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資料】《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寫-2021-2022學(xué)年高二語文同步課件+教案(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補充資料】《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寫-2021-2022學(xué)年高二語文同步課件+教案(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寫
1.了解別人很重要,認識自己更難能可貴,在《老子》四章中表達這一意思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老子四章》中勸誡人不要自我顯耀、自以為是的兩句是:“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我們常說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綢繆,在《老子四章》里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的句子是“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4.《老子》四章中指出,人們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時候失敗了,即“常于幾成而敗之”,如果能做到“慎終如始”,就不會失敗。
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體現(xiàn)“很遙遠的行程,是從期下那一小步走出來的”一句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老子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2、”為喻,引出后文“自見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7.老子認為,在最后關(guān)頭仍像開始的時候那樣謹慎從事,就不會讓事情失敗的句子是:“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8.老子以車輪為例,形象說明“有”與“無”相互依存的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9.《老子》中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荀子在《勸學(xué)》中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老子》中也有類似的表述:“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边@些名言都啟發(fā)我們做事要從點滴做起。
11.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時風光,難以維持。《老子》中的“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正好
3、說明這個道理。
12.老子在闡釋治國之道時,連舉三個現(xiàn)象說明事物是不斷積累和發(fā)展的,其中以建筑為例進行闡釋的句子是“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13.《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關(guān)于器皿的功用的看法是“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14.《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總結(jié)無形的東西能給人們帶來實際用途的句子是“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5.《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來比喻急躁冒進,反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
16.《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對于那些過于自我表現(xiàn)的行為,老子的看法是:“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7.《老子》第三十三章中,
4、老子關(guān)于強者的看法是“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8.《老子》第三十三章中,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兩句表明人的肉體生命是短暫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長壽。
19.《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認為解決問題應(yīng)在沒有發(fā)生時就提前制止,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20.有所作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超過了必要的限度,過于偏執(zhí),反而會失敗,因而老子說:“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21.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給出建議“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告誡人們,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終,不到最后的勝利,決不松懈。
22.“行
5、百里者半九十。”人們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所以老子告誡人“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3.人們都執(zhí)著于自己的欲望而對其他事物造成傷害,過分信賴他們學(xué)到的知識而曲解了真理,圣人的做法是“(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24.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勸學(xué)》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老子》中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老子》總是提醒世人注意觀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視的一面。如通過觀察車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無”的意義,并得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結(jié)論。
26.《老子》中以大樹為喻說明萬事萬物都是
6、從微小發(fā)展壯大起來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27.《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樹為喻,指出強大的事物都是從微小開始萌發(fā)的兩句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28.《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戰(zhàn)勝別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點的重要性的兩句是: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9.《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堅持如一,就不會失敗的情況的兩句是: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0.《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認識別人叫作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的兩句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1.《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處的兩句是: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2.老子認為,在事情將成之時,人們不夠謹
7、慎,開始懈怠,所以出現(xiàn)“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的結(jié)果。
33.《〈老子〉四章》中,“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兩句說明一個對自己的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人,人可謝世,而精神、事業(yè)、價值卻可以萬古長青。
34.《老子》在列舉車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來闡釋“有”與“無”的關(guān)系后,做總結(jié)的句子是“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5.《老子》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兩句告訴我們不僅要知人,也要自知。
36.《老子》對偏執(zhí)的人、自以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給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兩句是對自我夸耀之人的勸諫。
37.《老子》不斷強調(diào)積累的重要性,先用“合抱之木”來闡述,接著
8、又以“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來形象說理,最后指出走一千里路,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的的道理。
38.《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給人便利,“無”也發(fā)揮了作用的兩句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9.《老子》中體現(xiàn)了重視積累,積少成多這一思想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0.《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自知者明”,就是說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最難能可貴的。
41.《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強調(diào)只有從小處開始積累,才能完成大事。
4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9、”的“富”與“志”的含義是:“富”即富有,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質(zhì)的需求不高,也能相對富足;“志”即志向,志向只限于思想意識,不是“有志”,只有將志向付諸實踐,并堅定不移,竭力實行,才是“有志”。
43.《老子》四章中論述勝人和自勝辯證關(guān)系的一句是“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44.《老子》四章中表明踮腳不能長久,跨不能走遠的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46.老子認為,人不但要了解別人,也要了解自己,即“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以提高自身修養(yǎng)。
47.在《<老子>四章》中,表達了“有”能給人便利,是因為“無”發(fā)揮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48.《〈老子〉四章》中,老子認為戰(zhàn)勝他人與戰(zhàn)勝自己的結(jié)果不同的句子是“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49.《<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夸耀的害處的兩句是“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50.《老子四章》中“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一個對自己事業(yè)追求執(zhí)著的人,人可謝世,而精神事業(yè)價值萬古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