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二語文規(guī)范訓練:4-3《荔枝賦并序》(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
《2013高二語文規(guī)范訓練:4-3《荔枝賦并序》(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3高二語文規(guī)范訓練:4-3《荔枝賦并序》(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1 (時間:45分鐘 分值:60分) 積累與運用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5分) A.環(huán)詭(ɡuǐ) 西掖(yì) 遷累(lěi) 驚仡(yì) B.大謬(muì) 暇日(xiá) 紺理(ɡān) 蠲忿(shú) C.黛葉(dài) 蓊郁(wēnɡ) 沮洳(jù) 綺繢(ɡuì) D.攢萃(cuán) 駢比(pián) 冏然(jiǒnɡ) 嘉賓(jiā) 解析 A項,“掖”應讀“yè”;B項,“謬”應讀“miù”,“紺”應讀“ɡàn”,“蠲”應讀“juān”;C項,“蓊”應讀“wěnɡ”,“繢”應讀“huì”。 答案 D 2.下列對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5分) A.而世務卒卒,此志莫就 卒卒:勿促 B.因道揚其實,遂作此賦 道揚:彰顯,表彰 C.乃作酸于此裔 作酸:變作酸味 D.下合圍以擢本 合圍:雙手合抱 解析 作酸:植物生長。 答案 C 3.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與用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5分) A.其實乃熟 乃:才 B.故微文而妙質(zhì) 而:表示并列關系,相當于“又” C.味以無比而疑 以:因,表示原因的連詞 D.諸公莫之知 之:代詞,“它” 解析 乃:于是,就。 答案 A 閱讀與鑒賞 (一)閱讀文本選段,完成4~7題。(22分) 南??こ隼笾ρ桑恐良鞠?,其實乃熟,狀甚環(huán)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嘗盛稱之,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劉侯,弱年累遷,經(jīng)于南海,一聞斯談,倍復喜嘆,以為甘旨之極也。又謂龍眼凡果,而與荔枝齊名,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龍眼相比,是時二方不通,傳聞之大謬也。每相顧閑議,欲為賦述,而世務卒卒,此志莫就。及理郡暇日,追敘往心,夫物以不知而輕,味以無比而疑,遠不可驗,終然永屈。況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無譽之間,茍無深知,與彼亦何以異也?因道揚其實,遂作此賦:果之美者,厥有荔枝。雖受氣于震方,實稟精于火離,乃作酸于此裔,爰負陽以從宜。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匪虧。下合圍以擢本,傍蔭畝而抱規(guī)。紫紋紺理,黛葉緗枝,蓊郁而霮,環(huán)合而棼。如蓋之張,如帷之垂,云煙沃若,孔翠于斯。靈根所盤,不高不卑,陋下澤之沮洳,惡層崖之崄巇,彼前志之或妄,何側生之見疵? 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4分) A.狀甚環(huán)詭,味特甘滋 環(huán)詭:珍貴奇異 B.弱年累遷,經(jīng)于南海 累遷:多次貶官 C.遠不可驗,終然永屈 終然:最終 D.傍蔭畝而抱規(guī) 抱規(guī):環(huán)繞成圓形 解析 累遷:連續(xù)升官。 答案 B 5.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虛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4分) A.①每至季夏,其實乃熟?、谝云淠巳A山之陽名之也 B.①以為甘旨之極也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C.①下合圍以擢本?、谟衷囍曾Q D.①果之美者,厥有荔枝?、谔煜抡?,高祖天下 解析 A項,“乃”,①副詞,就,于是;②介詞,在。B項,“之”,①助詞,無實義;②動詞,到。C項,“以”,①連詞,用來;②介詞,用。D項,“者”,都表停頓。 答案 D 6.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4分) A.作者以前在中書省的時候,曾經(jīng)大力贊美荔枝,由于當時沒有人知道荔枝,所以沒有人相信荔枝的甘美。 B.