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上《冷熱與溫度》單元教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上《冷熱與溫度》單元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上《冷熱與溫度》單元教案.doc(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上《冷熱與溫度》單元教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 學會測量水溫的方法; ● 能夠收集數(shù)據(jù)并發(fā)現(xiàn)熱水變涼過程中的溫度下降規(guī)律。 知識與技能 ● 知道溫度的概念; ● 知道在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下降是有規(guī)律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體會到科學探究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學會測量水溫的方法。 2、 難點:。 教學準備: 冷水、熱水、燒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溫度計、鐵架臺。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建立溫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溫水和一杯熱水。 演示:將兩手的食指分別插入冷水杯和熱水杯,5秒鐘后,再同時插入溫水杯。 要求體會:兩個手指的感覺一樣嗎? 學生分組進行體驗,小組交流體會。 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共同的體驗促使學生在交流中準確描述自己的感受 二、形成溫度概念 學生試著對觀察的體驗做出自己的解釋。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憑自己的感覺不能準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 講解: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計可以準確的測定出物體的溫度。 三、學習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學生嘗試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同時思考:如何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在測量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測量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1) 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 液注變化穩(wěn)定后觀察溫度; (3) 觀察溫度要水平觀察; (4) 學習讀出溫度計的度數(shù)。 (教師可以適當創(chuàng)設一些錯誤情景,認學生分析。) 利用溫度計測量三杯水的溫度(先測冷水,再測溫水、最后測熱水)。 學生有使用溫度計的經驗,但缺乏科學性。讓學生在測量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造成誤差的原因,并判斷哪些誤差是可以避免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今年新增添的。 第2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預測水的溫度變化 提問::熱水放的時間長了會怎樣?如果隔相同的時間測量一次熱水的溫度,你認為熱水變涼的過程是怎樣的呢?溫度的下降會有規(guī)律嗎?如果有規(guī)律,可能是什么樣的規(guī)律? 學生的猜想可能有: 第一種可能性,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1) 呈現(xiàn)先快后慢的趨勢; (2) 呈現(xiàn)先慢后快的趨勢; (3) 溫度均勻下降。 第二種可能性,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變化沒有規(guī)律。 二、制定熱水變涼的研究計劃 討論:怎么才能做好這個實驗? 在討論中明確學生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需要哪些材料:(溫度計、鐵架臺、杯子、熱水、記錄紙、手表) (2)需要觀察什么?記錄什么? (3)怎樣記錄?從什么時候開始記?隔多長時間記錄? (4)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任務是什么?(拿溫度計、讀數(shù)、計時、記錄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 合作學習是科學探究的常用學習方法,每個組員都要承擔各自的角色,小組中每個人都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體作用。 三、小組研究,收集數(shù)據(jù) 學生取熱水和記錄表; 學生進行測量并記錄, 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熱水變涼的曲線圖,并學習分析數(shù)據(jù) 1、選擇一組記錄表,講述:記錄表有時不能很明顯的看出變化規(guī)律,我們可以用一條曲線圖來表示溫度的變化,這樣的圖就叫做曲線圖。 2、講解曲線圖的作法。 橫軸表示時間,豎軸表示溫度,教師示范作出曲線圖。 ①描點 ;②連線。 3、學生作曲線圖。 1)學生根據(jù)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線圖。 2)分析曲線圖,研究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 3)討論:溫度是怎樣變化的? 