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 第1節(jié) 溫度導學案 新版新人教版
-
資源ID:37915647
資源大?。?span id="xzz0m0h" class="font-tahoma">823KB
全文頁數(shù):1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學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 第1節(jié) 溫度導學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 物態(tài)變化
三環(huán):自學 展示 反饋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
本章講述的物態(tài)變化,是在小學科學課中學過的蒸發(fā)、沸騰、水的三態(tài)變化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態(tài)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而物質(zhì)在物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總要吸熱或放熱,即如果沒有“吸熱”或“放熱”過程,就不會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因此本章知識又是以后學習“能及其轉化”的基礎,同時本章知識與化學課中的物質(zhì)內(nèi)容息息相關.因此,學好本章知識對于以后學習和理解本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有很大幫助.
本章共有4節(jié):
1.第1節(jié)“溫度”,講述溫度和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以及溫度計的使用.
2.第2節(jié)“熔化和凝固”,介紹了物態(tài)變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體和非晶體,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
3.第3節(jié)“汽化和液化”,介紹了物態(tài)變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兩種方式——蒸發(fā)和沸騰,液化的兩種方法——壓縮體積和降溫,以及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4.第4節(jié)“升華和凝華”,介紹了升華和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水循環(huán)中的物態(tài)變化.
本章教學注重從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入手,使學生感覺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引起學生共鳴.本章內(nèi)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實驗,這些實驗大多以科學探究的形式出現(xiàn),為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學生初步認識思考和分析物理問題的方法,特別是認識實驗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理解溫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知道氣態(tài)、固態(tài)和液態(tài)是物質(zhì)存在的三種形態(tài),知道物質(zhì)的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了解沸騰現(xiàn)象,知道什么是沸點,知道蒸發(fā)可以制冷.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感知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的條件.知道有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是區(qū)別晶體和非晶體的一種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知道圖象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通過觀察水的沸騰實驗,知道沸騰是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通過觀察了解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識別生活中常見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中的物理規(guī)律.通過探索認識自然界中水循環(huán)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自然界的美妙與和諧,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與溫度計的正確使用;熔化、凝固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晶體和非晶體的不同溫度特點;汽化、液化現(xiàn)象;蒸發(fā)和沸騰;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溫度計;蒸發(fā)、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影響蒸發(fā)快慢的三個因素;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
【課時建議】
本章共有4節(jié),建議……………….7課時.
第1節(jié)溫度………………………….1課時
第2節(jié)熔化和凝固………………….2課時
第3節(jié)汽化和液化………………….2課時
第4節(jié)升華和凝華………………….1課時
本章復習和總結……………………..1課時
1.實驗探究法:學習本章知識,應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現(xiàn)象,積極動手進行探究實驗,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和對實驗的探究,領悟物態(tài)變化的概念和特征.
2.圖象法:本章中用溫度—時間圖象表示物態(tài)變化中熔化、凝固、沸騰的特點和規(guī)律,涉及的圖象有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圖象、水的沸騰圖象.
第1節(jié) 溫度
課題
溫度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中的物理規(guī)律.
教學重點
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與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燒杯、冷水、熱水、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預習
1.物體的 冷熱程度 叫溫度,要準確地判斷和測量 溫度 要用溫度計.家庭和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jù) 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 制成的.
2.溫度計上的符號℃表示的是 攝氏溫度 .在標準大氣壓下 冰水混合物 的溫度是0攝氏度, 沸水 的溫度是100攝氏度,0℃和100℃之間分成100個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 .
3.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弄清它的 量程 ,然后看清它的 分度值 .
4.體溫計用于測量 人體的溫度 ,可以離開人體讀數(shù),而其他常用溫度計 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shù).
鞏固復習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章內(nèi)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有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新課
備課筆記
新
課
導
入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春、夏、秋、冬季節(jié)中水物態(tài)變化的影片,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以下問題:
(1)你知道水有幾種狀態(tài)嗎?
(2)這些狀態(tài)如何轉化?
(3)狀態(tài)變化受什么因素影響?
學生回答:(1)水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2)這些狀態(tài)可以相互轉化.
(3)狀態(tài)變化受溫度影響.
同學們回答得很對,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那么我們?nèi)绾稳ヅ袛鄿囟鹊母叩湍??用什么測量儀器去測量溫度呢?學完本課,你就會明白了.
進
行
新
課
溫度和攝氏溫度
1.溫度及其測量工具
我們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熱的物體溫度高,冷的物體溫度低,人們有時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這種感覺真的可靠嗎?
