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基礎P

上傳人:新**** 文檔編號:55281550 上傳時間:2022-02-17 格式:DOCX 頁數:8 大?。?8.21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初級經濟基礎P_第1頁
第1頁 / 共8頁
初級經濟基礎P_第2頁
第2頁 / 共8頁
初級經濟基礎P_第3頁
第3頁 / 共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初級經濟基礎P》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級經濟基礎P(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3年新版《經濟基礎知識》教材與前兩年使用的 2011-2012 年版有變化。字數為 360千字減少到 346千字。 主要包括六大部分內容: 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tǒng)計、會計、法律,其中第4部分“統(tǒng)計”替代了舊版的 “市 場營銷”,第5部分“會計”替代了舊版的“管理學基礎”。 具體如下表所示: 表12011年教材主要內容及其變化 部分 2011版主要內容 教材變化 第一部分 經濟學基礎(8 章) 第一章社會經濟制度 沒有變化 第二章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歷程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 第四章社會主義的本質及其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

2、五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其運行基礎 第六章社會主義經濟的增長與發(fā)展 第七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 第八章經濟全球化與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 第二部分 財政(5章) 第九章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 沒有變化 第十章財政支出 第d L章財政收入 第十二章稅收基本制度 第十三章政府推算制度 第三部分 貨幣與金融(4 章) 第十四章貨幣制度與貨幣發(fā)行 沒有變化 第十五章信用與金融中介 第d 卜/、早3£融體系與金融市場 第十七章匯率與國際收支 第四部分 統(tǒng)計(4章) 第十八章統(tǒng)計與統(tǒng)計數據 第4部分“統(tǒng)計”替代了舊版的 “市場營銷” 第十九章統(tǒng)計調查

3、 第二十章統(tǒng)計數據的整理與顯示 第二T 一章數據特征的測度 第五部分 會計(3章) 第二十一章會計基本概念 第5部分“會計”替代了舊版的 “管理學基礎”。 第二十三章會計核算 第二十四章財務會計報告 第六部分 法律(5章) 第二十五章法的一般原理 沒有變化 第二T hA章中國的法律體系 沒有變化 第二十七章行政法基礎知識 新版教材第4節(jié)只保留舊版的“行 政復議”內容,將“行政訴訟”內 容挪到新版教材第 29章第2節(jié)“行 政訴訟法基礎知識”。 第二十八章民法基礎知識 沒有變化 第二十九章訴訟與仲裁法律基礎知識 (1)章名由舊版的“民事訴訟

4、法 與仲裁法基礎知識”改為新版的 “訴訟與仲裁法律基礎知識” ;(2) 舊版頭兩節(jié)“民事糾紛及其解決途 徑”和“民事訴訟法基本知識”合 并成新版的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法基 礎知識”;(3)新版第2節(jié)“行 政訴訟法基礎知識”是從舊版行政 法基礎知識那一章挪過來的;( 4) 第3節(jié)“仲裁法基礎知識”沒有變 化。 注:表中藍色字體表示 2013年新版教材相比 2011-2012年舊版教材重大修改的內容。 綜上所述,第 4部分“統(tǒng)計”和第 5部分“會計”是新增的,這些地方要重點注意。 第一章社會經濟制度 一、物質資料生產和基本經濟規(guī)律 考試大綱的知識點 1、物質資料生產及其必備

5、的基本要素 2、社會生產關系及其主要類型 3、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過程 4、社會基本經濟規(guī)律的客觀性及其類型 知識點講解 1 .物質資料生產的概念 勞動者(誰來生產) 按照預期目的,運用 勞動資料(如何生產) 加工于勞動對象(生產什么) ,改變勞動對象的形狀、 性質或地理位置,使它適合人們需要的過程。 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例1-1 : ( 2012-30 )人類最某本的社會實踐活動是() A改變生存環(huán)境 B從事政治活動 C牛產物質資料 D提高勞動技能 2 .物質資料生產必備的三個基本要素 (1)人的勞動(即勞動力的支出) :生產的最基本的要素。 (2

6、)勞動資料(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 :生產工具(在勞動資料中最重要)、 生產場所、道路、運河 (3)勞動對象(物質資料):兩類:未經人加工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的樹木、地下礦藏一一煤、礦石)、經過人勞動 加工的物質資料(棉花、鋼鐵) 例1-2 : ( 2012-72 ,舊版課后習題)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應當具備的基本要素包括() A人的勞動 B勞動資料 C自然條件 D勞動對象 E生產關系 例1-3 :(舊版課后習題)下列各項中,屬于 勞動資料 的是(D)。 A.原料(勞動對象) B.輔助材料(勞動對象) C.燃料(勞動對象) D.機器設備 例1-4: (2010.1 )在

