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四年級科學上冊 3.5《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
-
資源ID:5600499
資源大?。?span id="5nodegm" class="font-tahoma">38KB
全文頁數(shù):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年(秋)四年級科學上冊 3.5《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
2019年(秋)四年級科學上冊 3.5《聲音是怎樣傳播
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過程與方法:
借助實驗和想象,對聲音傳播的方式進行描述。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實驗,對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情況進行比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學難點】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實驗
【教學準備】音叉、“土電話”裝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線、尼龍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1、師:同學們,今天來到這里上課高興嗎?
生:高興。
2、師:那咱們先來聽一首歌曲,放松一下心情好嗎?(師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師生邊欣賞邊跟著做動作。)
3、師:同學們,我們從走進這個教室到現(xiàn)在,你都聽到了哪些聲音?
生:唱歌時拍手的聲音。
生:走路的聲音。
生:同學們唱歌的聲音。
生:唱歌時同學們跺腳的聲音。
生:老師講課的聲音。
4、師: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充滿聲音的世界里,不論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我們總能聽到各種聲音。白天我們能聽到汽車的叫聲,同學們的讀書聲;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能聽到鐘表的滴答聲、自己的心跳聲,甚到能聽到骨骼運動發(fā)出的聲音。那這些聲音是怎么傳到我們的耳朵里的呢?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板書課題)
二、研究聲音的傳播
(一)音叉聲音的傳播
1、師:(出示音叉)能使音叉產(chǎn)生聲音嗎?(會)怎樣讓它產(chǎn)生聲音呢?(敲一下)你能示范給大家看一下嗎(學生上臺示范)
2、師:看來同學們讓音叉發(fā)出聲音都沒問題,現(xiàn)在我可要加大難度了。我們要用擊打過音叉輕輕地觸及水面,看水面有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怎么做,小組討論一下吧。
3、小組討論
4、交流討論:你們是怎么做的?(用小錘擊打音叉,把擊打過的音叉輕輕地觸及水面,看水面有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
5、有不同意見嗎?
6、為了保證實驗的成功,你還什么要提醒大家 的嗎?
(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觸及水面)
6、分組實驗
7、交流:師:水面有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
(生: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觸及水面,音叉的振動引起了水的波動。)
師:那么音叉振動時是怎樣引起水面波動的呢?你能細致地描述出水面是如何波動的嗎?
8、小組交流、反饋:水面一撥一撥地從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開去
(二)小游戲
1、師:看到同學們學得那么認真,我們一走來做個小游戲 。平時我們經(jīng)常接聽電話,今天我們在課堂上也來做個接電話的小游戲。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喴仔‰娫?。出示實驗裝置,分別介紹。
2、大家想怎么玩,小組討論一下吧。
3、小組討論
4、交流討論:你們打算怎么玩的?
5、有不同意見嗎?
6、為了保證游戲的有效,你還什么要提醒大家 的嗎?
1)說話同學要小聲說話,以聽電話的同學不能直接聽到為宜。
2)接聽電話的時候,電話線要拉緊,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7、分組活動: “土電話”的研究
8、小組交流討論:紙杯里聽到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三)師小結: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chǎn)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
三、研究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
1、師:那么聲音是不是在所有的物體中都可以傳播的呢?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效果一樣嗎?
2、師:你們看,老師的實驗桌子上有這些材料 (出示材料)相同長的鋁箔尺、木制米尺、棉線、尼龍繩,你們大膽 猜想一下:聲音在這些材料中的傳播效果一樣嗎?