4、把各組的曲線圖貼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較: 1)剛開始的溫度一樣嗎?最后的溫度一樣嗎? 2)從曲線變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規(guī)律? 3)各組的曲線的彎度一樣嗎?造成不一樣的原因是什么? 5、小結發(fā)現(xiàn): 1)溫度是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逐漸降低的; 2)溫度下降呈現(xiàn)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 也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曲線圖來幫助學生認識到曲線圖的作用,如股市大盤的曲線圖。 作業(yè)設計 1、 再次預測:如果繼續(xù)觀測下去,溫度會怎樣變化?是否一直這樣降下去呢?會降到多少呢?水溫究竟下降到多少度? 2、 如果有杯涼水,測出涼水的溫度,然后給涼水加熱,那么溫度升高有什么規(guī)律呢? 兩項作業(yè)可以選其一。 板書設計: 1、冷熱與溫度 溫度 溫度計 記 錄 表 曲 線 圖 溫度逐漸下降,由快到慢。 思考:曲線圖的繪制如果能和觀察記錄結合在一起可能更好。有好的操作方案嗎? 2、熱的傳遞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 能夠做固體熱傳遞的實驗; ● 能夠做液體對流的實驗。 知識與技能 ● 知道熱總是從高溫處向低溫處傳遞; ● 知道傳導、對流、輻射是熱的三種傳遞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體會用數(shù)據(jù)進行論證的重要性; ● 體會到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也需要發(fā)揮想像力。 教學重難點 3、 重點:通過探究活動知道熱在金屬中是沿著金屬傳遞的,在水中則是由下向上,進行冷熱對流。 4、 難點:想到借助有形有色的物體來幫助觀察水的對流。 從水的對流聯(lián)想到空氣的對流。 教學準備:試管夾,涂了蠟的鋁片、蠟燭、酒精燈,燒杯,石棉網,三角架、茶葉,熱水?! ?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講述:今天,我們手冷的時候,爹媽會用溫暖的大手握住我們的小手。這說明熱可以傳遞。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熱的傳遞。 二、研究固體的熱傳遞方式 演示烤鋁片的方法。 要求:注意別燙到手; 可以從鋁片任何一個位置開始烤; 鋁片不要離蠟燭太近; 觀察蠟是怎么熔化的。 學生分組烤一烤涂了蠟的鋁片, 觀察蠟的熔化并用箭頭在圖(書68頁)中表示。 展示交流:蠟油熔化的規(guī)律? 小結:固體傳熱――傳導 三、探究液體的熱傳遞方式 出示用酒精燈加熱的水。 提問:酒精燈產生的熱傳遞到哪兒去了? 固體和液體傳熱的方式會相同嗎? 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觀察到燒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變熱的? 學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領取材料進行嘗試,感受哪種方案能夠有效的觀察到水的流動。 再用有效方案進行一次實驗(有效方案有很多種,鼓勵小組間選擇不同的方案),觀察水變熱的過程,并畫在記錄(書68頁)上。 展示交流:水變熱的規(guī)律? 小結:液體傳熱――對流。 我把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放在“用什么方法可以觀察到水如何變熱”。 讓學生在提出的方案通過嘗試選擇有效方案,也有助于學生觀察到有管借助是何種物體,觀察到的水流動都是相同的――對流。 第2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拓展到空氣傳熱方式。 引導學生思考空氣的傳熱方式。 觀看教學VCD 利用教學VCD處理難點。 二、了解輻射 學生自學19頁“輻射”。 三、應用并區(qū)分熱傳遞三種方式 分析圖(第19頁)中熱的傳遞方式, 注意,另外用紙畫書上的圖,但不要有箭頭,讓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自己加上箭頭。 直接看書,學生利用箭頭很容易分析出熱傳遞方式。去掉箭頭,學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熱傳遞的過程。 板書設計: 2、熱的傳遞 固體――傳導 液體 對 空氣 流 輻射 3、加熱和冷卻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 會做加熱糖的實驗,觀察糖的形態(tài)變化; ● 會做加熱鐵墊圈的實驗,能利用器具觀察到鐵墊圈的體積變化; ● 會做水和空氣的熱脹冷縮實驗。 知識與技能 ● 知道物體受熱后會改變形狀、體積; ● 知道固體、液體、氣體基本都具有熱脹冷縮性質; ● 知道人們可以通過加熱和冷卻物體做許多事; ● 知道溫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溫度計的發(fā)展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體會科學變化的豐富多彩; ● 意識到每一項科技發(fā)明都是科學家反復試驗和不斷改進的結果; ● 意識到科學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好處。 教學重難點 5、 重點:認識加熱和冷卻對物體形態(tài)、體積的影響 6、 難點: 學生設計液體和氣體的熱脹冷縮實驗 教學準備:砂糖、易拉罐底、蠟燭、火柴、玻璃片、固體體脹演示器、燒瓶、橡膠塞、玻璃管、氣球、水槽、冷熱水?! ?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話題“聚集” 討論:加熱和冷卻會對物體產生哪些影響?你為什么這樣想?理由是什么? 敢于猜想,并能用實驗加以驗證自己的猜想。 二、認識加熱和冷卻對物體形態(tài)的影響 創(chuàng)設情景:一塊糖,加熱后會有什么變化,冷卻呢? 提出實驗的要求: ① 先將蠟燭點著。 ② 將裝有糖的鍋放在蠟燭上。在覺得可以作畫的時候畫出你們小組心中的畫。 ③ 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燙到手。 教師巡視學生做實驗,并給以適當?shù)闹笇Ш蛶椭? 組織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并請各小組說出是在糖什么狀態(tài)下開始作畫的。 提問:有哪些物體加熱和冷卻后會產生相似的變化。請每人寫在活動記錄本上,并猜想描述出這個物體在加熱和冷卻后整個狀態(tài)的變化,并回家做實驗加以驗證。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與描述的能力。讓學生有意識的觀察,了解糖變化的過程。 第2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認識加熱和冷卻對固體體積的影響 提問:一些看不出變化的物體比如小鐵圈,在受熱以后會發(fā)生變化嗎? 看書上21頁實驗進行討論。 師演示固體體脹演示器。 小結:固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引導學生利用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二、認識液體和氣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提問:水和空氣在加熱和冷卻后會有鐵墊圈這樣類似的變化嗎? 指導學生設計液體和氣體的熱脹冷縮實驗(可以仔細看書上的方法)。 師生討論方法: 1) 借助什么可以觀察到液體或氣體體積的變化? 2) 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能夠證明液體或氣體的體積發(fā)生了變化? 3) 實驗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氣密性) 學生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嘗試。 小結:物體都有熱脹冷縮性質。 解釋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熱和冷卻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學生討論和教學VCD相結合。 板書設計 3、加熱和冷卻 形態(tài) 體積 加熱 變化 熱脹 冷卻 變化 冷縮 4、吸熱和散熱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 進行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性能的對比實驗; ● 能夠設計物體顏色對吸熱和散熱性能影響的實驗。 知識與技能 ● 知道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的性能是不同的; ● 知道深色的物體比淺色的物體吸熱、散熱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意識到結論需要數(shù)據(jù)來驗證; ● 意識到身邊的許多現(xiàn)象蘊含著科學道理; ● 培養(yǎng)認真、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并愿意與他人合作完成實驗。 教學重難點 7、 重點:探究不同物體、不同顏色物體的散熱和吸熱性能。 8、 難點:對比實驗中定量因素的設計。 教學準備:沙、水、燒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溫度計、彩色筆或墨汁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談話:今天,我們來研究不同物體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是否一樣這個問題,好嗎? 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出示問題也是導入的一個方法,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對熱的現(xiàn)象和有關問題有了一些了解。 二、探究不同物體的吸熱、散熱性能(沙和水) 1、引導學生提出假設。 ① 不同的物體,吸熱、散熱能力一樣嗎?比如說,沙和水,哪個吸熱快? ② 提出自己的猜測。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 ③ 怎樣才能讓別人相信你的觀點? 2、引導學生設計探究方案。 ① 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教師了解學生的現(xiàn)狀。 ② 談話,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獲得熱?怎樣較為科學、精確地知道物體吸熱后的變化?怎樣比較吸熱的快慢才是科學的? (注:實驗中,要考慮到沙子要干,這一點可能學生不會考慮到,教師可適當提醒。) ③ 說說有哪些注意事項如問:沙子是濕的,行嗎?為什么? ④ 學生討論制定方案:怎樣比較沙和水,誰散熱快。 3、學生分組到室外實驗,師巡視,檢查學生記錄情況。 4、交流實驗結果。 5、討論:從這一實驗結果,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6、指導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繪制曲線圖。 在進行討論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了解了設計對比實驗的方法,這種討論在科學學習中應該是經常發(fā)生的,討論的過程,又是學生思維外顯的過程,教師可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第2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探究不同顏色物體的吸熱、散熱性能。 1、 提問:不同的物體吸熱散熱性能不一樣,那同一物體,不同顏色,它們吸熱散熱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 2、 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 3、 請學生按四人小組討論制定方案。