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歷史 傳記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步步高】2014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歷史 傳記 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歷史·傳記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少峻名節(jié),好人倫,多所賞識。
初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聞子將為吏,莫不改操飾行。同郡袁紹,公族豪俠,去濮陽令歸,車徒甚盛,將入郡界,乃謝遣賓客,曰:“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彼煲詥诬嚉w家。
劭嘗到潁川,多長者之游,唯不候陳寔①。又陳蕃②喪妻還葬,鄉(xiāng)人畢至,而邵獨不往?;騿柶涔?,劭曰:“太丘道廣,廣則難周;仲舉性峻,峻則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辈俅髳偠?。
劭從祖敬,敬子訓,訓子
2、相,并為三公,相以能諂事宦官,故自致臺司封侯,數(shù)遣請劭。劭惡其薄行,終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壯直有高氣,劭初善之,而后為隙,又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xiāng)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司空楊彪辟,舉方正、敦樸,征,皆不就?;騽褊渴?,對曰:“方今小人道長,王室將亂,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蹦四系綇V陵。徐州刺史陶謙禮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聲名,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勢必薄。不如去之?!彼鞆屯稉P州刺史劉繇于曲阿。其后陶謙果捕諸寓士。及孫策平吳,劭與繇南奔豫章而卒。時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稱平輿淵有二龍焉。
(取材于《后
3、漢書·卷九十八》)
【注】 ①陳寔:字仲弓,潁川許昌人,桓帝時曾任太丘縣令,以平正聞名鄉(xiāng)里。②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為人剛正,以氣節(jié)名世。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常卑辭厚禮 辭:言辭。
B.去濮陽令歸 去:前往。
C.故不造也 造:拜訪。
D.征,皆不就 就:任職。
答案 B [B.離職、卸任。]
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現(xiàn)許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組是 ( )
①好人倫,多所賞識?、诟新勛訉槔?,莫不改操飾行 ③劭惡其薄行,終不候之?、苒砍跎浦?,而后為隙?、菖e方正、敦樸,征,皆不就?、匏鞆屯稉P州刺史劉繇于
4、曲阿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答案 C [②從側面說明許劭對人洞察入微,不是“直接表現(xiàn)”。④許劭與耿介剛直的李逵產(chǎn)生矛盾,不能說明他善于知人。而是有引人非議之處。]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許劭認為即便是名垂當世的陳寔和陳蕃也各有其缺點,所以不去主動探望。
B.袁紹突然改變招搖過市的做法,不是由于品行高潔,而是因為害怕輿論監(jiān)督。
C.曹操為了得到許劭的品評,先是卑辭厚禮,繼而伺機威脅,可謂用心良苦。
D.許劭與許靖名望都很高,每月作“月旦評”,汝南人稱贊二人“平輿淵有二龍”
5、。
答案 D [D.被稱贊“平輿淵有二龍”的是許劭與許虔。]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府中聞子將為吏,莫不改操飾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共核論鄉(xiāng)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府中官員聽到許子將做了官,沒有人不改變自己的操守,掩飾自己的行為。
(2)喜好共同審核評論鄉(xiāng)里的人事,每月總是更換他們品評的話題(對象)。
【參考譯文】
許劭字子將,是汝南(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郡平輿(故城在今豫州汝陽縣東北)人。年輕時嚴守名譽節(jié)操,喜好研究傳統(tǒng)禮教所規(guī)定的人際關系(品評人物),(對當時的人物)作過許多贊賞的評定。
許劭最初擔任汝南郡的功曹,太守徐璆很敬重他。府中
7、官員聽到許子將做了官,沒有人不改變自己的操守,掩飾自己的行為。汝南郡的袁紹,是豪門貴族中任俠的人,他從濮陽令卸任回家的時候,車隊當?shù)?,隨從眾多,將進入汝南郡的時候,竟然辭謝賓客,遣散隨從,說:“我這樣的車隊和服飾(排場)怎么能讓許子將見到?”于是輕車簡從地回到家鄉(xiāng)。
許劭曾去潁川(潁川郡,轄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與很多有德行的人結交,唯獨不去造訪陳寔。另外陳蕃喪妻后回鄉(xiāng)歸葬故里,鄉(xiāng)人全來(吊喪),卻只有許劭不去。有人問許劭這樣做的緣故,許劭說:“陳太丘交游太廣,難以周全;陳仲舉生性太嚴厲,少有通融。所以我不去拜訪他們。”許劭(對時人)所作的多數(shù)判斷衡量便是如此。
曹操尚未出名的時候,常
8、常言辭謙恭,禮物豐厚地(見許劭),求許劭為自己品評。許劭鄙視他的為人,因而不愿意為他品評,曹操就找到可乘之機,脅迫許劭,許劭無可奈何,只得說:“你是太平之世的奸賊,動亂之世的英雄。”曹操聽后非常高興地走了。
許劭父親的伯父是許敬,許敬的兒子是許訓,許訓的兒子是許相,這三個人都做了朝廷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許相靠著善于諂媚侍奉宦官,所以自己得到了朝廷的封侯,他數(shù)次派人請許劭。許劭憎惡他品行不端,始終沒有去看他。
許劭的邑人李逵,豪邁剛直氣節(jié)高尚,許劭開始對他親善,但后來因為與他有了隔閡(結下了仇怨),加上與堂兄許靖不和睦,當時的議論因為這兩件事有些看不起他(許劭)。當初,許劭與許靖都有
