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社會學研究方法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考研真題1

  • 資源ID:34866693       資源大?。?span id="gmtp00w" class="font-tahoma">245KB        全文頁數:4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5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5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社會學研究方法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考研真題1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考研真題社會學研究方法重點問題第一章 導 論1、社會研究的三個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題是社會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主題是指研究所涉及的現象領域或范疇。社會研究的主題首先必須是有關社會的,它涉及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當然,社會研究的某些主題不可避免地會涉及一部分自然現象,但研究的目的、著眼點、焦點等等則與自然科學對這些現象的研究有著根本的不同。自然科學研究的是自然現象的本身,而社會研究探討的是自然現象與社會世界的關系。(2)研究方式是經驗的而非思辨的。所謂的經驗性,指的是社會研究必須依據可感知的資料。(3)研究的問題是科學的而非判斷的。也就是說,社會研究者不應該去探討某一現象“是否應當如此”的問題,而只應去探討某一現象“狀況究竟如何”,或“為何如此”的問題。這種區(qū)分的一個關鍵之處在于所提的問題是“科學的”或者是“非科學的”。例如問題,“是否應當相信有天堂的存在?”“宗教是愚昧的嗎?”等等就超出了科學的范圍。因為我們無法對其作出經驗的觀察來進行回答。2、社會研究中的困難社會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會現實中的人、人的社會行為,以及與人有關的社會現象,這便給社會研究提出了許多不同于自然科學的難題:(1)人的特殊性:作為社會研究對象的人、人的行為、及其所構成的社會現象和社會產物都是具有主體意識的,有主觀意志,不一定與研究者合作;而這種主體主體意識又可以控制、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具體行為(如“霍桑效應”)。因此,社會研究對于各種社會現象、各種社會行為的解釋與預測,常常無法達到自然科學那樣高的準確程度。 (2)研究的干擾性:對人們的社會行為進行研究,這種行為本身就可能改變它所研究的行為,也就是說,研究者對被研究對象產生干擾和影響,所“看到”的,實際上是受到研究者出現的影響后的狀況。(3) 社會現象的復雜性:研究對象的復雜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關因素更多。人既是一種生物個體,同時又是一種社會個體,人們的行為不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而且還受到所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包括社會制度、文化傳統(tǒng)、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會關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會互動的影響和制約。因此,與自然科學相比,社會研究者面臨更多更復雜的變量,也更難分清現象的原因和結果。(4)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約:社會研究除了會受到與自然科學相同的各種自然條件限制外,有時還受到倫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例如,社會研究者不能為了探討“家長的放任自流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而要求家長們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5) 保持客觀性的困難:一方面,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對象的一部分,難以保持客觀、超然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研究者與他所研究的對象之間會產生情感體驗,這又不知不覺影響他對資料的反應和對研究結果的解釋。3、實證主義方法論與人文主義方法論 實證主義方法論:社會研究應該向自然科學看齊,通過對社會現象進行具體、非??捎^的觀察,通過經驗概括得到結論。同時,研究過程還應該是可重復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長期以來,實證主義方法論一直占據主流位置。人文主義方法論:研究社會現象和人們的社會行為時,要充分考慮人的特殊性,考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之間的差別,要發(fā)揮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主觀性,深入人的內心世界去理解其行為及其社會后果。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由于這種定性研究方式來自于與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的哲學傳統(tǒng)和理論假設,因而在實踐中常常被人們所忽視。4、社會研究方法論體系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1)社會研究方法論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雖然他們之間有層次上的差別,但各種方法論、研究方式、具體方法和技術都不是各自獨立的、互不相關的,它們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內在聯系。(2)方法論與研究方式之間存在著一種常見的模式,例如,具有實證主義方法論的研究者,通常采用調查研究、實驗研究,以及定量文獻研究的方式,以凸顯研究的規(guī)范性、精確性和客觀性;而有人文主義方法論的研究者,則更經常采用實地研究以及定性文獻研究的方式,以凸顯研究過程的特殊性、深入性和主觀性。(3)研究方式和具體的方法和技術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內在的聯系。例如,調查研究往往需要運用抽樣的方法、設計問卷的技術;實地研究往往需要運用參與觀察的方法、無結構訪問的方法以及定性資料的分析技術;文獻研究往往需要運用內容分析方法、統(tǒng)計分析方法;實驗研究往往需要運用隨即指派的方法、量表測量的方法等等。