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人教版.doc
《八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人教版.doc(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八年級語文上冊 導學案人教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閱讀課文,把握新聞的特點、結構。 3、能根據(jù)新聞的結構理清內(nèi)容、層次并體會語言的準確、簡潔。 4、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學習重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 【學習難點】理解作者“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zhàn)爭中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戰(zhàn)況。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fā),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zhàn)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回腸蕩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qū)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區(qū)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2、了解新聞有關知識: 關于消息 新聞概念:有廣義和狹義兩個不同的概念。 (1)廣義:泛指報刊、廣播和電視中關于現(xiàn)實情況的報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訊、特寫、社論、典型報告等。 (2)狹義:指簡要和迅速報道國內(nèi)外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又稱“消息”。 (3)新聞必須是對事件的“報道”。 事件本身不是新聞,一件有價值的事件,還必須通過“報道”才能成為新聞。 報道,指記者或其他新聞工作者,愛好者對有價值的事件進行采集、處理之后,再通過相應的新聞傳播途徑公之于世的手段和過程。 (4)、通訊社: 中國——新華社 美國——美聯(lián)社、合眾社 英國——路透社 法國——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羅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我們每位同學對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這里老師不一一贅述,請同學們自己到書中、到網(wǎng)上查找資料,對這位偉大的人物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澤東在他漫長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響一曲豪歌。他留給后人的一卷雄偉詩詞,流光溢彩,瑰麗壯美,發(fā)黃鐘大呂之強音,吐山川日月之精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深處激起強烈的共鳴和回響。他的主要詩詞有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水調(diào)歌頭?游泳》等。 毛澤東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新聞工作者。他寫了數(shù)百篇消息、述評、評論、答記者問、調(diào)查報告、廣播講話等新聞作品,都始終貫穿著一種激昂慷慨、氣勢恢宏的崇高基調(diào),讀來能使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在解放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的大好形勢下,他更是歡欣鼓舞,揮毫潑墨寫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戰(zhàn)爭報道。隨著歲月的流逝,盡管其作品已失去新聞價值,但其審美價值卻歷久不衰。 4、相關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以主力一部挺進中原,將戰(zhàn)爭引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在外線大量殲滅國民黨軍;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內(nèi)線作戰(zhàn),收復失地。10月10日,解放軍總部發(fā)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戰(zhàn)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城市,為與國民黨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xù)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這則新聞發(fā)電之日正是遼沈戰(zhàn)役勝利結束之后,淮海戰(zhàn)役的前夜。 【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潰退( ) 殲滅( ) 督戰(zhàn)( ) 蕪湖( ) 簽訂( ) 取締( ) 對峙( ) 要塞( ) 2. 課文標題中的“百萬大軍”中的“百萬”是( ) A約數(shù),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確數(shù),確指一百萬軍隊。 C約數(shù),指百萬左右。 D夸大其詞,用來威懾敵人,相當于“號稱”。 3、本文首先寫中路軍,再寫西路軍,最后寫東路軍。對這一敘述順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路軍先發(fā)起進攻的時間最早。 B東路軍所遇之敵最為頑強,所以作為重點在最后來寫。 C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故放在中路軍之后寫。 D中路軍在24小時內(nèi)30萬人都渡過了長江。 4、“我們在所有的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這里采用了 的修辭方法。形象地表明了 。 