如: (1)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五蠹》) (2)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荊軻刺秦王》) (3)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

12、官傳序》) (4)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2、用“為……所……”的格式表被動“為”是介詞,引進(jìn)行為的主動者?!八笔侵~,置于動詞之前。如: (1)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2)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蘇洵《六國論》)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ā读鶉摗罚? (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4)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活板》) (5)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屈原列傳》) (6)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幼時記趣》) (7)為鄉(xiāng)里所患《周處》   (8)贏

13、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9)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yuǎn)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赤壁之戰(zhàn)》) (10)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 (11)贏兵為人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眾。 3.用介詞“于”引進(jìn)行為的主動者。如: (1)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2)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師說》) (3)管夷吾舉于士 “舉于……”即“在……被舉薦”。 (4)故內(nèi)惑于鄭秀,外欺于張儀。 (《屈原列傳》) (5)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張溥《五人墓碑

14、記》) (6)故雖有名馬, 祗(zhǐ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馬說》 (7)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樂工羅程》) (8)百里溪舉于市。(《孟子二章》) 4.用助動詞“見”表被動。如: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傳》) (2)非獨(dú)見病,亦以病吾子。(《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3)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列傳》) (4)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 (5)舉世混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屈原列傳》) 5.用“見……于……”的格式表被動?!耙姟笔侵鷦釉~;“于”是介詞

15、,引進(jìn)行為的主動者。如: (1)今日見辱(表謙敬意)問于長者。(李朝威《柳毅傳》) (2)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3)今是溪獨(dú)見辱于愚,何哉?(柳宗元《愚溪詩序》) (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壁歸。(《廉頗藺相如列傳》) 6、 “受……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 (1)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7、用介詞“被”表被動,“被”的賓語往往省略。如: (1)內(nèi)一人說是西洋兵頭,亦被殺死。(《三元里抗英》)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 (3)

16、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 ——我還記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 (4)舞榭歌臺(是承平氣象的象征),風(fēng)流(指孫權(quán)的才略及其建樹,這里引申為孫權(quán)的遺跡)總被雨打風(fēng)(指的是歷史風(fēng)雨)吹去。(《京口北固亭懷古》) ——意思是:孫權(quán)的風(fēng)流余韻現(xiàn)已不復(fù)存在。 8、 沒有標(biāo)志詞語,意念上的被動。 動詞本身用于被動意義,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動的詞語。這種被動要根據(jù)文意來判斷。如: (1)舉孝康,不行(沒有上任)。(《張衡傳》) (2)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3)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函谷舉

17、”,函各關(guān)被攻下。 (4)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 (《愚公移山》) (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傳》) (6)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赤壁之戰(zhàn)》)“逼兵勢耳”即“逼(于)兵勢耳”,被兵勢所逼。 (7)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三、句子成分的省略 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都有很多省略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更為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qū)υ捴幸渤3J÷浴@纾? a承前省 : ①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小口)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蛇

18、)黑質(zhì)而白章,(蛇 )觸草木,(草木)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b蒙后?。? ①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司馬遷《鴻門宴》) ② (我)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我)手自筆錄,(我)計(jì)日以還?!洰叄ㄎ遥┳咚椭?,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c對話?。? ①《曹劌論戰(zhàn)》(此)忠之屬也(這是對人民盡本職的事)。(《曹劌論戰(zhàn)》)(此,代前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 ② (曹劌)問:“(公)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dú)自

19、占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 ③(曹劌)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左傳?曹判論戰(zhàn)》) d自述?。? ① :“(予)愛是溪,入(溪)二三里,(予)得其尤絕者家焉?!?(《愚溪詩序》) ②(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fā)現(xiàn)一個風(fēng)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家。) 2.省略謂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qiáng)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通“嗜”)食 ,和于身也。 (《

20、觸龍說趙太后》) (4)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5)揚(yáng)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揚(yáng)子之堅(jiān)追之。(《歧路亡羊》) (6)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左忠毅公逸事》) (7)后改(任)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記王忠肅公翱事》) (8)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厲害)?(《廉頗藺相如列傳》) (9)陳涉自立為將軍,[立]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 3.省略賓語。有動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l)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2)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3)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4)每字為一印,火

21、燒( 印)令(印 )堅(jiān)。(沈括《活板》) (5)項(xiàng)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動詞的代詞賓語省略,有兩個條件:一、省略的賓語是可以從上文看出來的。二、后邊有“于”或“以”組成的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bǔ)語。如: (6)權(quán)起更衣,肅追(之)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 (7)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鴻門宴》) (8) 屠懼,投以骨。(《狼》) (9)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介詞的賓語往往省略。省略的賓語必須是從上文可以看出來,能夠用代詞充當(dāng)?shù)?。如? (10)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