作者認為魏文帝將葡萄、龍眼跟荔枝相比,是由于盛產(chǎn)荔枝的南方與盛產(chǎn)葡萄的西方之間不通往來造成的。 C.荔枝生長在偏遠的南方,接受天地日月的精華,歷經(jīng)寒暑才長成大樹,既鄙視洼地的低濕,又厭惡層崖的高險。 D.作者由荔枝聯(lián)想到一直沒有獲得聲譽、未能施展才華、沒有人推薦的人士,于是寫這篇文章告訴他們要像荔枝一樣。 解析 D項,“寫這篇文章告訴他們要像荔枝一樣”一句,理解錯誤,作者托物言志,為沒有施展才華機會的士人鳴不平。 答案 D 7.將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物以不知而輕,味以無比而疑。(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前志之或妄,何側生之見疵?(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諸公沒有人知道,當然不肯相信我說的了。 (2)事物因為不為人知而被忽視,味道因為無法比較而受到懷疑。 (3)那些以前的記載有的是錯的,為何指責荔枝生于側枝?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23分) 先大夫集后序 曾 鞏 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當此之時,太祖、太宗已綱紀大法矣,公于是勇言當世之得失。其在朝廷,疾當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憂憐百姓、勞心萬事之意,而推大臣從官觀望懷奸、不稱天子屬任之心,故治久未洽。至其難言,則人有所不敢言者。雖屢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禍福動其意也。 始公尤見奇于太宗,自光祿寺丞、越州監(jiān)酒稅召見,以為直史館,遂為兩浙轉運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見知。初試以知制誥,及西兵起,又為自陜以西經(jīng)略判官。而公常激切論大臣,當時皆不悅,故不果用。然真宗終感其言,故為泉州,未盡一歲,拜蘇州,五日,又為揚州。將復召之也,而公于是時又上書,語斥大臣尤切,故卒以齟齬終。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窮久矣,海內(nèi)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煩碎,治財利之臣又益急,公獨以謂宜遵簡易,以與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初,四方爭言符應①,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陰,而道家之說亦滋甚,自京師至四方,畢大治宮觀。公益諍,以謂天命不可專任,宜絀奸臣,修人事,反復至數(shù)百千言。嗚呼!公之盡忠,天子之受盡言,何必古人。此非傳之所謂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 公在兩浙奏罷苛稅二百三十余條在京西又與三司爭論免民租釋逋負②之在民者蓋公之所試如此。公卒以齟齬終,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記,藉令記之,當時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歟?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讀公之碑與其書,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見其表里,其于虛實之論可核矣。 公卒乃贈諫議大夫。姓曾氏,諱某,南豐人。序其書者,公之孫鞏也。至和元年十二月二日謹序。 【注】?、俜麘汗湃苏J為天降的祥瑞,與人事相應,稱符應。②逋負:拖欠。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4分) A.疾當事者不忠 疾:痛恨 B.以與民休息,塞天下望 望:希望 C.宜絀奸臣,修人事 絀:通“黜”,罷黜 D.至其難言,則人有所不敢言者 難言:責難當世的言論 解析 B.望:怨恨。 答案 B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4分) A.①公之盡忠,天子之受盡言,何必古人 ②以自唐之衰,民窮久矣 B.①始公尤見奇于太宗 ②益以材見知 C.①以自唐之衰,民窮久矣 ②以謂天命不可專任 D.①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所煩碎 ②蟹六跪而二螯 解析 A項,“之”,都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見”,都表被動。C項,“以”,都是“認為”。