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九年級化學上冊《分子和原子》說課新人教版.doc

  • 資源ID:3083460       資源大?。?span id="bjzlaol" class="font-tahoma">45.50KB        全文頁數: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6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6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九年級化學上冊《分子和原子》說課新人教版.doc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九年級化學上冊分子和原子說課 新人教版撰寫人:_時 間:_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于學生認識宏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進一步探究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奠定基礎。因此,本節(jié)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2.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目標:認識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質,理解其概念。(2)能力目標:運用分子的知識解釋某些日?,F象,區(qū)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以及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之間相互聯系的分析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對物質世界是運動的和分子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3.重點、難點分析(1)重點: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2)難點:分子、原子行為的微觀表象的形成。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學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課中都接觸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樣的粒子,他們缺乏準確的內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學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較為困難的。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第一,情境激學。用一些宏觀現象創(chuàng)設探究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如梅花詩中的“暗香”、物體的熱脹冷縮、酒精與水混合體積的變化等。 第二,聯想推理。盡量將不可見的微觀粒子行為特征與學生熟悉的某些宏觀事物聯系進行轉換理解,引導學生類比推理形成微觀粒子的內部表象。第三,輔助教學。采用實驗探究與電腦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為特征,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觀世界,使學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具體的教學流程如下:三、教學程序(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為創(chuàng)設一個最佳的心理和認知環(huán)境,我用宋代大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小學課文中學過)引出本課題,并引發(fā)學生思考“為有暗香來”是何故?接著引導學生大膽進行猜想,為什么我們能聞到梅花的暗香?在學生通過讀古詩,品詩味,感知這一自然現象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動畫模擬出花香粒子運動的微觀過程,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微觀粒子行為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講解,許多物質是由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然后再展示出我們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獲得的苯分子圖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最小的漢字圖像“中國”,這樣用事實來說話,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的進步與發(fā)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讓學生置身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學習情景中,獲得情感的激發(fā),使之順利切入主題內容的學習。通過觀察分析與科學事實的呈現,讓學生感知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二)啟發(fā)誘導,探索新知1.分子的概念(1)分子的性質分子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微小粒子,可以通過想象、類比、模擬等方式,將自然界中司空見慣的一些變化和現象與知識點的教學串聯起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推理,順理成章地建構知識,形成概念。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問題思考: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水的組成,我們知道,水有“三態(tài)”的變化,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生氫氣和氧氣。那水有“三態(tài)”變化的內在原因是什么呢?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為什么可生成氫氣和氧氣呢?肉眼看不透的物質內部到底隱藏有哪些奧秘呢?播放水分子的自述:嗨!同學們,我是水分子,我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們水分子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我這么小,當然你們人類用肉眼是看不見我的。如果用10億人來數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數完咧。我想請你們猜一猜:我們這么小,我們會運動嗎?當我們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水時,彼此之間是否會存在空隙呢?運用具體的數字和擬人化的手法,說明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提出分子會運動和分子之間有空隙的問題,從而順利的過渡到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分子處于不斷的運動中本節(jié)教材中安排的“活動與探究”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確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學會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對比實驗的探究方法。學生探究活動一:構成物質的分子會不會運動?學生按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1、2。我對這個探究活動提出補充要求:實驗時要觀察酚酞溶液、濃氨水的顏色并扇聞它們的氣味;要求邊實驗邊分析;思考圖2中,燒杯A與燒杯B哪些條件相同,什么條件不同? 為什么這樣設計?學生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匯報交流各組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在學生對A燒杯中液體變紅的現象感到好奇和不解時,利用多媒體動畫模擬出氨分子運動擴散接觸到酚酞,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過程。由這個探究活動得出:構成任何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的運動。為了使理論結合實際,引舉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如:當你漫步于花園小道、走進“火鍋”城、路過臭水溝時,你都能聞到別樣的氣味;濕衣服晾曬會變干;酒精自然揮發(fā);以及在SARS病毒流行期間,大街上的人們戴著大口罩,以防止SARS病毒近距離的飛沫轉染等等。在學生明確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運動后,再提出思考問題:實驗中為什么氨分子可以運動到酚酞溶液中,那酚酞溶液的分子為什么沒有運動到氨水中呢?對此,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在前面分別扇聞過氨水、酚酞溶液的氣味,能聞到氨水有刺鼻的氣味,表明氨分子的運動比較活躍,容易從燒杯中擴散到空氣中。由此懂得: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是不相同的。繼續(xù)創(chuàng)設分子運動的問題情景:物質分子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探究:把分別盛有冷水和熱水的兩個燒杯放在桌上,小心地在兩個燒杯中投入少量的品紅。