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第1章科學入門復習課教案(全)浙教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第1章科學入門復習課教案(全)浙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第1章科學入門復習課教案(全)浙教版.doc(3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第1章科學入門復習課教案(全)浙教版 一、 教學目標 1、 知道科學是研究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學問,知道科學的發(fā)現(xiàn)可以從觀察身邊的事物入手 2、 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向往,培養(yǎng)和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 3、 知道科學研究需要具備的科學知識和發(fā)展,需要合作和交流,需要意志、毅力和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 4、 知道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是觀察、實驗和思考,體驗學習科學的過程 5、 知道科學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二、 教材分析 1、 重點: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科學探究意識,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 2、 難點: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3、 教具: 三、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師主導作用 學生主體活動 引言 演示實驗:白紙顯字 從課本封面和小學常識談起。 學生聽講 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導入 你最感興趣的自然現(xiàn)象是什么?從高科技到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圖片介紹,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生活中與此對應的現(xiàn)象,討論為什么會這樣。 書上其他的例子可帶回家思考 演示實驗: 玻棒點火 學生思考、回答。 金蟬脫殼 (讓學生說明過程,并比較螳螂脫殼的例子進行對比);彩虹(光的反射和折射,讓學生討論自己如何制作彩虹);大雁南飛 (候鳥遷徙);日出(日落日出如何區(qū)別,觀察能力) 流星雨(簡單討論如何形成);宇宙(讓學生識別星體,擴張想象力) 從學生熟悉的例子,喚起學生掌握新知識和探索科學的欲望。增加興趣小實驗,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這門學科的強烈欲望。 新課知識:科學是什么 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我們想知道“為什么”的問題。那么我們怎么解決呢?所以我們來學習科學??茖W是什么?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現(xiàn)象,尋找各種答案的學問。每一個小小的疑問,都有可能引發(fā)科學的發(fā)現(xiàn)。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的故事,瓦特的蒸汽機,強調(diào)多注意身邊的事物。只要細心觀察,從探究身邊的問題著手,我們都可以進入科學的世界。 讓學生介紹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的故事,瓦特的蒸汽機。 通過同學介紹科學家的經(jīng)歷,教師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細心觀察、思考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自覺提出疑問,激發(fā)探究的興趣。 從科學家探究的故事過渡到日常生活中的探究,演示實驗。 金魚為什么會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呢? 演示實驗:在氣球里裝20克沙子,扎緊口子,吹足氣,放入水缸。觀察,猜測結果。 放掉一些氣,觀察,猜測。 不斷放掉氣,觀察,猜測,直至下沉。 出示模型:讓學生結合模型來說明魚兒為什么上升和下沉。 課本上的噴泉實驗讓學生帶回家實驗。用[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搜集證據(jù)設計實驗——作出解釋]這條線去研究這個問題。明天交報告。 。用[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搜集證據(jù)設計實驗——作出解釋] 回答,思考。 回答,總結。 讓學生初步認識和體驗學習科學的主要方法,體驗怎樣學習科學,知道科學學習中必須形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怎樣學習科學 經(jīng)過長期的科學探索,科學家對自然界的許多問題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對許多大自然的奧秘有利比較合理的解釋。但是,科學的發(fā)展是無窮盡的,人們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提出新的問題。正是這些無盡的問題引導著我們?nèi)ヌ剿鳎?chuàng)新,推動著科學不斷的向前發(fā)展。 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學生討論。 強調(diào)觀察、實驗、思考的重要性 總結 科學技術在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負面影響如標志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蒸汽機,曾經(jīng)是新時代工業(yè)的代表,但它排出的廢氣和產(chǎn)生的噪聲卻污染了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造成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因此,學習這些科學知識,學會探究科學奧秘的本領,對我們今后的發(fā)展都至關重要。我們要多觀察、多實驗、多思考,運用掌握的科學方法和知識,推動社會的進步,協(xié)調(diào)人與自然的關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作業(yè) 把3頁中的六個自然現(xiàn)象書面解釋 做課本上的噴泉實驗(寫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論。) 要求:1、每人準備一個放大鏡 2、回家積極完成課外小實驗 3、準備一套《十萬個為什么》和《百科全書》 教學反思 由于學生剛剛進入初中學習,對各門學科都有濃厚的興趣。同時他們通過小學的常識對科學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急于要求證兩者是否相同,也想知道兩者的區(qū)別。因此,上好第一節(jié)科學課顯得非常重要,主要是向?qū)W生揭示科學的學習內(nèi)容以及學習的方向。這堂課我特別強調(diào)科學的探究模式和演示實驗來增加學生的興趣,整個過程基本上還可以,但是演示實驗的時候當時擔心學生無法完成,自己獨自來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另外在提問過程中對總結顯的少了些,課堂氣氛很好但是層次和內(nèi)涵有待提高。