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4.6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學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4.6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4.6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學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4.6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學案 學習目標: 1. 能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論點。 2. 能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地球上某些現象發(fā)生的原因。 3. 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塊運動的關系。 4. 了解“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過程. 5. 初步領悟假說在科學發(fā)現中的重要作用 重點:能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論點 難點:了解“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過程 學習過程: 一、 預習導學 1.1915年, 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 性和其他 的證據,創(chuàng)立了解釋地殼變動的全球構造理論—— 。20世紀60年代,人們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造理論—— 。 2.地球的巖石圈好像是一整塊拼好的七巧板。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七巧板”叫做 他們是被 、 和 分割而成的。 3.全球由 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漂浮”在 上,不斷地發(fā)生 和 。 板塊的 形成了巨大的山脈,板塊的 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引起 的最主要原因。 4.看課本P137頁圖,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 板塊、 板塊、 板塊、 板塊、 板塊和 板塊。一般說來,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帶。如: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________和_________主要發(fā)生在板塊交界的地方。 5.根據你所學的地理知識來判斷下列地區(qū)分別屬于什么板塊: (1)四川 (2)日本 板塊和 板塊交界處 (3)墨西哥 (4)冰島 板塊和 板塊交界處 (5)敘利亞 (6)利比亞 (7)云南 家長簽名 : 二、預習疑問 星級評定 三、學習研討 1.【德】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假說。(1915年) (1)魏格納認為二三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塊聯(lián)合古陸,周圍是一片廣闊的海洋。后來,在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和天體引潮力的作用下,這一塊聯(lián)合古陸開始分離。由較輕的硅鋁層組成的陸地,像冰塊浮在水面上一樣,在較重的硅鎂上漂移,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海陸分布。 (2)魏格納理論最主要的弱點是:巨大的大陸是在什么上漂移的?驅動大陸漂移的力量來自何方?根據魏格納的說法,當時的物理學家立刻開始計算,利用大陸的體積、密度計算陸地的質量。再根據硅鋁質巖石與硅鎂質巖石摩擦力的狀況,算出要讓大陸運動,需要多么大的力量。物理學家發(fā)現,日月引力和潮汐力實在是太小了,根本無法推動廣袤的大陸。 2.板塊構造學說 (1)進入50年代,“大陸漂移說”居然在完全不相干的領域里東山再起。這個完全不相干的領域就是研究古代地球磁場的學科——古地磁學。地球只存在南磁極和北磁極兩個磁極,從各個大陸研究得來的南磁極或北磁極的“極移動曲線”理應是一致的。然而,蘭卡恩等人求得的兩條“極移動曲線”形狀相似卻沿經線偏離。要是把大西洋兩邊的北美大陸和歐洲大陸合在一起,那么對應的“極移動曲線”恰好能夠吻合。這個事實正好說明了大陸漂移具有可能性。 (2)50年代伊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開發(fā)的新技術被廣泛用于海洋觀測,比如采用聲納裝置觀測海底地形,利用海洋磁場儀探測海底磁場異常情況等。通過這些探測,科學家終于搞清全球海底被稱為“海嶺”的巨大海底山脈是彼此相連的。中央海嶺下的地幔對流升騰形成海洋地殼,海底由此擴大,這種結論支持了“海洋擴大說”,而“海洋擴大說”也解釋了大陸的分裂和移動。構成大陸地殼的物質密度小,地幔就會上浮。根據“海洋擴大說”,大陸下的地幔對流升騰造成大陸分裂,進而地幔向水平方向的運動將大陸推開。 (3)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的。 3.地球分為6大板快。 太平洋板塊:近4/5的太平洋都在此板塊內; 美洲板塊:整個美洲以及接近美洲的部分太平洋、大西洋; 亞歐板塊:幾乎整個亞洲以及歐洲,但屬于亞洲的印度不在此板塊內,還有一部分大西洋; 南極洲板塊:整個南極洲以及除北冰洋外的三大洋的邊緣部分; 非洲板塊:整個非洲以及一部分大西洋; 印度洋板塊:澳大利亞東、北、南的部分大洋洲國家,絕大部分印度洋,以及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都在此板塊內。 而北冰洋是海域,被亞歐板塊、美洲板塊“瓜分”,所以不是板快。 4.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 根據板塊邊界的運動方式和性質的差異,將板塊邊界分為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 (1)消亡邊界 ① 喜馬拉雅山——造山帶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的下面,使亞歐板塊抬升,形成了喜馬拉雅山; ② 馬里亞納海溝——世界上最深的海溝,約一萬多米深,是由于太平洋板塊碰撞亞歐板塊碰撞向下陷而造成的。 (2)生長邊界可分為斷層和海嶺。斷層是由于板塊與板塊相反方向漂移而造成的,如:東非大裂谷,是在斷層處,由于陸地表面較薄,軟流層中的巖漿噴發(fā),遇到冷的海水而冷卻,形成海嶺,不斷噴發(fā),不斷生長,從而稱為生長邊界。 星級評定 三、鞏固延伸 [課堂評價練習] 1.創(chuàng)立“大陸漂移說”的科學家是( ) A.達爾文 B.牛頓 C.哥倫布 D.魏格納 2. 全球由幾大板塊組成( ) A.四大板塊 B.五大板塊 C.六大板塊 D.七大板塊 3.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 A.板塊的內部 B.大河的沿岸地帶 C.大陸的邊緣 D.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 4. 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板塊相撞形成的地形是( ) A.海溝、弧島 B.海嶺、海岸山脈 C.裂谷、海洋 D.巨大的褶皺山脈 5. 板塊張裂形成的地形是( ) A.海溝、弧島 B.海嶺、海岸山脈 C.裂谷、海洋 D.巨大的褶皺山脈 6. 在板塊運動過程中,印度洋板塊擠入亞歐板塊下方,形成了( ) A.喜馬拉雅山 B.東非大裂谷 C.雅魯藏布江 D.安第斯山脈 7.我國臺灣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A.地形復雜多樣 B.屬于火山島 C.位于兩大板塊張裂處 D.位于兩大板塊碰撞處 8.我國海軍第四批護航編隊于xx年lO月30日從浙江舟山某軍港起航,赴亞丁灣、索馬里 海域執(zhí)行護航任務,航行路線如圖 箭頭所示。該護航編隊從舟山至馬 六甲海峽的航行方向是 。從全球板塊分布上看,護航編隊經過馬六甲海峽后就由太平洋板塊進入 板塊。 星級評定 [課后拓展練習] A類題: 1.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海洋地質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學等的興起和發(fā)展,人們又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全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 A.地殼的凹陷 B.板塊的擠壓 C.板塊的碰撞 D.板塊的張裂 2.有關火山,地震的敘述,正確的有( ) A.火山、地震都是地球內部能量的劇烈釋放 B.火山、地震對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影響 C.火山、地震很少分布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 D.火山、地震總是同時發(fā)生的 3.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為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塊 B.南極洲板塊 C.美洲板塊 D.大洋州板塊 4.下列最符合“大陸漂移”的說法是( )。 A.大陸像一塊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斷漂來漂去 B.許多小塊的大陸不斷漂移、碰撞,變成一整塊大陸 C.陸地本是一個整體,后來分離漂移形成各小塊大陸 D.全球由六大板塊構成 5.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陸地表面由六大板塊構成 B.地球上的陸地都在海洋上漂移 C.地球表面有近一半是陸地 D.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6.青藏高原海陸變遷的證據是( ). A.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斷抬升 B.古代書籍記載此處曾經是海洋 C.青藏高原的巖層中發(fā)現海洋生物的化石 D.南部邊緣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脈 7.海洋形成的原因是( ) A.板塊的碰撞 B.板塊的張裂 C.板塊的擠壓 D.板塊高低運動 8. 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全球巖石圈被分割成 、 、歐亞板塊、 、太平洋板塊、 等六大板塊。 9. 在板塊 的地區(qū),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在板塊的 地區(qū),常形成山脈。 10.1915年,魏格納依據 兩岸大陸輪廓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陸漂移的證據,創(chuàng)立了全球構造理論—— 。在此基礎上,又創(chuàng)立了板塊構造理論,它認為全球由 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漂浮”在 上,并不斷產生碰撞和張裂。 11.北京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紋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fā)生8.0級地震,全國多個省區(qū)有明顯震感,著名的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就位于該縣南部。 (1)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包括地殼、地幔和 。地震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引起這種變動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塊的 和張裂. (2)像四川臥龍這樣設立自然保護區(qū)是為了保護 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環(huán)境. B類題: 家長簽名 : 授后記:記錄教師 記錄時間-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下冊 4.6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學案 2019 2020 年級 科學 下冊 4.6 地球表面 七巧板 板塊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329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