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歷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歷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二戰(zhàn)后世界形勢的特點;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建國初期的外交方針;新中國同蘇聯(lián)等國建交;新中國同鄰國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nèi)瓦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在萬隆亞非會議上的積極貢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新中國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顧中國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和中國國內(nèi)建設任務,分析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針,培養(yǎng)學生把歷史內(nèi)容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對比新中國外交與舊中國外交的不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比較方法,鑒別歷史知識的能力和比較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歸納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方針的內(nèi)容和意義,歸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學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歸納歷史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新中國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外交的屈辱局面,顯示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愛好和平的愿望。 2、通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贊揚,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成為處理與國相互關系的準則,新中國為建立新型、平等、和諧的國際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貢獻。 3、通過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亞非會議內(nèi)容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本節(jié)重點是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權性質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決定的,也與新中國成立初期所面臨的國際形勢有著密切聯(lián)系。新中國外交政策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在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活動中。因此,重點掌握這一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其它內(nèi)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本節(jié)的另一重點是新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國處理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為開創(chuàng)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同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確立新型的國際關系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贊揚。深刻理解這一內(nèi)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國外交和觀察當今國際事務。 [教學難點] 本節(jié)難點是對新中國初期制定“一邊倒”外交方針原因的分析,以及對此方針的評價。要正確理解“一邊倒”的方針,必須分析建國之初國內(nèi)外復雜的形勢。高一的學生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知識比較缺乏,知識儲備不足,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翻開中國近代史,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是總是一幅幅傷心慘目的畫卷:國土淪喪,山河破碎,經(jīng)濟凋敝,生靈涂炭,“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一條條不平等條約,像是一個個噩夢,縈回不去。“一唱雄雞天下白”,新中國以嶄新的姿態(tài),活躍在國際舞臺,長袖善舞,盡展大國雄姿,“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今天,我們就學習、感受共和國的外交。 二、教師提問: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歷史事件發(fā)生?(并提示學生應該異口同聲地回答出來)。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點明即新中國的成立。接著進一步提問:新中國的“新”新在何處?(可以提示學生從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中去找)總結為:實現(xiàn)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成了國家的主人;從發(fā)展方向上看,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引入課題:今天,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新中國的“新”那就是外交。 新與舊是相對而言的,那么舊中國的外交是什么樣的外交?請學生回答,順便可以讓學生用史實說明。得出結論:舊中國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闪信e的史實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那么,新中國開拓了怎樣的外交新局面?有人說外交是一種政治智慧,那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智慧吧! 一、新中國的外交活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新中國外交的奠基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成為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的外交原則。50年代中期,新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展與周邊新興民族國家的關系,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中國參加了日內(nèi)瓦會議和萬隆亞非國際會議。在亞非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出了“求同存異”的原則,對會議的進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贏得了許多亞非國家的支持。此后,中國與亞非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這一時期的外交活動,使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大大增強,為70年代我國外交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勢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新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中美關系正?;?,中日邦交正常化,成為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昭示著新中國外交的重大突破。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在對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調整。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所有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實行“無敵國外交”的策略,為中國的經(jīng)濟建設創(chuàng)造一個和平的環(huán)境;同時,力爭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為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新中國建立時的國際形勢 1、有利形勢: (1)、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被削弱; (2)、歐亞人民民主國家的出現(xiàn),社會主義力量的加強; (3)、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許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國家取得了民族獨立。 2、不利形勢: (1)、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充滿敵意; (2)、美國對新中國封鎖、孤立、包圍。 3、特點: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和激烈斗爭。 三、新中國外交的基本政策和初期的三個方針 1、新中國初期的時間限定“建國初期”是指1949年到1955年。 2、背景:建國初期國際關系最突出的特點是 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和 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的對立和激烈斗爭。 3、新中國建立后奉行 獨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引申:規(guī)定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的文件是 《共同綱領》 ,它是 1949 年的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 會議上通過的,具有 臨時憲法 的性質。 4、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三項基本方針。 內(nèi)容 含義 意義 “另起爐灶” 不承認舊的屈辱外交關系,而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先消除帝國主義在華殘余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 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奠定了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 “一邊倒” 堅定不移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在國際交往中不致孤立 四、初期的外交成就 (一)同蘇聯(lián)等國建交。 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是 蘇聯(lián) ,1950年,兩國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隨后,又有16外國家同中國建交。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背景:1953年朝鮮停戰(zhàn)后,國際緊張局勢趨于緩和。 2、為什么中國政府以主動的姿態(tài),積極謀求建立新的國際關系? 答:為爭取國際局勢的進一步好轉和為國內(nèi)即將展開的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創(chuàng)造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與完善: 時間:1953年,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 初期內(nèi)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nèi)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內(nèi)容完善:1954年,將“平等互惠”改為“平等互利”; 1955年,在亞非會議上,周恩來又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要求學生掌握完善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nèi)容。) 4、意義: (1)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逐漸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2)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 時間:1954年; 會議議題: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 意義: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的重要的國際會議。 結果:達成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nèi)瓦協(xié)議》;結束了法國在印度支那地區(qū)長達八年的殖民戰(zhàn)爭;進一步緩和了亞洲和世界的緊張局勢。 (四)參加萬隆會議(亞非會議) 時間:1955年; 地點:印尼萬??; 會議性質:這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會議議題:討論各國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fā)展問題; 問題:“求同存異”方針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答:因為帝國主義國家對會議的干擾破壞,以及與會國之間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不同而產(chǎn)生矛盾和分歧。 問題:“求同存異”的“同”和“異”指什么? 答:“同”是指 都曾遭受過殖民主義的壓迫 ,“異”是指 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不同 。 結果:通過了《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顯示了“萬隆精神”。 問題:什么是“萬隆精神”? 答:亞非人民團結一致,反對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增進各國人民間友好合作。 意義: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聯(lián)系。 (教師歸納)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 時間 成就 意義 1949.10—1950.10 與蘇聯(lián)等17個國家建交 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年 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 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 1955年 參加萬隆會議 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聯(lián)系 1、與舊中國外交比較,新中國外交的特點是什么?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什么要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示學生從政權性質、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國際環(huán)境、近代中國的屈辱外交史這幾個方面來考慮) 分析總結: (1)、新中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獨立自主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 (2)、《共同綱領》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外交政策的原則,體現(xiàn)了實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為了保障本國的獨立、自由、和領土的完整,擁護國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 (3)新中國成立時,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不承認新中國,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政策。 (4)新中國成立時,社會主義已經(jīng)成為一個體系;亞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贏得了民族獨立。為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5)新中國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沒有獨立自主的外交,受盡帝國主義的凌辱。 啟示: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權的性質、國家利益、國際環(huán)境和國家的綜合國力決定。 2、建國初期為什么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如何評價? (1)含義:倒向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但并不意味著無條件地倒向蘇聯(lián)一邊,或是與美的絕對對抗。事實上,中國在聯(lián)蘇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獨立自主的原則立場;在抗美時,也存在一定條件下講和的一面。 (2)評價:積極:使新中國在保障人民革命勝利成果、保衛(wèi)和平、維護獨立與主權的斗爭中不會處于孤立境地。消極:作為特定時代的產(chǎn)物,也有一定的消極作用。由于明確了倒向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在對外關系上就不可能不受該陣營的制約,所以在獨立自主的行動上多少受到限制。在實施過程中照搬了蘇聯(lián)高度集中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負面影響。 3、你認為國家與國家之間應該建立一種什么樣的外交關系?為什么? 分析總結: (1)建立平等,互利的,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外交關系才可以持久。 (2)關系: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必備條件、基礎、核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nèi)政——貫徹五項原則的保證; 平等互利——共處的條件; 和平共處——出發(fā)點和結果 (3)意義:五項原則的提出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廣泛認為是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因為它是在我國實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唯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國家關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進國際局勢的穩(wěn)定與健康發(fā)展。遵循這些原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也能和睦相處,違背這些原則,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也會發(fā)生尖銳對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建立新型、平等、和諧的國際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贊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自首倡至今,經(jīng)過幾十年的國際風云變化的考驗,表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當今公認的現(xiàn)代國際法和處理現(xiàn)代國際關系的共同準則,是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礎。例如,在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時,遭到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反對。在朝核問題上,正是因為中國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對話代替對抗,不干涉朝鮮內(nèi)政,所以在六方會談中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 [課堂小結]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jù)復雜的國際形勢、國家政權性質、國家利益,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在此方針指引下,新中國初期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成就:打破了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到建國一周年時,與蘇聯(lián)等17國建交;提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步入世界外交舞臺,在日內(nèi)瓦會議和萬隆會議上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眾所周知,后來中蘇關系破裂,“一邊倒”方針無為以繼,中國處于美蘇夾擊的困境之中,中國的外交將何去何從?共和國又面臨嚴峻的考驗。到了70年代,“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中國的外交終于闖出險灘,獲得一個又一個的新突破:重返聯(lián)合國舞臺、中美關系堅冰解凍、中日邦交正常化等等,這些內(nèi)容,我們下一節(jié)將繼續(xù)學習,繼續(xù)感受!同學們再見! [質疑反思] 1、新中國初期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外交成就? 提示: 國際原因: (1)、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崩潰 (2)、社會主義力量的加強 (3)、亞非拉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了民族獨立 國內(nèi)原因: (1)、卓越的外交家 (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3)、英明的外交決策(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與“一邊倒”是否自相矛盾? 提示:不矛盾 從當時的國際形勢看,二戰(zhàn)后世界局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資本主義體系被削弱,社會主義力量壯大,形成了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和斗爭。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孤立和封鎖政策,為了鞏固新政權,新中國只有依靠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因此,新中國提出“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是根據(jù)當時國際形勢的變化而做出的明智選擇。 從“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內(nèi)容看,它與獨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為它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捍衛(wèi)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倒向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并不意味著新中國就盲目地順從蘇聯(lián),而不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從結果看,“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蘇聯(lián)就宣布同中國建交,并且邀請毛澤東訪蘇,雙方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和中蘇建交,對打破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鞏固中蘇兩國人民的團結,促進了中國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作用十分重大。 3、新中國與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區(qū)別?從中可得出哪些歷史認識? 提示:清政府對外妥協(xié),出賣國家主權;新中國則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認識: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政治腐敗,經(jīng)濟落后,必然導致外交失敗;捍衛(wèi)國家主權,提高國家國力是國家外交的堅強后盾。 教后記: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經(jīng)常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以提高教學藝術。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是我使用新教材,運用歷史學習“三步曲”(了解-理解-見解)進行教學的一次嘗試。過程中我覺得比較困惑的還是關于“一邊倒”方針的理解和評價,查閱網(wǎng)上,關于“一邊倒”的評論簡直是鋪天蓋地,爭辯激烈。如何讓學生搞清弄透,不是易事。另外,怎樣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去學、去思、去辯,也是我們老師觀念上一時難以突破的事情。此外,在高考指揮棒下,在傳統(tǒng)的評價機制之下,新課改何去何從,還是讓我們有些猶疑彷徨 附:板書設計 另起爐灶 外交基本方針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一邊倒 初期實踐成果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新中國 十多個國家相繼與中國建交 初期的外交 外交政策成熟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 走向國際舞臺 參加萬隆會議-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2019-2020年高中歷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新中國 初期 外交 教案 10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267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