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導游詞_高中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導游詞_高中教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導游詞_高中教案
帶來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導游詞,希望大家喜歡。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導游詞篇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導游員XX,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送,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于,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那么,按照行程,我們今天的游覽工程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
提起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我想各位一定不會陌生,其歷史意義與國際影響早已為海內(nèi)外所共識。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黨人在武昌成功的舉行了反對
2、清政府的武裝起義,因這一年為舊歷辛亥年,史稱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時期一系列武裝斗爭失敗后初次取得勝利的偉大事件。它掀起了全國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拉開了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巨變的序幕,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好了,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的前方,大家看,這座紅色磚木兩層的建筑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因整個建筑為紅色,所以我們武漢人便習慣稱它為紅樓。
大家會發(fā)現(xiàn)留念館的整個建筑和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風格不同,它采用的是西式建筑風格,這是為什么呢?這還要從修建此樓的歷史背景說
3、起。
最初的紅樓,是清朝政府為玩弄立憲騙局而設立的湖北省咨議局舊址。在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強烈要求下,當時清政府的最高統(tǒng)治者慈禧太后迫于外界壓力,也為了應付革命,做出了立憲的姿態(tài)。于是在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宣稱在北京設立咨政院,各省設咨議局,作為中央和地方咨詢、議事的機構。湖北咨議局于1908年籌建,1910年建成。建筑風格于西方國家議院的風格根本一致。紅樓上,武昌起義軍政府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兩塊匾額是有宋慶齡所題寫的。
下面,就請大家隨我到里面去看一看吧。
19世紀,是世界近代工業(yè)文明迅速開展的時期,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沒落時期,西方列強用炮彈和
4、鴉片打破了清朝政府的大門,中國由一個統(tǒng)一的、閉關自守的封建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和帝國主義列強的瓜分,一批批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繼,不懈的努力著,整個神州大地即將迎來一場革命的暴風驟雨。
那么辛亥革命又是如何在武漢打響第一槍的呢?關于這一點呢,還是先讓我們來看看當時武漢的情況:從經(jīng)濟根底看,武漢在當時是最繁榮、最具新思想和經(jīng)濟實力的地區(qū)之一;從政治角度看,當時湖北的革命分子當中大局部很早就參加了各種革命團體,接觸革命思想,并有付諸行動的勇氣和意志。
那么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展廳中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展覽,讓我們一起翻
5、閱歷史的長卷,去了解辛亥革命武昌起義這段歷史吧。
整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導火線是保路運動,1911年5月,清政府借實行鐵路國有為名,將已歸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并以路權為抵押,賣給英、法、德、美四國,激起了川、鄂、粵、湘四省民眾的反對。6月17日,革命黨人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聯(lián)名請愿卻遭到鎮(zhèn)壓。9月2日,清政府急調(diào)督辦川粵漢鐵路的大臣端方,率領湖北新軍的一局部入川鎮(zhèn)壓,使清軍力量西移,形成湖北統(tǒng)治力量的空虛,在同盟會的影響下,文學社和共進會決定利用這一有利的時機,聯(lián)合發(fā)動武裝起義。
原定時間是10月6日發(fā)動,后因南湖炮隊事件,清軍加強了戒備,加之方案尚未完妥,于
6、是決定延期發(fā)動起義。10月9日下午,孫武等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試制炸彈,不慎引起爆炸,孫武負傷,漢口總機關被暴露。軍警隨之在漢口三鎮(zhèn)進展大搜查,晚上1:00,清軍得到密報,立即派兵將機關重重包圍,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等三十余人相繼被捕。10月10日凌晨,彭、劉、楊三人被殺,武昌城門緊閉,清軍繼續(xù)進展全城搜捕,形勢十分危急。革命黨人決定破釜沉舟,于當夜發(fā)動起義。
晚上八時許,革命黨人熊秉坤開槍打死一名巡哨排長,城內(nèi)各營聽見槍聲紛紛響應,迅速占領蛇山等制高點,兵分三路進攻湖廣總督府和第八鎮(zhèn)司令部。戰(zhàn)斗打得很艱苦,直到11日凌晨,革命軍才占領武昌全城,凝聚著無數(shù)革命黨人鮮血的九角十八星旗
7、終于在黃鶴樓上迎風飄揚。
當晚,漢陽、漢口相繼被革命黨人占領,至此整個武漢市都被革命黨人所控制。
