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哈姆雷特》中的俄狄浦斯情節(jié)對悲劇形成的影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論《哈姆雷特》中的俄狄浦斯情節(jié)對悲劇形成的影響(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論?哈姆雷特?中的俄狄浦斯情節(jié)對悲劇形成的影響
摘要】?哈姆雷特?中,悲劇的形成與俄狄浦斯情節(jié)密不可分。母親形象的缺失,以及奧菲莉亞的雙重身份,讓哈姆雷特的復仇具有了多重意義,間接導致了其性格悲劇。
【關鍵詞】俄狄浦斯情節(jié);父子關系;性格悲劇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0125〔2021〕33-0223-01
我們往往將悲劇的原因歸咎于哈姆雷特延宕的性格,其實,在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中,通常是母親形象的缺失導致了悲劇形成。例如,麥克白夫人并無兒女;戴斯德蒙娜成長過程中母親的缺位;李爾王父權管教下母性的缺失。俄狄浦斯情節(jié)為莎士比亞筆下悲劇的發(fā)生做了充分鋪墊
2、,在?哈姆雷特?中,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一、母親形象的缺失
喬特魯?shù)律頌楣防滋氐纳?,沒有起到母親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與其說哈姆雷特為死去的父親報仇,不如說他是在爭奪母親的歸屬權。
弗洛伊德認為母親的缺位,容易使孩子形成懦弱憂郁的性格。哈姆雷特由此成長,顯示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一方面他聰明伶俐,籌劃“捕鼠機〞來測試叔父的反響,從而認定殺害父親的真兇;一方面他多愁善感,做事猶豫,錯過了絕佳復仇時機。哈姆雷特自身的兩種氣質,讓他對女人又愛又恨,他愛奧菲莉亞,卻又在言語上百般羞辱她。
二、奧菲莉亞的雙重形象
德國邵斌納劇院版的?哈姆雷特?,用一人分飾雙角的形式,來表現(xiàn)了奧菲莉亞的雙重形
3、象。導演的精心設計是對奧菲莉亞形象的精神分析學解構——哈姆雷特戀母情結的客觀映射。
一定程度上,奧菲莉亞作為喬特魯?shù)碌奶娲反嬖谥?,她的雙重身份是哈姆雷特延宕性格的一個重要表達。哈姆雷特憎惡自己內(nèi)心的女性特質,將驅除自己內(nèi)心“女人〞的行動,外化為對奧菲莉亞愛情的驅逐。奧菲莉亞的意外死亡,讓哈姆雷特擺脫了其在奧菲莉亞和喬特魯?shù)轮g選擇的猶豫,之后毅然決然地投入到單純的對母親的爭奪和“報仇〞之中。哈姆雷特先前對奧菲莉亞忽冷忽熱,以及在奧菲莉亞死亡后表現(xiàn)出來的果斷,正是“俄狄浦斯情節(jié)〞纏繞在其性格上的印證。
三、俄狄浦斯情節(jié)下的父子關系
〔一〕父子關系
叔本華說:“父親在孩子身上總能發(fā)現(xiàn)他內(nèi)
4、在的自我。〞同樣,作為孩子的哈姆雷特也能從父親身上發(fā)現(xiàn)內(nèi)在的自我,只不過這樣的轉變要依托一個漸變的過程。哈姆雷特從因為父親的死亡而傷悲,轉變到因為母親的不貞而憤怒,便是這樣一個與父親精神到達統(tǒng)一的過程。隨著父親的死去,原本與父親的沖突轉變?yōu)榕c母親的沖突,父子之間的沖突開始緩解甚至于消除,哈姆雷特開始從精神上認同先王。最終的復仇不僅僅是父親意志的繼承,也是哈姆雷特自身奪回母愛的目標實現(xiàn),因此,哈姆雷特的復仇具有雙重意義。
〔二〕復仇的雙重含義
哈姆雷特復仇的雙重含義在于父子關系的雙重性。哈姆雷特與父親的關系極為復雜,是故,他的復仇一方面是為父報仇,一方面是為母報仇。哈姆雷特外表上將為母報仇包
5、含在為父報仇之中,稱他的行為是在挽回母親的貞潔,維護父親的聲譽和權力,實那么,哈姆雷特已經(jīng)成為死去父親意志的化身,他替父親報仇和行使權力的時候,也是在為自己報仇和行使權力。
哈姆雷特:王后怎么啦?
國王:她看見他們流血,昏了過去了。
王后: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親愛的哈姆雷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菜馈?
從這個片段可以看出,哈姆雷特雖沒能正式找回母愛,但在一定程度上,喬特魯?shù)碌尼θ恍盐蛞呀?jīng)讓哈姆雷特達成了目的。擺脫了“戀母情結〞的牽制,他的復仇變得直接和單純:
哈姆雷特:鋒利的刃上還涂著毒藥!——好,毒藥,發(fā)揮你的力量吧!〔刺國王。〕
眾人:反了!反了!
國王:
6、?。蛶臀?,朋友們;我不過受了點傷。
哈姆雷特:好,你這敗壞倫常、嗜殺貪淫、萬惡不赦的丹麥奸王!喝干了這杯毒藥——你那顆珍珠是在這兒嗎?——跟我的母親一道去吧!
〔國王死?!?
喬特魯?shù)碌乃琅c克勞迪斯的死在劇本上只有兩句話的間隙。其實哈姆雷特早就能一劍刺死克勞迪斯,正是因為克勞迪斯敗露,致使母親這一復仇意義的失效,哈姆雷特才能拋棄一味的延宕和猶豫。如果他的復仇自始至終是單純的,那么克勞迪斯早在禱告時便會被哈姆雷特“暗殺〞,而不是當眾遇刺。
喬特魯?shù)滤篮?,哈姆雷特的截然轉變,是他復仇具有雙重意義的極大證明。這位憂郁的王子,在復仇的過程中始終受到“俄狄浦斯情節(jié)〞的羈絆,母親的死去讓他摒除了這
7、種羈絆,在果斷復仇的那一刻,哈姆雷特的理性終于戰(zhàn)勝了感性,他驅除了心中的“女性氣質〞,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君王,并最終像一個戰(zhàn)士一樣死去。
四、結語
“俄狄浦斯情節(jié)〞式的解讀是性格層面的解讀,是從人的行為的根本指導——性格,來看待悲劇的發(fā)生與開展,但這種解讀常常會有失偏頗。因為境遇影響性格還是性格影響境遇,至今仍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在此,我們僅為?哈姆雷特?悲劇的解讀,提供一種精神分析學層面的方法。正是由于解讀的多義性,?哈姆雷特?才會在浩如煙海的文學長河里流傳千古,歷久彌新。
參考文獻:
【1】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莎士比亞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2】徐燕.喬特魯?shù)拢阂粋€悲劇性人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8.
【3】聶珍釗.倫理禁忌與俄狄浦斯的悲劇[J].學習與探索,2021,〔5〕.
【4】弗洛伊德著,高覺敷譯.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5】王玉潔.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母親〞形象的缺失與人物身份建構之危機[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