5、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比較: 定量研究側重于、且較多地依賴于對事物的測量和計算。定性研究則側重于和依賴于對事物的含義、特征、隱喻的描述和理解。(1)從發(fā)展的狀況看,兩者在發(fā)展上是不平衡的,相比之下,定量研究方法發(fā)展十分迅速,進展也很大,(1)從認識論角度看,兩者存在根本區(qū)別它們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實證主義,接近于科學范式;定性研究從屬于人文主義的自然范式,力圖對社會生活的自然場景加以整體的理解和解釋。(2)從研究的邏輯過程看,定量研究與演繹過程更為接近,即從一般的原理推廣到特殊的情景中去。主要目標是“確定”變量之間的因果聯系,強調在研究中的“價值無涉”和“價值中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在本質上是一個歸納的過程,即從特殊情境中歸納出一般的結論。主要目標是是深入“理解”社會現象,認為事實與價值無法分離。(3)在理論與研究的關系上,定量研究常常用于理論檢驗;定性研究通常用于理論的建構。(4)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更加強調研究程序的標準化、系統(tǒng)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調查、實驗、內容分析的方式以及量表測量、結構式訪問等資料收集方法;定性研究往往強調研究程序、方式、手段的靈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實地研究的方式以及參與觀察、無結構訪問等資料收集方法。由于上述區(qū)別,使得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在所得資料的性質及其結果的說明方式上,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5)總的來說,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是我們在社會研究中可以采取的兩條途徑,給我們提供的是兩種不同的畫面,不存在誰優(yōu)誰劣的問題。在社會研究者認識社會現象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各不相同的作用。6、研究過程的五個階段(1)確定研究課題并將其系統(tǒng)化。選擇問題階段受多種因素制約:主觀:研究者理論素養(yǎng)、生活閱歷、觀察角度、研究興趣;客觀:社會環(huán)境等。研究問題選擇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研究工作的成敗。選題階段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選取主題,二是形成研究問題。(2)設計研究方案和準備研究工具。研究設計階段由兩部分組成:道路選擇(為了達到研究的目標而進行的研究設計工作,設計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體技術工具等各個方面)和工具準備(對研究所依賴的測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問卷、量表、實驗手段等等的準備)。(3)資料的收集。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具體貫徹研究設計中所確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設計中所確定的方式、方法和技術進行資料收集,因而也稱為資料收集階段。(4)資料的處理與分析。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收集的原始資料進行系統(tǒng)的審核、整理、歸類、統(tǒng)計和分析。(5)結果的解釋與報告。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撰寫研究報告,評價研究質量,交流研究成果。第二章 理論與研究1、理論的特征 (1)理論來自于經驗的實踐; (2)理論是一種抽象的、系統(tǒng)的認識; (3)理論的目標是對經驗現實作出解釋。1、判斷理論優(yōu)劣的標準對于同一種現象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理論來解釋。一般來說,判斷理論優(yōu)劣的標準有三條,這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1)解釋范圍越廣泛的理論越是好的理論;(2)解釋越精確的理論越是好的理論;(3)結構越簡練的理論越是好的理論。這三條標準決定了理論的解釋力。第一條標準反映的是理論的影響面或概括范圍;第二條標準反映的是理論的效果或精確程度;第三條標準反映的是理論的效率或節(jié)儉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這三條標準強調的是理論的不同方面,因而在實際研究中對幾種不同理論進行比較時,可能出現不同理論在不同標準上優(yōu)劣不同的情況。2、概念的功能:(1)提供一種觀察或勾畫那些無法直接觀察到的事物的方式,概念的抽象性對理論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2)概念的發(fā)展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思想網絡,各種單個研究通過相互連接,使得不同時期的經驗得以組織和再組織。如:文化、制度、地位、角色等所形成的思想網絡,一直指引著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3、概念作用的大小取決于:(1)有用的概念所指稱的現象必須至少是潛在可觀察的。潛在可觀察的含義是指可以被直接或間接觀察到。(2)有用的概念必須是精確的。當我們運用一個概念來描述一個對象時,必須能確切的知道我們所談及的是什么。(3)有用的概念是具有理論重要性的概念。所謂理論的重要性,指的是它與理論中的其他一些概念相互聯系,并且在解釋現象上扮演著最基礎的角色。4、提煉概念的方式 (1)從理論文獻中借用概念;(2)從經驗材料中抽出概念。5、變量的分類 (1)根據變量取值的性質不同,可以把變量分為類別變量、順序變量、間距變量和比率變量四種類型。對應的測量層次分別稱為定類層次、定序層次、定距層次和定比層次。(2)根據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把變量分為自變量、因變量和中間變量。6、自變量與因變量在實驗研究中,自變量是實驗者主動操縱其變動的變量,即實驗刺激;而因變量則是受實驗刺激影響而變動的變量。在調查研究中,自變量多為屬性變量,如性別、年齡等;而因變量多為行為或態(tài)度變量。在實際的社會研究中,究竟一個變量是作為自變量,還是作為因變量,或者作為中介變量,要根據研究的理論框架和理論分析來決定。7、假設來源于常識、個人預感或猜測、現有調查資料、現有理論。其中后兩種是主要來源。8、兩種推理方式假設演繹法:社會科學研究普遍使用兩種推理方式: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的過程是從特殊到一般。