22、止,行為遲。(《庖丁解?!? (11)豎子(罵人的話,相當(dāng)于‘小子’,這里指項(xiàng)羽項(xiàng)伯輩)不足與謀。(《鴻門宴》 (12)將以釁鐘。(《齊桓晉文之事》 (13)左右以告。(《馮諼客孟嘗君》) (14)毋從俱死也。(《鴻門宴》) (15)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張衡宴》) (16)此人一一為( 之)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17)君與(之)俱來。(《隆中對》) (18)成視之,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促織》) 4.省略介詞。文言中介詞“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1)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蘇軾

23、《石鐘山記》) (2)激昂( 于)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3)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 (4)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 (5)沛公軍(于)霸上《鴻門宴》 (6)場主集薪(于)其中 (7)然足下卜之(于)鬼乎 (8) 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 (9)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赤壁之戰(zhàn)》) (10) 又試之雞。(《促織》) (11)武陵人[以]捕魚為業(yè)(《桃花源記》) (12)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自)白帝,暮到江陵。 5、兼語省略?!笆埂⒚?、令”一類的動詞的賓語常兼作后一個謂語詞組的主語,這個詞就稱作兼語

24、,文言文里的兼語往往被省略,所省的多是代詞“之”,省略的兼語必須是已見于上文,或者是從內(nèi)容上看沒有必要說出來的。如: (1)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卿。 以上二例省略的兼語都是已見于上文的。 省略量詞古漢語中,數(shù)詞可直接修飾名詞,表數(shù)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詞。 (3) 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 。 (4) 船頭坐三(個)人。 (《核舟記》) (5)蟹六(條)跪而二(只)螯。(《勸學(xué)》)——螃蟹

25、有八只腳,兩只大爪子。 四、變式句(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等。 (一)主謂倒裝 (1)甚矣,汝之不惠?。ā队薰粕健罚? (2)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ā痘⑶鹩洝吩甑溃? (3)悲哉世也!乞獨(dú)一琴哉,莫不然矣。(《公之僑獻(xiàn)琴》) (4)快哉此風(fēng)!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風(fēng)賦》) (5)甚矣哉為欺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6)誰與(通“歟”),哭者? (7)勖(勉勵)哉,夫子! (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即“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

26、(《信陵君竊符救趙》) (9)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即“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齊桓晉文之事》) (10)“美哉,我少年中國。(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二)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相當(dāng)多見,有幾種情況。 1、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diǎn)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弗”“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 (1)“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時人莫之許也?!保悏邸度龂尽ぶT葛亮傳》) (2)古之人不余欺也。(蘇軾《石鐘山記》)。 (3)忌不自信。(《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4) 天大

27、寒,硯冰堅(jiān),手指不可屈伸,(弗之?。?。(弗怠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5)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未有之)(《張衡傳))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7)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8)而良人未之知也。 (《齊人有一妻一妾》) (9)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愚溪詩序》) (10)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莫若己)。(《秋水》) (1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2)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yīng)理解成“莫肯顧我”。( 《碩鼠》)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作動詞或

28、介詞的賓語,賓語要前置。這種類型的句子關(guān)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例如: A、動詞的賓詞前置: (1)大王來何操? (操何) (司馬遷《鴻門宴》)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 (3)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為學(xué)》) (4)彼且奚適也? (《莊子·逍遙游》 ) (5)彼且惡(何)乎待哉? (《莊子·逍遙游》) (6)夫晉,何厭之有?(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7)“何陋之有” (8)吾實(shí)為之,其又何尤(怨)?(韓愈《祭十二郎文》) (9)德何如,則可以王矣?(《齊桓晉文之事》)

29、(10)牛何之(牛之何)(《齊桓晉文之事》) (11)吾孰與徐公美?(《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13)沛公安在? (在安) (《鴻門宴》) (14)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傳》) (15)無情郎安在?(李朝威《柳毅傳》) B、介詞的賓詞前置: (1)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六則》) (2)④何由知吾可也?(《齊桓晉文之事》) (3)微斯人,吾誰與歸? (與誰) (范仲淹《岳陽樓記》) (4)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馬遷《鴻門宴》) (5)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

30、列傳》) (6)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 (7)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以何)異? (《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8)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9)是以區(qū)區(qū)(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廢遠(yuǎn)。(李密 《陳情表》) (10)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 (《孟子·齊桓晉文之事》)——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都遠(yuǎn)離廚房。 (11)奚以知其然也? (《莊子·逍遙游》) (12)何以戰(zhàn) ?(《曹劌論戰(zhàn)》) (13)何以知之? 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

