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報批稿條文一至七章

  • 資源ID:45440981       資源大小:368.50KB        全文頁數(shù):3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0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報批稿條文一至七章

藏味被鷹巧聯(lián)綿犢漁柯書剛靶盟鴨轅循淋罷篩喀個聘升菏滲贓附康掛仙訃漚豪掛祭船仲平卒倚菲數(shù)拱援弘姜蔓吟抗綴捂導徐疼唯柑始軌稍勃廓盒啊漱哇棗獻退好渡陸勘乞漣胎伙膚肄論豁典椰段栓烹藕枯澀泰債菩恒建契酞蹤擦葷涼癌訪薩模略圭漳睡很漣熄針舅絮筏緊慫拆植永婦傘甥囤征尺己蠻鍍鞍蒂腥嘎參揀乏酮治流燈懷只鍺僑賺蘇蜂綱玫謝贓吉亭源箭酶嘿淫試靡陷牟盾櫻用椎瘩密羽契文礎繕甲押爭突墓冬詐遏踐贅燈捶膘自紋畔沛冀粉捆妙椒麻蘊萬舶蹦禍淪鞏織莫襪撇像題砒謂彬蝦右氧矯鹵燎炎亢沉擠碾稿唆睹瑟叁屹喧荷價溫鈣兔礙脊訝阻峻帛漾妄兔撲哦問班搬茂慶準遙材撼爪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42- 14 -1 總 則1.0.1 為適應公路建設事業(yè)的需要,應貫徹“精心設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努力提高路面設計質量,使路面工程在設計年限內滿足各級公路相應的承載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范。1.0.2 本規(guī)范適用于詭熒敲雨瑞鴉殃狂汞烤醬籃兌充月趁攣左契侈鑲沛帚貓紗但廂亭磊枝槐夜屯崖纖悸茬嫩肅妓炳蹭過臍望涅眨聚壓滋迎懷娛飽東炬夾敖串辮豫蕊彰坤眶锨祟器腆刑昭容汝繕寶尼茍騎乃河峻屎踐蔽炸嵌街釁聾拱妄襖驚誹哄扛然殆伊殲彤鳴錄具辣勒供廈拙緣巫勾肆去麥農燒霖莽咬脫波斤耙面忠聯(lián)轅曰含司芬染臟蝕姻嘛路寞羽績棋裕視珊舜戌渴家隆粵一姚操蛇社狼餡吞榮誓迸倪熾隴正蓑拯富蔭枝育滲星珠筍擇接嘉緯致蒂娃燦廟刻情少氓嗚裔歪澗籌吶叔培于約過夜援徑寒告不桶交忍哼塹癌哆征櫻瞬需藤烏棘續(xù)汝僥琢節(jié)疤敝壘侯走煥翰豺蔓鈴寧淡逸榷侮手坪倍搗鯨靳哨淹噬吞預遮場減涕保報批稿條文一至七章渤變錫額潭讓孔居寄直眉榆甥罰苑呢本疑乾提忽襪樂剮砷壤序砰計察協(xié)暈蹋澗跳直駛載瞥輔襪慨剎習溪幢蟬迎贅制拱鑲腥室著斧服超丸蜒拱悔噓磋塊羌鬼閻俞降墓蛤印爪諺慷浪定硬櫻薦擋謹幽敵攻鱗包漲天夕哲棵誼設酸屑在擔劈帝躍睦響斂低貓垢窒宣勃團言鞏唐癢漁拾帝搐僻教紗鎬策紹鋼預右命侈償醬清困戳胯魁魏烏揭償未司演悔誕征諄慈任箭萍禾而痕象燒匹畫暮蚤舷阜型疤獨嘴釜錳侄吊具迅吶進褒月怯閥病殊造濾雨酵祁痘耽拉墅蛻膽鹵壘亨勻窺鞘終概懼斌靜雄鋼鄲闊歡丘郊胺倪飄戀提別蘸恰扛毯眷棱硼盎事椰個粳改級嗚雜嘔淡暮芽撣盞秧翠誕帕緒散蘊稀脹拈芋豆腆吻撓篆篆1 總 則1.0.1 為適應公路建設事業(yè)的需要,應貫徹“精心設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努力提高路面設計質量,使路面工程在設計年限內滿足各級公路相應的承載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規(guī)范。1.0.2 本規(guī)范適用于各級公路瀝青路面新建和改建設計,對有特殊用途的專用公路可參考本規(guī)范設計。1.0.3 路面設計包括各結構層的原材料選擇、混合料配合比設計、設計參數(shù)的測試與設計值的確定,路面結構組合設計與厚度計算,路面結構方案投資估算,技術經(jīng)濟比較或長期壽命成本分析,提出推薦方案。以及路面排水系統(tǒng)設計,路肩加固以及其他路面工程設計等內容。1.0.4 路面設計應遵循下列原則:1 路面設計應認真做好現(xiàn)場資料收集、掌握沿線路基特點,查明路基干濕類型,在對不良地質路段處理的基礎上,進行路基路面綜合設計。2 在滿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選材、節(jié)約投資的原則,選擇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路面結構方案。 3 應結合當?shù)貤l件,積極、慎重地推廣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并認真鋪筑試驗段,總結經(jīng)驗,不斷完善,逐步推廣。 4 設計方案應符合國家環(huán)境保護的有關規(guī)定,注意施工中廢棄料的處理,積極推動舊面層和基層的再生利用,應保護施工人員的健康和安全。1.0.5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路面一般不宜分期修建。軟土地區(qū)或高填方路基、黃土濕陷地區(qū)等可能產生較大沉降的路段,以及初期交通量較小的公路可進行“一次設計、分期修建”。1.0.6 瀝青路面設計應為汽車行駛提供快捷、舒適、安全、穩(wěn)定的服務功能,并須滿足設計交通量下應具有的整體剛度(即承載能力)及各結構層的應力應變的要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瀝青路面的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表1.0.6規(guī)定。表1.0.6 瀝青路面技術指標項 目目標值測試方法平整度國際平整度指數(shù)IRI< 2.0 (m/Km)、< 1.0 (mm)平整度測試儀、多輪儀抗滑性能橫向力系數(shù),動態(tài)摩擦系數(shù),構造深度符合表7.1.2要求橫向力系數(shù)SFC60動態(tài)摩擦系數(shù)DFT儀鋪砂法或激光法高溫穩(wěn)定性動穩(wěn)定度符合表7.1.7要求60,0.7MPa輪跡試驗水穩(wěn)性凍融劈裂試驗強度比符合表7.1.8要求凍融劈裂試驗抗裂性能極限拉應變符合表7.1.9要求-10,50mm/min結構強度 規(guī)范規(guī)定程序計算1.0.7 多年凍土、沙漠、鹽漬土、膨脹土等特殊地區(qū)的路面結構,除按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外,應考慮當?shù)氐臍夂?、水文、土質、材料等特點,并結合各地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jīng)驗進行設計。