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參見教材P47實驗),用我們皮膚的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
實驗過程:三只燒杯中分別裝有熱水、溫水和冷水,一位同學將左手食指伸入熱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時間后,將兩個食指同時放入溫水中,體會兩個手指對“溫水”的感覺.(教師可選擇多名同學上臺進行實驗體會,其余同學認真觀察,比較兩個手指的感覺,思考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教師總結:這個實驗說明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準確地判斷就必須進行測量,要進行測量就要選擇科學的測量工具——溫度計.
板書: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溫度用符號t表示,溫度計是測量物體溫度的儀器.
2.自制溫度計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教材P47“想想做做”來自制溫度計,并思考以下問題:(用多媒體展示)
思考題:(1)自制的溫度計是根據(jù)什么原理來測量溫度的?
(2)為什么要用小瓶?為什么要用細管?
(3)這個儀器有什么缺點?如何改正?
(4)怎樣用自制溫度計測量溫度?
學生回答:(教師及時點評及補充)
(1)自制的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
(2)使用小瓶是為了在裝少量水的情況下,而水的深度較大,以便淹沒細管下端,同時少量的水也可以使瓶中水熱脹冷縮現(xiàn)象更明顯,以便觀察,使用細管也是為了使細管中水柱位置變化更明顯,以便觀察.
(3)這個儀器的缺點是只能比較溫度的大小,而不能準確測出溫度值,改正方法是在細管上校對刻度,并標出相應的刻度值.
(4)用它測量熱水溫度時,將它放入熱水中,細管中水柱液面上的刻度值,即是熱水相應的溫度.
3.觀察常用溫度計的結構
教師向?qū)W生展示三種常用溫度計: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和寒暑表.引導學生觀察并說出溫度計的結構.
備課筆記
易錯提示:
溫度只有“高低之分”,沒有“有無之別”,物體較熱,我們就說它的溫度高;物體較冷,我們就說它的溫度低.
小組問題討論:
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內(nèi)徑為什么很細?
進
行
新
課
生1:溫度計由玻璃外殼、玻璃泡、細玻璃管、刻度及符號組成.
生2:玻璃泡和細玻璃管相通.
生3:溫度計上有個符號℃,它是溫度的單位.
生4:體溫計的玻璃泡上有一段細而彎的縮口.
教師鼓勵學生的回答,并進行總結和板書.
板書:
1.家庭和實驗室里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
2.溫度計內(nèi)常用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甲苯等.
4.攝氏溫度
剛剛同學們提到的溫度計上的符號℃表示的是攝氏溫度,那攝氏溫度是如何規(guī)定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課件“攝氏溫度”,并進行講解.
攝氏溫度(多媒體課件)
把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攝氏度,分別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間分成100個等份,每個等份代表1℃,低于0℃用負數(shù)表示.例如,人的正常體溫是“37℃”左右(口腔溫度),讀做“37攝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氣溫是“-4.7℃”,讀做“負4.7攝氏度”或“零下4.7攝氏度”.
注意:攝氏溫度的讀法中容易出現(xiàn)錯誤,如“37℃”讀成“攝氏37度”或者讀成“37度”,這都是錯誤的.因為“℃”表示的就是“攝氏度”,所以讀時不能把“攝氏度”拆散來讀.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48“小資料——自然界的一些溫度”,使學生對自然界中常見的溫度值有一定的了解.(對于表中的空白,可以讓學生討論這些溫度處于什么范圍內(nèi),對于具體的溫度值可以讓學生課后查閱有關資料再填上.)
板書:
攝氏溫度用字母℃表示,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沸水的溫度定為100℃.
【例1】(多媒體展示)有兩杯水,里面都有沒熔化的冰塊,一杯在陽光下,一杯在陰涼處,則( )
A.在陽光下的水溫度高
B.在陰涼處的水的溫度高
C.兩杯水的溫度一樣高
D.兩杯水溫度的高低無法進行比較
解析:
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兩杯水中都有沒熔化的冰塊,不論冰多一些還是水多一些,不論環(huán)境溫度是高是低,兩杯水的溫度都是0℃.
答案:C
備課筆記
規(guī)律總結:(1)液體溫度計結構特點及制作原理
(2)根據(jù)測溫環(huán)境的不同,溫度計的測溫物質(zhì)一般也不相同,如實驗室用溫度計一般選用煤油或水銀為測溫物質(zhì),在寒冷的北方所用溫度計選酒精為測溫物質(zhì),而體溫計一般使用水銀做測溫物質(zhì).
特別提醒:不論冰多還是水多,只要是能長時間放置的冰水混合物,其溫度就是0℃;只有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才是100℃.
進
行
新
課
實驗室用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1.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和寒暑表的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并思考以下問題(多媒體展示).
