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中考化學第二輪專題復習 第46講 物質的鑒別和推斷(經典精講)課后練習.doc

  • 資源ID:3713285       資源大?。?span id="0rjuqd8" class="font-tahoma">268KB        全文頁數:1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9.9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中考化學第二輪專題復習 第46講 物質的鑒別和推斷(經典精講)課后練習.doc

第四十六講 物質的鑒別和推斷經典精講題一: AH是初中常見物質,下圖為這些物質的相互轉化關系圖,其中E為黑色固體,H為藍色沉淀且受熱易分解(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省略)?;卮鹣铝袉栴}:E為_。DF的化學方程式為_。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yè)上常用的殺菌劑,它由硫酸銅、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配制過程如下:步驟.向生石灰中加水配成石灰乳,將其溫度降至室溫;步驟.將硫酸銅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邊倒入邊用木棒攪拌,即配成波爾多液。寫出上述配制波爾多液過程中步驟和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若步驟中石灰乳溫度未降至室溫,會造成波爾多液變質,其原因是_。題二: AJ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A是一種常見的化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使用;H和D的組成元素相同。請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2)B的化學式為_。(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4)反應的實際應用為_。題三: 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鉀、碳酸鈣、硝酸鈣、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取少量該固體粉末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振蕩,得到白色沉淀,向該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只有部分溶解,且有氣體放出。請你回答:(1)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_。(2)寫出實驗過程中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題四: 有三種白色粉末,分別是碳酸鈉、碳酸鈣和氯化鈉中的一種。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把這三種粉末區(qū)分開來。敘述實驗操作、預期現象和結論。實驗操作預期現象與結論題五: 某白色粉末狀固體甲,可能含有硫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鈉、氯化鈉;某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鋇、氯化鈉。為探究它們的成分,某化學小組開展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溶液A呈_(填“酸性”、“中性”、“堿性”)。步驟中分離混合物的方法是_。固體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濾液C中除了指示劑外還含有的溶質是_。根據步驟不能確定固體甲中某物質一定存在,其理由是_。要證明甲中該物質的存在,需補充的實驗操作是_,觀察現象。題六: 實驗室有一杯無色透明的廢液,廢液中的溶質為NaOH、H2SO4、Na2SO4、HCl、Cu(NO3)2五種物質中的兩種,為了確定其溶質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假設每步均恰好完全反應)。請回答:白色沉淀A是_,白色沉淀B是_。操作的名稱是_。廢液中一定沒有的物質是_,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_。寫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學方程式:_ (只要求寫一個)。廢液中溶質的組成可能有_種情況,寫出其中的一種組成情況:_。題七: 有A、B、C、D、E、F六種物質的稀溶液,已知它們分別是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中的某一種溶液。圖為常溫時上述溶液兩兩混合的部分實驗現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氣體,“”表示無明顯現象或生成微溶物。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中的空格內用“”“”“”表示出對應反應的實驗現象。(2)F是_。題八: 已知AE是初中化學的常見物質。A和D是兩種常見的堿;B是一種常見的酸,且只含有兩種元素;C是一種鈉鹽。它們相互間轉化或發(fā)生反應的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兩種物質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請回答:(1)B的化學式是_,C的化學式是_。(2)CE發(fā)生的反應,屬于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3)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題九: 為了測定蠟燭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先分別稱量蠟燭、裝置、裝置的質量。按圖示連接好儀器裝置,點燃蠟燭,同時從a導管口抽氣。一段時間后熄滅蠟燭,再分別稱量蠟燭、裝置、裝置的質量。實驗數據如下表。 蠟燭裝置裝置反應前質量/g15.8182.3212.2反應后質量/g14.4184.1216.6該實驗中測得水的質量_g,二氧化碳的質量為_g。