31、:“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fēng)者得焉?!保谠恫渡哒哒f》)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常見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提前。 介詞賓語前置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 項(xiàng)王、項(xiàng)伯東向(向東)坐,亞父南向(向南)坐?!保ā妒酚洝ろ?xiàng)羽本記》) C、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qiáng)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沒有什么實(shí)在意義。例如: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韓愈《師說》) (2)何陋之有(《陋室銘》) (3)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4)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苻救趙》)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薄?/p>

32、—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6)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gòu)成“唯......是......”的格式。 “唯利是圖”(只圖利)——唯:只有;圖:圖謀,追求。只要有利可圖,什么事都干。 “唯命是從”(唯從命)——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diǎn)違抗。 唯讀書是務(wù)(唯務(wù)讀書)——只致力于讀書學(xué)習(xí) “唯你是問”(唯問你)——如果出了問題,就是你的責(zé)任 “唯才是舉”(唯舉才)——把推舉有才能的人做為用人的標(biāo)準(zhǔn)。 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惟馬首是瞻 (《馮婉貞》)——看著我馬頭的方向,決定進(jìn)退。比喻追隨某

33、人行動。 惟兄嫂是依(韓愈《祭十二郎文》)—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 唯弈秋之為聽(唯聽弈秋,唯弈秋是聽)(《弈秋》)——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 孜孜焉唯進(jìn)修是急(劉開《問說》)——勤勉地只是急于進(jìn)德修業(yè)。 D、普通賓語前置 一言以蔽之(以一句話來概括) 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要注意語感。 (三)定語后置  通常定語應(yīng)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逼渲械摹袄薄皬?qiáng)”都是后置定語。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后的現(xiàn)象。定語后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 或 中心詞+之+

34、定語+者 ①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②宋人有耕者《韓非子?五蠹(dù)》 ③時大風(fēng)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 ④計(jì)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想如列傳》)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促織》) ⑥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 ⑦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 (《列子·愚公移山》) ⑧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記》) ⑨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⑩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⑾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 ⑿石之鏗然

35、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xué)》) ——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qiáng)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 ②居廟堂之高(高高的廟堂)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偏遠(yuǎn)的江湖)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在朝廷做官,就為那百姓擔(dān)憂;不在朝廷做官,就為那君主擔(dān)憂。 3)、中心詞+數(shù)量詞(定語)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②我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項(xiàng)王; ③玉斗一雙(“玉斗一雙”即“一雙玉斗”),欲與(獻(xiàn)給)亞父。(《鴻門宴》)

36、④軍書十二卷(十二卷軍書),卷卷有爺名(《十二卷軍書》) ⑤嘗貽余核舟一 (四)介賓短語后置 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補(bǔ)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補(bǔ)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例如: “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xué)》) “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補(bǔ)語的介詞短語。介詞短語作狀語,為強(qiáng)調(diào)該狀語而后置于動詞后。 1、屠懼,投以骨。 2、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 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4、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 5、告之于帝 6、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 7、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 8、《促織》:“覆之以掌”    9、故臨崩

37、寄臣以大事也 10、皆不可限以時月 11、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12、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可以不負(fù)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國也》) 13、舉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史記·鴻門宴》) 1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15、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6、孰與君少長?(《史記·鴻門宴》) 17、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荀子·勸學(xué)》) 18、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勸學(xué)》)

38、 19、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 20、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詩經(jīng)·邶風(fēng)?靜女》) 2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蘇軾《赤壁賦》) 22、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蘇軾《赤壁賦》) 23、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晶。(李朝威《柳毅傳》) 24、命坐于靈虛之下。(李朝威《柳毅傳》) 25、得雙石于潭上。(蘇軾《石鐘山記》) 26、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 27、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28、炎烈風(fēng)猛

39、,船往如箭。(《赤壁之戰(zhàn)》) 29、其寬恕如此——他就是像這樣寬恕人。 30、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促織》) 特例:請以劍舞(正常語序)。(《鴻門宴》) 固定格式 在文言文中,有許多詞語經(jīng)常搭配在一塊使用,形成基本固定的格式,表達(dá)基本固定的意思,現(xiàn)總結(jié)部分如下: 1、無以、無從。譯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例如: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2、有以。譯為“有用來……的辦法”。例如: 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書博雞者》事》 3、有所。譯為“有……的”(人、物、事) 故患有所不避也。(《魚我所欲也》) 4、無

40、所。譯為“沒有……的”(人、物、事) 幾無所逃死。(《<指南錄>后序》) 5、如何、若何、奈何。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 例如: 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鴻門宴》)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6、所以。譯為“用來……的”,“……的原因”,“……的方法”。 例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說》)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師說》 )吾知所以拒子矣。 7、何……為。譯為“還要……干什么”。例如: 何以伐為?《論語》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8、得無……乎,得無……耶,無乃……乎,譯為“恐怕……吧”? 例如: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 9、孰與,與……孰。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例如: 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 14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