演繹推理的過程是從一般到特殊。在科學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將這兩種推理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種稱為“假設演繹法”的邏輯過程。這種過程由四個相互聯系的步驟組成:(1)觀察一種現象或一組完整的事件;(2)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概括,試圖形成一種能夠解釋所觀察的現象的理論;(3)從這種概括的理論出發(fā),推演出具有邏輯性的某種結論;(4)用具體的材料來檢驗這種理論,若理論被檢驗所證實,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說,我們獲得了能夠解釋這種現象的知識;若理論不能被檢驗所證實,我們就需要修改原始的理論,進行新的檢驗。前兩個步驟采用的是歸納推理,后兩個步驟采用的是演繹推理。9、理論對經驗研究的作用:(1)作為研究的基礎、背景,為研究提供特定視野和概念框架;(2)指導研究方向;(3)提供研究解釋。10、經驗研究對理論的作用: 經驗研究執(zhí)行四個主要功能以幫助和決定理論的發(fā)展。這四個功能是:(1)開創(chuàng)理論;(2)重整理論;(3)扭轉理論;(4)廓清理論。11、一種理論解釋的發(fā)展包含著兩個相互聯系的過程或階段:一種理論解釋的發(fā)展包含著兩個相互聯系的過程或階段:即以歸納推理為標志的理論建構過程和以演繹推理為特征的理論檢驗過程。它們代表兩種有著不同起點的研究階段。理論構建過程以觀察為起點,然后通過歸納推理,得出解釋這些觀察的理論;理論檢驗過程以理論為起點,通過演繹推理,作出預言或預測,并通過對實際事物的觀察來檢驗預言的正確性。12、理論建構的過程:(1)從觀察到概括。理論建構起始于對經驗現象的觀察,這種觀察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無論哪種方式,研究者都要完成從具體的觀察結果到對現象的經驗概括這一提升的過程。(經驗概括指的是對現象反復出現的規(guī)律或特征的總結,或對變量之間反復出現的某種相互關系的說明。它是對一種由經驗數據證實了的變量特征或變量間關系的一般性闡述,適用于所研究的整個一類變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種具體情況。另外,經驗概括所闡述的是整個一類變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2)從概括到理論。舍棄特定個案的特殊性,集中其存在的共性特征。從經驗概括中抽象出某種具有內在邏輯結構的概念間關系,形成對這一現象及其背景的更為一般性的命題,初步建立了解釋和說明這一現象的理論。 13、理論檢驗的步驟:(1)詳細說明待檢驗的理論;(2)由理論推導(演繹)出一組概念化的命題; (3)用可檢驗的命題形式即假設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題,即將命題“操作化”為假設; (4)收集有關的資料;(5)分析資料;(6)評價理論并進行修正。第三章 選題與文獻回顧1、研究問題主要來源(1)現實社會生活;(2)個人特定經歷;(3)各種文獻資料等。2、選題標準(理論、實踐意義,迫切性,可行性,研究條件)人們通常采用以下四條標準作為選擇研究問題的依據:(1)重要性:研究問題所具有的意義或價值。包括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意義或價值。理論方面的意義或價值,主要體現在研究問題對一門學科的發(fā)展、對某種理論的形成或檢驗、對社會現象的解釋等所能做出的貢獻;實踐方面的意義或價值,主要體現在研究問題對現實社會生活所提出的各種具體問題能否進行科學回答或能否提供合理的解決辦法上。(2)創(chuàng)造性:也稱為創(chuàng)新性或獨特性,指得是研究問題應該具有某種新的東西,具有某種與眾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3)可行性:研究者是否具備進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課題所需要的主客觀條。在許多情況下,越是具有重要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課題,它所受的主、客觀限制往往也越多,可行性往往也越差,甚至完全不可行。(主觀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條件方面的限制;客觀限制是指研究時受到的外在環(huán)境或條件的限制)(4)合適性:所選擇的研究問題最適合研究者的個人特點。這種個人特點主要包括研究者對該問題的興趣、熟悉程度、與研究對象的相似程度,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各種資源、條件與該問題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等等。3、四條標準之間的關系 這四條標準之間存在著某種層次上的聯系:(1)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標準;(2)獨特性實在重要性基礎上提出的新的標準;(3)可行性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問題選擇中的決定性標準;(4)合適性是在前三條標準的基礎上提出的更進一步的標準。這四條標準層層深入,從幾個不同的側面,將一個理想的研究問題,從最初眾多不成熟的想法、思路和問題雛形中,逐漸分離出來。4、正確把握創(chuàng)造性標準(1)作為一種科學的認識活動,我們的每一項具體研究都要能夠在某些方面增加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能夠為人們了解、理解、熟悉和掌握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各種問題、各種規(guī)律提供新的東西,而不能停留在同一領域、同一范圍、同一層次上重復研究,重提結論。(2)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當然是那種“填補空白”型的問題,不過,世上已基本沒有那種“尚未開墾的處女地”。(3)因此,對于大多數研究者來說,一項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更經常的是指研究者在現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據的理論、研究的對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內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與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有自己獨到、新穎的地方。5、研究問題的明確化的方法(1)縮小問題的內容范圍,即將寬泛的問題轉化為狹窄的問題、一般性問題轉化為特定的問題的做法。在不斷縮小問題的內容范圍的過程中,文獻回顧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清楚明確地陳述研究的問題,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它劃定了與研究相關的資料范圍。