思考題:(1)如果所測的溫度過高或過低,超出了溫度計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或最低溫度,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2)觀察寒暑表、體溫計和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它們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它們的量程和分度值?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積極發(fā)言,教師點評并總結.
教師總結:(1)如果所測的物體溫度過高,超出了溫度計的量程,將測不出溫度,且溫度計里的液體可能將溫度計脹破;如果所測的物體溫度過低,低于溫度計的最低溫度,將測不出溫度.
(2)①寒暑表所測量的最高溫度是50℃,最低溫度是-30℃,分度值是1℃,主要是根據(jù)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常年溫度范圍確定的;②體溫計所測量的最高溫度是42℃,最低溫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據(jù)人體溫度的變化范圍確定的.③實驗室用的溫度計所測量的最高溫度為110℃,最低溫度為-20℃,分度值是1℃,是根據(jù)實驗中需要測量的范圍確定的.
板書:
使用溫度計測量前要先觀察溫度計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例2】(多媒體展示)如圖,甲、乙所示為兩支溫度計液柱處的放大部分,則這兩支溫度計的分度值分別是 、 ,指示的示數(shù)分別為 、 .
解析:
甲圖的示數(shù)從“10”到“20”之間均勻劃分為10小格,則該溫度計每小格表示(20℃-10℃)10=1℃,即分度值為1℃.乙圖中的刻度從“10”到“20”之間均勻劃分為5小格,則該溫度計每小格表示的溫度值為(20℃-10℃)5=2℃,即分度值為2℃.觀察甲圖,其刻度值從下往上在增大,可判斷零刻度在圖示刻度的下方,示數(shù)為零上溫度.液柱在10℃以上6小格處,每小格表示1℃,即10℃以上6℃,所以讀數(shù)為16℃.觀察乙圖的刻度值,數(shù)值從上到下在增大,可判斷零刻度在圖示刻度的上方,示數(shù)為零下溫度.液柱在-10℃以下4小格處,每小格表示2℃,即液柱在-10℃以下8℃,讀數(shù)應為-18℃.
答案:1℃2℃16℃-18℃
2.實驗室用溫度計的使用及讀數(shù)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判斷溫度計的使用對錯”,引導學生觀察并根據(jù)自己的推測判斷.
判斷溫度計的使用對錯(多媒體課件)
備課筆記
規(guī)律總結:
目前我們使用的溫度計大多數(shù)是液體溫度計.根據(jù)所充液體的不同,液體溫度計分為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甲苯溫度計和煤油溫度計等多種.液體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是靠其中液體的熱脹冷縮來感覺溫度變化的.也就是說,液體溫度計中的工作物質(zhì)一定要保持液態(tài).
規(guī)律總結:
(1)讀取溫度計示數(shù)時,視線要與液柱內(nèi)的液面相平,仰視時讀數(shù)會偏小,俯視時讀數(shù)會偏大.
(2)判斷零上與零下:沿液柱上升方向,數(shù)字變大的即為零上,沿液柱上升方向數(shù)字變小的即為零下;讀數(shù)時均沿數(shù)字由小到大的方向讀取.
進
行
新
課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
生1:圖①錯誤是把溫度計玻璃泡置于容器底部.
生2:圖②錯誤是把溫度計玻璃泡置于容器側壁.
生3:圖③錯誤是溫度計玻璃泡沒有全部浸沒在液體中.
生4:生5:圖⑤錯誤是讀數(shù)時溫度計離開了被測液體.
生6:圖⑥正確.
生7:圖⑦中間一個是正確的,上下兩個是錯誤的,因為讀溫度計示數(shù)時眼睛沒有平視.
教師鼓勵學生的回答,然后總結并板書“溫度計的使用規(guī)則”.圖④正確.
板書:
溫度計的使用規(guī)則
1.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3.讀數(shù)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用實驗室用溫度計測量涼水、溫水、熱水的溫度,測量前先用手感覺并估測溫度,然后將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學生比較估測的溫度值與實際測量的溫度值有什么不同.(通過這個實驗活動不但練習了溫度計的使用,而且進一步說明了要準確知道物體的溫度,憑感覺是不可靠的,必須使用溫度計測量)
體溫計
1.體溫計的結構和使用
之前有同學發(fā)現(xiàn)體溫計的液柱上有個縮口,這個縮口是做什么的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體溫計和實驗室用溫度計,然后回答以下問題:(多媒體展示)
思考題:(1)體溫計與實驗室用溫度計的構造有什么不同?體溫計的構造有什么特點?
(2)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溫度,實驗室用溫度計卻不可以,為什么呢?為什么使用體溫計前要先甩一甩?