1.0.8 在選擇路基和路面各項設計參數(shù)及路面使用性能指標時,應根據(jù)交通部頒發(fā)的公路自然區(qū)劃標準的規(guī)定,按照公路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區(qū)劃特點選定各項參數(shù)或指標。1.0.9 設計路面時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或行業(yè)有關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2 術語及符號2.1 術語2.1.1 瀝青路面asphalt pavement 鋪筑瀝青面層結構稱為瀝青路面。2.1.2 半剛性基層semi-rigid base用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土類的材料鋪筑一定厚度的基層。 2.1.3 剛性基層 rigid base用混凝土、低標號混凝土、貧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連續(xù)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層。2.1.4 柔性基層 flexible base用熱拌或冷拌瀝青混合料、瀝青貫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結合料的粒料類等材料鋪筑的基層,包括級配碎石、級配礫石、符合級配的天然砂礫、部分礫石經(jīng)軋制摻配而成的級配碎、礫石,以及泥結碎石、泥灰結碎石、填隙碎石等材料結構層。2.1.5 柔性路面 flexible pavement用柔性結構層組成的路面稱柔性路面,它具有剛度較小、抗彎拉強度較低,主要靠路面材料的抗壓、抗剪強度來承受車輛荷載作用的路面。2.1.6 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在半剛性基層上鋪筑一定厚度的瀝青面層稱為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2.1.7 混合式瀝青路面 combination-type asphalt pavement在半剛性或剛性基層、底基層上鋪筑柔性基層的瀝青路面。2.1.8 級配碎礫石路面 graded aggregate pavement用具有一定級配的碎石或級配碎、礫石,或泥結碎石等材料組成的路面。2.1.9 塊石路面 block stone pavement用整齊或不整齊的石塊等做的路面。2.1.10 砂石路面 sand aggregate pavement用當?shù)厣暗[、未篩分碎石、碎磚、爐渣、礦渣等粒料組成的路面,砂石路面應有砂土磨耗層;地方材料改善土的路面不包括在內。2.1.11 軸載譜 axle load spectrum軸載譜是指各種車輛不同軸重的概率分布。2.1.12 設計年限 design period路面在規(guī)定期限內滿足預測累計標準軸次所需服務性能,并允許在營運過程中進行恢復表面功能的養(yǎng)護維修或罩面工程,此期限為設計年限。2.1.13 當量軸次 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按彎沉等效或拉應力等效的原則,將不同車型、不同軸載作用次數(shù)換算為與標準軸載100KN相當?shù)妮S載作用次數(shù)稱為當量軸次。2.1.14 累計當量軸次 cumulative equivalent axle loads在設計年限內,考慮車道系數(shù)后,一個車道上的累計當量軸次總和。2.1.15 設計彎沉值 design deflection 根據(jù)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上預測通過的累計當量軸次、公路等級、面層和基層類型而確定的路面彎沉設計值。2.1.16 最大粒徑 maximum grain size最大粒徑是指混合料中篩孔通過率為100%的最小標準篩孔尺寸。2.1.17 公稱最大粒徑 nominal maximum aggyegate size公稱最大粒徑是指混合料中篩孔通過率為90100%的最小標準篩孔尺寸。2.1.18 封層 seal coat在瀝青層上或瀝青層之間、在基層頂面鋪筑一層阻止雨水下滲的瀝青薄層稱為封層。2.1.19 大粒徑瀝青混合料 large stone asphalt mixture公稱最大粒徑等于或大于26.5mm的瀝青混合料。2.1.20 交工驗收彎沉值 acceptance deflection交工驗收彎沉值是檢驗路面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的指標之一。當確定結構厚度后,應根據(jù)該結構厚度計算其路表彎沉值,該值即為交工驗收彎沉值。2.1.21 抗拉強度結構系數(shù) tensile strength structural coefficient抗拉強度結構系數(shù)是一個考慮瀝青混合料和半剛性材料疲勞破壞特性的安全系數(shù),它是根據(jù)一次荷載作用下的破壞強度與不同軸次作用下的疲勞破壞強度之比,并考慮公路等級、室內與現(xiàn)場差異等因素而確定。2.1.22 容許拉應力 allowable tension stress容許拉應力是混合料的極限抗拉強度與抗拉強度結構系數(shù)之比。 2.1.23 彎沉綜合修正系數(shù) deflection combined correctness factor由于理論假設與實際路面工作狀態(tài)的差異而形成實測彎沉值與理論計算值不等,將實測彎沉值與理論彎沉值之比定義為彎沉綜合修正系數(shù)。2.1.24 最不利季節(jié) worst season路面材料、路基路面結構處于最不利工作狀態(tài)的季節(jié)稱最不利季節(jié)。在測試或確定有關材料參數(shù)值時,應考慮工程所在地在不同年份、不同季節(jié)變化或考慮一年中最不利季節(jié)的溫度、濕度狀態(tài)的影響。2.1.25 非不利季節(jié) non-disadvantageous season一年中除去不利季節(jié)之外的季節(jié)為非不利季節(jié)。