與此同時,這種稱述還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研究者選擇和確定研究方法。好的問題陳述特征:所稱述的問題必須在研究者的能力范圍之內;問題陳述必須清楚明白,不能太寬泛,也不能太微不足道。此外,對問題進行稱述時還可以考慮以下三點:問題稱述必須清楚明白,同時,在對問題進行明確化的過程中,最好運用變量的語言,且采用提問的形式;除了單純的描述研究外,問題的陳述必須至少包括兩個變量;問題陳述必須是可檢驗的,即所研究的問題必須能夠產生不止一種回答。6、文獻回顧的作用:文獻回顧對于一項具體的社會研究所具有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幫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該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2)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3)為解釋研究結果提供背景資料。7、文獻回顧的方法:文獻回顧通常包括三項主要的工作任務:(1)查找相關的文獻。文獻來源通常包括:相關的著作、相關的論文、相關的統(tǒng)計資料和檔案材料。其中,相關著作常常能給我們提供相對全面的研究背景和理論;與研究有關的論文是文獻查找中最主要的內容;相關的統(tǒng)計資料和檔案材料常常成為研究者探索某一研究問題的背景材料和宏觀依據,在研究問題的選擇中主要起輔助作用,因而在整個文獻回顧工作中所占的分量較輕。(2)對文獻進行選擇。對文獻進行選擇時可以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根據文獻的相似性來選擇;根據文獻發(fā)表的時間來選擇;根據研究者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與權威性來選擇。(3)實際閱讀和分析文獻。閱讀文獻時,應對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特別注意:該研究的理論框架和研究背景;該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對象、研究方式、抽樣設計、樣本特征、資料分析方法等等;該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它在討論部分所提的觀點,所作的推論等等;自己對該研究的評價,這種評價既包括其特點與獨到之處,也應包括研究所存在的主要不足,特別是在方法上、研究的效度或信度上的不足。第四章 研究設計1、分析單位的特點:(1)研究所收集的資料直接描述分析單位的每一個個體;(2)將這些對個體的描述聚合起來,可以描述由這些個體組成的群體(研究的樣本),以及由這一個群體所代表的更大的群體(總體),或者用這種描述的聚合去解釋某種社會現象。2、分析單位、調查對象、與研究的內容或主題的區(qū)別:分析單位是一項社會研究所研究的對象;調查對象是研究者收集資料時直接詢問的對象;研究的內容或主題則是分析單位的屬性或特征。例如:家庭代際關系研究,分析單位是家庭,研究內容是代際關系,調查對象是戶主。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單位與對查對象有時可能會由同一對象承擔,這種情況比較多的發(fā)生在以個人為分析單位的研究中。3、具體研究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說明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即說明為什么要進行這項研究,它在理論上或實踐上有什么樣的價值。(2)說明研究的內容,即對研究目的的具體分解和細化 。(3)說明研究的理論假設(只有解釋性研究是必須的)。(4)說明研究的分析單位和抽樣方案。 (5)說明研究資料的收集方法與分析方法。(6)說明研究人員的組成、組織結構及培訓安排。(7)確定研究的時間進度和經費使用計劃。第五章 測量與操作化1、測量的四個要素:(1)測量的客體:即測量的對象,對應的是“測量誰”的問題;(2)測量的內容:即測量客體的某種屬性或特征,對應的是“測量什么”的問題;(3)測量的法則:即用數字和符號表達事物各種屬性或特征的操作規(guī)則,對應的是“怎么測”的問題;(4)數字或符號:即用來表示測量結果的工具,對應的是“如何表示”的問題。2、社會現象測量的特點(社會現象的測量與自然現象測量的區(qū)別):各種社會現象都是建立在人及其活動的基礎上,對人及其社會行為的測量與對自然現象的測量有著十分不同的特點:(1)人既是測量的客體也是測量的主體,因而給社會現象的測量帶來無法回避的主客觀矛盾,使得社會現象的測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們的認識水平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2)社會測量的內容往往是人們的行為,以及由人們的行為所構成的社會現象。然而,測量活動本身也是一種社會現為,也是一種社會現象,二者相互聯系,也相互影響。測量還會干擾或影響它所希望或正在測量的對象,給實際的測量工作帶來許多困難。(3)在自然科學中,由于測量的對象相對單一和穩(wěn)定,因而測量的重復性強、量化程度比較高。特別是這種測量常??梢越⑵鹉撤N公認的、通用的單位標準;在社會科學中,由于測量的對象十分復雜,因而測量的可重復性比較差、量化程度比較低。特別是廣大社會科學家還沒能(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某種公認的、適合于多種不同情況的測量單位和測量準則,以及與之相應的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3、測量層次小結:史蒂文斯1951年創(chuàng)立的測量層次分類法:定類、定序、定距、定比。這四種測量的層次由低到高,逐漸上升。高層次的測量具有低層次測量的所有功能,同時,高層次的測量可以作為低層次測量處理(反之則不行)。在社會研究中,需要根據不同測量層次所具有的數學特征采用不同的統(tǒng)計方法,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規(guī)則,即盡可能的進行高層次的測量。4、操作化方法:(1)澄清與界定概念。在具體的操作上,首先要弄清概念定義的范圍;其次,決定一個定義,既可以采用一個現成的定義,也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定義。那種定義的方式最適合研究的目的,就應該重點考慮這種定義方式。(2)發(fā)展測量指標。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列出概念的維度(如:中國婦女地位-政治、經濟、法律、教育、家庭地位等);其次,建立測量指標。有兩種方法,一是尋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標,一是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探索性研究,然后再發(fā)展指標。 5、信度與效度的關系 信度與效度之間存在著某種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關系。