D項,“而”,①連詞,表轉折;②連詞,表并列。 答案 D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4分) A.宋朝立國后,雖積極推進法制建設,卻未實現(xiàn)政通人和;在曾公看來,這主要是由于各級官吏心懷奸邪,不堪重任造成的。 B.曾公在朝廷上言論激切,勇于諫諍,頗受兩代國君的賞識和重用,成就了歷史上一段“主圣臣直”的佳話。 C.祥符年間,道教思想在朝野泛濫,全國各地大建宮觀,曾公極力諫諍,表現(xiàn)了敢于與潮流抗爭的大無畏精神。 D.曾公關心民生,剛勇正直,對其功績與品行,史籍卻言之不詳,作者雖對此深感遺憾,敘述時卻筆調(diào)委婉,藏鋒不露。 解析 B項“成就了歷史上一段‘主圣臣直’的佳話”,表述錯誤,這是作者的設想。 答案 B 11.斷句與翻譯。(11分)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3分) 公在兩浙奏罷苛稅二百三十余條在京西又與三司爭論免民租釋逋負之在民者蓋公之所試如此。 (2)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①雖屢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禍福動其意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卒以齟齬終。(2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當時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公在兩浙/奏罷苛稅二百三十余條/在京西/又與三司爭論/免民租/釋逋負之在民者/蓋公之所試如此。 (2)①雖然多次因與當權者意見不合而貶官到外地,他的言論卻更激切,不因為利害禍福而動搖自己的本意。②所以(因此),最后曾公在同當政者意見不合中去世。③當政者喜歡他的很少,史書就果真可信嗎? 【參考譯文】 宋朝平定天下之后,曾公才開始出來做官。當時,太祖、太宗已制定好治理國家的法度準則,曾公在這個時候敢于直言當時的過失。他在朝廷上痛恨當權者的不忠,所以凡是他談論國家大事,一定從皇帝愛護百姓、勞心萬事之意出發(fā),而指責大臣從官持觀望態(tài)度、心懷奸邪,和皇帝委任他們做官的初衷不能相稱,所以國家治理很久還不能和諧融洽。至于曾公責難當世的言論,則常常是別人不敢說的。雖然多次因與當權派意見不合而被貶官到外地,他的言論卻更激切,不因為利害禍福就動搖自己的本意。 剛開始曾公特別被太宗稱奇,他在任光祿寺丞、越州監(jiān)酒稅官時被召見,讓他任職直史館,然后做兩浙轉運使。不久真宗即位,他更憑借才能被真宗賞識。最初試用他做知制誥,起草皇帝詔書,后來西夏侵擾,又讓他任陜西經(jīng)略判官。但曾公常常言論激切地議論大臣,當權者都不高興,所以終究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但真宗終于被他的話感動,所以讓他出任泉州知州,不到一年,又任蘇州知州,五天后又任揚州知州。就要再次召他還京時,曾公此時又向皇帝上書,言辭間斥責大臣尤其激切,因此,最后曾公在同當政者意見不合中去世。 曾公的諫言,大的方面有:認為自從唐朝衰亡以后,人民窮苦困頓已經(jīng)很久了。國內(nèi)安定下來以后,皇帝正修明法度,但掌權的人還是做事煩瑣細碎,主管財利的大臣又更加急功近利,曾公獨認為應該遵從簡易,以便讓人民修養(yǎng)生息,消除天下人的怨恨。祥符初年,各地爭著報告符應之事,皇帝就這種情況,于是到泰山封禪,祭祀汾陰后土神,而道教思想更加泛濫,從京師到各地,都大造道觀。曾公更加直言進諫,認為天命不會被獨占,應該罷黜奸臣,修明人事,反復言說,達幾百千字。唉!曾公的盡忠,皇帝的納諫,為什么一定要發(fā)生在古人身上呢!這不就是史書上所說的“皇帝圣明,人臣耿直”嗎?多么興盛的事?。《嗝磁d盛的事?。? 曾公在兩浙為官時,上奏罷免苛稅二百三十余項。在京為官時,又與三司爭論,免除民租,放棄了民間的拖欠,曾公為政大致如此。曾公最終因與當政者意見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績和品行有的沒有載入史書,即使記了下來,當政者喜歡他的很少,史書就果真可信嗎?后代如果有人要推究考證他的行狀,讀他的碑文和書籍,以及我的這篇序,就會看到他的一切。對那些真假評價就可以核實了。 曾公去世后,朝廷賜予諫議大夫的稱號。祖父姓曾,名某,南豐人。為他的書做序的,是他的孫子曾鞏。至和元年十二月二日謹序。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荔枝賦并序 唐宋散文選讀 2013 語文 規(guī)范 訓練 荔枝 粵教版 選修 唐宋 散文 選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148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