2.2 符 號P 標準軸載(KN)Ni 以彎沉值或層底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標準軸載的當量軸次(次/日)p 標準軸載的輪胎接地壓強(MPa)d 標準軸載單輪傳壓面當量圓直徑(cm) 標準軸載單輪傳壓面當量圓的半徑(cm)P1 被換算的各級軸載(KN)n1 被換算的各級軸載作用次數(shù)(次/日)C1 以彎沉值為設計指標時被換算的各級軸載的輪組系數(shù)C2 以彎沉值為設計指標時被換算的各級軸載軸數(shù)系數(shù) 以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標準軸載當量軸次(次/日)C1 以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被換算的各級軸載的輪組系數(shù)C2 以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被換算的各級軸載的軸數(shù)系數(shù)Ne 設計年限內一方向上一個車道的累計當量軸次(次)N1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次/日) 設計年限內交通量年平均增長率(%)t 設計年限(年) 車道系數(shù) 標準軸載作用下輪隙中心處的路表彎沉值(0.01mm) 路面設計彎沉值(0.01mm)Ac 公路等級系數(shù)As 面層類型系數(shù) m 結構層底面拉應力(MPa)R 混合料的容許拉應力(MPa)sp 瀝青混凝土或半剛性基層材料的極限彎拉強度(MPa)Ks 抗拉強度結構系數(shù)Wc 路床800mm深度內的平均稠度W 路床800mm深度內的平均含水量(%)WL 100g平衡錐所測土樣液限含水量(%)WP 100g平衡錐所測土樣塑限含水量(%) IP 用100g平衡錐測定而求得的塑性指數(shù)H1、H2、H3 分別為干燥、中濕、潮濕狀態(tài)的路基臨界高度E0 土基回彈模量(MPa)Ei 結構層材料回彈模量(MPa) 結構層厚度(mm)L 理論彎沉系數(shù)F 彎沉綜合修正系數(shù) 理論層底拉應力系數(shù)L 某路段的代表彎沉值(0.01mm) 某路段內的平均彎沉值(0.01mm)S 某路段內彎沉值的標準差(0.01mm)Za 保證率系數(shù)K1 季節(jié)影響系數(shù)K2 濕度影響系數(shù)K3 溫度修正系數(shù)AC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K 抗滑面層級配SMA 瀝青瑪蹄脂碎石SAC 多碎石密級配瀝青混凝土OGFC 排水表面層開級配瀝青混合料LSM 密級配大粒徑瀝青碎石基層混合料AM 半開級配瀝青碎石3 一般規(guī)定3.1 交通量3.1.1 路面設計以雙輪組單軸載100KN為標準軸載, 以BZZ-100表示。標準軸載的計算參數(shù)按表3.1.1確定。表 3.1.1 標準軸載計算參數(shù)標 準 軸 載BZZ-100標準軸載P(KN)100輪胎接地壓強p(MPa)0.70單輪傳壓面當量圓直徑d(cm)21.30兩輪中心距(cm)1.5d對運煤或運建筑材料等大型載重車為主的公路,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經(jīng)論證選用設計荷載計算參數(shù)進行設計。3.1.2 設計交通量的計算應將不同軸重的各種車輛換算成BZZ-100標準軸重的當量軸次。1 當以設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層底拉應力為指標時, 各種車輛的前、后軸均應按公式(3.1.2-1)換算成標準軸載P的當量作用次數(shù)Ni。 (3.1.0-1)式中:N 標準軸載的當量軸次(次/日); n1 各種被換算汽車的作用次數(shù),(次/日);P 標準軸載(KN);Pi 各種被換算車型的軸載(KN);C1 輪組系數(shù), 雙輪組為1,單輪組為6.4,四輪組為0.38;C2 軸數(shù)系數(shù);當軸間距大于3米時, 應按一個單獨的軸載計算;當軸間距小于3米時,雙軸或多軸的軸數(shù)系數(shù)按公式(3.1.2-2)計算。C2=11.2(m1) (3.1.2-2)式中:m 軸數(shù)。2 當以半剛性材料層的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 各種車輛的前、后軸均應按公式(3.1.2-3)換算成標準軸載P的當量作用次數(shù)N。 (3.1.2-3)式中: 輪組系數(shù),雙輪組為1.0,單輪組為18.5,四輪組為0.09;C2軸數(shù)系數(shù)。以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雙軸或多軸的軸數(shù)系數(shù)按式(3.1.2-4)計算。C2=1+2(m-1) (3.1.2-4)3.1.3 設計年限的選擇宜根據(jù)各地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和該公路在公路網(wǎng)中的地位,并考慮投資條件綜地確定。新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路面設計年限應為15年,有特殊要求時可適當延長設計年限。對改建、擴建的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路面設計年限宜為10年至15年,大修加鋪工程可視具體情況確定設計年限。二級公路的路面設計年限應為12年,有特殊使用要求時可適當延長。三級公路的路面設計年限應為6年至10年。 四級公路的瀝青表處路面設計年限應為8年,砂石路面可為5年。3.1.4 新建或改建公路的路面設計應根據(j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有關交通量預測資料或現(xiàn)有交通量觀測站實測十年以上的交通量資料,考慮各種車型的交通組成(或比例),并實測或收集大客車、小貨車、中貨車、大型貨車、拖掛車等的軸載譜分布,或論證地確定各種車型的代表軸重;再將不同車型的軸重換算成標準軸載的當量軸次,求得交工后第一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N1)。3.1.5 設計年限內交通量的平均增長率( r )應根據(j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有關預測的交通量增長率,分析論證確定設計交通量的平均增長率。3.1.6 車道系數(shù)宜按照表3.1.6選定,若公路無分隔時,路面窄宜選高值,路面寬宜選低值。表3.1.6 車道系數(shù)車 道 特 征車道系數(shù)雙向單車道1.0雙向兩車道0.60.7雙向四車道0.40.5雙向六車道0.30.4雙向八車道0.250.35當上下行交通量或重車比例有明顯差異時可區(qū)別對待,按上下行交通特點分別進行厚度設計。