一般而言,缺乏信度的測量肯定是無效度的測量;高信度的測量未必是高效度的。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一方的提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或降低另一方?!咀ⅲ荷鐣W概論P479總結得更好些】6、對信度和效度的正確理解:信度和效度都是一種相對量,即它們都是一種“程度事物”。對于同一種對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測量方法和采用不同的測量指標。也許這些方法和指標都沒有錯,但它們相互之間一定會在效度與信度兩方面存在程度上的差別。我們對其進行評價和選擇的標準是:越是在準確性和一致性上程度更高的方法和指標,就越是好的測量方法,越是高質量的測量指標。第六章 抽樣1、 抽樣的作用(目的):抽樣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這些樣本值去估計和推斷各種總體值。抽樣作為人們從部分認識整體這一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基本作用是向人們提供一種實現“由部分認識總體”這一目標的手段和途徑。在社會研究中,抽樣主要解決的是對象的選取問題,即如何從總體中選出一部分對象作為總體的代表的問題。2、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的區(qū)別:(就是兩者的定義)概率抽樣依據概率論的基本原理,按照隨機原則進行的抽樣,能避免抽樣過程中的人為誤差,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tǒng)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和多段抽樣。非概率抽樣方法依據研究者的主觀意愿、判斷或是否方便等因素來抽取對象,它不考慮抽樣中的等概率原則,易產生較大誤差,難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包括:偶遇抽樣、判斷抽樣、定額抽樣和雪球抽樣。3、抽樣的一般程序:(1)界定總體。即對從中抽取樣本的總體范圍與界線作明確的界定。這一方面是由抽樣的目的決定的。抽樣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這些樣本值去估計和推斷各種總體值,為了發(fā)現總體中存在的規(guī)律,因此必須事先明確總體的范圍;另一方面,界定總體也是達到良好抽樣效果的前提條件。如果不清楚地界定總體范圍與界線,即使采用嚴格的抽樣方法,也可能抽出對總體嚴重缺乏代表性的樣本來。(2)制定抽樣框。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集總體中全部抽樣單位的名單,并通過對名單進行統(tǒng)一編號建立起供抽樣使用的抽樣框。需要注意的是,當抽樣是分幾個階段、在幾個不同的抽樣層次上進行時,則要分別建立起幾個不同的抽樣框。(3)決定抽樣方案。對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范圍、不同對象和不同的主客觀條件的社會研究來說,所適用的抽樣方案也不一樣。這就需要在具體實施抽樣之前,依據研究的目的要求、各種抽樣方案的特點,以及其它相關因素決定具體采用哪抽樣方法。除了抽樣方法的確定以外,還要根據要求確定樣本的規(guī)模以及主要目標量的精確程度。(4)實際抽取樣本。嚴格按照所制定的抽樣方法,從抽樣框中抽取一個個的抽樣單位,構成樣本。依據抽樣方法的不同,以及抽樣框是否可以事先得到等因素,實際抽樣工作既可能在研究者到達實地之前就完成,也可能需要到達實地后才進行。(5)評估樣本質量。所謂評估樣本質量,就是對樣本的質量、代表性、偏差等等進行初步的檢驗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樣本由于偏差過大而導致的失誤。評估樣本質量的基本方法是:將可得到的反映總體中某些重要特征及其分布的資料與樣本的同類指標的資料進行對比。若二者之間差別很小,則可認為樣本的質量較高、代表性較大;反之,若二者之間的差別十分明顯,樣本的質量和代表性就一定不會很高。 4、抽樣設計的原則:【注:P131】(1)目的性原則。(3)可測性原則。(2)可行性原則。(4)經濟性原則。5、通過隨機數碼表進行純概率抽樣(簡單隨機抽樣)的程序:(1)先取得一份總體所有元素的名單,即抽樣框;(2)將總體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順序編號;(3)根據總體規(guī)模是幾位數字來確定從隨機數表中選幾位數碼;(4)以總體的規(guī)模為標準,對隨機數表中的數碼逐一進行衡量并決定取舍;(5)根據樣本規(guī)模的要求選擇足夠的數碼個數;(6)依據從隨機數表中選出的數碼,到抽樣框中找出對應的元素。按上述步驟選擇出來的元素的集合,就是所需要的樣本。6、系統(tǒng)抽樣的步驟:(1)給總體中的每個個體按順序編號,即制定抽樣框;(2)計算抽樣間距K,即用總體規(guī)模除以樣本規(guī)模;(3)在最前面的K個個體中,用簡單隨機抽樣抽取一個個體,記下編號A,這是抽樣的起點;(4)在抽樣框中,以A為起點,每隔K個個體,抽取一個個體,即A,A+K,A+2K,A+3K;(5)將這些個體合起來,就構成了該總體的一個樣本。7、分層抽樣的運用:在實際運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時,注意兩方面的問題:分層的標準問題:(1)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量或相關變量作為分層的標準;(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強,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量作為分層變量;(3)以那些已有明顯層次區(qū)分的變量作為分層變量;分層的比例問題:分層抽樣中有按比例和不按比例分層(某層次單位太少)兩種方法,非比例抽樣的結果應予以加權分析。2、PPS抽樣的過程:(1)將各個元素排列起來,寫出其規(guī)模,即在總體規(guī)模中的比例;(2)將比例累加起來,根據該累計數寫出元素對應的選擇號碼范圍;(3)用隨即或系統(tǒng)抽樣選擇號碼;(4)從上述階段的樣本中進行第二階段抽樣,獲取最終的樣本。3、影響樣本規(guī)模確定的因素(1)總體的規(guī)模。(2)估計的可靠性與精確性要求(置信度與置信區(qū)間)。(3)總體的異質性程度。(4)研究者擁有的經費、人力和時間。第七章 調查研究1、調查研究的特征:(1)調查要求從某個調查總體中抽取一定規(guī)模的隨機樣本,這種隨機抽取的、有相當規(guī)模的樣本特征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不具有的;(2)資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調查問卷,且有一套系統(tǒng)的、特定的程序要求;(3)研究所得的是巨大的量化資料,且必須在計算機的輔助下完成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才2、調查研究的應用領域:(1)社會生活狀況調查;(2)社會問題調查;(3)市場調查;(4)民意調查;(5)學術性調查。