【合作探究】 閱讀“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戰(zhàn)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zhàn),不起絲毫作用。”等句,回答問題。 5、這段文字選自課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體裁是___________,這段文字主要內(nèi)容是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軍與敵軍戰(zhàn)斗情況進行對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對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運用議論表達方式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 (多項選擇) A補充說明戰(zhàn)役背景 B點明我軍勝利原因 C補充敘述戰(zhàn)役側面情況 D分析敵人毫無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釋為什么抵抗“甚為微弱”的詞語是_________,這個詞充分反映了國民黨廣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緒。 9、文中寫兩個方面情況,后者詳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項選擇) A.多用筆墨揭露,以充分表現(xiàn)對敵人的憤慨 B.人民解放軍情況人所皆知,故可略過 C.揭露敵人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定,表明我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直接原因,說明我軍發(fā)動進攻是正義的 D.點出國民黨廣大官兵希望和平,以與國民黨少數(shù)戰(zhàn)犯區(qū)別,有利于爭取多數(shù),孤立少數(shù),瓦解敵軍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樣生活,怎樣創(chuàng)造人生。 10、中國開始研制原子彈前,對于要不要接受外國技術的支援發(fā)生了爭論。A派認為,中國的技術水平相當落后,無法獨立完成核彈研究,必須首先接受技術支援,然后自己再發(fā)展;B派認為,要搞就自己獨立搞,不要別人的支援。兩種意見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頭。毛主席看后,大筆一揮,寫了這么一個批語:先練好楷書,再練草書。聰明的你認為毛主席支持哪種意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關系復雜的長句,會使語意晦澀難懂。讀下面一句譯文,完成⑴⑵兩題。( 分) 也許因為俄羅斯的發(fā)展前景不明朗,美國不準備激化同中國的關系,對于北京就華盛頓對其施加壓力所采取的堅定立場作驚人的讓步。 ⑴根據(jù)文意判斷,誰對誰作出讓步? ⑵把畫線的句子改寫成三個連貫的短句,要求層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變原意。 【精讀精練】 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至發(fā)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個激戰(zhàn)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A)揚中、鎮(zhèn)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qū),并(B)江陰要塞,(C)長江。我軍前鋒,業(yè)已(D)鎮(zhèn)江無錫段鐵路線。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 12、A、B、C、D處應填入的詞語依次是( ?。?、( )、( ?。ⅲā 。? 13、“東面防線”指的是哪一段防線?“同日同時”指的是哪一時間? 14、“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含義是什么? 15、“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與哪句相照應? 16、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文中說“至發(fā)電時止”,從新聞的角度考慮,這句話的作用是 18、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中“不料”一詞怎樣理解? 【主題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獎反遭人妒嫉 本報訊 據(jù)《深圳特區(qū)報》報道,曾被《人民日報》等新聞宣傳媒體宣傳過的不計個人安危、奮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縣航遠公司“新機85號”船船長馮安義,最近遇到了尷尬事。 19xx年7月24日下午3時左右,馮安義駕駛的“新機85號”船正在湖北市青灘碼頭卸大米,突遇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客輪與一貨輪在江心發(fā)生碰撞。馮安義顧不上再卸貨物,親自操舵,向事故現(xiàn)場駛去,并指揮家人站在船舷邊,接應從失控客輪上跳下來的旅客。半小時過去了,“新機85號”船隨客輪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查訪,終于找到了英雄。為此,市交通局獎給他1萬元,縣委、縣政府獎勵他5000元,縣見義勇為基金會獎勵他20xx元,共計1.7萬元。誰知就在這時,一件令英雄尷尬的事出現(xiàn)了:“新機85號”救險“東輪”的時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巖崩滑坡研究所下屬的勞動服務公司趙某租賃。趙得知馮安義得到獎勵1.7萬元,以搶險時他在租船,停港耽誤生產(chǎn)等為由,將原欠馮安義的2.62萬元租金不給了,而馮安義應得的1.7萬元獎金,又全都捐給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報》劉東林 18、這是一篇( )。 A.消息 B.通訊 C.小說 D.議論文 19、“英雄救人不留名”從新聞知識角度說,這句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新聞消息知識的寫法分析一下這篇文章的三個部分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閱讀下面新聞,并與課文作比較。 我軍橫渡長江情景 ?。