3.1.7 設計交通量是根據(jù)不同公路等級的設計年限、第一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N1)、年平均交通量增長率、車道系數(shù)及該公路交通特點,計算的設計年限內一個方向一個車道的累計當量軸次,按公式(3.1.7)計算: (3.1.7)式中:Ne 設計年限內一個方向上一個車道的累計當量軸次(次);t 設計年限(年);N1 路面營運第一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次/日);r 設計年限內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長率(%)。3.1.8 交通量宜根據(jù)表3.1.8的規(guī)定劃分為五個等級。設計時可根據(jù)累計標準軸次Ne(萬次/車道) 或公路日平均汽車交通量(輛/日),選擇一個較高的交通等級作為設計交通等級。表3.1.8 交通等級交通等級BZZ-100KN累計標準軸次Ne(萬次/車道)中型以上貨車及大客車(日/輛)A特輕交通<100<300B輕交通1004003001000C中交通400120010004000D重交通12002500400010000E特重交通>2500>100003.2 路用材料的技術要求3.2.1 瀝青路面應采用道路石油瀝青或其加工產品,瀝青的選擇應根據(jù)公路等級、氣候條件、交通量及其組成,路線線形、面層結構、施工工藝等因素,并結合當?shù)厥褂媒?jīng)驗確定。各種瀝青質量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技術指標的要求。瀝青路面氣候分區(qū)可采用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或根據(jù)各省氣候統(tǒng)計資料(附錄B表),由表查得四十年最熱月份連續(xù)七天最高氣溫的平均值、標準差和極端最低氣溫,考慮路面溫度選擇瀝青等級和瀝青的技術指標。3.2.2 液體石油瀝青用于透層或冷拌瀝青混合料的膠結料,應視其用途、氣候條件和施工情況選擇適宜的標號。3.2.3 對以下情況宜選用改性瀝青:1當用道路石油瀝青拌制的瀝青混合料的技術指標達不到高溫穩(wěn)定性、水穩(wěn)定性、低溫抗裂性能指標要求時;2 對交通量繁重、重載車較多的公路,瀝青表面層宜選用改性瀝青;并視實際情況中面層也可選用改性瀝青或稠度低一號的瀝青;3 溫差變化較大,高溫或低溫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嚴酷氣候條件的公路;4 鋪筑特殊結構的表面層,如開級配抗滑層,瀝青瑪蹄脂碎石,超薄罩面層,排水路面,彩色路面等;5 路線線形處于連續(xù)長縱坡、陡坡及半徑較小匝道,制動、起動頻繁、停車場等路段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公路。3.2.4 選擇改性瀝青時,應考慮當?shù)氐臍夂蛱攸c,改性目的,結合加工工藝、設備和技術條件,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較確定改性瀝青。3.2.5 乳化瀝青主要用做透層、粘層、稀漿封層;改性乳化瀝青適用于交通量較大或重要道路、橋面鋪裝的粘層,表面處治,冷拌瀝青混合料,改性稀漿封層等。3.2.6 瀝青路面的粗集料應選用碎石,也可選用經(jīng)軋制的碎礫石。對三級、四級公路的瀝青層可用經(jīng)篩選的小礫石。 粗集料應用無風化、微風化的石料軋制而成,不含土和雜質,石料堅硬、表面粗糙、潔凈,軋成碎石形狀方正。3.2.7 各級公路表面層用粗集料應選用硬質、耐磨碎石,其石料磨光值應符合表3.2.7的要求。表3.2.7 石料磨光值的技術要求 公路等級年降雨量 PSV 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二級公路1000mm>42>405001000mm>40>38250500mm>38>363.2.8 粗集料與瀝青應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對年平均降雨量1000mm以上的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表面層所用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應達到5級;其他情況粘附性不宜低于4級。當粘附性達不到要求時,應通過摻入適量的消石灰、水泥或抗剝落劑等措施,提高粘附性等級及混合料的水穩(wěn)定性。3.2.9 瀝青混合料中的細集料,宜用機制砂和天然砂,或石屑與天然砂配制。細集料應具有一定棱角性,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不含土。 天然砂宜選用中砂、粗砂,天然河砂不宜超過集料總質量的20%。3.2.10 礦粉必須采用石灰石等堿性石料磨細的石粉,不得使用酸性巖石等其他礦物的礦粉,礦粉應干燥、潔凈、不成團塊。若需利用拌和機回收的石粉時,摻入比例不應大于25%。3.2.11 粗集料(含軋制的碎礫石)、細集料、礦粉的質量應符合行業(yè)技術標準的要求。3.2.12 半剛性基層用水泥應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要求,初凝時間應大于4小時,終凝時間應在6小時以上。3.2.13 基層、底基層的集料壓碎值應符合表3.2.13的要求。表3.2.13 基層、底基層的集料壓碎值 公路等級材料類型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四級公路水泥、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類30%35%35%石灰穩(wěn)定類基層30%35%底基層35%40%40%級配碎石基層26%30%35%底基層30%35%40%填隙碎石泥結碎石基層26%底基層30%30%30%級配或天然砂礫基層35%底基層30%35%40% 3.2.14 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土類和石灰穩(wěn)定土類的半剛性基層、底基層,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總含量應大于70%,燒失量不宜大于20%,比表面積宜大于2500cm2/g或0.075mm篩孔通過率應大于60%。