3、調查研究的題材:(1)某一人群的社會背景;(2)某一人群的社會行為和活動;(3)某一人群意見和態(tài)度。4、問卷的結構(1)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調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調查者介紹和說明調查的目的、調查單位或調查者的身份、調查的大概內容、調查對象的選取方法和對結果保密的措施等。封面信的語言要簡明、中肯,篇幅宜短不宜長,兩三百字最好。研究者能否讓被調查者接受調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封面信的質量,特別對于郵寄填答式的社會調查,封面信的好壞影響就更大。(2)指導語。即用來指導被調查者填答問卷的各種解釋和說明,其作用和儀器的使用說明相似。指導語既可在封面信中,用一兩句話說明即可;也可集中在封面信之后,并標上“填答說明”的字樣;還可以分散在某些較為復雜的調查問題后,對填答要求、方式和方法進行說明。(3)問題及答案。這是問卷設計的主要內容。(4)編碼及其它資料。在以封閉式問題為主的問卷中,為將被調查者的回答轉換成數字,輸入計算機進行定量處理,需要對回答的結果進行編碼,即賦予每一個問題及其答案一個數字作為它的代碼。編碼包括預編碼和后編碼。編碼一般位于問卷每一頁的最右邊,還可用一條豎線將它與問題及答案部分分開。除了編碼以外,有的問卷還需在封面印上問卷編號、調查員編號、審核員編號、調查日期、被調查者住地、被調查者合作情況等有關內容。5、封面信中的主要內容:(身份、內容、目的、選取方法和保密措施、感謝語)(1)要說明調查者的身份,即說明“我是誰”。在說明時,應該讓被調查者知道得越清越好,除了寫單位名稱、組織外,最好還能附上單位地址、電話號碼和聯系人姓名等,以便消除被調查者的顧慮,體現調查的正式性。(2)要說明調查的大概內容,即說明“調查什么”。應當注意,一方面,對調查內容的介紹不能欺騙被調查者;另一方面,對調查內容的說明,既不能含含糊糊,也不可過于詳細,只需用一兩句話概括地、籠統(tǒng)地指出其內容的大致范圍即可。(3)要說明調查的主要目的,即“為什么調查”。對于調查的目的,應盡可能說明其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于包括被調查者在內的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而不能只談“為了科學研究”。(4)要說明調查對象的選取方法和對調查結果的保密措施。這些內容可在封面中簡明扼要地作點說明,以消除被調查者的戒心和顧慮。(5)感謝語。在信的結尾處,一定要真誠地感謝被調查者的合作與幫助等。6、開放式問題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允許回答者自由發(fā)表意見,所得資料豐富生動。 缺點:(1)資料難以編碼和統(tǒng)計分析;(2)對回答者的知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有一定要求;(3)填答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4)可能產生一些無用資料。7、封閉式問題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1)填答方便,省時省力;(2)資料易于作統(tǒng)計分析。缺點:(1)資料失去自發(fā)性和表現力;(2)回答中的一些偏誤不易發(fā)現。8、問卷設計的原則:(1)明確問卷設計的出發(fā)點。即問卷設計要緊緊圍繞所研究的問題和所要測量的變量來進行,既不要漏掉一些必須的材料,也不包含一些無關的材料。此外,問卷設計還要注意調查過程中人的因素,要多為回答者著想,盡量為他們填答問卷提供方便,減少困難和麻煩。(2)明確阻礙問卷調查的各種因素。阻礙被調查者合作的因素主要包括主客觀兩方面的障礙。主觀上的障礙,即由被調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對問卷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所形成的障礙。如問卷內容過多,回答者就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問題涉及個人隱私等敏感內容時容易產生顧慮;調查的目的、內容、意義解釋不夠時,容易對調查不重視,缺乏積極性和責任感;問卷內容脫離其生活實際時,或語言與其文化背景不協(xié)調,或形式設計呆板雜亂時,可能對調查毫無興趣,置之不理??陀^上的障礙,即由被調查者自身的能力、條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礙。如,閱讀能力帶來的限制;理解能力的限制;記憶、計算能力的限制。(3)明確與問卷設計緊密相關的各種因素:調查目的。這是問卷設計的靈魂,決定問卷的內容和形式。例如,如果目的是了解一般情況,問卷設計就圍繞被調查對象的各個方面的基本事實來進行;如果目的是要作出解釋,則問卷中必須問什么、不必問什么都將嚴格受到研究假設的制約。調查內容。這是影響問卷設計的主要因素。例如,如果內容是被調查者熟悉的,感興趣的、不會產生心理壓力的,則問卷內容可詳細些、深入些,題目也可多些;反之,則問卷內容要概略些、淺顯些、題目也應少些,而問卷的封面信和指導語就得比較詳細,措辭也得更加小心。樣本的性質。即樣本的構成情況,它對問卷設計工作有較大影響。被調查年者的職業(yè)、文化程度、性別、年齡分布都影響到問卷設計。如,被調查者是工人,則問卷語言應該簡單和口語化一些,問題的數量也應少一些;而被調查者是大學生,則語言可以書面化一些,問題可以復雜一些,數量也可多些。9、問卷設計的步驟:(1)探索性工作。即先摸摸底,了解一些基本的情況,以便對各種問題的提法和可能的答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通常是圍繞所要調查的問題,自然地、隨便地與各種對象交談,并留心觀察他們的特征、行為和態(tài)度。避免在設計問卷時,出現許多含糊的問題和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回答來。(2)設計問卷初稿。有兩種辦法:即卡片法和框圖法。(3)試用。試用問卷初稿的具體方法有兩種:即客觀檢驗法和主觀評價法??陀^檢驗法可用小樣本進行檢驗,考察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填寫錯誤、填答不完全等方面;主觀評價法由該領域的專家、研究人員以及典型的被調查者根據其經驗和認識對問卷進行評論,指出不妥之處。(4)修改定稿并印制。根據上述方法找出問卷所存在的問題并逐一修改后,最后才能定稿。在對修改后的問卷進行印制的過程中,同樣要十分小心和仔細。無論是版面安排上的不妥,還是文字上、符號上的印刷錯誤,都將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調查結果。10、問題形式:填空式、是否式、選擇式、矩陣式、表格式。(注:矩陣式即一種將同一類型的若干問題集中起來,構成一個問題的表達方式,它能節(jié)省問卷的篇幅,同時由于將同類問題集中在一起,回答方式也相同,因此節(jié)省回答者閱讀和填寫的時間;表格式是矩陣式的一種變體,除了具有矩陣式的特點外,還顯得更為整齊、醒目。但它們都容易使人產生呆板、單調的感覺。在一份問卷中,這兩種形式的問題不宜多用。