ㄐ氯A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3日電前線記者閻吾報道)人民解放軍在安慶、蕪湖間某地敵前強渡長江時的情景稱:21日黃昏,江北某地解放軍的陣地上空,突然升起銀光四射的發(fā)光彈,頃刻,整個北岸陣地發(fā)出了震天動地的雷鳴,從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上,無數(shù)道火線飛向南岸,接著整個南岸國民黨軍的陣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熾烈的炮火映紅了江面和天空。接著,從各個港口涌出了無數(shù)只大小船只。它們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飛駛而去。北岸的江邊,站滿了當?shù)氐木用?、民工和解放軍的指?zhàn)員們,大家都屏息凝視著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著。忽然,在南岸飛起了登陸的信號,槍炮聲、喊殺聲連續(xù)不斷。北岸所有的人們立時迸發(fā)出一片歡呼:“過去了!”“過去了!”無數(shù)船只繼續(xù)從各港口涌出來,加速向?qū)Π恶側ァΠ兜慕夥跑妱t開始不斷發(fā)出前進的信號,和響起前后各部隊間聯(lián)絡的號音。在寬闊的江面上,解放軍的指揮燈不斷閃耀著,漸漸槍炮聲、喊殺聲越來越遠了。工兵們緊張地搭起許多碼頭,無數(shù)民工忙著把無數(shù)的彈藥、器材、糧食、蔬菜送到船上,隨著大軍運過江去。這時,在大江南岸,布滿著無數(shù)匆匆登岸的解放軍,到處可以聽到船工們和解放軍戰(zhàn)士們興奮而親熱的告別聲:“同志們,再見了!”“老鄉(xiāng)們,辛苦了!南京再見!” (原載1949年4月25日《東北日報》 22、相同點: 23、不同點: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自主學習】 1.生字詞 閿鄉(xiāng)()潢川()鄂豫皖() 綏靖()阻遏()管轄()襄陽() 逃竄()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 地點: 時間: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 經(jīng)過與結果: 3.劃分層次,了解結構: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第四層: 第五層: 【合作探究】 4、本文題目為“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文章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還概述了一年多來南線解放軍的戰(zhàn)績? 5、作者為什么寫歷史上南陽發(fā)生的兩次戰(zhàn)爭? 6、我南線人民解放軍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取得了哪些偉大的勝利? 7、如何理解“我們在所有江淮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繁茂了?!敝械谋扔?? 【精讀精練】 (一)、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攻勢下,南陽守軍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而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南陽為古苑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fā)生爭奪戰(zhàn)。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fā)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zhàn)爭,創(chuàng)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匪首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立所謂綏靖區(qū),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fā)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jīng)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shù)缆?,始終未能達到目的。最近蔣匪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zhàn)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qū),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xiàn)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xiāng)、安陽,豫西之靈寶、閣鄉(xiāng),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己全部為我解放。 8.這則消息最核心的內(nèi)容應是( ) A.河南全境已大部為我解放 B.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 C.中原我軍占領南陽 D.我軍攻勢迅猛,蔣匪全局敗壞 9.本段表達方式的主要持點是( ) A.采用倒敘 B.在記敘中穿插說明 C.以說明為主,記敘為輔 D.順敘、倒敘、插敘全都用上 10.用橫線畫出說明的文字。這段說明文字主要介紹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主題閱讀】 國家主席江澤民會見國際知名科學家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國家主席江澤民今天在中南海親切會見了來京參加北京國際弦理論會議的斯蒂芬霍金教授等國際知名科學家。 江澤民首先向霍金及在座的國際知名科學家表示熱烈的歡迎。江澤民高度稱贊霍金傾畢生精力,為科學為人類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同時強調(diào):中國政府十分尊重科學家獨特的敏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鼓勵他們開展探索性的科學研究;科學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將對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江澤民?!氨本﹪H弦理論會議”取得成功。 霍金說,非常高興在1985年訪華后再次來到中國,中國在過去17年取得的巨大進步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說,中國在未來的發(fā)展中要保持和發(fā)展重視基礎科學的傳統(tǒng),因為激勵年輕人投身科學研究要靠基礎科學。