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其四)》導學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擬行路難(其四)》導學案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擬行路難》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4、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5、學會比較閱讀
學習重點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學習難點
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
2、的能力。
預習案
學法指導 :誦讀感悟,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了解全詩內(nèi)容;品味語言,感悟意境,品讀
詩中蘊含的情感。
一、課本助讀
1、作者簡介:
鮑照,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 ( 治所在今山東郯城 ) 南北朝文學家, 擅長寫樂府詩,
聞名于世,年青時就樹立遠大的政治抱負, 自認為有非凡的才華,但由于出身寒門庶族, 不
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輩子憤憤不得志,最后死在戰(zhàn)亂中
《擬行路難》 18 首,表現(xiàn)了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
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
3、
2、寫作背景
在中國歷史上,南朝是一個門閥制度最盛行的時代。鮑照生活在這個 “上品無寒門, 下
品無士族”的黑暗社會,雖然胸懷大志,但卻終因“身地孤賤” ,一生沉郁下僚,報國無門,
受盡了歧視和打擊。 世道的不平, 使得他對當時的腐朽制度有著相當清醒的認識。 在這首《擬
行路難》中,詩人非常激憤地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氣和抑郁情懷。
3、解釋題意
《行路難》:樂府舊題,主要是抒發(fā)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的感情。有些學習漢魏樂府的
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
二、預習問題設置
1. 文學常識填空
鮑照 (415 -
4、470) ,字 ____________。東海 ( 今江蘇漣水 ) 人。出身貧寒,雖才華出眾,卻一不
得意。詩文俱佳, _____________尤受后世推重。有 ____________ 十卷傳世。
2. 給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注音
瀉水 ( ) 酌酒 ( ) 躑躅 ( )
3、結(jié)合注釋寫出大意,語言表述通順流暢。
4、整體感知
詩人認命不認命,感情如何變化?
三、預習自測
試背誦《擬行路難》
四、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學法指導:帶著問題體會分析全詞,提出自己的見解,交流討論。
一、探究問題
1、全詩突出了一個什么字?
5、試結(jié)合詩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
2、詩歌開頭兩句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怎樣的哲理?
3、“安能行嘆復坐愁”和“心非木石豈無感”兩個反問句,在表現(xiàn)詩人情感變化過程中起了
什么作用?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jié)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5、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附:鑒賞資料
《擬行路難》
《擬行路難》著重表現(xiàn)詩人在門閥制度壓抑下懷才不遇的憤懣與不平
詩歌開首兩句由瀉水于地起興, 以水流方向的不一, 來喻指人生窮達的各殊這是一個很
有名的比喻, 它能夠從平凡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即以水流方向各別來顯示人
生遭際的殊異
6、,耐人咀嚼,叫人感悟
次二句承接上文: 既然人的貴賤窮達就好比水流的東西南北一樣, 是命運注定、 不可勉
強的,那又何必煩愁苦怨、長吁短嘆不已呢?表面上,這是叫人們放寬心胸,承認現(xiàn)實,其
實內(nèi)里蘊蓄著無限的酸辛與憤慨這關鍵就在一個 “命”字上大“命”當頭,誰還能強爭強求?
只能聽憑它貴者自貴,賤者自賤但反過來問一聲: “命”就真的那么公正合理嗎?為什么人
人必須服從它呢?低頭認“命” ,原是無可奈何的事;把社會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現(xiàn)象歸之
于“命”,這本身就包含著無言的控訴
再往下,詩思的發(fā)展仍然循著原來的路子認了“命” ,就應設法自我寬解,而喝酒正是
7、
消愁解悶的好辦法我們的詩人于是斟滿美酒,舉起杯盞,大口大口地喝將起來, 連歌唱《行
路難》也暫時中斷了,更不用說其余的牢騷和感嘆
那末,矛盾就此解決了?詩還用得著寫下去嗎? “心非木石豈無感” 一句陡然翻轉(zhuǎn), 用
反詰語氣強調(diào)指出:活著的心靈不同于無知的樹木、石塊,怎么可能沒有感慨不平! 簡簡單
單七個字, 把前面諸種自寬自解、 認命聽命的說法一筆抹倒, 讓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憤之情如火山般噴射出來,其熱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顫
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扔下手中的酒杯, 橫眉怒目, 拍案而起, 正要面對不公平的命運大聲
抗辯可是,他并未由此再進一步發(fā)
8、泄這種感憤,卻輕輕一掉,用“吞聲躑躅不敢言”一句收
結(jié)全詩,硬是將已經(jīng)爆發(fā)出來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 “不敢言” 三字蘊藏著無窮的含意,
表明詩人所悲、所感、所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著重要的社會政治內(nèi)容;愈是不敢
言說, 愈見出感憤的深切經(jīng)過詩篇結(jié)末兩句這樣一縱一收、 一揚一抑, 就把詩人內(nèi)心悲憤難
忍、起伏頓宕的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套用一句老話,謂之“筆力足以扛鼎”
這首詩在音節(jié)上也有它獨到的地方它不像前面第一、 第三首詩采用純七言句, 而是用的
長短相間的雜言體雜言似乎不及七言整齊, 但有個好處, 就是能靈活組織句子, 便于選擇合
適
9、的聲腔, 以配合文情的傳遞本詩頭上六句正是巧妙地運用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錯, 建構起一
短一長、 一張一弛的節(jié)奏形式,給人以半吐半吞、 欲說還休的語感而到了結(jié)尾處,則又改為
連用七言長調(diào), 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閘門, 形成了情感的高潮聲情并茂, 可以說是鮑照
樂府歌行的一大特點, 它對唐人歌行體詩篇也產(chǎn)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 值得我們細心玩味
★ ★二、拓展升華
談談你對古代文人懷才不遇現(xiàn)象的認識,舉出實例。
訓練案
學法指導 :反復誦讀,熟記全詞;拓展升華,提高鑒賞力。
一、默寫全詩
二、實戰(zhàn)演練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 8— 9 題。
行路難 ( 其一 )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0.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1. 比較李白的這首《行路難 ( 其一 ) 》與鮑照的《擬行路難 ( 其四 ) 》的異同。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