不要攪動燒杯中的水,觀察兩杯中品紅的擴散過程。由此實驗得出:溫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速度加快。同時引導學生聯想到我們把濕衣服涼在太陽下比涼在陰處干得快。分子之間有間隔學生探究活動二:構成物質的分子間是否有空隙? 問題思考:100 mL水100 mL酒精200 mL液體正確嗎? 實驗探究:取一根細長玻璃管,一端封口,把酒精染成紅色(其目的是與水的顏色區(qū)別,使現象更明顯),用膠頭滴管分別將水和酒精大約各一半注入玻璃管中,用手指堵住玻璃管的另一端,來回倒轉玻璃管幾次,讓兩種液體混合均勻,再豎直玻璃管。可以觀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了,進而得出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會變小的結論。此時不失良機地問學生:為什么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會變小呢?難道112嗎?學生討論后交流,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水與酒精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可能是不同物質的分子大小不同造成的;可能是物質的分子之間有間隔,一種物質的分子穿插到另一種物質分子空隙里去了。 究竟哪種說有道理呢?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再探究。實驗探究:等體積的石子和沙子混合,觀察現象。通過這個實驗學生會觀察到,混合時有些沙子進入到石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混合后總體積小于混合前兩體積之和,由此學生展開聯想,酒精與水混合體積變小與此類似,進而得出: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借助宏觀現象來幫助學生想象微觀事物、理解微觀事物,使抽象問題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而易于理解。在學生認識到分子之間有間隔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新的問題情景:構成物質的分子間的間隔是否可以改變呢?這樣安排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獲取知識,在質疑中升華知識!實驗探究:如圖3所示,由兩位同學各拿兩支醫(yī)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氣,一支吸水,兩者等體積,用手指頂住末端注射孔,將栓塞慢慢推壓,然后交換做。通過此實驗學生可以得出:液態(tài)物質,較難壓縮,分子間的間隔比較??;氣態(tài)物質,比較容易被壓縮,分子間的間隔比較大。與此同時聯想到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也是因為分子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把所學知識遷移運用解釋一些相關的現象和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至此,有關“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不斷的運動”等分子的基本性質,便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 為了讓學生對分子有更清楚的認識,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幾種分子的模型,幫助學生形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空間模型的表象,也為后面給分子下定義作鋪墊。(2)分子的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的最小粒子分子的定義由水受熱變成水蒸氣和水通電分解兩個變化的微觀過程的分析和推理得出:從分子本身是否變化來認識、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這不僅使學生對這兩種變化的認識有所深化和發(fā)展,而且便于歸納出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建立起分子的概念。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的難點,學生難以進行自主探究,因此,通過聯系新舊知識,提出問題,并借助計算機模擬出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讓學生“看見”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了,物質的性質也就隨之發(fā)生了變化,能較好的突破教學的難點。2.原子的概念 原子的概念是建立在分子可分性的基礎上的,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現出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原子的概念。實驗探究:動手做氧化汞受熱分解的實驗,并觀察氧化汞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和汞原子重新組合成氧氣和金屬汞的動畫模擬演示過程。HgOHg+O2通過實驗觀察和模擬氧化汞分解的變化過程,發(fā)現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進行了重新組合,由此得出: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重新結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感知氧化汞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兩種新物質氧氣和汞,實驗現象是宏觀的,但其原理是微觀的,從微觀的原理過渡到宏觀的現象是化學實驗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是怎樣用微觀的反應原理解釋宏觀的實驗現象,化學實驗就難以解決了。這里通過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模擬其變化的過程,使學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和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有效地把教師頭腦中正確的微觀圖象傳遞給學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地氣氛中掌握知識。(三)練習反饋,歸納小結 根據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設計課堂練習及時投影反饋,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遷移能力。按圖4所示裝置,上瓶盛的是空氣,下瓶盛的是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當抽去中間玻璃片后,預測會觀察到什么現象?若此現象能發(fā)生,說明什么問題?當學生回答出兩瓶氣體均勻混合后(上下兩瓶氣體的顏色完全一致),啟發(fā)學生討論,分子運動是否停止?組織學生討論這個問題,更能鞏固、加深學生對分子運動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小結:可安排同桌學生進行交流,各自說出在本節(jié)課中學到了哪些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并有助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四)分層作業(yè),鞏固新知1.必作題(1)下列有關分子的說是否正確?流動的液體中分子是運動的,靜止的液體中分子是靜止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識解釋下列有關問題。在距加油站一定距離的范圍內為什么要嚴禁煙火?常見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許多快,主要是為了美觀嗎?2.選作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簡答下列問題:(1)為什么在分子定義中只強調化學性質,而不提及物理性質?(2)某同學在家做了一個實驗:在一個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塊糖,在外壁沿液面畫一條水平線,過一會兒發(fā)現糖塊不見了,液面比原來水平線降低了。通過這一現象,請你推測分子有哪些性質?3.思考題(課外延伸)列表比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點和不同點。三種不同層次的練習,由淺入深,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四、教學設計反思鑒于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概念課,學生缺乏抽象思維理解的能力,在設計時,注重了兩個體現、兩個突出:1.兩個體現:(1)體現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2)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兩個突出: (1)突出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展開聯想,形成對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行為表象; (2)突出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直觀效果,使抽象知識和實際體驗相結合,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預計能夠比較好的落實教學目標。8 / 8

注意事項

本文(九年級化學上冊《分子和原子》說課新人教版.doc)為本站會員(天****)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