9、很高的名望,喜好共同審核評論鄉(xiāng)里的人事,每月總是更換品評的話題(對象),所以汝南地區(qū)民間有“月旦評”的說法。
司空楊彪征召他(為屬官),地方按照方正、敦樸的科目薦舉他,朝廷直接征召他,許劭都不就任。有人勸說許劭做官,許劭回答說:“現(xiàn)今小人道路深長,朝廷將要動亂,我打算到淮海去躲避,保全我的一家老幼?!庇谑悄闲兄翉V陵(廣陵郡,轄境在今江蘇安徽交界處)。徐州刺史陶謙對他以禮相待,待遇優(yōu)厚。許劭感到自己不安全,告訴他的門徒說:“陶恭祖外在的表現(xiàn)是仰慕有名聲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招待我雖然優(yōu)厚,將來勢必會變得虛假刻薄。我不如離開他?!庇谑侨デ⒖h(今江蘇丹陽縣)投奔揚州刺史劉繇。此后陶謙果然
10、把眾位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抓了起來。到了孫策平定東吳的時候,許劭與劉繇向南跑到豫章(豫章郡,轄境在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帶),接著死在那里。時年46歲。許劭的哥哥許虔也很出名,汝南人稱平輿的深潭里出了兩條龍。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張養(yǎng)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嘗出,遇人有遺楮幣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年方十歲,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yǎng)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游京師,獻書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為禮部令史,乃薦入御史臺。一日病,不忽木親至其家問疾,四顧壁立,嘆曰:“此真臺掾也?!奔盀樨┫啻?,選授堂邑縣尹。人言官舍不利,居無
11、免者,竟居之。首毀淫祠③三十余所,罷舊盜之朔望參者,曰:“彼皆良民,饑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北姳I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庇欣罨⒄撸瑖L殺人,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養(yǎng)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
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陜西行臺中丞。既聞命,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xiāng)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餓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道經(jīng)華山,禱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陰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復禱于社壇,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時斗米直十三緡,民持鈔出糴,稍昏即不用,詣庫換易,則豪猾黨蔽,易十與五,累日不可
12、得,民大困。乃檢庫中未毀昏鈔文可驗者,得一千八十五萬五千余緡,悉以印記其背,又刻十貫、伍貫為券,給散貧乏,命米商視印記出糶,詣庫驗數(shù)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請行納粟補官之令。聞民間有殺子以奉母者,為之大慟,出私錢以濟之。
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禱于天,晝則出賑饑民,終日無少怠。每一念至,即撫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傳六十二·張養(yǎng)浩傳》)
【注】①楮(chǔ)幣:元代發(fā)行的一種紙幣。②平章:元代官職,職權類似宰相。③淫祠:在正
13、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濫設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5.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游京師,獻書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學
B.因上章請行納粟補官之令 納:上交
C.民持鈔出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
D.夜則閉戶,張燈竊讀 竊:盜竊
答案 D [竊:盜竊,后加“讀”譯不通,應為偷偷地,《史記孫臏傳》中有“竊載(孫臏)與之齊”。注意,“竊”還有“私下”之意,“竊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樂羊之
14、妻》。]
6.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張養(yǎng)浩“為官能為民著想”的一組是( )
①遇人有遺楮幣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無免者,竟居之
③彼皆良民,饑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
④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
⑤悉以印記其背,又刻十貫、伍貫為券,給散貧乏
⑥夜則禱于天,晝則出賑饑民,終日無少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答案 B [①表現(xiàn)他少年時的高尚品德②表現(xiàn)他對生活條件不計較④表現(xiàn)百姓對他的銘記感恩。]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養(yǎng)浩從
15、小就講道義,不忽木來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縣尹時,官舍不好也不計較;對做過盜賊的人和李虎這樣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寬容去感化他們。