由該實驗數據計算,蠟燭中碳、氫元素的質量之比為_。裝置和裝置的順序能否顛倒?_(填“能”或“不能”)理論上,裝置和裝置增加的總質量大于蠟燭失去的質量,其原因是_。該實驗能否準確測出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題十: 根據氣體的性質不同,可以對混合氣體的成分進行判斷。(1)水煤氣是將水蒸氣通過灼熱的焦炭而生成的氣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氫氣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某課題組同學為驗證水煤氣的成分,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請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你認為驗證水煤氣中各成分的順序依次是_;裝置C的目的是_,裝置D的作用是_;裝置E內觀察到的現象是_;實驗中兩次用到裝置A,其目的分別是_、_;請你設計一種尾氣處理方案:(2)某無色氣體X可能含有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種氣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為確定其組成,某同學取一定量該氣體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假設每步都充分反應或吸收),結果裝置中無明顯變化,裝置增重1.8g,裝置增重2.2g。下列關于氣體X成分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A一定沒有二氧化碳B可能只有甲烷C可能含有甲烷和氫氣D可能含有氫氣和一氧化碳E可能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題十一: 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且由H、C、O、S、Cl、Na、Ca等7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均已略去)。(1)若AD均含一種相同元素,且A、B、D均為氧化物,C是空氣中的主要成分之一,B的化學式為_,A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2)若AD均為化合物,且D、B、A、C相對分子質量依次增大,B和D在生活中常用于滅火,B的化學式為_,A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3)若AD均由三種元素組成,且有如圖2所示的實驗,C、D含有相同的金屬元素若關閉K2打開K1,將D中溶液滴入A中,可觀察到產生大量氣泡,B中溶液變渾濁;此時關閉K1、打開K2,可觀察到廣口瓶中液體進入C中,發(fā)生反應但無明顯現象則D為_,BC的化學方程式為_。題十二: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10種物質是由H、C、O、Ca、Cl、Fe中的幾種元素組成,它們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題中“”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圈中的轉化均是分解反應,圈中的轉化均是化合反應。(1)Y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則Y的化學式為_。(2)N和F是常見的非金屬單質化合物A和B的元素種類相同,化合物D和E的元素種類也相同,請寫出A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E+N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3)從上述物質中任選物質,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當膠頭滴管中的液體滴入瓶中,U型管中的液面發(fā)生了明顯變化,請分別寫出符合下列實驗現象的物質的化學式。 現象序號a處液面降低b處液面降低物質的鑒別和推斷經典精講題一: (1)CuO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I:CaO+H2O=Ca(OH)2;II: Ca(OH)2+CuSO4=CaSO4+Cu(OH)2 氧氧化銅受熱分解解析:根據物質的特性與轉化關系抓住突破口是解答本題的關鍵。H為藍色沉淀且受熱易分解,由此可知,H是氫氧化銅,要得到氫氧化銅需要可溶性的銅鹽和一種可溶性的堿反應,根據G由E和稀硫酸反應得到可知,G一定是硫酸銅,根據E是一種黑色物質且既能與硫酸反應也能與一氧化碳反應可知,E是氧化銅,C是銅或二氧化碳,綜合以上信息可知F是氫氧化鈉,D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產生氫氧化鈉可知,D是氫氧化鈣,根據B能與水反應制取D可推知B是氧化鈣,結合A通過煅燒生成B(氧化鈣)和C可知,A是碳酸鈣,C是二氧化碳。題二: 分解反應 NH3 2C+O22CO 冶煉金屬解析:已知A是一種不能和堿性物質混合使用且受熱易分解生成三種物質的化肥,說明A是一種受熱易分解的銨態(tài)氮肥,則可確定A是NH4HCO3(銨態(tài)氮肥易與堿性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釋放出氨氣,NH4HCO3受熱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由C發(fā)生分解反應的條件是“通電”可確定C是水,水分解生成的兩種物質分別是氧氣和氫氣,根據反應的條件是“點燃”,可以確定E是氧氣、則F是氫氣,則反應生成的H是一種氧化物,已知H和D的組成元素相同,可以確定D也是一種氧化物,可以推斷出D是二氧化碳、則B就是氨氣(NH3),也可以得出H就是一氧化碳;由反應的條件為高溫,且反應能夠生成D可以確定G是碳,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2CO;則I是一種金屬氧化物,反應為一氧化碳還原金屬氧化物制得金屬,該反應的實際應用是冶煉金屬。