他表示相信,再過50年,中國有望成為領導世界科學的國家。 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光召,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白春禮等會見時在座。 參加國際弦理論會議和將于明天召開的國際數(shù)學家大會的外國專家丘成桐、愛德華威滕、大衛(wèi)格羅斯和安德魯斯特羅明格等也參加了會見。 11. 新聞結構: 導語: 主體: 12. 讀了這段新聞之后,你覺得中國政府對科技持什么態(tài)度? 13. 針對科技發(fā)展,外國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寶貴意見? 【能力提升】 14.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體裁——新聞,請聯(lián)系本課的學習談談你對新聞的認識。(200字左右) 15.就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教(學)后記】 二 蘆花蕩 【學習目標】 1、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展開想像,體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描寫的能力。 4、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文章對抗日軍民的謳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情節(jié),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學難點】 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過于”二字。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知識鏈接】 1、 題目解讀: 本文是孫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用明快、優(yōu)美的筆墨敘述了蘆花蕩里一位老人護送兩位女孩及智殺日本鬼子的經(jīng)過,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英雄形象。 小說充溢著濃厚的傳奇色彩。已經(jīng)六十多歲,本應安享天倫之樂的老人,多次穿過封鎖線,護送干部,為淀里的同志送去柴米油鹽、軍用糧草,而且從不帶一只槍,卻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干瘦如魚鷹,但精神矍鑠,他赤手空拳,卻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消滅了十幾個鬼子,在這種濃厚的傳奇色彩中,老人豐富而鮮明的個性得以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2、 走近作者: 孫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F(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蘆花蕩》《白洋淀記事》等?!栋籽蟮砑o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區(qū)一帶人民在中共領導下進行戰(zhàn)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chǎn)、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景。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 【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瘧( )子 寒噤( ) 仄歪( ) 陰慘( ) 泅( )著 颯颯( ) 悠閑( ) 2 《蘆花蕩》的作者是 現(xiàn)代作家 ?!短J花蕩》的姊妹篇是 (《風云初記》 《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寫句是屬于哪一類描寫。 A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 ) B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 4.“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痹鯓永斫膺@句話,用自己的話概括,表現(xiàn)人物怎樣的性格? 【合作探究】 5、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6、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找出來分析 7、請用不同的標記分別從文中畫出外貌,語言,心理,動作的句子。 8、這些描寫表現(xiàn)了老頭子的什么性格特點? 9、小說中著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過于自信與自尊”的“過于”應當怎樣理解?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精講精練】 閱讀《蘆花蕩》“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至結尾。 10、給選文擬一個恰當?shù)臉祟} 11、文段中寫老人引誘鬼子上當,他用什么作誘餌?(用文中的語言作答) 12、以上內(nèi)容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13、從當時的大背景來看,這一英雄事跡更深層的說明了什么? 14、文章結尾處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15、第二天二菱看到了老英雄的行為后,會怎樣重新認識老頭子? 【主題閱讀】 我的父親曾經(jīng)為我苦了一生,把我養(yǎng)大,送我進學校,為了造屋子,買了幾畝田地。60歲那一年,還到漢口去做生意,怕人家嫌他年老,只說五十幾歲。大家都勸他不要再出門,他偏背著包裹走了。 “讓我再幫兒子幾年!”他只是這樣說。 后來屋子被火燒掉了,他還想再做生意,把屋子重造起來。我安慰他說,三年以后我自己就可積錢造屋了,還是等一等吧。他答應了。他給我留下了許多造屋的材料,告訴我這樣可以做什么,那樣可以做什么。他死以前不久,還對我說:“早一點造起來吧,我可以給你監(jiān)工?!? 但是他終于沒有看見屋子重造起來就死了。他彌留的時候?qū)ξ艺f,一切都滿足了。但我知道他倘能再活幾年,我把屋子造起來,是他所最樂意的。