7、人類進行 物質資料生產 所必須具備的 勞動資料中,最重要 的是(D)。 A.生產場所(勞動資料,但不是最重要) B.地下礦藏(勞動對象) C.交通道路(勞動資料,但不是最重要) D.生產工具 3.生產力及其兩大要素 生產力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的能力。(人和自然的關系) 生產力的兩大要素:人(勞動者)和物(生產資料 ,其中生產工具的變革 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主要標志 )。勞動對象不 能構成生產力的因素。 例1-5 : ( 2011.1 , 2012書后)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主要標志是()。 A.生產工具的變革 B.分配方式的優(yōu)化 C.文化素質的提高 D.生存環(huán)

8、境的改變 4.生產關系和生產過程的四個環(huán)節(jié) 生產關系(社會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 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 上形成的,并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 生產和分配、交 換、消費等關系的總和。(人和人的關系) 社會生產過程的四個環(huán)節(jié) :生產、分配、交換、消費 。其中,生產是起決定作用的環(huán)節(jié) 。消費是最終目的和動力, 分配和交換是聯(lián)結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 。 生產關系包括的內容 :(1)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 ;(2)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 ;(3)產品的 分配、交換和消費形式 。 例1-6 :(舊版課后習題)構成 社會再生產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有(ACDE A.牛產B.占有C.分配D.交換E

9、.消費 例1-7: ( 2007, 2009, 2012書后)在 社會生產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環(huán)節(jié) 是(C)。 A.消費(最終目的和動力)B.交換(聯(lián)結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 )C.生產D.分配(聯(lián)結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 ) 例1-8: (2011.2 )人類社會生產的 最終目的和動力 是()。A.生產B.消費C.交才D D.分配 例1-9:(舊版課后習題) 生產關系的基礎 是(C)。A.生產力B.物質資料生產 C.生產資料所有制 D.勞動過程 5 .社會生產關系的基本類型(以生產資料所有制為基礎進行劃分) (1)以生產資料 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 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

10、(2)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 原始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未來共產主義社會 例1-10 : ( 2007年)人類歷史上以生產資料 公有制 為基礎的生產關系存在于( AE)。 A.原始社會 B.封建社會 C.奴隸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E.社會主義社會 6 .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 (1)生產方式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 構成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指人類社會為了生存和發(fā)展而謀取物質資料的方式,它是生產力和 生產關系的對立統(tǒng)一。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性質、發(fā)展變化)。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 ,出于經常變動之中,而

11、 生產關系則具 有相對穩(wěn)定性。 B.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也具有 反作用(適應推動、不適應阻礙)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guī)律 ,是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例1-11 : ( 2008年)社會生產方式包括兩個方面 是(CD) A.經濟基礎B.上層建筑C.生產力D.生產關系 E.生產資料 例1-12 :(舊版課后習題) 社會生產方式包括的兩個方面 是(B) A.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社會形態(tài)兩方面)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生產力的兩要素) 7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 (1)概念:一定社會形態(tài)中占主導地位的 8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D.勞動者和生產資

12、料(生產要素) 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這個社會的經濟基礎 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 并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 ,是這個社會的上層建筑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tǒng)一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tài) (2)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性質)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也有反作用 (適應則保護促進,不適應則阻礙) 8.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構成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總是從生產力的變化 開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最基本、 最深刻的動力, 生產力的變化決定生產關系的變化,并最終推動上層建筑的變

13、化和整個社會形態(tài)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例1-13 : ( 2010.2 )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總是從(C)的變化開始的。 A.生產關系B.經濟基礎C.生產力D.上層建筑 9.社會經濟規(guī)律的概念 經濟規(guī)律 就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體現著社會經濟活動的必然趨勢。 經濟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 (1)建立在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 (產生的基礎和變化的條件) (2)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不能消滅、廢除或改造,不能創(chuàng)造或制定) (3)人們必須尊重經濟規(guī)律(否則會受到懲罰) 承認經濟規(guī)律的客觀性,并不意味著人們在經濟規(guī)律面前無能為力,更不意味著人們可以任由經濟規(guī)律擺布