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一、 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現(xiàn)象,尋找各種答案的學問。 二、 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仔細觀察,積極實驗,認真思考 三、 科學技術改變了世界 1—2 實驗和觀察(1課時)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 1、了解實驗和觀察的意義,熟悉科學實驗室常用的儀器; 2、了解實驗觀察的方法; 3、知道人的感官對事物判斷的局限,知道借助于儀器可以擴大觀察范圍,可以進行數(shù)據(jù)的測量。 1、 學會記錄和描述簡單的實驗現(xiàn)象。 1、 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 在實驗觀察中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簡單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方法和準確記錄及描述。 難點:對實驗現(xiàn)象的正確觀察、準確的記錄和描述。 [課前準備] 實驗器材:試管架、試管、試管夾、停表、天平和砝碼、電流表、電壓表、顯微鏡、藥匙、酒精燈、燒杯、玻璃棒、 玻璃皿、放大鏡(可讓學生自帶)等。 藥品:食鹽、雞蛋、白醋 [教學手段] 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實驗探究; [教學思路] 1、 通過對圖1-12、圖1-13的討論,得出準確判斷的方法; 2、 展示實驗儀器,了解儀器的名稱和用途 3、 通過演示實驗,歸納出操作和觀察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引言: 同學們,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它的神奇之處。 展示圖1-12:請大家觀察 問:圖中都是直線嗎?你怎樣證明你的結論是正確?(如果學生有困難,可提示用什么方法可確定到底是否彎曲。) 展示圖1-13:請大家觀察 問:這兩個小動物哪個大?你能用什么方法確定到底哪個大? 追問:為什么我們會觀察到兩條橫的直線是彎曲的呢?為什么我們會觀察到兩個等大的小動物不一樣大呢? (導入新課)要對事物作出準確的判斷,可借助于儀器和工具,還經(jīng)常需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研究。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第二節(jié)實驗和觀察。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 學生討論和歸納:人的感官可觀察事物,但具有局限性,有時會使我們產(chǎn)生錯覺。 創(chuàng)設輕松環(huán)境,有意識引導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質(zhì)疑和探究。 二、新課教學 1、實驗里的儀器 展示實驗儀器,引導學生觀察儀器;介紹實驗儀器的名稱和用途,扼要說明下列儀器的使用,若學生熟悉的儀器,讓學生介紹。 試管架—放置試管等的儀器。 試管—少量物質(zhì)反應時用的容器。 試管夾—夾持試管等。 酒精燈—物質(zhì)加熱的常用熱源。 藥匙—取少量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物。 停表—測量時間的儀器。 天平和砝碼—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的儀器。 電流表—測量電路中電流的儀器。 電壓表—測量電路中的電壓的儀器。 顯微鏡—可觀察微?。ㄈ缂毎龋┑奈矬w。圖1-14電子顯微鏡可觀察更微小的物體。 介紹觀察遠處的景物可用望遠鏡,圖1-15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遙遠的星體。 追問:如何利用儀器進行實驗和觀察呢? 學生觀察、初步認識儀器的名稱及用途。 熟悉實驗室里的儀器是觀察的第一步,從介紹常用的實驗儀器著手,使學生對實驗室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2、實驗的操作和觀察。 認真操作、仔細觀察是我們進行實驗時應有的態(tài)度。(強調(diào)):實驗時,實驗目的要明確,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操作方法)要全面、細致,并及時記錄實驗現(xiàn)象。 實驗一:“雞蛋沉浮”的實驗 問:你能說出圖1-11(展示實物)中各種實驗器具的名稱和用途嗎? 步驟:1)、將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里,雞蛋便會_____ 2)、在燒杯里放入較多的食鹽,攪拌后食鹽開始溶解,生雞蛋會_______,最后_________。 3)把生雞蛋浸入白醋里,你能觀察到______________。 歸納:從剛才同學的實驗和大家對操作要求的討論,可見實驗操作要規(guī)范。 實驗二:放大鏡觀察指紋 許多科學實驗的結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體的數(shù)值,在實驗中常常要用一些測量工具來對物體進行測量。 下面請同學們來完成一個實驗。 將學生畫的指紋投影出,適當?shù)慕o予評價。讓學生知道實驗時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學生聽講 學生回答 學生邊觀察實驗、邊記錄實驗現(xiàn)象;對實驗結果可先讓學生猜測,實驗操作可讓一位學生上臺做,其他同學觀察操作有無錯誤。 學生實驗: 先用眼睛觀察自己的指紋,在用放大鏡觀察指紋,并把觀察到的指紋畫下來??纯磩e人的指紋與自己的指紋有什么不同。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為他人糾正錯誤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語言的組織、表達和交流能力。并體會實驗操作必須規(guī)范。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實驗能力。 小結:由學生談“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進行小結。 布置作業(yè)。 學生回答、概括。 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領悟到應注意及時對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的總結。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考慮到學生剛進中學,沒有過化學實驗的經(jīng)驗,所以,先通過老師的師范和個別學生的動手示范來學習一些簡單的實驗和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里。讓學生知道通過實驗去驗證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這節(jié)課時間比較緊,因為學生的操作有快有慢,所以,用放大鏡看指紋這點,可以在以后的實驗中去穿插。 [板書設計] 1—2 實驗與觀察 一、 實驗室里的儀器 二、 實驗的操作和觀察 實驗時:1、明確目的 2、仔細觀察 3、規(guī)范操作 1—3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3課時)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 1、知道測量的意義。知道長度的單位和其他常用單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記錄長度測量的結果。 