我聽到他彌留時的呻吟和嘆息,我相信那不是病的痛苦的呻吟和嘆息。我知道他還想再活幾年,幫我造起屋來。 16、 本文圍繞哪件事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畫橫線句子應怎樣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父親為兒子做的事很多,你能寫出兩件事嗎?從中你有什么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9、 提供原句和仿句的開頭或結尾,要求仿寫出與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 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斬落對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卻只能割傷自己" ____________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 ____。 20、下面語句有語病,找出并修改。 在這場沒有硝煙卻驚心動魄的抗擊非典型性肺炎的戰(zhàn)斗中,無數(shù)英雄無畏的醫(yī)務工作者經(jīng)受了生與死的考驗,血與淚的代價。 21、研讀下面的材料,寫出你的發(fā)現(xiàn)。 據(jù)日本農(nóng)林水產(chǎn)省公布的《食品浪費統(tǒng)計調(diào)查》報告顯示,日本的食品平均浪費率為5.1%,其中一般餐館的食品浪費率為3%,飯店的食品浪費率為15.7%,結婚宴會的浪費率竟達到23.9%。嚴重的食品浪費現(xiàn)象讓人瞠目結舌。面對這種社會現(xiàn)象,日本制定了《食品再生法》。 日本各種資源都比較匱乏,自去年4月1日,日本開始實行《家電循環(huán)法》,節(jié)約資源已深入人心。 以《家電循環(huán)法》的成功經(jīng)驗為基礎,日本政府又順理成章節(jié)地提出了《汽車循環(huán)法案》。作為一個汽車大國,日本生產(chǎn)的名牌汽車銷往世界各地,國內(nèi)市場也很大。全國擁有七千多萬輛汽車,每年淘汰上百萬輛,如果驅(qū)車前往東京區(qū),經(jīng)??梢耘龅綇U汽車堆積而成的小山?!镀囇h(huán)法案》的目的就是要變廢為寶。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自主學習】 1、 選擇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恼Z句:( ) 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在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 ,奔向東南去了。 A. 像一朵荷花 B. 像一條魚 C. 像一片葦葉 D. 像一只鳥 2、 判斷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 老頭子渾身沒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 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老頭子狠狠地說:“為什么不能?……” 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A. 夸張 夸張 引用 比喻 B. 比喻 擬人 反問 比喻 C. 比喻 擬人 反問 沒有用修辭手法 D. 比喻 夸張 設問 比喻 3、“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這老臉呀!……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 此段表現(xiàn)了老頭子什么心理狀態(tài)? 4、對歷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評價,閱讀下面摘選的幾則材料,說說你從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電視連續(xù)劇《成吉思汗》主題曲:長天飛沙,壯士血在狂號。一代天驕,千秋知我名號。 (2)黑格爾評價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國:“他們在幾年之內(nèi)把羅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國世界變成了廢墟。” (3)普希金:“蒙古人征服俄羅斯以后,除了肆無忌憚的攫取和破壞,一無所給” 【合作探究】 5、《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非常的凄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非常優(yōu)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對白洋淀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于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2)、體味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 6、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你還能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7、老頭子的船頭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蓮蓬? 8、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薄巴弊直憩F(xiàn)了老頭子什么樣的心理?你能夠?qū)懗隼项^子當時的心理活動嗎? 9、結尾段寫有個女孩子目睹了老頭子的英雄行為,她是誰?她當時心理是怎樣想的?請同學們把她當時的心理補寫出來。 【精讀精練】 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里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眼前是幾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為什么埋的了。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來,看看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里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10、用一句話概括上文的故事情節(jié)。 11、“張皇失措”的本義是什么?這里為什么寫老頭子張皇失措? 