題三: (1)硫酸鉀、碳酸鈣、氯化鋇 (2)K2SO4+BaCl2=BaSO4+2KCl CaCO3+2HNO3=Ca(NO3)2CO2+H2O解析:根據題中“取少量該固體粉末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振蕩,得到白色沉淀,向該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只有部分溶解”說明得到的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硫酸鋇或氯化銀等),同時也一定含有能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如碳酸鹽或不溶性堿等);分析題目提供的條件可以判斷出: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鉀、碳酸鈣、氯化鋇;可能含有硝酸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K2SO4+BaCl2=BaSO4+2KCl;CaCO3+2HNO3=Ca(NO3)2+CO2+H2O。題四: 如下表所示。實驗操作預期現象與結論1、分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適量水,振蕩。固體不溶解的是碳酸鈣。固體溶解的是氯化鈉和碳酸鈉。2、分別向上述溶解了固體樣品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沒有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有氣泡產生的是碳酸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鑒別的原則是根據物質的性質不同加以區(qū)分,利用碳酸鈣難溶于水,而碳酸鈉、氯化鈉易溶于水,可將碳酸鈣與碳酸鈉、氯化鈉區(qū)分開來;再利用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氣體而氯化鈉不能,可將碳酸鈉與氯化鈉區(qū)分開來。實驗方案一般包括實驗操作、現象及結論。題五: (1)堿性;過濾 (2)硫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硝酸鋇、硝酸鈉、氯化鈉 (3)溶液乙中可能含有氯化鈉;取少量甲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鋇溶液,過濾,取濾液滴加硝酸銀溶液解析:酚酞溶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所以溶液A顯堿性, 步驟是把不溶于水的固體與液體分開,是采用了過濾法;由于A溶液顯紅色,所以甲中一定存在氫氧化鈉,當向A中加入過量乙溶液時,產生了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說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鈉,一定不存在碳酸鈉,由于濾液C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會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C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鈉,至于氯化鈉是來自于甲乙哪種物質無法確定。題六: BaSO4;AgCl 過濾 NaOH和Cu(NO3)2;H+ HCl+AgNO3=AgCl+HNO3(或NaCl+AgNO3=AgCl+NaNO3) 3;H2SO4和Na2SO4(或HCl和H2SO4;或Na2SO4和HCl)解析:由“溶液呈無色透明”及“濾液Y的pH=2”可以推斷出廢液中一定沒有Cu(NO3)2與NaOH,一定含有H2SO4 與HCl中的至少一種溶質;由“向廢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可以推斷出廢液中一定含有H2SO4 與Na2SO4中的至少一種溶質,沉淀A是BaSO4,操作是過濾;由于BaCl2溶液中含有氯離子,因此無法確定廢液中是否含有HCl,得到的沉淀B是AgCl,AgCl可能是由NaCl+AgNO3=AgCl+NaNO3或HCl+AgNO3=AgCl+HNO3反應產生;廢液的組成可能是H2SO4、HCl或H2SO4、Na2SO4也可能是HCl、Na2SO4。題七: (1)如圖所示 (2)硝酸鈣或Ca(NO3)2解析:由圖可以看出:B、C混合有氣體產生,可推知B、C是碳酸鉀與硫酸中的一種;再由B與A混合產生沉淀、B與D、E、F混合均無明顯現象可推知B為硫酸,則C為碳酸鉀;進一步可推知A為氯化鋇;再由A、D混合產生沉淀可推知D為硝酸銀;C、E混合無現象可推知E為氯化鈉,則F為硝酸鈣。依據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可以推知物質間能否發(fā)生反應及反應時的現象。題八: (1)HCl Na2CO3 (2)復分解 (3)Ca(OH)2+Na2CO3=CaCO3+2NaOH解析:A和D是兩種常見的堿,可以推斷出A和D分別為Ca(OH)2和NaOH中的一種;B是一種常見的酸,且只含有兩種元素,則B是HCl;C是一種鈉鹽且能與HCl反應,則C可能為Na2CO3;又因為A能生成C(Na2CO3),所以A為NaOH、D為Ca(OH)2;A、D都能與B(HCl)反應,E可以由Na2CO3和HCl反應生成,又能與兩種堿反應,故E為CO2;鹽和酸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Ca(OH)2和Na2CO3能夠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鈣的沉淀和氫氧化鈉。題九: 1.8g;4.4g 6:1 不能 蠟燭燃燒的過程中有一定量的氧氣參加了反應不能;該燃燒裝置不密封有二氧化碳和水損失解析:裝置中是濃硫酸,是吸收水蒸氣的,裝置是堿石灰,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所以水的質量就是裝置反應前后質量差,而二氧化碳的質量就是裝置反應前后的質量差,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氧兩元素的質量比即為蠟燭中碳、氧兩元素的質量比。