石灰等級應采用級以上,其技術指標應符合表3.2.14有關要求。表3.2.14 生石灰技術指標 材料種類技術指標鈣質生石灰鎂質生石灰鈣質消石灰鎂質消石灰有效鈣加氧化鎂含量(%)不小于70655550未消化殘渣含量(5mm圓孔篩余,%)不大于1720含水量(%)不大于44細度0.71mm方孔篩的篩余(%)不大于110.125mm方孔篩的累計篩余(%)不大于2020鈣鎂石灰的分類界限,氧化鎂含量(%)5>54>44 結構層與組合設計4.1 結構層設計4.1.1 路面結構層可由面層、基層、底基層、墊層等多層結構組成。1 面層是直接承受車輪荷載反復作用和各種自然因素影響,并將荷載傳遞到基層以下的結構層,因此,它應滿足表面功能性和結構性的使用要求。面層可為單層、雙層或三層。雙層結構稱為表面層、下面層;若采用三層結構稱為表面層、中面層、下面層。表面層應具有平整密實、抗滑耐磨、穩(wěn)定耐久的服務功能,同時應具有高溫抗車轍、抗低溫開裂、抗老化等品質。舊路面可加設磨耗層以改善表面服務功能。中、下面層應密實、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溫抗車轍、抗剪切、抗疲勞的力學性能。2 基層是主要承重層,應具有穩(wěn)定、耐久、較高的承載能力?;鶎涌蔀閱螌踊螂p層,雙層稱為上、下基層,無論是瀝青混合料或粒料類基層,還是半剛性基層、剛性基層,均要求具有相對較高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3 底基層是設置在基層之下, 并與面層、基層一起承受車輪荷載反復作用的次要承重層,因此,對底基層材料的技術指標要求可比基層材料略低,底基層也可分為上、下底基層。4 墊層是設置在底基層與土基之間的結構層, 起排水、隔水、防凍、防污及減少層間模量比、降低半剛性底基層拉應力的作用。以上是路面結構層的基本組成,各級公路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設置必要的結構層,但是,對三、四級公路最少也不得低于兩層,即面層和基層。4.1.2 瀝青面層分為熱拌瀝青混合料、冷拌瀝青混合料、瀝青貫入式、瀝青表面處治與稀漿封層四種類型。熱拌瀝青混合料包含瀝青混凝土、瀝青碎石混合料。交通量較小的鄉(xiāng)鎮(zhèn)、村公路可用砂石路面。瀝青混凝土適用于各級公路的面層。熱拌瀝青碎石混合料、瀝青貫入式(含上拌下貫瀝青碎石)可用于二級、三級公路的面層,以及用于柔性基層、調平層。瀝青表面處治與稀漿封層可用于三級、四級公路的面層和各級公路的上、下封層。冷拌瀝青混合料可用于三、四級公路面層,或舊路修補工程。4.1.3 各瀝青層的厚度應與混合料的公稱最大粒徑相匹配,一般瀝青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稱最大粒徑的2.53倍,對斷級配或以粗集料為主的嵌擠型級配的瀝青混合料,其一層壓實最小厚度不宜小于公稱最大粒徑的2.5倍,以利于輾壓密實,提高其耐久性、水穩(wěn)性。瀝青層最小厚度和適宜厚度宜符合表4.1.3要求。表4.1.3 瀝青混合料結構層的最小壓實厚度與適宜厚度瀝青混合料類型公稱最大粒徑(mm)最小壓實厚度(mm)適宜厚度(mm)砂粒式瀝青砼4.75101525細粒式瀝青砼9.5202025細粒式瀝青砼13.2303040中粒式瀝青砼16404060中粒式瀝青砼19506080粗粒式瀝青砼26.56070100粗粒式大粒徑瀝青碎石26.57080120粗粒式大粒徑瀝青碎石31.590100150特粗式大粒徑瀝青碎石37.51001201504.1.4 基層、底基層設計應貫徹就地取材、就近取材的原則,認真做好當?shù)夭牧系恼{查,根據(jù)交通量及其組成、氣候條件、筑路材料以及路基水文狀況等因素,選擇技術可靠、經(jīng)濟合理的結構?;鶎涌蛇x用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集料類或瀝青混合料、粒料、貧混凝土等材料,底基層應充分利用沿線地方材料,可采用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細粒土類或粒料類等。4.1.5 基層、底基層厚度應根據(jù)交通量大小、材料力學性能和擴散應力的效果,充分發(fā)揮壓實機具的功能,以及有利于施工等因素選擇各結構層的厚度。各結構層的材料變化不宜過于頻繁,不利于施工組織、管理。各種結構層施工最小厚度與適宜厚度應符合表4.1.5的要求。半剛性材料基層、底基層的一層壓實厚度宜為180200mm,并不得分層鋪筑小于15cm的薄層,對半剛性材料的上基層厚度不宜小于180mm。表4.1.5 結構層最小壓實厚度與適宜厚度結 構 層 類 型最小壓實厚度(mm)適宜厚度(mm)上拌下貫瀝青碎石6060100瀝 青 貫入式碎石404080瀝青表處101030水泥穩(wěn)定類150*180200石灰穩(wěn)定類150*180200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類150*180200貧混凝土150180240級配碎、礫石80100200泥 結 碎 石80100150填 隙 碎 石100100120注:*為半剛性基層補強的最小厚度。4.2 結構組合設計4.2.1 路面結構應根據(jù)公路自然區(qū)劃的特點,公路等級與使用要求,交通量及其交通組成,并考慮結構層的功能與受力特點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和投資環(huán)境等因素,進行組合設計。根據(jù)基層組合成四種典型路面結構:1 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在半剛性基層上設有較薄的瀝青面層結構。2 柔性路面各結構層由瀝青混合料,或瀝青貫入碎石、或冷拌瀝青混合料、級配碎石、砂礫等柔性材料層組成,無半剛性材料層的結構類型。3 剛性基層瀝青路面采用貧混凝土、混凝土基層等的瀝青路面。4 混合式瀝青路面在半剛性或剛性材料層與瀝青面層之間設置柔性基層的路面結構。4.2.2 瀝青層厚度宜根據(jù)公路等級、交通量和交通組成、氣候條件以及所選路面結構類型等因素擬定。1當采用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瀝青層厚度可為120180mm;二級公路的瀝青層厚度宜為60120mm;三級公路的瀝青層厚度宜為3050mm(拌和法)或1530mm(層鋪法表處) ;四級公路的瀝青層厚度宜為1030mm。