12、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有什么用意? 13、這幾段文字寫老頭子主要運用什么描寫方法?突出了老頭子的什么性格? 14“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中加點詞“找”用得妙,為什么? 15、寫老頭子敲打鬼子時,為什么又寫“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主題閱讀】 一件小事 今年春節(jié),我正在東京。便邀了兩位日本教授一起去富土山。不巧的是,車剛開出東京,就開始下雪了。富士山去不成了。我們只好折道去箱根看看。當年魯迅留學日本時,也曾到箱根去過。那是日本最著名的風景地之一。 同行的兩位日本教授,一位是國學院大學的蘆田肇先生,他負責開車。另一位是中央大學的前田利昭先生,他曾在華東師大住過兩年,而我們同校竟無緣相識。不過,這次旅途中發(fā)生的一件小事,卻使我們彼此認識頗深,至少在我是這樣。 長途行車是免不了要吃東西的。我們除了停車喝咖啡以外,在車上也吃了一些點心。這是為了節(jié)約時間好趕路。東西吃完,免不了會留下一些廢棄的紙袋之類。對于這種生活垃圾,日本人一般是在事后丟棄在專門的垃圾袋中。 但這一次前田先生似乎不太愿意這樣做。他把幾個紙袋捏成一團,搖下車窗,一邊把紙團扔向窗外,一邊說:"我也學習學習中國人。" 我這個中國人正坐在車上,當時所受到的被侮辱的沖擊難以名狀。我想我是不能沉默的,便對他說:"你對中國人的批評我是可以接受的,不過作為一個日本人,你的這種行為恐怕是對日本人的侮辱吧。"大概聽出了我的語氣中含有明顯的不愉快,蘆田先生在一旁趕忙說:"他太失禮了,太失禮了。" 前田先生是中國文學的研究者,我和他既是同行,也算是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喝酒談天??上?,我們互相之間并不真正了解。倒是通過這一件小事,我這一方面不能不對他有了切實的認識。那天的雪越下越大,但我們終于慢慢地上到了一座山的山頂。舉目四望,白茫茫的一片。如果天好,站在這里是可以看到富士山的。現(xiàn)在,一切都被大雪遮蔽了。 日本的氣候變化無常,一不小心,就會發(fā)生尷尬的事。所以,每次外出總得有遭遇意外的心理準備。 16、對"一件小事"理解不正確的是()。 A.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講衛(wèi)生的。 B在異國他鄉(xiāng),須時時保持心理戒備。 C. .認識到知人之難,即使是常在一起的同行、朋友也一樣。 D.作者不僅譴責那些不友善的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倨傲態(tài)度,也期望中國人能自省、自強。 17、本文在表現(xiàn)人物性格方面運用的主要手法是:() A.動作描寫 B.語言描寫 C.心理描寫 D.肖像描寫 18、概括前田先生的主要表現(xiàn)及其性格特征_____ 19、最后一段只是講天氣嗎?你如何理解?結合文章中心談談。 【能力提升】 20、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教(學)后記】 三 蠟燭 【教學目標】 1、把握記敘的要素,了解通訊的文體特征,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 2、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動描寫,深層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揣摩語言,著重品味關鍵性語句的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4、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在躍動的燭火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人類光明的未來。學習本文,應激發(fā)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zhàn)爭的正義情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探究這篇通訊感人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chǎn)生的。 【知識鏈接】 1、 題目解讀 往事如煙,歲月如流,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銹跡斑斑,惟有情感,高尚圣潔的情感卻長存天宇。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一位南斯拉夫母親把一生中惟一珍愛的東西——結婚蠟燭,獻給了一個蘇聯(lián)青年。這一幕將永遠留存在熱愛和平的人們的記憶里。今天我們學習西蒙諾夫的戰(zhàn)地通訊《蠟燭》。 2、作者簡介: 西蒙諾夫(1915-1980),蘇聯(lián)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chǎn)黨。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西蒙諾夫的作品大多描寫二戰(zhàn)時期的蘇聯(lián),在戰(zhàn)時有很大影響。他曾多次在蘇聯(lián)的各項文學獎項中獲獎,可以堪稱蘇聯(lián)文學史上的一代宗師! 3、背景介紹:二戰(zhàn)——蘇德戰(zhàn)事簡介 1941年6月,納粹黨控制西歐后,德軍侵略蘇聯(lián),破壞了雙方1939年簽定的條約。德軍長驅(qū)直入蘇聯(lián),圍攻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蘇聯(lián)損失慘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國以為勝利在即,但俄羅斯人堅決抵抗。俄羅斯寒冷的冬天凍死了很多毫無準備的德國士兵。1943年1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敗,90000多名德國士兵成為俘虜。雖然戰(zhàn)爭仍然持續(xù)兩年,但這是納粹黨末日的開端。 同年,蘇聯(lián)紅軍迫使德軍退回邊境,最后把他們逼到柏林。接著在1944年6月,隨著同盟軍度過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戰(zhàn)場”終于開辟。 1945年5月,德國投降。 蘇聯(liá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損失非常慘重。國民受到德軍殘酷對待,約有幾百萬平民傷亡?!? 【自主學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并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瓦l( ) 精疲力ji( ) f 曉(?。? 揣在懷里( ) 顫巍?。ā。? 