學生分組討論后積極回答,教師進行點評并總結.
進
行
新
課
教
學
板
書
教師總結:(1)體溫計里面的細玻璃管,比實驗室用的溫度計更細,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非常細的彎曲縮口.玻璃管非常細,這樣當玻璃泡內(nèi)的水銀有微小的膨脹,玻璃管內(nèi)的水銀柱都會有明顯變化,因而更精確.體溫計的刻度范圍為35℃~42℃,分度值為0.1℃.
(2)①測體溫時,玻璃泡內(nèi)的水銀隨著溫度升高,發(fā)生膨脹,通過細管擠到直管,而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shù)是因為當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水銀變冷收縮,細管內(nèi)的水銀斷開,直管內(nèi)的水銀不能自動退回到玻璃管內(nèi),所以它表示的是人體的溫度.②使用體溫計前要先甩一甩是因為水銀柱在縮口處斷開后不能自動退回到玻璃泡中,重新使用體溫計時,必須拿著體溫計用力往下甩,讓水銀再回到玻璃泡里,這樣才能使用,否則測量出的溫度值不準確(注意其他溫度計不允許甩,也不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shù)).
板書:
1.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體溫計的玻璃管上有縮口,因此可以離開人體讀數(shù).
2.使用體溫計前要將水銀柱甩下去,再進行測量,否則讀數(shù)不準,注意其他溫度計不允許甩,也不可以離開被測物讀數(shù).
2.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的區(qū)別
我們知道常用的溫度計有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那么這三種溫度計在構造和使用上有什么區(qū)別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積極發(fā)言.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的區(qū)別”,并進行總結
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的區(qū)別(多媒體課件)
【例3】(多媒體展示)一支體溫計使用前沒有將水銀柱甩下去,用它先后兩次測量甲、乙兩人的體溫,體溫計的示數(shù)分別是38℃和39℃,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的體溫是38℃,乙的體溫是39℃
B.甲的體溫低于38℃,乙的體溫是39℃
C.甲的體溫不高于38℃,乙的體溫是39℃
D.因為體溫計使用前沒有向下甩,所以甲、乙兩人的體溫無法確定
解析:體溫計盛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細的縮口,測體溫時,水銀受熱膨脹能通過縮口上升到玻璃管里.讀數(shù)時,體溫計離開人體,水銀變冷收縮,來不及退回到玻璃泡中就在縮口處斷開,仍保持原來的示數(shù),所以,如果體溫計示數(shù)為38℃,則用它測38℃及以下的溫度時示數(shù)都是38℃,用它測38℃以上溫度時,示數(shù)與被測溫度相同.答案:C
特別提醒:
用沒有甩過的體溫計測體溫時,若被測體溫低于原始示數(shù),則所測結果仍為原始示數(shù);若被測體溫高于原始示數(shù),對測量結果沒有影響.
特別提醒:
在使用體溫計測體溫時,體溫計自身“只升不降”.
教
學
板
書
教
學
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溫度和溫度計的有關知識,知道了溫度和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認識了常用的溫度計——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和寒暑表,通過實驗掌握了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涉及溫度,希望大家能夠?qū)⒔裉焖鶎W的知識鞏固好.
教
材
習
題
解
答
【教材P47“想想做做”】
自制溫度計
在小瓶里裝滿帶顏色的水.給小瓶配一個橡皮塞,橡皮塞上插進一根細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圖.
將小瓶放入熱水中,觀察細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觀察水柱的位置.
想想看,自制的溫度計是根據(jù)什么道理來測量溫度的?怎樣用自制溫度計測量溫度?
備課筆記
教
材
習
題
解
答
解:自制的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為了用自制溫度計測量溫度,應先在細管上標上刻度,如放入冰水混合物(0℃)中,細管上標上相應刻度0 ℃,再放入沸水(100℃)中,標上相應刻度100℃,在0~100℃之間,分成均勻的100份,標上相應的刻度值,這樣自制溫度計就做成了.用它測量熱水溫度時,將它完全浸入熱水中,細管中水柱的位置,即是熱水相應的溫度.
【教材P52“動手動腦學物理”】
1.圖中各個溫度計的示數(shù)分別是多少(每個溫度計的單位都是攝氏度)?
解:甲:8℃乙:9℃丙:18℃?。?4℃
2.在教室掛一只寒暑表,在每個課間測出教室的溫度,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以橫軸為時間、縱軸為溫度,分別在圖上描點并畫出晴天及陰天兩種天氣的溫度—時間圖象.通過比較,你能看出這兩種天氣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嗎?
解:自己找一個寒暑表,動手測一下,并完成此題.