3、學會選擇不同的測量一起或方法去測量各種物體的長度。 4、知道體積和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5、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固體體積。 2、 能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 能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 3、 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使用儀器 4、 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量筒 難點:刻度尺的正確使用、體積的特殊測量方法 [課前準備] 實驗器材:1、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米尺各一把、皮卷尺等刻度尺,學生自帶各種刻度尺; 2、各種刻度值的量筒、量杯、細線、水(滴幾滴紅墨水)、形狀不規(guī)則的小石塊、長方體、學生自帶飲料瓶 [教學思路] (一)長度的測量 4、 列舉事例先讓學生直覺的判斷長短、大小和遠近,引導學生說出各種測量的方法,歸納測量的實質(zhì),引出長度單位。 5、 通過舉一些物體長度的實例,對長度單位形成初步的概念,進而介紹常用單位及換算。 6、 通過多種刻度尺的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了解零刻度、測量范圍、最小刻度。 再通過實例“測課本的長和寬”,歸納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7、 通過討論交流,了解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方法的設計。 (二)體積的測量 1、 簡單回顧小學已學過的立方體和柱體體積的計算及單位換算 2、 討論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介紹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及換算。 3、 講清量筒的正確使用。最后討論如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測量的實質(zhì) (引言)長度測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如要量體裁衣。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討論長度的測量。 先請同學們作個智者,用什么方法判斷:(1)二位同學的高矮; (2)二位同學到校距離的遠近; (3)上海的東方明珠與法國的埃菲爾鐵塔,誰高。 引導歸納:測量是比較的過程,是指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 要測量物體的長度,也要規(guī)定長度的標準——長度單位。 學生討論、思考、各抒己見 創(chuàng)設輕松環(huán)境,有意識引導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質(zhì)疑和探究。 二、長度單位 問:你知道哪些是長度的單位嗎? (講述)長度的主要單位是米,用“m”表示。 大家能否估計:課桌高度、教室的長和寬? (講述)測量較大的距離,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測量較小的距離一般有厘米(cm)、毫米(mm)。 它們之間的關系: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在研究微觀世界時,還會用到更小的長度單位,微米、納米等。 1米=106微米=109納米 簡單介紹科學記數(shù)法。 補充:納米技術 練習:28.6千米=______米, 91.2厘米=_______米, 0.0005米=_______毫米=_____微米 回答:米、厘米等。 學生估計、判斷 學生回顧長度單位的換算。 學生描述或回去查資料 閱讀圖1-18不同物體的空間尺度 熟悉實驗室里的儀器是觀察的第一步,從介紹常用的實驗儀器著手,使學生對實驗室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三、刻度尺 1、認識刻度尺 利用上節(jié)課講到的圖1-12、圖1-13,思考:我們的感官對長度的判斷可靠嗎? 要準確測量長度,必須借助于長度的測量工具。 刻度尺是常用的測量工具。 (展示各種刻度尺、投影)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比較不同刻度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概括出:有零刻度線、最小刻度不同、最大刻度值(量程)不同。 2、了解討論刻度尺的使用 課堂小實驗 教師巡視,找出典型不足之處,以供討論、指出。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由學生討論其正確,并歸納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歸納:1)、放正確。刻度尺與物體的待測部分并齊。 (想一想)沒有并齊會是什么結果?投影一些錯誤的放法。 2)、看正確。視線垂直尺面對準待測物體。投影圖1-19 3)、讀正確: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和單位。 (練習讀數(shù)) 思考:如果刻度尺一端損壞或0刻度線模糊,你能正確讀出物體的長度嗎? 4)、記正確。不但要記下測量值,還要正確寫上單位。 指出:沒有單位的實驗記錄是沒有意義的。 3、練習使用刻度尺 隨堂動手測量指距、書本的長和寬。教師巡視指導。 指出:用指距可粗略地測量長度。 4、測量工具的選擇 出示皮卷尺、米尺 問:要測量課桌的高、跳遠的距離,你選用哪一種?為什么? 為了方便準確,不同的測量對象,要用不同的測量工具。 介紹其他測量儀器及方法:聲納、雷達、激光測距。 學生回答“不可靠” 學生拿出自帶的各種尺子 觀察、討論 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大格的數(shù)值和單位,分析每一小格的長度。 學生用自帶的刻度尺測課本的厚度。 討論、糾正錯誤 認真聽講、思考 動手練習 思考:粗略測量的其他方法? (身上的尺度) 思考、回答 討論:1、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和鋼筆桿的直徑嗎? 2、你能用自行車當做里程表來測量路程嗎?試說出自行車測量路程的具體方法。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為他人糾正錯誤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語言的組織、表達和交流能力。并體會實驗操作必須規(guī)范。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實驗能力。 通過對身邊物體的測量,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合討論題,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 小結: 布置作業(yè)。 學生回答、概括。 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領悟到應注意及時對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的總結。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復習提問: 1、長度的單位是什么?還有哪些常用單位?單位如何換算? 