11、答案的設計:關于答案的設計,除了要與所提問題協(xié)調一致外,還要注意使答案具有窮盡性和互斥性。(1)所謂窮盡性,指的是答案包括了所有的情況,即對于任何一個被調查者而言,問題的答案中總有一個是符合他的情況的。添加“其他”類是保證答案窮盡性的有效辦法。但應注意,如果選擇“其他”一欄的回答者相當多,說明問卷中所列答案的分類不合理,即有比較重要的答案類別沒有單獨列出。(2)所謂互斥性,指的是答案相互之間不能交叉重疊或相互包含,即對于任何一個被調查者而言,最多只能有一個答案適合他的情況。2、問題的語言及提問方式應遵循下列原則:(1)問題的語言要盡量簡單。盡量使用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語言,不要使用一些復雜的、抽象的概念以及專業(yè)術語。(2)問題的陳述要盡可能簡短。問題的稱述越長,就越容易產生含糊不清的地方;有社會學家提出,短問題是最好的問題。(3)問題避免帶有雙重或多重含義。雙重或多重含義指的是在一句話中,同時詢問了兩件(或幾件)事情。例如,問題“您的父母退休了嗎”即為一例(4)問題不能帶有傾向性。即問題的提法和語言不能對回答者產生某種誘導性,使被調查者感到應該回答什么。應當保持中立的提問方式,使用中性的語言,避免列舉權威的話,或者運用貶義或褒義的詞語。(你不抽煙,是嗎?);(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問。由于人們往往習慣于肯定的提問方式,當以否定形式提問時,回答者由于不習慣會漏掉問題中的“不”字,做出與其意愿相反的回答來。且這種誤答在問卷結果中常常難以發(fā)現。(你是否贊成對物價不進行改革);(6)不要問回答者不知道的問題。即所問的問題都應該是被調查者能夠回答的,或者說,被調查者具有回答這些問題的知識能力。(7)不要直接詢問敏感問題。由于人們的自我防衛(wèi)心理,如果直接詢問敏感問題,將會引起很高的拒答率。所以對這些問題最好采用間接詢問的方式,并且語言要特別婉轉。12、問題的數量:(1)這要根據調查的內容,樣本的性質,分析的方法,擁有的人力、財力和時間等各種因素決定,沒有固定的標準。一般說來,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鐘內完成為宜,最多不超過30分鐘。(2)根據下列情況,問題的數量可適當增多:結構式訪問、付給被調查者報酬或送一點紀念品、問卷本身質量比較高、調查內容是被調查者熟悉的、感興趣的、關心的。13、問題的順序:(1)把簡單易答的問題放在前面,把復雜難答的問題放在后面;(2)把能引起被調查者興趣的問題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們緊張或產生顧慮的問題放在后面;(3)把被調查者熟悉的問題放在前面,把他們感到生疏的問題放在后面。(4)一般先問行為方面的問題,再問態(tài)度、意見、看法方面的問題;(5)個人背景資料一般放在后面,但有時也可放在開頭。(6)若有開放式問題,則放在問卷的最后面。14、自填問卷法的優(yōu)缺點: 3:3優(yōu)點:(1)節(jié)省時間、經費和人力;(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可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減少調查員所帶來的某些偏差。缺點:(1)回收率難以保證;(3)對被調查者的文化水平有要求;(3)調查資料的質量得不到保證。15、個別發(fā)送的優(yōu)缺點: 6:2 優(yōu)點:(1)調查員可向被調查者進行解釋和說明;(2)可保證較高的回收率;(3)被調查者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對問卷進行閱讀和思考,還可以在方便的時候做答。(4)節(jié)省時間、經費和人力;(5)具有很好的匿名性;(6)可減少調查員所帶來的某些偏差。 缺點:(1)調查范圍依然受到一定限制,不如郵寄法那么廣泛;(2)問卷質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證。16、郵寄填答法的優(yōu)缺點 1:2優(yōu)點不受空間距離和障礙的限制,特別省時、省力、省錢??梢哉f是調查研究中最方便、最便宜、代價最小的資料收集方法。缺點:(1)需要有調查對象的地址甚至姓名;(2)回收率低,這是郵寄填答法的一個致命弱點。17、提高郵寄填答法的回收率和質量的方法:(1)關于調查主辦者的身份要經過慎重考慮,盡可能采用比較正式、非營利、給人以信任感的身份。(2)寄問卷的封面信最好單獨打印,并用一個小信封單獨封裝。封面信的語氣應平和自然;信的內容應該簡明、短小。(3)應該考慮寄問卷的時間,被調查者在收到問卷的一周之內,應沒有比較大或比較特殊的活動或時間對他們完成問卷和寄回問卷造成影響。(4)采用跟蹤信或提醒電話幫組提高回答率。 18、集中填答法的優(yōu)缺點: 2:2優(yōu)點:(1)節(jié)省時間、人力和經費;(2)比郵寄法更能保證問卷填答的質量和回收率。缺點:(1)許多調查研究的樣本根本就不可能集中;(2)可能會形成“團體壓力”或“相互作用”,不利于個人表達特點看法。19、當面訪問法的的優(yōu)缺點: 3:4優(yōu)點:(1)回答率高;(2)資料的質量好,便于對調查資料的效度和信度進行評估;(3)調查對象的范圍廣泛。缺點:(1)訪問員與被訪問者間的互動會影響調查的結果;(2)匿名性較差;(3)費用高、時間長;(4)對調查員的要求高。20、電話訪問的一般做法:(1)設計問卷表并錄入計算機;(2)設計抽取電話號碼的程序;(3)挑選和培訓調查員;(4)實際展開電話訪問。21、電話訪問的優(yōu)缺點: 2:2優(yōu)點:(1)十分迅速,效率很高;(2)簡單易行,比較省錢;(3)便于對調查員的監(jiān)督。缺點:(1)電話號碼本不是理想的抽樣框,樣本的代表性不高;(2)調查時間不能長(10分鐘以內),客觀上限制了所收集的資料的范圍和深度。22、調查的實施與組織一項具體的調查在資料收集階段的組織和實施工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調查員的挑選。調查員是資料收集工作的主要承擔者,調查員的一般條件有四個方面:誠實認真;興趣與能力;勤奮負責;謙虛耐心。特殊條件主要是依據研究的主題、社區(qū)的性質、被訪問對象的特點來考慮。如調查員應熟悉該社區(qū)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和語言特點等。(2)調查員的訓練。調查訪問往往要求調查員集聽眾角色、教師角色和資料收集者的角色于一身。因此,培訓時,首先應該讓其明白三種角色的性質和要求。在具體做法上,培訓常常包括下列步驟和內容:介紹該項研究的計劃、內容、目的、方法;介紹和傳授一些基本的和關鍵的調查訪問技術(如敲門、自我介紹);進行調查和訪問實習;建立相互聯系、監(jiān)督和管理的辦法及規(guī)定。(3)聯系被調查對象。聯系被調查對象有四種不同的途徑:通過正式機構(民政部門、婦聯);通過當地部門(街道、居委會、企業(yè));通過私人關系;直接與被調查者聯系(要注意身份說明、時間的選擇和態(tài)度上的平和、禮貌)。(4)對調查進展的質量監(jiān)控。合理組建調查隊伍(小組規(guī)模以四至六人為宜,男女各半);建立監(jiān)督和管理的辦法及規(guī)定(規(guī)定每人每天的最多調查數量);實地抽樣的管理與監(jiān)控;實地訪問的管理與監(jiān)控;問卷回收和實地審核的管理與監(jiān)控。