3.不同物質(zhì)在升高同樣溫度時,膨脹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如果把銅片和鐵片鉚在一起,當溫度變化時這樣的雙金屬片就會彎曲.怎樣用它制成溫度計?畫出你的設計草圖.市場上有一種指針式寒暑表(如上圖),就是用雙金屬片做感溫元件的.到商店去看一看,有沒有這樣的寒暑表.
解:雙金屬片溫度計的感溫元件通常是由兩種膨脹系數(shù)不同,彼此又牢固結合的金屬制成平螺旋形或直螺旋形的結構.感溫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指針軸.當被測物體溫度變化時,兩種金屬由于膨脹系數(shù)不同,使螺旋彎曲程度發(fā)生變化,通過指針軸帶動指針偏轉,直接顯示溫度值.如圖所示,當溫度升高時,由于銅片比鐵片膨脹顯著,螺旋將通過金屬線帶動指針向右偏轉,反之,當溫度降低時,指針向左偏轉.
備課筆記
教
材
習
題
解
答
4.根據(jù)科學研究,無論采用什么方法降溫,溫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不可能比它更低.能不能以這個溫度為零度來規(guī)定一種表示溫度的方法呢?如果它每一度的大小與攝氏度相同,那么這兩種溫度應該怎樣換算?
解:能以這個溫度為零度來規(guī)定一種表示溫度的方法:熱力學溫度.熱力學溫度用T表示,單位是開
爾文,簡稱開,符號是K.熱力學溫度T和攝氏溫度t的關系是:T(K)=t(℃)+273.15.
難
題
解
答
【例4】一支刻度均勻但讀數(shù)不準的溫度計,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讀數(shù)是4℃,在沸水中的讀數(shù)是96℃,則用這支溫度計測得燒杯中水的溫度是29℃(如圖所示),則這杯水的實際溫度是 ℃.
解析:
方法一:溫度計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溫度為4℃,而在沸水中的溫度是96℃(標準大氣壓下),此溫度計在4℃和96℃之間等分了(96-4)份,用這個溫度計與標準溫度計對照,可以算出該溫度計的1等份相當于100℃96-4.而這支不準的溫度計示數(shù)是29℃時,它與4℃之間是(29-4)等份,則準確溫度的數(shù)值為100℃/(96-4)(29-4)=27.2℃.
方法二:由于溫度計溫度與液柱長度成正比,所以,(96-4)/(29-4)=(100-0)/(t-0),從而t=27.2℃.這種方法在解題中用得較多.
方法三:設實際溫度為t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t′,溫度計每1等份表示溫度為k,依題意可得溫度計的示數(shù)t′與實際溫度t的關系式為:t=kt+b①
當t=0時,t′=4;當t=100時,t′=96,代入①式得方程組:
4=0k+b
96=100k+b
解方程組得k=0.92,b=4
再將k、b代入①得t′=0.92t+4②
將t′=29代入②式得29=0.92t+4,解得t=27.2℃.
答案:27.2
布置作業(yè):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內(nèi)容.
技巧總結:
對于不準確溫度計,計算溫度時,關鍵是抓住溫度計的刻度是均勻的,溫度計內(nèi)細管內(nèi)徑不變,溫度計中液柱長度變化與溫度變化成正比.
教
學
反
思
1.在教學中,設計情景:先把兩只手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溫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溫水中.這個活動的設計,是要讓學生知道,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是不可靠的,從而引出測量溫度的儀器——溫度計的學習.
2.讓學生自己設計溫度計.首先,設計一個小瓶,問學生:能否用這只小瓶分辨出兩杯水哪杯水的溫度高,哪杯水的溫度低?為什么?學生實驗,觀察,并說出利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再讓學生思考能否將此裝置進行改進,使它能測出具體的溫度值?怎樣刻上刻度?刻上刻度的自制溫度計雖然可以測出溫度,但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這樣學生自己設計出了溫度計,最后要學生把自己設計的溫度計與實驗用的溫度計進行比較,找一找有什么不同.通過這個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3.在實驗時要求學生在測水的溫度之前先認真估測水的溫度,不要用溫度計測出之后再依據(jù)測量值來隨便寫一個估計值,這樣實驗就失去了意義,而且實驗后要說明要得出精確數(shù)值必須進行測量,這樣就強調(diào)了實驗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實驗要認真做的必要性.
4.零下溫度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這里可以講得再細致一點.可以在這里再多加訓練,充分利用自制的教具——溫度計模型.老師也可以說溫度,讓學生上臺調(diào)整模型,還可借鑒數(shù)軸上負數(shù)的讀法,供學生參考.
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
教師點評和總結
備課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