15000厘米=_______米 8千米=_______毫米 2、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 (出示長方體)請學生上臺測長方體的長、寬、高,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其正確與否,并指出。 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我們就能 知道物體的體積。今天就來學習體積測量。 學生練習 回顧舊知識,順利引入新課 三、 新課 1、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體積 體積是物體占有空間的大小。 指出:對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用刻度尺測出其長、寬、高等,代如體積公式便可計算出它的體積。 1米3=1000分米3=106厘米3 回憶長方體、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及單位。 簡單回顧 2、液體的體積 對液體來說,用什么來測體積呢? 問:在家里有看到其他方法或工具測液體體積嗎? 指出:日常生活中,電飯煲、藥瓶和針筒上,都標有刻度,也可以用來測液體的體積。(鼓勵學生要注意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測量液體的體積,我們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展示量筒和量杯 (單位)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升(L)和毫升(mL), 大部分液體商品的統(tǒng)計都用毫升做單位。 1升=1000毫升 設疑:立方米和升都是體積單位,它們之間有何關系呢? 1米3=1000升 即 1分米3=1升 學生思考、交流 學生觀察測量范圍、最小刻度、單位。 學生觀察自帶的飲料瓶找出其表示體積。 學生算:1厘米3=_____毫升 密切聯(lián)系實際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3、量筒的使用 問:誰會用量筒測液體的體積? 歸納:1)、首先,看清測量范圍何最小刻度; 2)測量時,平放在桌面上;靜止時,讀數(shù)視線要與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相平。 投影圖1-25 學生上臺試測,其他學生注意觀察其正確與否,討論、歸納量筒的正確使用。 討論:俯視、仰視分別會使讀書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偏大、偏小) 會發(fā)現(xiàn)錯誤從而歸納出正確的方法。 4、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的體積測量 (出示小石塊)如遇到像石塊一樣不規(guī)則的物體,有什么方法能簡便準確地測量它的體積呢? 歸納:用排水法測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的體積。 思考:是否任何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都可以用排水法? 討論:1)若石蠟放在水中是浮在水面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測出它的體積呢?2)怎樣可粗測出人體的體積?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引導得出:物體應不溶水也不吸水。 討論 結合討論題,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 小結 布置作業(yè):作業(yè)本、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實驗一 測量物體的長度和體積 目標: 1、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練習根據(jù)不同的測量要求選擇刻度尺。 2、初步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初步學會用量筒測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器材: 帶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卷尺、三角尺、量筒、燒杯和水、圓柱體、細線、小石塊(大小能放入量筒)。 過程: 1、 觀察各種刻度尺的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填入下表。 刻度尺 測量范圍 最小刻度 米尺 學生用直尺 450三角尺 600三角尺 卷尺 2、 測量物體的長度 (1)估計待測物體的長度,填入下表。 (2)根據(jù)測量要求選擇適當?shù)目潭瘸?,填入下表? (3)正確讀數(shù),填入下表中。 測量內(nèi)容 測量工具 估計長度/厘米 測量結果/厘米 橡皮的長度、寬度厚度 課桌長度 3、觀察量筒、量杯的測量范圍和刻度,填入下表。 儀 器 測量范圍 最小刻度 量 筒 量 杯 4、用量筒測量小石塊的體積。 (1)用燒杯將適量的水(估計能浸沒石塊)倒入量筒內(nèi),都讀出水的體積V1,填入下表。 (2)將小石塊用細線拴住,緩緩放入量筒內(nèi)的水中,當石塊沉倒筒底,并被水完全浸沒時,讀出此時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填入下表。(想一想;此時測的V2是什么?) (3)計算待測石塊的體積,填入下表。 V1/厘米3 V2/厘米3 小石塊體積/厘米3 5、取出小石塊放回原處,把量筒內(nèi)的水倒回燒杯中,整理好儀器。 討論: 1、你會測算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面積嗎?試測算下圖中樹葉的面積,并說說你是怎樣思考的。 (圖略) 2、觀察圖中所示的實驗。(圖略) 實驗中測出木塞的體積是________。這種測量方法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測量的含義理解上有些生澀,需要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強化,而且學生容易簡單理解成是測量僅包括長度的測量,另外就是科學記數(shù)法來表示物質(zhì)的長度的時候,學生由于之前沒有學習過這方面的內(nèi)容,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講解,并簡單加以應用。在刻度尺的使用過程中,對于四個正確,學生對于讀正確存在較大的問題,因為教材對于該內(nèi)容是忽略處理,而教學中又將它明確提出,學生因此在理解上需要一定的練習和時間來鞏固。 1—4溫度的測量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 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和測量原理 3、 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學會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和溫度計的制作 2、 正確使用溫度計 三、教學方法:探究、學生邊活動邊討論 四、教具:燒杯、溫度計 五、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師 學生 導入 演示實驗:學生上臺來體驗并進行描述,引出溫度含義。 學生描述測體溫 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過渡到新課。 提問: 溫度是表示什么的量?(得出溫度定義) 憑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大可靠。在同一室溫下,用手去摸大理石,感覺有點涼;去摸毛衣和棉被,會感覺暖和。所以不能憑人的感覺去判斷溫度,那如何才能準確的測量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溫度。 