鞠躬( ) 2、下面兩個句子中,填入空白處的最恰當?shù)脑~語是( )。 ①一枝蠟燭,旁邊還有生銹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 著柔和的光芒。 ②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要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 A、閃耀 閃爍 B.閃耀 閃耀 C、閃爍 閃爍 D.閃爍 閃耀 3、這篇通訊寫了一位飽受 之苦的老婦人, 的動人事跡,贊美了 ,謳歌了 的深厚感情。 4、說說下列加點詞語好在哪里。 (1)方場上散布著幾輛燒毀了的坦克和鐵甲車,有德國人的,也有我們的。 ?。ǎ玻├蠇D人想了半天,……從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合作探究】 5、文中對一些內(nèi)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找一找,分析一下為何要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反復的描寫?(盡量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后歸類)。 明確:1.炮火(11)老婦人的黑色圍巾(5)老婦人的動作“跪”、“爬”(各3)燒焦的樹木、閃爍的蠟燭(6)等內(nèi)容進行了反復交代和描寫。 6、課文的最后一段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7、文中有沒有對老婦人進行語言描寫?(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那作者是通過什么來進行人物刻畫的呢?(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請同學生們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并說說通過這些片段你覺得文中的老婦人是一個怎樣的老人? 8、文章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chǎn)生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精讀精練】 閱讀 “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繞過那一段沒有倒下的鐵欄桿,回到地窖里去了?!?回答問題。 9、為什么要對蠟燭的來歷作補充說明? 10、這里的“黑色圍巾”有何特殊意味? 11、這幾段文字描寫了老婦人的哪些細節(jié)? 12、試揣摩文中描寫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主題閱讀】 (一) 生存的地方 有兩個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塊生存的地方。他們找到了一座無人的荒島,島上蟲蛇遍地,處處潛伏著危機,條件十分惡劣。 其中一個人說:“我就在這里了。這地方現(xiàn)在雖然差一點,但將來會是個好地方。”而另一個人不滿意,于是他繼續(xù)漂泊。他終于找到了一座鮮花爛漫的小島,島上已有人家,他們是18世紀海盜的后裔,幾代人努力把小島建成了一座花園。他便留在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來,過得很愜意。 過了很多很多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財大氣粗的他經(jīng)過那座他曾經(jīng)放棄的荒島,他決定去拜訪老友。島上的一切使他懷疑走錯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齊的田疇,健壯的青年,活潑的孩子…… 老友過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說起變荒島為樂園的經(jīng)歷時,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著整個島說:“這一切都是我雙手干出來的,這是我的小島?!蹦莻€曾錯過這個地方的人,什么話也說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這樣: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頓,但他奮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舒適、再富足,但他缺少艱難的創(chuàng)造和奮力的拼搏,他始終自豪不起來。 13、第二段的“他們”指哪些人?“把小島建成了一座花園”中“花園”是什么意思? 14、第三段“島上的一切使他懷疑走錯了地方”句承上啟下,照應了上文什么語句?引出下文什么內(nèi)容? 15、老友說“這是我的小島”。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6、來訪者過得很愜意,為什么聽了老友的經(jīng)歷什么話也說不出?下文為什么又說他始終自豪不起來? 17、結合文中兩個人的生活道路簡要談談你打算如何尋找自己人生的立足點,開創(chuàng)全新的人生。 (二) 生死攸關的燭光 ⑴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母子三人都參加了秘密情報工作。 ⑵ 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絕密情報藏好,等盟軍派人前來取走。為了情報安全,她想了許多方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后,她終于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后把它插在一個燭臺上。由于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德軍的搜查。 ⑶ 一天晚上,屋里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他們坐下后,一個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放到少校軍官面前。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點燃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蠟燭的秘密就會暴露,秘密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將告結束。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孩子,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松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 ⑷ 輕松沒有持續(xù)多久,中尉又把燭芯重新點燃:“晚上這么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彼f。 ⑸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時候,大兒子杰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闭f著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屋子頓時暗下來了。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一把奪回燭臺。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在斗爭的最后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此時此刻,那燭光仿佛成了這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⑹ 突然,小女兒杰奎琳嬌聲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樣年紀的小女兒。”杰奎琳鎮(zhèn)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 ⑺ 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18、根據(jù)上下文選詞填空: 由于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德軍______(A. 嚴謹 B. 嚴峻 C. 嚴密D. 嚴厲)的搜查。 19、 第⑸段中,“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厄運”在文中具體是指: (1)______ 。(2)______ 。 20、 (1)“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保持原意,把這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是: (2)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文中用反問句而不用陳述句,是為了表現(xiàn)那個中尉______的態(tài)度。 21、 (1)“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狈謩e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夫人此時既______又______的復雜心理。 (2)其中的比喻句寫出了德軍的( ) A、態(tài)度之蠻橫兇惡 B、態(tài)度十分友善 C、表情十分可笑滑稽 D、眼神十分專注執(zhí)著 22、概括母子三人為了保護秘密情報所采取的具體行動。如:大兒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燭臺。 ① 伯諾德夫人 , 。 ② 小女兒杰奎琳 , 。 23、母子三人保護秘密情報的行為表現(xiàn)出他們 的優(yōu)秀品質(zhì)。 【能力提升】 24、 揣摩例句的修辭特點,仿寫一個句子。 例句: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25、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哪些詩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教(學)后記】 四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2、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 3、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4、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重點重點】 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重點難點】 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知識鏈接】 1、.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圓明園被焚毀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簡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史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中國遭受空前劫難。 3、圓明園:萬園之園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萬春園又稱“圓明三園”,共占地350公頃,周長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歷經(jīng)6代皇帝的擴充修葺,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為宏大富麗、幽靜奇美的離宮御苑,被譽為“萬園之園”。園內(nèi)有樓殿亭閣、橋榭軒館140多座,藏有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和極其珍貴的文獻典籍、書法繪畫精品不計其數(shù)。 “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lián)軍開始焚燒舉世聞名的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nèi)300多名太監(jiān)、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余煙月余不息! 圓明園遺址公園建成于1988年。江澤民1994年來此植樹時指出:“圓明園為什么叫遺址公園,就是為讓大家看到這顆燦爛的東方藝術明珠,當年被外國強盜毀壞的慘痛歷史,給人民以愛國主義教育。” 【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或依拼音寫漢字。 chu( )緞 晨xī( ) 箱qi ( ) 瞥見( ) 贓物( ) 綴滿( ) 2、說說對下列語句的理解,體會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年級 語文 上冊 導學案人教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309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