B.張養(yǎng)浩把錢財看得很淡,做御史臺時兩袖清風;調任陜西時,把家里的所有東西都送給了鄉(xiāng)里貧困的人;還常拿自己的錢賑濟百姓。
C.張養(yǎng)浩往陜西赴任的途中,到華山禱雨,結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結果大雨如注。這些事雖帶有迷信色彩,但可見他心里裝著老百姓。
D.張養(yǎng)浩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贏得了老百姓的擁戴,他調離堂邑十年之后,當?shù)厝罕娙詾樗Q碑頌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答案 A [文中無“家人恭敬地迎接”意;對李虎這樣的為害百姓的土匪頭子
16、依法懲辦,并不寬容。]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聞命,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xiāng)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餓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禱于天,晝則出賑饑民,終日無少怠。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1)張養(yǎng)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財產(chǎn)都分給村里的窮人,自己便登上車子向陜西進發(fā),碰到饑餓的災民就賑濟他們,看到餓死的災民就埋葬他們。
(2)張養(yǎng)浩到陜西做官四個月,從來沒有回到自己家里住過,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禱,白天就出外救濟災民,一天到晚沒有絲毫的懈怠。
【參考譯文】
張養(yǎng)浩,字希孟,濟南人。張養(yǎng)浩從小就有德行和節(jié)義。有一次他
18、出門,碰到一個人,那人把鈔票遺失在路上,當張養(yǎng)浩發(fā)現(xiàn)的時候,那個人已經(jīng)走了,張養(yǎng)浩就追上去把錢還給他。年僅十歲,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讀書,父母擔心他過于用功而制止他讀書,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誦,到了夜晚就關上房門,點上燈,偷偷地讀書。山東按察使焦遂聽說這個情況,就推薦張養(yǎng)浩做東平縣學正。 后來,張養(yǎng)浩游學京師,把自己寫的文章獻給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為稱奇,因此任命他為禮部令史,并推薦他進入御史臺。一天張養(yǎng)浩生病了,不忽木親自到他家里探問,當看到張養(yǎng)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沒有時,感慨嘆息說:“張養(yǎng)浩這種人才是真正的監(jiān)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后來他做了宰相的屬官,又被選授為堂邑縣尹。人們傳說堂邑縣縣官住的房子
19、不吉利,住進去的人沒有一個能免除災難的,但是張養(yǎng)浩還是住了進去。 張養(yǎng)浩帶頭搗毀了濫設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guī)定,張養(yǎng)浩說:“他們都是善良的百姓,因為生活困難,為饑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強盜;既然已經(jīng)處罰過了,現(xiàn)在仍舊把他們看成強盜,這是斷絕他們悔過自新的道路啊!”強盜們感動得流了眼淚,他們相互勸戒說:“不要對不起張公?!庇幸粋€叫李虎的人,曾經(jīng)殺過人,他的同黨也都暴虐殘忍,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從前的縣尹都不敢過問這件事。張養(yǎng)浩到這里以后,將他們全部依法懲處,老百姓非常高興。張養(yǎng)浩調離堂邑十年,百姓仍然為他立碑,歌頌他的恩德。
天歷二年,
20、陜西大旱,饑餓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張養(yǎng)浩為陜西行臺中丞。張養(yǎng)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財產(chǎn)都分給村里的窮人,自己便登上車子向陜西進發(fā),碰到饑餓的災民就賑濟他們,看到餓死的災民就埋葬他們。路過華山,就到西岳廟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來,這時,天空忽然陰云密布,一連下了兩天雨。等到張養(yǎng)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廟里去求雨,結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來,莊稼由此長起來了,陜西的民眾十分高興。當時一斗米值十三貫錢,百姓拿著鈔票出去買米,鈔票稍有不清或破損就不能用,拿到府庫中去調換,那些奸刁之徒營私舞弊,百姓換十貫只給五貫,而且等了好幾天還是換不到,老百姓處境非常困難。于是張養(yǎng)浩檢查府庫中那些沒
21、有損毀、圖紋可以看得清的鈔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萬貫,全部在它的背面蓋上印記,又刻十貫和五貫的小額鈔票發(fā)給窮人,命令米商憑鈔票上的印記把米賣給他們,到府庫驗明數(shù)目便可換取銀兩,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營私舞弊。張養(yǎng)浩又率領富人家出賣糧食,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請求實行納糧補官的法令。張養(yǎng)浩聽到民間有人為了奉養(yǎng)母親而殺死自己兒子的事,為此大哭了一場,并拿出自己的錢救濟了這戶人家。
張養(yǎng)浩到陜西做官四個月,從來沒有回到自己家里住過,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禱,白天就出外救濟災民,一天到晚沒有絲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牽掛的事,就按著胸,感到痛苦,于是臥病不起,去世的時候才六十歲。陜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