3、學生猜測
4、驗證:
1)師:同學們的猜測是否正確?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2)確定實驗方法: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法去驗證?小組討論一下。
3)交流實驗計劃,師小結實驗方法:
A.一同學在物體的一端,握住振動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纏繞在音叉上
B.另一個同學把物體的另一端緊靠耳朵,并使物體繃緊。
C.換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學盡量都要用同樣的力度敲擊音叉,另一端的同學必須仔細聽
D.然后記錄在記錄表格中。
E.記錄前先做好預測。
4)師:為了確保實驗成功,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呢?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相機提示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A.一定要保持安靜。
B.同一種材料 的實驗要多做幾次。
C.反復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最后再完成實驗記錄單。
5)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張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實驗記錄單,一張可以用文字來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記錄(簡介實驗記錄單,希望通過實驗把結果填入記錄單)
5、分組活動,并填寫好表格
按我們的實驗的方法及要求像科學家一樣去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測吧!
(小組合作實驗)
6、交流實驗發(fā)現(xiàn)。
師:各小組都已經(jīng)做完了,給大家2分鐘,整理一下你的實驗記錄單,完成的小組匯報。
7、各小組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與你預測結果一致嗎?最后發(fā)現(xiàn)聲音穿過哪種材料時效果最好(聲音最大)?
四、拓展延伸
1、師:小鬧鐘的聲音是如何進入到我們的耳朵中的?(出示玻璃鐘罩中的小鬧鐘)能畫出簡單的傳播路線圖嗎?
2、師: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氣,思考:聲音變化了嗎?為什么?
3、師:假設:當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全部被抽出后,我們聽到的聲音會有什么變化?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全部抽出后,聲音真得聽不到了,能說明什么問題嗎?
附送:
2019年(秋)四年級科學上冊 3.6《我們是怎樣聽到
聲音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
教學時間
學科
科學
課時
學習方法
實驗、觀察、探究
課題
6、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主備教師
輔備教師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nèi)耳構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信號傳遞到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
過程與方法:
通過研究大小、遠近不同的聲音是怎樣對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動產(chǎn)生影響的,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通過體驗活動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細心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學習重點
鼓膜的作用
學習難點
認識耳朵到底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教具學具
耳的結構圖、1個玻璃杯、氣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細沙
第( 一 )課時
導學設計
二次設計
導
學
過
程
一 、溫故互查
二人小組互查互說。
1、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2、聲音沿什么物體傳播比較快?
3、聲音在真空中能傳播嗎?
二、設問導學
1、激趣導入。
導學設計
二次設計
導
學
過
程
同學們,我們能聽到很多聲音,你知道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嗎?
2、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
三、自學解疑。
1、你知道耳朵的結構嗎?外耳、中耳、內(nèi)耳主要有哪些作用?
(1)出示耳朵結構圖
(2)自學:細心觀察、認真思考。
(3)匯報
外耳收集聲音通過耳道振動鼓膜,鼓膜振動聽小骨,聽小骨敲動耳蝸,耳蝸再把聲音傳給聽覺神經(jīng)。
2、實驗:聲音強弱不同對鼓膜振動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猜想:
發(fā)音程度
鼓膜振動情況
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強
較強
較弱
弱
3、匯報、交流。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我們的耳朵分為( )( )( )三部分。
(2)耳廓的作用是( ),鼓膜的作用是
導學設計
二次設計
導
學
過
程
( ),耳道( ),聽覺神經(jīng)( )。
(3)聲音大時,鼓膜振動( ),聲音小時,鼓膜振動( )。
(4)鼓膜很薄而有彈性,如果外界聲音特別大時,會使鼓膜( )。
2、為什么同樣的聲音因遠近不同,聽起來會不一樣?
3、判斷
(1)增加耳廓的大小,可使聲音聽得更清晰。 ( )
(2)許多動物的耳廓可轉動,是為了聽到各個方向的聲音。 ( )
(3)我們遇到巨大的聲音時,要張口或捂耳。 ( )
(4)如果鼓膜破了,我們就聽不到聲音了。 ( )
(5)聽小骨的作用是把聲音信號傳遞給大腦。 ( )
五、拓展延伸
既然聲音大引起我們耳鼓膜的振動大,過強的聲音有時會把我們的耳鼓膜振破,傷害我們的聽力,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聽力呢?
導學設計
二次設計
導
學
過
程
板
書
設
計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廓-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jīng)
課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