第八章 實驗研究1、實驗的三對基本要素:實驗組與控制組;前測與后測;自變量和因變量。2、實驗的分析邏輯(1)對因變量進行前測;(2)通過操縱某些條件,引入被看作自變量和原因的實驗刺激;(3)對引入自變量以后因變量的情況進行測量;(4)通過比較前后兩次測量的結果來判斷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3、一項具體實驗所必須滿足的幾個基本條件:(1)必須建立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假設。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假設是實驗的邏輯起點。(2)自變量必須能夠很好地被“孤立”。即實驗環(huán)境能夠很好地“封閉”起來,在許多實際研究中,這一點往往是最難做到的。(3)自變量(實驗刺激)必須是可以改變的,同時也是容易操縱的。最簡單的改變是“有”和“無”;更為復雜的改變則是強度上的變化,比如“強”、“中”、“弱”等。(4)實驗程序和操作必須能夠重復進行。實驗的可重復性是實驗必備的條件之一,也是實驗結果所具有的高確定性的重要基礎。(5)必須具有高度的控制條件和能力。對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共同決定著實驗研究的結論的準確程度,控制是實驗研究最本質的特征,沒有控制就沒有實驗。4、實驗的特點:實驗研究是社會研究中最接近自然科學研究的一種方式,它具有如下三個特點:(1)嚴格的因果推斷邏輯。實驗研究可以通過隨機化地選擇實驗對象、通過建立實驗組與控制組、通過引入和操縱實驗刺激、通過進行前測和后測、最終通過比較和分析不同組間的前后測數據,達到令人信服地揭示出變量或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的目的。(2)人工化的研究背景。實驗研究所具有的高度控制性、嚴格的程序性等等是一種“人工制造”式的研究方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研究的背景脫離社會生活現實,影響到實驗結論的推廣和應用。(3)受到政治、倫理、道德等方面的限制很大。其原因在于它的控制性和操縱性特征。為了保證因果推斷的嚴格性,需要“孤立”實驗環(huán)境,需要操縱和控制某些變量,而所有這些操縱、控制一旦作用在人的身上,就會遇到現實中各種政治的、倫理的、道德的限制。5、實驗研究的程序:(1)建立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假設;(2)隨機指派實驗對象到實驗組和控制組;(3)對所有組的因變量進行前測;(4)通過操縱某些條件,對實驗組進行實驗刺激;(5)對引入自變量以后因變量的情況進行測量,即后測;(6)通過比較和分析不同組間的前后測數據來判斷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6、實驗研究分組方法:配對法(匹配)、隨機指派:按隨機的原則,將研究對象分派到兩組中,也可用隨機數表。7、匹配的困難:(1)現實中往往沒有足夠的對象供我們選擇,隨著需要相同的變量數目的增加,現實中符合條件的對象數目將急劇減少;(2)研究者只能對所意識到的對因變量可能有影響的變量進行匹配,而沒有被意識到的變量,顯然不會被研究者用來對對象進行匹配;(3)有些特征很難操作為具體的、可觀測的指標,對于這些變量,我們就很難進行匹配。8、匹配的實際作用: 研究者可以在有限條件下,針對那些與研究所關注的主要問題密切相關的變量進行匹配,而暫時忽略和放棄其他一些與所研究的問題聯系相對不太緊密的變量。只是在這樣做時,有一點應該注意,即研究的結論應限于一定的范圍,下結論時應留有充分的余地。9、隨即指派的方法:(1)用拋硬幣方式來決定每一個具體的對象是去實驗組還是控制組;(2)簡單地按單雙號來決定每一個具體的對象是去實驗組還是控制組;(3)按照排列的順序或實際抽取實驗對象時的先后順序來決定。10、對自變量的操縱應注意三點:當研究者能夠決定他的實驗對象將經歷什么,或將接受什么處理或安排時,我們就說他能操縱自變量。對自變量的操縱應注意三點:(1)對自變量的操縱常常體現在如何恰當地“制造出”這個變量上;(2)許多社會研究者十分感興趣的變量通常都不能夠被操縱;(3)社會研究者還會由于政治的、倫理的原因或限制,而不能操縱一些變量;11、實驗的分類: (1)實驗室實驗與實地試驗;(2)標準實驗與準實驗;(3)雙盲實驗。12、實驗室實驗的優(yōu)缺點: 3:2 優(yōu)點:(1)實驗背景和變量都相對容易控制;(2)實驗的環(huán)境可以較好的“封閉”;(3)實驗者能夠比較清楚確切地觀察到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 缺點:(1)許多社會研究者感興趣的內容常常無法在小小的實驗室中人工制造出來;(2)實驗室實驗的結論在推廣性、普遍性和概括性上往往較差。13、準實驗設計的常見類型:(1)具有不等同組的僅有后測的設計;(2)有前測和后測的單組設計;(3)僅有后測的單組設計。這是最簡單的準實驗設計。14、經典實驗設計的實施步驟:(1)隨機指派實驗對象到實驗組和控制組;(2)對所有組的因變量進行前測;(3)通過操縱某些條件,對實驗組進行實驗刺激;(4)對引入自變量以后因變量的情況進行測量,即后測;(5)通過比較和分析兩個組的前后測數據之間的差別,得出實驗刺激的影響。15、更為復雜的實驗設計: (1)索羅門三組設計;(2)索羅門四組設計。16、影響實驗正確性的因素:(1)重大事件的影響。由于前測和后測需要相隔一段時間,所以,除了實驗刺激造成的影響外,前測和后測結果上的差異還有可能受到發(fā)生在這段時間的重大事件的影響。這是一種外部影響。(2)實驗對象的發(fā)育成長所造成的影響。在實驗的前測和后測之間,實驗對象在生理上、心理上的發(fā)育、成熟及其所帶來的變化,也會對實驗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在一些特定實驗中,這種影響還會相當大。這是一種內部影響。(3)前后測環(huán)境不一致的影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實驗對象心理狀態(tài)上的不同、實驗的物質設備、工具的不同等等),都會形成實驗環(huán)境的不一致,使前、后測的結果中,參雜進一些不屬于實驗刺激影響的效果。(4)初試復試效應的影響。 由于實驗的內在邏輯要求,前、后測的內容、形式必須完全一致,這既是實驗方法的特點,又容易會造成初試復試效應的影響,即實驗對象更熟悉問卷內容、更清楚問題含義、更明了調查目標,特別是其作為調查對象的角色,這些變化所產生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不可低估的。(5)實驗對象選擇和缺損的影響。首先,實驗對象的選擇大多采取三種方式:自愿參加、征募參加和強制參加,但這三種方式所得到的實驗對象都不能很好地代表一般公眾。其次,由于實驗的內在邏輯要求,實驗對象的退出、缺損等都會給實驗結果蒙上一層陰影。第九章 文獻研究1、文獻的類型 根據文獻具體形式和來源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個人文獻、官方文獻及大眾

注意事項

本文(社會學研究方法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考研真題1)為本站會員(仙***)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