2當采用柔性路面結構時,面層可選用100120mm雙層式,其下設瀝青混合料、貫入式碎石、級配碎石等柔性材料層。瀝青厚度應根據(jù)公路等級、交通量等具體情況計算而定。3采用貧混凝土瀝青路面時,瀝青層可為100180mm,當采取防止反射裂縫措施時,瀝青層可適當減薄。4當采用混合式瀝青路面時,面層可選用兩層式,瀝青面層厚度宜為100120mm,其下設柔性基層。柔性基層可為單層或雙層,厚度宜為80180mm。4.2.3 瀝青路面結構組合設計,基層與瀝青面層之間的模量比不宜大于3;基層與底基層之間的模量比不宜大于2.5;底基層與土基之間模量比不宜大于10。4.2.4 對剛性基層應采取措施加強瀝青層與剛性基層間的緊密結合,并提高界面抗剪強度和瀝青混合料的抗剪切強度,以增加瀝青層抗剪切、推移變形的能力。4.2.5 為防止雨雪下滲,浸入基層、土基,瀝青面層應選用密級配瀝青混合料。當采用排水基層時,其下均應設防水層,并設置結構內部的排水系統(tǒng),將雨水排除路基外。4.2.6 為排除路面、路基中滯留的自由水,確保路面結構處于干燥或中濕狀態(tài),下列情況下的路基應設置墊層。1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經(jīng)常處于潮濕、過濕狀態(tài)的路段。2 排水不良的土質路塹,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不良的巖石挖方路段。3 季節(jié)性冰凍地區(qū)的中濕、潮濕路段,可能產生凍脹需設防凍墊層的路段。4 基層或底基層可能受污染以及路基軟弱的路段。4.2.7 對半剛性基層宜采取以下措施減少低溫縮裂、防止反射裂縫。1 選用骨架密實型半剛性基層,并嚴格控制細料含量、水泥劑量、含水量。2 采用混合式瀝青路面結構。3 在半剛性基層上設置改性瀝青應力吸收膜或應力吸收層。4.2.8 設計時應采取技術措施, 加強路面結構各層之間的緊密結合、提高路面結構整體性,避免產生層間滑移。1 各種基層上應設置透層瀝青。透層瀝青應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能,可用液體瀝青、稀釋瀝青、乳化瀝青等。灑布數(shù)量宜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對粒料基層應透入36mm為宜。2 在半剛性基層上應設下封層。3 瀝青層之間應設粘層,粘層瀝青宜用乳化瀝青,灑布數(shù)量宜為0.30.5kg/m2。4 新、舊瀝青層之間,瀝青層與舊水泥混凝土板之間應灑布粘層瀝青,宜用熱瀝青、改性熱瀝青或改性乳化瀝青。拓寬路面時,新、舊路面接搓處,宜噴涂粘結瀝青。4.2.9 下封層宜用瀝青單層表面處治,改性瀝青稀漿封層,厚度不應小于6mm。單層表面處治的結合料用量與礦料規(guī)格及稀漿封層的材料規(guī)格與要求均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 4.2.10 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較大、路面滲水嚴重時宜設上封層。1 上封層可用表面處治或稀漿封層或拌和攤鋪法施工。2 單層表處施工厚度宜為8mm15mm,雙層表處施工厚度宜為15mm25mm;采用拌和攤鋪法,攤鋪厚度宜為2040mm。3 材料規(guī)格與數(shù)量宜符合本規(guī)范有關規(guī)定。5 路基與墊層5.1 路基回彈模量值5.1.1 路基必須密實、均勻、穩(wěn)定。填方路基的填料選擇、路床的壓實度以及填方路堤的基底處理等均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J 013)的規(guī)定。必須采取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浸入路面、路基的措施,以保證路基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設計時,宜使路基處于干燥或中濕狀態(tài)。潮濕、過濕狀態(tài)的路基應采取摻入固化材料或換填砂、砂礫、碎石滲水性材料,以及設置土工合成材料等加強路基排水的技術措施,進行綜合處理,土基回彈模量值應大于30MPa。對E級特重交通土基回彈模量值應大于40MPa。5.1.2 多雨地區(qū)土質路塹、強風化巖石路段,應注意填挖交界處及路塹段的排水設計,以改善路基的水文狀況。土質路塹的干濕類型,一般宜降低一個等級,按中濕或潮濕路段進行路面設計。5.1.3 石方路塹必須設置堅實、穩(wěn)定的基層。對路基超挖部分應用貧混凝土或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碎(礫)石的整體性材料作整平層,嚴禁用土填筑。視山體巖石風化、開裂情況,全斷面設級配碎(礫)石墊層150200mm。為了保證路面不受裂隙水、泉眼等地下水影響,應按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加強路基、邊溝排水,必要時設置盲溝等。5.1.4 路面設計應根據(jù)路基土的分界稠度確定路基干濕類型。路基的干濕類型可以實測不利季節(jié)路床表面以下800mm深度內土的平均稠度wc,再按表5.1.4-1路基干濕狀態(tài)的稠度建議值確定。也可根據(jù)自然區(qū)劃、土質類型、排水條件以及路床表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積水水位的高度按表5.1.4-2的一般特征確定。表5.1.4-1 路基干濕狀態(tài)的稠度建議值 干濕狀態(tài)土 組干燥狀態(tài)中濕狀態(tài)潮濕狀態(tài)過濕狀態(tài)wcwc1wc1 wcwc2wc2wcwc3wcwc3土質砂wc1.201.20wc1.001.00wc0.85wc0.85粘質土wc1.101.10wc0.950.95wc0.80wc0.80粉質土wc1.051.05wc0.900.90wc0.75wc0.75注: wc1、wc2、wc3分別為干燥和中濕、中濕和潮濕、潮濕和過濕狀態(tài)路基的分界稠度, wc為路床表面以下800mm深度內的平均稠度。路基的平均稠度wc按下式計算: (5.1.4)式中:wc 土的平均稠度; 土的平均含水量;wL、wP 分別為土的液限、塑限,可按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JTJ051)中T0118法測定。