觀看同學做實驗。 儀器:溫度計 有效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實踐中體驗。 溫度計的構造和特點 讓學生結合溫度計和課本上圖1—34說出溫度計的構造,教師強調(diào)觀察的順序(由內(nèi)到外,由上到下?) 溫度計上刻度的單位? 溫度的常用單位:攝氏度℃ 正確的讀法?25℃、—20℃ 0℃、100℃、—50℃,學會比較—20℃和—50℃、—50℃和25℃、25℃和50℃的大小。 溫度的國際單位:開爾文符號K 溫度計:水銀、酒精溫度計等但每一溫度計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生觀察,回答:內(nèi)有很細的玻璃管、玻璃泡(它們內(nèi)的液體相連),外面有刻度。 ℃ 學生練習溫度的讀法 錯誤的讀法:攝氏25度、負25度 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溫度計的原理 讓學生用手捏住溫度計使它升溫,放手使之降溫,引導同學們思考溫度計的原理。 溫度計中水銀柱升長跟溫度的變化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有這樣的關系? 老師評點和鼓勵。 學生探討溫度計的原理,提出猜想:是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zhì)。 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溫度計的 刻度由來 設計方案:如何自己制備溫度計。(讓學生完成)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那50℃如何刻度呢?1℃如何刻度呢?引導學生找到刻度的方法。 學生思考,討論,匯報,形成正確的觀點。 在0℃與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1℃,50℃在0℃和100℃的中間。 溫度計的使用 閱讀課文,了解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師和學生邊做實驗邊講解。 1、 能否拿這個溫度計去測火焰的溫度?能否拿這個溫度計去北極測?說明不能測量超過溫度計的量程。 2、 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3、 讀數(shù)時不能拿出溫度計 4、 視線要于溫度計內(nèi)液面相平(時間問題) 閱讀課文 邊觀看,邊操作,測水的溫度。 使學生通過體驗,認識到學習知識的好處,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液體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十分有限,介紹其他溫度計 電子溫度計、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衛(wèi)星的遙感能測出海水0.1℃的變化,光譜分析的方法研究恒星的溫度。 總結 作業(yè) 回家測量沸水的溫度 課后題 教學反思 學生對溫度的理解比較容易,因此重點應該放在溫度計的表度上,可以設計情節(jié),讓學生自己來完成一支溫度計的表度和制作。這樣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過程中體驗和學習溫度的有關知識。在溫度計的使用中可以采用錯誤的例子來教學,加深學生的印象。但是由于條件有限,如果將這節(jié)課帶到實驗室中進行教學,或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板書設計】:第四節(jié) 溫度的測量 一、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二、 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工具 1、 原理:利用水銀、酒精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 2、 單位;攝氏度 3、 種類:酒精溫度計、水銀溫度計、體溫計 三、 正確使用溫度計 使用前:觀察量程 測量時: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讀數(shù)時:不能把溫度計拿出,視線與溫度計內(nèi)液面相平 記錄時:寫上單位 1—5質(zhì)量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知道質(zhì)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2.知道物體的質(zhì)量不隨形狀、狀態(tài)和位置而改變。 3.知道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構造及其使用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質(zhì)量及其單位。托盤天平的用途、構造和使用步驟。 難點:托盤天乎的構造、功用和使用步驟。游碼質(zhì)量的讀法。 【課前準備】 教師演示用具:鐵錘1把,大鐵釘1個,盛有1分米3的純水的燒杯1只,牙膏皮1塊,裝有冰的飲料、托盤天平1臺、砝碼1盒。 學生實驗器材:托盤天平和砝碼 【教學手段】師生共同參與、探究,得出結論 【教學思路】 1、過實物來具體說明物質(zhì)與物體的區(qū)別,通過比較引出質(zhì)量的概念,提出學習質(zhì)量給我們實際生活帶來的現(xiàn)實意義。 2、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物體的質(zhì)量不隨形狀、狀態(tài)和位置而改變,逐漸了解質(zhì)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3、聯(lián)系實物,引入質(zhì)量的單位,通過實物來感受質(zhì)量的大小并用練習加深理解。 4、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了解測量工具的名稱及基本使用范圍,并進一步引出托盤天平,通過對照實物認識天平的結構 5、師生共同參與,討論,總結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展示實物兩組:鐵釘、鐵錘、鐵絲和課桌、講臺 并提問 1、組成這些物體的東西是什么? 2、幾種物體含有的鐵是否相同?哪種物體含該物質(zhì)較多呢 小結: 由上面的觀察看出:講臺、課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鐵錘、鐵釘含鐵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學中用“質(zhì)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 板書:1.概念 :物體中含有物質(zhì)的多少叫質(zhì)量 生答:鐵 木材 生答:不相同 通過實物來具體說明 物質(zhì)與物體的區(qū)別 通過比較引出質(zhì)量的概念 實物展示1:鐵絲(或牙膏皮)并提問: 1、將它卷起來,形狀變了,它的質(zhì)量變不變? 2、將它從溫州帶到北京,位置變了,它的質(zhì)量變不變? 實物展示2:一杯密封的熱飲料并提問 1、將它冷卻到室溫,質(zhì)量變不變? 討論: 1、將它冷凍成冰塊,質(zhì)量變不變? 2、將它帶到太空中,質(zhì)量變不變 小結:只要物體中含有物質(zhì)的多少不變,它的質(zhì)量就不變,可見物體的質(zhì)量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tài)而改變。 生答:不變 生答:不變 學生討論后回答并自己歸納結論:質(zhì)量不會改變 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物體的質(zhì)量不隨形狀、狀態(tài)和位置而改變,逐漸了解質(zhì)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復習引出:怎么才能去區(qū)別鐵錘和鐵釘含有鐵這種物質(zhì)多少的不相同呢? 