14、。 人們可以 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經濟規(guī)律。人們可以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 10.經濟規(guī)律的類型 (按照經濟規(guī)律賴以產生的 經濟條件 的不同) (1)在人類社會各個階段 中都起作用的經濟規(guī)律(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guī)律 ) (2)在幾個社會階段 中起作用的經濟規(guī)律( 商品經濟社會 的價值規(guī)律。商品經濟社會包括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 自然經濟社會包括原始、奴隸和封建社會) (3)只在一個社會階段 中起作用的經濟規(guī)律( 資本主義社會 的剩余價值規(guī)律、社會主義社會 的按勞分配規(guī)律) 在經濟規(guī)律體系中, 基本經濟規(guī)律 起主導作用,其他規(guī)律對基本經濟規(guī)律起制約作用

15、。(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 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guī)律,是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 二、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和演化 考試大綱的知識點 1 .人類社會經濟制度演變的原因 2.人類社會經濟制度所經歷的主要階段 知識點講解 2 .社會經濟制度的概念及其演變的原因 社會經濟制度是一定時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生產關系 的總和,它構成一定社會形態(tài)的 最基本、最本質的經濟基礎, 規(guī)定 著這一社會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 ,是區(qū)分人類歷史上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根本標志 。 在人類社會形態(tài)由低級向高級演進的過程中, 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16、) 的運動起著決定性作用,是 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根本原因 。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改變自身的性質 ,是社會經濟制度 變革的一般規(guī)律。 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過程。 例1-14 : ( 2012-69 , 2009年)區(qū)分人類歷史上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根本標志是() A科技進步水平 B社會文明狀況 C社會經濟制度 D市場發(fā)育程度 例1-15 : ( 2010.100 )關于社會經濟制度的說法,正確 的有(BCD)。 A.其變革可以依人的意志而轉移( 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過程 ) B.是一定時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生產關系的總

17、和 C.構成一定社會形態(tài)的最基本、最本質的經濟基礎 D.是區(qū)分人類歷史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根本標志 E.受一定社會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制約(相反, 社會經濟制度規(guī)定著這一社會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們的意識 形態(tài)) 例1-16 : ( 2011.75 )關于社會經濟制度 的說法,正確的有(CDE) A.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根本原因是 各階級的政治斗爭(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B.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可以依人的意志而轉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C.社會經濟制度規(guī)定著社會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 D.社會經濟制度是區(qū)分人類歷史上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根本標志 E.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guī)

18、律是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改變自身的性質 3 .人類社會經濟制度所經歷的主要階段 人類社會經濟制度的演變經歷了五個階段: 原始社會制度、奴隸社會制度、封建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社會主 義社會制度。分別表現為以下特征: 社會 形態(tài) 生產力 生產關系 其他 生產工具 生產資料所有制 人與人的關系 產品分配 原始社會 石器 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血緣關系為紐帶 的集體勞動,原始 的互相合作的關 系 勞動產品的原 始共有制以及 平均分配制度 最初的社會經濟 制度,原始社會末 期青銅器出現。 奴隸社會 金屬工具,特 別是青銅器 全部被奴隸主占有

19、 奴隸主占有奴隸, 奴隸在強制卜勞 動 全部歸奴隸主 所有 奴隸社會末期,進 入鐵器時代。 封建社會 鐵器 封建主占有大部分 土地。農民沒有或 只有很少的土地。 農民向地主租 地。 農民向地主繳 納地租,剩下的 歸自己所有。 封建主占有基本 生產資料(土地) 和不完全占有生 產者(農民或農 奴)是封建社會制 度的主要特征。 資本主義 社會 機器大工業(yè) 為主體的工 廠制度 資本家出資,占有 基本的生產資料。 資本家雇傭工人 進行生產。 資本家獲得剩 余價值,工人獲 得工資 4 .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紀六七十年代,

20、以 蒸汽機的發(fā)明和廣泛應用為標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紀后期,以 電、電機和內燃機 的發(fā)明和利用為標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 20世紀40年代,以 信息技術、空間技術、核能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 的應用為主要標志。 5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新增,主要來自被刪除的舊版第三章) (1)危機的根源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根源 在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資本主 義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 。當這種矛盾達到十分尖銳化的程度時,就會引起經濟危機的爆發(fā) (2)危機的根本特點和實質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特點和實質 是生產相對過剩,這種生產過剩不是與勞動者的實 際需要相比的絕對過剩,而是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 與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的相對過剩 。 例1-17 : ( 2012-54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特點和實質是() A生產相對過剩 B需求相對過剩 C需求絕對過剩 D生產絕對過剩 (3)危機對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作用 一方面造成生產力極大破壞和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激化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對經濟發(fā)展具有強制性的暫時調節(jié)(暫 時緩解基本矛盾) 由于資本主義所無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和歷史局限性,建立 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是資本主義發(fā)展 的必然趨勢。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相關搜索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