即(4.4g):(1.8g)=6:1;裝置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吸收水,所以裝置和裝置不能顛倒,由該實驗裝置不密封,所以不能準確測出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題十: H2O、CO2、H2、CO 吸收二氧化碳氣體;除去水蒸氣 反應物由黑色變成紅色 驗證水煤氣含有水蒸氣;通過驗證生成物中有水蒸氣來證明水煤氣中含有氫氣 將玻璃管改成尖嘴點燃或用氣球收集 ABD解析:(1)白色硫酸銅遇水能夠變藍,先通過無水硫酸銅是為了檢驗是否含有水蒸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先斷出水蒸氣,通過石灰水是為了檢驗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是為了除去水煤氣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通過濃硫酸是為了除去水蒸氣,通過氧化銅是檢驗水煤氣中是否含有還原性氣體,再通過無水硫酸銅,是為了檢驗水煤氣通過氧化銅后是否有水生成,目的是為了檢驗水煤氣中是否含有氫氣(氫氣能夠在加熱條件下還原氧化銅并生成銅和水);最后通過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目的是為了檢驗水煤氣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加熱條件下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由于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裝置C可吸收二氧化碳;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則裝置D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氣;在加熱的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氫氣能將氧化銅還原為銅,則裝置E內觀察到的現象是:黑色粉末變成紅色;實驗中兩次用到裝置A,其目的分別是驗證水煤氣含有水蒸氣,通過驗證生成物中有水蒸氣來證明水煤氣中含有氫氣;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環(huán)境,可將玻璃管改成尖嘴點燃或用氣球收集;(2)由題意可知:氣體X通過澄清石灰水時無明顯變化,說明一定不含二氧化碳;該氣體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為裝置增重1.8 g,說明生成了1.8g水;因為裝置增重2.2g,說明有2.2g二氧化碳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比為11:9;由CH4和H2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O、2H2+O22H2O)中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可以看出,如果是純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比為恰好為11:9,但是一旦加入了只生成水的氫氣,那么最終一定會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比一定不會是11:9,故不可能是甲烷和氫氣的混合物;如果加入了只生成二氧化碳的CO,那么最終一定會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比一定不會是11:9,故也不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一氧化碳燃燒只生成CO2,H2燃燒只生成H2O,如果反應物比例適當也會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比恰好為11:9;故X的組成可能是:只有甲烷,可能含有氫氣和一氧化碳,可能同時含有甲烷、氫氣和一氧化碳,本題應選ABD。題十一: H2O或H2O2;2CO+O22CO2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Na2CO3+Ca(OH)2=CaCO3+2NaOH解析:(1)C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結合所給的7種元素,所以C就是氧氣,所以A、B、D中都含有氧元素,B會轉化成氧氣,所以B是水或雙氧水,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A和C會反應,所以A是一氧化碳,經過驗證,各物質都滿足,一氧化碳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2)B和D在生活中常用于滅火,所以B和D是二氧化碳和水,D、B、A、C相對分子質量依次增大,所以B是二氧化碳,D是水,二氧化碳會轉化成C,C會轉換成水,A和C會反應,所以A是硫酸,C是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和硫酸會反應,碳酸鈉和酸反應會生成水;(3)AD均由三種元素組成,關閉K2打開K1,將D中溶液滴入A中,可觀察到產生大量氣泡,D含有金屬元素,所以D就是碳酸鈉,A就是硫酸,B中溶液變渾濁,所以B是氫氧化鈣,此時關閉K1、打開K2,可觀察到廣口瓶中液體進入C中,發(fā)生反應但無明顯現象,所以C是氫氧化鈉,經過驗證,各種物質都滿足要求,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題十二: (1)CaCO3 (2)2H2O22H2O+O2;2CO+O22CO2 (3)如下表所示。現象序號a處液面降低b處液面降低HCl FeCO2 H2OCaCO3 HClCO2 Ca(OH)2解析:(1)Y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Y就是碳酸鈣;(2)物質是由H、C、O、Ca、Cl、Fe中的幾種元素組成,化合物A和B的元素種類相同,A和B都會轉化成非金屬單質N,所以A就是過氧化氫,B就是水,N就是氧氣,氧氣和F會生成E、D,化合物D和E的元素種類也相同,E和氧氣反應會生成D,所以F是碳,E是一氧化碳,D就是二氧化碳,所以X就是氫氧化鈣,Z是鹽酸,M就是金屬氧化物,經過驗證各物質都滿足轉換關系,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3)b處液面降低,說明瓶內的壓強減小,可以采用氣體和液體反應使壓強減小,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二氧化碳和水都滿足要求,a處液面降低,說明瓶內的壓強增大,可以采用固體和酸反應生成氣體的方法使氣壓增大,碳酸鈣和鹽酸反應,鐵和鹽酸反應,也可以是過氧化氫分解,此時可以用氧化鐵催化。

注意事項

本文(中考化學第二輪專題復習 第46講 物質的鑒別和推斷(經典精講)課后練習.doc)為本站會員(xt****7)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