小學時已經(jīng)學過表示物體重量的單位有那些呢? 講解: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zhì)量單位,為了方便,還有比千克大的單位噸,比千克小的單位克、毫克以及英文符號。 出示:1分米3的純水。介紹它的質(zhì)量是1千克。讓學生感受質(zhì)量。 請學生看課本圖1—37“國際千克原器”。 生答:質(zhì)量單位 生答:千克,克等 學生閱讀課本,了解國際千克原器及千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 聯(lián)系實物,引入質(zhì)量的單位 通過實物來感受一千克質(zhì)量的大小 提問:質(zhì)量的單位由大到小怎樣換算?并板書: 1噸=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練習一些質(zhì)量單位的換算 練習: 20噸等于多少千克?合多少克? 請學生上臺完成練習 讓學生閱讀課本圖表了解一些物體的質(zhì)量。 通過練習鞏固,加深 學生對質(zhì)量單位的熟練掌握 實物展示:一包餅干 提問:1、包裝袋外面寫著125g,那么它表示什么含義呢? 1、 那么它又是怎么測量出來呢? 提問: 我們買糧、買菜時,售貨員要用秤來稱糧與菜的質(zhì)量。那么,你見過哪些種類的秤呢?請說出它們的名稱。 設疑:學校實驗室中、工廠的化驗室中,常用什么儀器測物體質(zhì)量呢? 生答:表示餅干的質(zhì)量為125克 生答:各種測量工具 學生總結回答:電子盤稱,電子分析天平,托盤天平,木桿稱,臺稱 生答:天平 通過實物復習剛學過的內(nèi)容,然后引出測量工具的內(nèi)容 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了解測量工具的名稱及基本使用范圍 實物展示:托盤天平 讓學生將課桌上的托盤天平與課本圖對照,認識托盤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稱。 請一位學生上講臺利用托盤天平的實物說明托盤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稱。 通過對照認識天平的結構 演示:用托盤天平稱小鐵塊的質(zhì)量。 教師邊演示邊說明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學生觀察并和老師一起完成稱量過程 師生共同參與,討論,總結天平的使用方法 托盤天平是較精密的稱質(zhì)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調(diào)節(jié),先把游碼放在零刻線處,再調(diào)節(jié)橫梁平衡。 教師指出:①由常見蹺蹺板的道理知道,指針偏左,右邊平衡螺母向哪邊調(diào)呢?還可以怎么調(diào)節(jié)呢? ②在調(diào)節(jié)橫梁平衡時,如指針在分度盤中央左右擺動的格數(shù)相等,橫梁也平衡; 生答:右邊螺母向右調(diào),也可以左邊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 聯(lián)系蹺蹺板的道理很淺顯的將天平的調(diào)節(jié)表達清楚,容易讓學生接受。 探究如何使用托盤天平稱量 (可先假想自己使用托盤天平時,是如何操作的,并與 書本的使用方法比較) 小結:①左物右砝碼;②向天平盤加砝碼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換;③鐵塊質(zhì)量等于砝碼和游碼的質(zhì)量數(shù)相加;④測量結束后,砝碼放回砝碼盒,游碼移回零刻線。 引導學生總結使用天平應當注意的地方 小結:天平的量程一般都寫在天平的銘牌上,使用天平時首先要看它的銘牌 ,弄清儀器的性能和規(guī)格,按照要求正確地使用,是使用任何儀器都必須遵守的,要注意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 學生總結,逐個匯報,形成使用方法的要點 學生練習天平的讀數(shù)及讀數(shù)時應注意的方面 學生自己匯報,總結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學生自主參與思考,形成完整的稱量過程 通過練習及自我總結來進一步加深天平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時要注意的地方 小結, 布置作業(yè),課后練習 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后,并及時鞏固下來。 教學反思 學生在對質(zhì)量的含義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質(zhì)量是物質(zhì)的屬性”理解上把握不準,常常會同重力混淆,在這里需要舉大量例子說明,加強鞏固。在天平的使用中,可以引用蹺蹺板的原理來說明天平的平衡調(diào)整,學生很容易理解,在天平的使用教學中也要十分注意自己的操作正確性,由于采用了FLASH教學,也可以讓學生較直觀的進行學習。 【板書設計】 第五節(jié) 質(zhì)量的測量 1. 物體中所含的物質(zhì)多少叫做質(zhì)量。 物體的質(zhì)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tài)和位置而改變 2.質(zhì)量的單位是千克(kg)還有噸(t)、克(g)、毫克(mg)。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 托盤天平構造:底座、橫梁、托盤、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游碼、標尺 1)托盤天平的調(diào)節(jié) 2)托盤天平的使用 3)托盤天平的維護 1—6 時間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知道時間的單位,了解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區(qū)別 2.了解時間的測量工具 3.初步學會時間的測量工具使用及讀數(shù)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時間及其單位。停表的使用步驟。 難點:停表的使用步驟及其讀法。 【課前準備】 教師演示用具:散文“匆匆”,時間作息表,鐘,表,停表 學生實驗器材:學生每桌準備機械停表 ,學生課前準備有關時間內(nèi)容的資料 【教學手段】師生共同參與、探索,掌握時間的各種知識 【教學思路】 3、 創(chuàng)設情景,從散文內(nèi)容中引出學習的主題“時間”,從具體的內(nèi)容來概括時間的特點,在體驗中明白要珍惜時間的道理。 4、 引出時刻和時間間隔的概念和區(qū)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進一步鞏固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區(qū)別 5、 通過學生課前準備,找到大量翔實的材料,豐富學生有關時間內(nèi)容的知識儲備,同時,通過自己參與,探究,加深對時間測量工具及方法的理解 6、 從時間的測量方法過渡到時間的單位,進而來學習時間單位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通過實物來學習停表的使用方法,直觀,具體。 7、 同時結合多媒體的課件,模擬停表的使用以及停表的讀數(shù)。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先請一位同學來朗誦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提醒學生在聽內(nèi)容的同時,也來計算一下這位同學朗誦所用去的時間 提問:1、散文“匆匆”的內(nèi)容主要講的是什么? 8、 它有什么樣的特點?結合內(nèi)容來具體說明。 