1911年10月11日,局部革命黨人和起義官兵聚集于咨議局大樓,革命黨人認為,只有武昌起義是不行的,必須馬上通電全國,呼吁響應。他們希望有一位名望更大的人能代表他們通電全國,號召力和影響力就會更大,于是,原清軍第二十一混成協(xié)統(tǒng)領黎元洪被推為鄂軍都督,并組成湖北軍政府。這里便是當時的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
大家可以看到,這里珍藏了很多珍貴的辛亥革命文物,我身邊的這個便是十八星旗,是1911年武昌起義時革命軍的軍旗。全稱鐵血十八星旗(也稱九星旗)。圖案寓意著鐵血精神
8、,表示九州大地民眾覺醒,聯(lián)合關內(nèi)18個行省的炎黃子孫,堅決用武力推翻清朝統(tǒng)治。十八星旗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這一偉大事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戰(zhàn)斗旗幟。
好了各位朋友,關于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呢我就給大家引見到這里,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一點印象,不詳盡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導游詞篇2
歡送各位來辛亥革命博物館參觀!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一次資產(chǎn)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由于1911年是農(nóng)歷辛亥年,所以把這場革命稱為辛亥革命。大家知道嗎?這場革命首先就是在我們湖北武昌迸發(fā)的。各位來到的所
9、在,正是中國一段舊歷史的終點,也是中國一個新紀元的開端。通俗地講,這里推翻了清朝,開創(chuàng)了民國,打倒了皇帝,催生了總統(tǒng)。
我館位于武昌,背靠蛇山,面向首義廣場,占地約28畝。它的主體建筑就是各位眼前看到的這幢房子,因為它紅墻紅瓦,人們稱之為紅樓。
紅樓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咨議局是清朝末年,為了預備君主立憲,而在各省設置的議事咨詢的民意機構,它的建筑風格摹仿西方議會大廈,1910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農(nóng)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湖北地區(qū)的革命黨人,成功地發(fā)動了武昌起義。第二天,就在這兒組建了鄂軍都督府,都督府發(fā)布文告,宣布建 立中華民國
10、。義聲所播,全國響應,從而一舉完畢了帝制, 為中國的進步翻開了閘門。紅樓因而被譽為民國之門。
在紅樓后面,這組灰色的房子叫議員公所,是當年咨議局議員們生活起居場所。目前在復原維修之中,沒有對外開放。 樓前是同心廣場,寓意是兩岸一心,和平統(tǒng)一。
1961年,紅樓經(jīng)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多年的建立,我館已成為留念辛亥革命的標志性景點和全國有名的教育基地。
我館布置有兩個根本陳列:一個是以鄂軍都督府舊址,也就是紅樓為載體,布置的《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各位將會看到鄂軍都督府成立初期的機構和格局;另一個是布置于西配樓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
11、列》,它展現(xiàn)了武昌起義的歷史過程。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導游詞篇3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閱馬場,因主體建筑為紅磚砌墻、紅瓦覆頂?shù)募t色兩層樓房,故又稱紅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是1981年,留念辛亥革命70周年時,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即清末湖北諮議局的舊址,武昌起義勝利后,革命黨人在此建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建立了留念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大樓主體建筑為磚木構造兩層紅色樓房。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1年,為留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12、辟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留念館。
紅樓位于武昌閱馬場北部,占地28畝,房屋11棟,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大樓主體建筑為紅色樓房,高二層,面闊73米,進深42米,磚木構造,坐北朝南,上層頂端正中有教堂式望樓,呈西歐古典建筑風格,氣派非凡。大樓后方也是一座二層樓房。兩側各有一排紅色平房。正前方出口處裝有鐵柵大門,大門兩側為門房,由上半部裝有鐵柵的紅色矮墻自門房兩側平伸,與左右平房連接,圍成方形院落,院門外正前方有孫中山銅像,儀表莊嚴安詳。
這里原為清湖北省咨議局大樓,起義軍占領武昌后,1911年10月11日,局部革命黨人和起義官兵聚集這里,在當時原定軍政府主要領導人劉公、蔣
13、翊武、孫武、劉復基等或受傷、或犧牲、或逃亡的情形下,商議如何建立革命政權。經(jīng)過議決,強使原清府新軍第21混成協(xié)協(xié)統(tǒng)黎元洪為鄂軍都督。并宣布廢除大清國號和年號,改稱中國為中華民國,采用黃帝紀元,發(fā)布了《宣布滿清罪行檄》、《致滿清政府電》、《布告海內(nèi)人士電》等文件,并通電全國響應。同時,電邀黃興、宋教仁等來鄂,并請轉(zhuǎn)電孫中山從速回國,主持大計。之后又發(fā)布了第一部具有共和憲法的雛形《鄂州約法》,召開了第一個具有民主性質(zhì)的臨時議會。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后,革命黨人在此設立湖北軍政府,后改為鄂軍都督府。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前近三個月內(nèi),曾一度代行中央政府的職權,革命黨人在此組織和領導了抵御滿清政府武裝反撲的陽夏之戰(zhàn)。公布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鄂州約法》,促進了全國革命形勢的高漲,促成了最終推翻封建統(tǒng)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