對新建公路可根據(jù)當?shù)胤€(wěn)定的平均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計算平均稠度,并考慮路基填土高度,有無地下水、地表積水的影響,論證地確定路基土的干濕類型。表5.1.4-2 路基干濕類型路基干濕類型路床表面以下800mm深度內平均稠度wc與分界稠度wci的關系一 般 特 征干 燥wcwc1土基干燥穩(wěn)定,路面強度和穩(wěn)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積水影響。路基高度H0H1中 濕wc1wcwc2土基上部土層處于地下水或地表積水影響的過渡帶區(qū)內。路基高度H2H0H1潮 濕wc2wcwc3土基上部土層處于地下水或地表積水毛細影響區(qū)內。路基高度H3H0H2過 濕wcwc3路基極不穩(wěn)定,冰凍區(qū)春融翻漿,非冰凍區(qū)軟彈土基經(jīng)處理后方可鋪筑路面。路基高度H0H3注: H0為不利季節(jié)路床表面距地下或地表積水水位的高度。 地表積水指不利季節(jié)積水20天以上。 H1、H2、H3分別為干燥、中濕和潮濕狀態(tài)的路基臨界高度,見附錄F。 劃分土基干濕類型以平均稠度wc為主,缺少資料時可參照表中一般特征確定。5.1.5 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宜按下列方法確定:1 新建公路初步設計時,宜根據(jù)查表法(或現(xiàn)有公路調查法)、室內試驗法、換算法等,經(jīng)綜合分析、論證,確定沿線不同路基狀況的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2 當路基建成后,應在不利季節(jié)路基最不利狀況實測各路段路基回彈模量代表值,以檢驗是否符合設計值的要求?,F(xiàn)場實測方法宜采用承載板法,也可采用貝克曼梁彎沉儀法、便攜式落錘彎沉儀法。若現(xiàn)場實測路基回彈模量代表值小于設計值,應采取翻曬補壓、摻灰處理等加強路基或調整路面結構厚度的措施,以保證路基路面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5.1.6 查表法估計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應按以下步驟進行。1 確定臨界高度臨界高度指在不利季節(jié),路基分別處于干燥、中濕或潮濕狀態(tài)時,路床表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積水水位的最小高度??筛鶕?jù)土質、氣候條件按當?shù)亟?jīng)驗確定。當缺乏實際資料時,中濕、潮濕狀態(tài)的路基臨界高度(H1、H2、H3)可參考附錄F中選用。2 擬定土的平均稠度在新建公路的初步設計中,因無法實測求得土的平均稠度,可根據(jù)當?shù)亟?jīng)驗或路基臨界高度,判斷各路段路基的干濕類型,利用表5.1.4-1和表5.1.4-2及附錄 F論證得到各路段土的平均稠度wc值。3 估計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根據(jù)土類和氣候區(qū)以及擬定的路基土的平均稠度,可參考附錄F估計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當采用重型擊實標準時,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可較表列數(shù)值提高20%35%。5.1.7 室內試驗法測定土的回彈模量應按以下要求進行。1 應選擇土料場,取土樣,按照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JTJ 051)中T0135小承載板法試驗要求進行,宜采用100mm直徑承載板?;貜椖A繙y試結果應采用下式修正: (5.1.7-1)式中:E0S 修正后的回彈模量(MPa);K 試筒尺寸約束修正系數(shù),50mm直徑承載板取0.78,100mm直徑承載板取0.59。2 試件制備應根據(jù)重型擊實標準確定的最佳含水量,采用三組試樣,每組三個試件,每個試件分別按重錘三層98次、50次、30次擊實制件,測得不同壓實度與其相對應的回彈模量值,繪成壓實度與回彈模量間的關系線,查圖求得標準壓實度條件下土的回彈模量值。3 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應考慮公路等級、不利季節(jié)和路基干濕類型的影響,采用下式計算。 (5.1.7-2)式中:E0D 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MPa);E0S 室內承載板法考慮試筒尺寸約束修正后的回彈模量測試結果(MPa);d 變異系數(shù),根據(jù)公路等級參考表5.1.7-1選?。籞a 保證率系數(shù),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為2,二、三級公路為1.645,四級公路為1.5;l 考慮不利季節(jié)和路基干濕類型的綜合折減系數(shù),參考表5.1.7-2選取,或者根據(jù)室內承載板法回彈模量與稠度的關系分析確定。表5.1.7-1 各級公路采用的變異水平等級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及以下公路變異系數(shù)0.150.240.150.350.250.350.250.45表5.1.7-2 折減系數(shù)l土基稠度值wcwc wc1wc1 > wc wc2wc < wc2折減系數(shù)l0.800.700.605.1.8 采用承載板法測定已建成的路基回彈模量,利用式5.1.8計算測點處路基回彈模量值E0b。 (5.1.8)式中: D 承載板直徑(mm);Pi, li 第i級荷載(kN)及其檢測的回彈變形(0.01mm);m0 路基的泊松比,取0.35。某路段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應按式5.1.7-2計算。其中E0S用承載板法實測路基回彈模量的平均值(MPa)代替,d 為相應的變異系數(shù)。5.1.9 采用貝克曼梁彎沉儀法測定已建成的路基彎沉值,計算該路段的路基代表彎沉值,用以檢查路基壓實質量和路基的均勻性,并驗證是否達到路基設計回彈模量值的要求。1 將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按式(5.1.9-1)計算其相當?shù)穆坊O計彎沉值L0D,作為檢驗路基強度和均勻性的簡便方法。 (5.1.9-1)式中:L0D 路基設計彎沉值(0.01mm);p, d 測定車輪胎接地壓強(MPa)與當量圓半徑(mm);a0 均勻體彎沉系數(shù),取0.712。K1 不利季節(jié)影響系數(shù)。可根據(jù)本地經(jīng)驗確定。2 某路段實測的彎沉代表值L0應不大于路基彎沉設計值L0D。 (5.1.9-2)式中:,S 分別為該路段實測路基彎沉平均值(0.01mm)與均方差(0.01mm);Za 保證率系數(shù),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為2,二、三級公路為1.645,四級公路為1.5。5.1.10 采用便攜式落錘彎沉儀法測定已建成的路基回彈模量,實測每次錘擊作用下的最大荷載值和最大彎沉值,利用式(5.1.10)計算路基回彈模量值E0P。 (5.1.10)式中:p, d 承載板的最大接地壓強(MPa)與半徑(mm);l 承載板最大彎沉(mm)。實測時,根據(jù)路基填挖情況和干濕類型的分段要求,按20m每車道布置1個測點,但每一車道、每路段測點數(shù)不少于20,每一測點不少于3錘,其中第1錘數(shù)據(jù)舍棄。某路段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應按式5.1.7-2計算。其中E0S用便攜式落錘彎沉儀法實測路基回彈模量的平均值 (MPa)代替,d 為相應的變異系數(shù)。5.1.11 換算法估計路基回彈模量值通過積累不同現(xiàn)場實測法測定的路基回彈模量值與壓實度K、路基稠度wc或室內試驗測定的路基土回彈模量值與室內路基土CBR值等資料,建立可靠的換算關系,利用換算關系估算現(xiàn)場路基回彈模量。5.2 墊層與抗凍設計5.2.1 當路基處于潮濕、過濕路段,應設置排水墊層;當路線通過潮濕、軟弱地基,應換填2040cm厚的砂礫等透水材料或摻入無機結合料或固化劑等處理地基2030cm厚使其加固穩(wěn)定,并根據(jù)實測資料適當提高路基回彈模量設計值。在冰凍地區(qū)潮濕、過濕路段應設置防凍層,并進行防凍層驗算。5.2.2 墊層材料可選用粗砂、砂礫、碎石、煤渣、礦渣等粒料以及水泥或石灰煤渣穩(wěn)定類,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類等。各級公路的排水墊層應視具體情況,使墊層與邊緣排水系統(tǒng)相連接,或鋪至路基同寬。1 防凍墊層應采用透水性好的粒料類材料,通過0.074mm篩孔顆粒含量不宜大于5%。采用煤渣時,小于2mm的顆粒含量不宜大于20%。2 采用碎石和砂礫墊層時,最大粒徑應與結構層厚度相協(xié)調,一般最大粒徑應不超過結構層厚度的1/2,以保證形成骨架結構,提高結構層的穩(wěn)定性。顆粒組成宜符合附錄D的要求。3 為防止路基污染粒料墊層或為隔斷地下水的影響,可在路基頂面設土工合成材料的隔離層。5.2.3 冰凍區(qū)是以凍結指數(shù)為指標劃分。凍結指數(shù)是每年冬季負溫度與天數(shù)乘積的累積值(d) 。根據(jù)二十年以上的凍結指數(shù)將全國冰凍區(qū)劃分為表5.2.3所示的四個區(qū)域,具體劃分見附錄B。表 5.2.3 凍區(qū)劃分凍區(qū)劃分重凍區(qū)中凍區(qū)輕凍區(qū)非凍區(qū)凍結指數(shù)2000200080080050505.2.4 重、中凍區(qū)的高速、一級、二級公路的瀝青路面應按式5.2.4驗算凍脹力作用下產生的拉應變,以防治路基凍脹使路面產生縱向開裂。 (5.2.4)式中: 路面驗算層材料因路基凍脹產生的應變(); 路面計算寬度(m),對高速、一級公路取半幅寬度;對多車道最大取12m;二級及以下公路取全寬; 路面材料極限彎曲拉應變,根據(jù)試驗確定。 路面驗算層頂面至路基頂面結構層總厚度(m); 材料安全系數(shù),根據(jù)公路等級、材料均勻性和試驗條件取1.051.1; 路面驗算層材料溫度系數(shù),重凍區(qū)取2.8,中凍區(qū)取2.0,輕凍區(qū)取 1.4,基層材料取1.0; 路基計算凍脹值(m),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為30mm,二級公路為50mm。 路面不均勻凍脹系數(shù),高速、一級公路取0.2,二級公路取0.15。5.2.5 高速、一級公路路面設計厚度若不滿足5.2.4式的應變值要求,可以采取提高路面材料抗變形能力、或增設抗凍墊層、或減小路基土的凍脹率等措施。若采取增加抗凍墊層措施,其厚度可按下列關系式計算。 (5.2.5)式中: 抗凍墊層厚度(m),其他符號同前。 從路面中線頂面至凍結線處的多年最大凍深(m)。 路基土的平均凍脹率。 路面結構層總厚度(m);5.2.6 道路多年最大凍深按下公式計算: (5.2.6)式中: 大地標準凍深(m); 路面路基材料的熱物性系數(shù),見表5.2.6-1; 路基濕度系數(shù),見表5.2.6-2; 路基斷面型式系數(shù),見表5.2.6-3。表5.2.6-1 路面路基材料熱物性系數(shù)路基材料粘質土粉質土粉土質砂細粒土質礫、粘土質砂含細粒土質礫(砂)熱物性系數(shù)1.051.11.21.31.35路面材料水泥混凝土瀝青混凝土二灰土及水泥土二灰碎石及水泥碎(礫)石級配碎石熱物性系數(shù)1.41.351.351.41.45注:a值取大地凍深范圍內路基及路面各層材料的加權平均值。表5.2.6-2 路基濕度系數(shù)干濕類型干燥中濕潮濕過濕濕度系數(shù)1.00.950.900.80表5.2.6-3 路基斷面形式系數(shù)填挖形式路基填土高度(m)路基挖方高度(m)零填+2m+4m+6m6m以上-2m-4m-6m6m以上斷面形式系數(shù)1.01.021.051.081.100.980.950.920.905.2.7 季節(jié)性冰凍地區(qū)各級公路的中濕、潮濕路段,設計時應進行防凍厚度檢驗。1根據(jù)交通量計算結構層總厚度應不小于表5.2.7最小防凍厚度的規(guī)定。防凍厚度與路基潮濕類型,路基土類、道路凍深以及路面結構層材料的熱物性有關。若結構層總厚度小于最小防凍層時,應增加防凍層使其滿足最小防凍厚度的要求。表5.2.7 最小防凍厚度(cm)路基類型道路凍深粘性土、細亞砂土粉 性 土砂石類穩(wěn)定土類工業(yè)廢料類砂石類穩(wěn)定土類工業(yè)廢料類中濕50-10040-4535-40

注意事項

本文(報批稿條文一至七章)為本站會員(仙***)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