師巡視,了解情況,作個別指導。要哪些材料?怎樣操作?怎樣保證對比實驗的條件控制?可放手讓學生自行制定。鼓勵學生盡可能想出不一樣的方案。 4、 學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5、 學生到室外分組活動。 6、 匯報交流:什么現(xiàn)象?能得出什么結論? 7、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 嘗試自己獨立設計探究方案。 二、了解生活中覺吸熱、散熱現(xiàn)象的原理及應用。 1.談話: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體的吸熱、散熱性能? 2.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3.教師也可作適當補充。 聯(lián)系實際生活,找出生活中應用物體吸熱、散熱性能的例子。體會利用科學知識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三、拓展作業(yè) 設計一個保溫杯,看哪個小組設計的保溫杯效果最好。 板書設計: 4、吸熱和散熱 吸熱 散熱 沙 快 快 水 慢 慢 5、 加熱、冷卻后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 能夠通過云、霧、雨、霜的模擬實驗了解它們的成因; ● 能夠通過對沸騰和蒸發(fā)現(xiàn)象的研究,了解空氣中水蒸氣的成因; ● 能夠通過了解水結冰、沸騰、凝結的條件; ● 能夠通過親身感受認識到水在蒸發(fā)時會吸收熱量; ● 能夠通過圖示法總結水的三態(tài)變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 知識與技能 ● 知道云、霧、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 知道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 ●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環(huán)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體會到自然界的神奇變化; ● 感受物質的循環(huán)變化。 教學重點:認識自然界中水的三種形態(tài)及相互轉化。 教學準備:玻璃杯、冰塊、易拉罐、濕毛巾、鹽、溫度計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認識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體 提問:你見過哪些形態(tài)的水? 教師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美麗的水體。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關水的問題 提問:關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引導到水的變化問題上來,為下面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 三、設計實驗,制造云、雨、霧 1、造云 (1) 談話:剛才我們看過了各種形態(tài)的水,你們覺得好看嗎?你們想自己動手制造出她們嗎?那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做吧! (2) 學生參照課本提示,討論實驗方法。 (3) 分小組活動,仔細觀察、思考并記錄: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4) 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意見,再選派代表匯報、交流小組討論的結果。 (5) 教師講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霧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1) 提問:你知道雨是怎樣形成的嗎? (2) 學生回答。 (3) 學生設計實驗,模擬雨的形成,將設計結果記錄下來。 (4) 匯報設計方案,互相評價,選擇合理的方案進行實驗。 (5) 講解:當小冰晶下落時,如果地面溫度低于零攝氏度,就會下雪。 通過模擬云和霧的形成,可以讓學生認識自然界中云和霧形成的道理。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實驗,指導學生認識水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發(fā)生變化。 第2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講述: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關于水的知識。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寫“水”。 二、設計實驗,制造露、霜 1、造露 (1)參照課本設計實驗方案,明確方法。 (2)分組實驗,匯報結果。 2、造霜 (1)參照課本設計實驗方法。 (2)分組實驗,仔細觀察:易拉罐外出現(xiàn)了什么?這時的溫度是多少? 通過結冰實驗,學生可以認識水的冰點,同時認識霜是怎樣形成的,這個實驗中包括液態(tài)的水變成固體和氣態(tài)的水變成固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同時認識到水的兩種變化。 三、認識水的蒸發(fā)、水蒸氣的凝結現(xiàn)象。 1、 談話:小朋友看看剛才老師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的“水”字還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 2、 學生回答。 3、 教師講解:液態(tài)的水受熱后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這種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你能做一個蒸發(fā)的實驗嗎?