聆聽朗誦,同時記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及所用的時間 生答:時間飛逝 時間無影無蹤,只有通過效果來體現(xiàn) 創(chuàng)設情景,從散文內(nèi)容中引出學習的主題“時間” 從具體的內(nèi)容來概括時間的特點,在體驗中明白要珍惜時間的道理。 提問:剛才我們還記錄下了這位同學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及朗誦時間,那么它們表達的含義是一樣的嗎? 講述: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指的是某一時刻,比如說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10:05,而朗誦時間指的是從開始到;結束時間的這一段的時間間隔 生答:不同 引出時刻和時間間隔的概念和區(qū)別 展示學校的時間作息表 提問:1、本節(jié)課從8:25——9:10,這其中那些數(shù)字表示時刻,那些數(shù)字表示時間間隔? 9、 在匆匆的散文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表示時刻和時間間隔的文字 生答:8:25和9:10為時刻,而這兩個時間所經(jīng)過的一段45分鐘為時間間隔 生答:找出文章里多處表示此含義的文字 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進一步鞏固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區(qū)別 提問:我們知道時間來無影,去無蹤,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一些儀器和方法來測量它的長短,大家結合自己所找來的資料,自由發(fā)言。包括測量時間儀器的發(fā)展過程及歷史資料 講述:現(xiàn)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wěn)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表,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小結:從以上可以看出任何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時間的測量標準,可以再次舉例說明。 生答:在古代,人們用沙鐘、銅壺滴漏、日晷等器具來計時。16世紀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表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有穩(wěn)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表,原子鐘等等,可以通過各組討論,派代表發(fā)言,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歸類 通過學生課前準備,找到大量翔實的材料,豐富學生有關時間內(nèi)容的知識儲備,同時,通過自己參與,探究,加深對時間測量工具及方法的理解 講述:很久以前人們就把太陽自轉(zhuǎn)一周所用的時間作為時間的單位,稱為一天,再把天分為小時,分,秒等 小結:時間的單位是秒,秒的符號是s。常用單位還有時(h)、(min)、毫秒(ms)等。它們的轉(zhuǎn)化關系如何呢 學生和老師一起總結時間的單位,同時進行時間單位關系的轉(zhuǎn)化 1時=3600秒 (1h=3600s) 1分=60秒 (1min=60s) 1毫秒=0.001秒 (1ms=0.001s) 從時間的測量方法過渡到時間的單位,進而來學習時間單位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 設問:那么一秒鐘到底有多長呢?我們可以通過測量自己的脈搏一分鐘之內(nèi)跳多少下?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脈博,每分鐘約跳動70次。那么,1秒比脈搏每跳動一次的時間稍長一些。 講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秒的定義曾作過兩次重大的修改。(簡明介紹內(nèi)容) 提問:剛才我們知道了這么多種測量時間的工具,那么,我們實驗室里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時間呢? 學生通過測量自己的脈搏來掌握時間的長度 生答:停表,包括電子停表和機械停表 用實際生活例子來體驗時間的單位長度 從總結出來的測量工具中引出停表的使用 講述:停表與普通表的不同之處在于普通表的時針、分針和秒針是在不停地走動,而停表的指針是可走可停的。停表不使用時指針應停在零位。 下面我們來了解停表的使用方法,使用時先按一下表上端的柄頭,表的指針開始走動,計時結束時再按一下柄頭,指針就停止走動,指針指示的讀數(shù)就是測定的時間(準確到0.1秒),再按一下柄頭,指針又回到零位。 提問:停表又是怎么進行讀數(shù)的呢? 演示多媒體課件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停表的特點及使用方法 觀察多媒體課件來熟練停表的使用,然后進行讀數(shù)練習 通過實物來學習停表的使用方法,直觀,具體。同時結合多媒體的課件,模擬停表的使用以及停表的讀數(shù)。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小結 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作業(yè)。 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 教學反思 引用散文“匆匆”在文學體驗中來對時間進行另一番描述,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很自然的引入了時間的學習,布置了時間工具的收集作業(yè)之后,在課堂上學生能很好的參與到教學中,這樣的效果非常不錯,因此以后在教學中一定要提早布置一些學生需要參與的內(nèi)容,教學都可以互相促進。在秒表的使用過程中,一定要仔細講解,用課件來演示,讓學生能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 時間的測量 1、 時間包括時刻和時間間隔,兩者是不相同的。 2、 時間的測量工具 3、時間的單位 時間的單位是秒,秒的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時(h)、分(min)等。 換算關系是: 1時=3600秒 (1h=3600s) 1分=60秒 (1min=60s) 4、停表的使用及讀數(shù) 1—7科學探究 【教學目標】 1.理解提出問題對科學探究的意義,理解猜想和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 2.理解科學探究需要收集、處理信息和相關的技術 3.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生活生產(chǎn)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難點:理解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 【課前準備】 教師演示用具:臺燈,插座,燈絲燒斷的燈泡,燈泡。螺絲刀,磁鐵,多個黑盒(內(nèi)置鐵球、蘋果或香蕉等) 學生準備:第一課時后準備“人的腳印與身高的關系”探究活動 【教學手段】師生共同參與、引導、探索 【教學思路】 1、讓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是全人類,特別是科學家們探究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引出天花和牛痘的故事,通過故事首次提出了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情(臺燈不亮)的解決引出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讓學生從心里接受原來科學探究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并不神秘,從具體的例子概括出探究的基本過程 3、從玻璃箱實驗過渡到黑盒子實驗,從具體的實物出發(fā),進行探究,簡潔,明了,再次完成科學探究基本過程的學習,深入理解黑盒子探究這類模型的含義。 4、通過引導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動手實驗等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腳印判斷身高,并找出腳印長和身高的比例關系。引導學生主動地設計實驗方案。訓練學生科學實驗方法和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為了探究科學知識,科學家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這里可以舉出一大堆的名字,比如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那么大家知道他們的成就主要是什么嗎? 提問:將下列科學家和他們的主要成就連起來 演示多媒體課件 在上面的練習中引出愛德華.琴納的故事 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搭配選擇,適當了解。 學生閱讀材料,思考問題: 愛德華.琴納是如何完成這次探究活動? 讓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是全人類,特別是科學家們探究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引出天花和牛痘的故事 小結: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然后大體的簡述故事中科學探究過程 學生討論,匯報探究過程 通過故事首次提出了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過渡:我們其實也可以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而且基本的形式和過程與上述的故事是相近的。 展示實物:兩盞臺燈 通過現(xiàn)象思考什么問題導致臺燈不亮 引導學生根據(jù)假設,解決問題,逐個排除可能性,找出真正的原因所在。 最后驗證結果。 提問:臺燈不亮的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現(xiàn)在開始描述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上臺演示 學生討論:1、停電 2、電線斷了 3、燈泡壞了 4、插座沒有插好或者開關壞了 操作過程中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 學生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過程的每一個步驟 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情(臺燈不亮)的解決引出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讓學生從心里接受原來科學探究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并不神秘 從具體的例子概括出探究的基本過程 小結:我們稱這個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得探究過程為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提問:我們重新回頭看愛德華.琴納的故事,來看看他的探究過程中的六個步驟都是怎么樣的 學生總結愛德華.琴納的故事內(nèi)容,討論,解決提問 及時鞏固探究活動的基本過程 引出黑盒子實驗: 在臺燈的探究中,我們可以直接觀察臺燈的各部分結構,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問題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和測量,該如何探究呢? 從玻璃箱實驗過渡到黑盒子實驗 實物展示:一個盒子 提問:不打開盒子,該怎么運用知識來認識盒子里的東西呢?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黑盒子實驗探究 教師巡視,適當指導,并給予合理的激勵 探究完畢,檢驗學生的探究結果,幫助分析探究成功或失敗原因,分析操作步驟 生答:實驗測量和判斷 感覺大小,估計形狀方法等 學生逐步來探究黑盒子實驗 ,依據(jù)表格完成自己的探究 過程 探究結束,分組匯報結果 從具體的實物出發(fā),進行探究,簡潔,明了,再次完成科學探究基本過程的學習 小結:對黑盒子探究,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驗證假設中,逐步接近盒中的物體。人類對許多問題的探究也是如此。 提問:黑盒子一定是黑的嗎?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是屬于黑盒子問題呢? 生答:不是 學生舉例說明 深入理解黑盒子探究這類模型的含義 小結 設問: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行走中都會留下腳印,大家有沒有注意觀察呢?而警察在破案時就會很關注罪犯留下的腳印,還有考古學家也十分關注古代人的腳印,這說明腳印和人的某些特征有很大關系,我們今天就探究: 腳印的長度與身高的關系? 根據(jù)我們今天所學的探究過程以及發(fā)下來的表格,自己課后完成這個探究過程 使知識系統(tǒng)化,及時鞏固知識。 讓學生自己親自探究活動,布置下節(jié)課時的內(nèi)容準備 建議:在探究“人的腳印長度與身高的關系”時需要測量長度的工具 測量多組不同人群的身高與腳印,這些應該包括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重的人腳印長度與身高, 同時收集到很多數(shù)據(jù)要怎么處理呢?可以列表格。 為了更好的準備內(nèi)容,給予一定的啟發(fā)。 教學反思 由于本節(jié)課是本章內(nèi)容的深化和應用,同時學生也是第一次接觸科學探究,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物和實驗來演示和說明,首先在琴納發(fā)現(xiàn)天花的實驗中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在故事情節(jié)中深刻理解科學探究。然后通過演示電燈實驗來揭示探究的基本過程,在黑盒子實驗中,我感覺自己設計的有些不合理,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之后,有點失去目的,因為學生最后更加關注黑盒子的東西而忘記了探究的意義,這里的設計有待進一步完善。 【板書設計】 第七節(jié) 科學探究 (第一課時) 3、 科學家的探究活動 4、 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發(fā)現(xiàn)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收集事實證據(jù),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5、 黑盒子實驗模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第1章科學入門復習課教案全浙教版 2019 2020 年級 科學 上冊 入門 復習 教案 浙教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3203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