(讓學生將水滴到手背上體會蒸發(fā)的作用。) 4、 設計實驗方案。 5、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發(fā)加快? 6、 了解自然界的蒸發(fā)現(xiàn)象:列舉你知道的蒸發(fā)現(xiàn)象。 7、 講解:水蒸氣遇冷后,又從氣體變成液體,這種現(xiàn)象叫做凝結。云、霧、露、雨等都是由空氣中的水凝結成的。 四、認識水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 1.提問:水在自然界有哪幾種形態(tài)?在什么條件下,它們互相轉化? 2.根據(jù)課文圖示,將水循環(huán)的過程自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或者編成童話劇來表演。 附送: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上《冷熱與溫度》備課教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會測量水溫的方法。 2.能夠收集數(shù)據(jù)并發(fā)現(xiàn)熱水變涼過程中的溫度下降規(guī)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溫度的概念; 2.知道在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下降是有規(guī)律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體會到科學探究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學會測量水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冷水、熱水、燒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溫度計、鐵架臺。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建立溫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溫水和一杯熱水。 演示:將兩手的食指分別插入冷水杯和熱水杯,5秒鐘后,再同時插入溫水杯。 要求體會:兩個手指的感覺一樣嗎? 學生分組進行體驗,小組交流體會。 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共同的體驗促使學生在交流中準確描述自己的感受 二、形成溫度概念 學生試著對觀察的體驗做出自己的解釋。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憑自己的感覺不能準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 講解: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計可以準確的測定出物體的溫度。 三、學習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學生嘗試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同時思考:如何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在測量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測量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液注變化穩(wěn)定后觀察溫度; 觀察溫度要水平觀察; 學習讀出溫度計的度數(shù)。 (教師可以適當創(chuàng)設一些錯誤情景,認學生分析。) 利用溫度計測量三杯水的溫度(先測冷水,再測溫水、最后測熱水)。 學生有使用溫度計的經驗,但缺乏科學性。讓學生在測量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造成誤差的原因,并判斷哪些誤差是可以避免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今年新增添的。 第2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預測水的溫度變化 提問::熱水放的時間長了會怎樣?如果隔相同的時間測量一次熱水的溫度,你認為熱水變涼的過程是怎樣的呢?溫度的下降會有規(guī)律嗎?如果有規(guī)律,可能是什么樣的規(guī)律? 學生的猜想可能有: 第一種可能性,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呈現(xiàn)先快后慢的趨勢; 呈現(xiàn)先慢后快的趨勢; 溫度均勻下降。 第二種可能性,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變化沒有規(guī)律。 二、制定熱水變涼的研究計劃 討論:怎么才能做好這個實驗? 在討論中明確學生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需要哪些材料:(溫度計、鐵架臺、杯子、熱水、記錄紙、手表) (2)需要觀察什么?記錄什么? (3)怎樣記錄?從什么時候開始記?隔多長時間記錄? (4)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任務是什么?(拿溫度計、讀數(shù)、計時、記錄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 合作學習是科學探究的常用學習方法,每個組員都要承擔各自的角色,小組中每個人都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體作用。 三、小組研究,收集數(shù)據(jù) 學生取熱水和記錄表; 學生進行測量并記錄, 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熱水變涼的曲線圖,并學習分析數(shù)據(jù) 1.選擇一組記錄表,講述:記錄表有時不能很明顯的看出變化規(guī)律,我們可以用一條曲線圖來表示溫度的變化,這樣的圖就叫做曲線圖。 2.講解曲線圖的作法。 橫軸表示時間,豎軸表示溫度,教師示范作出曲線圖。 ①描點 ;②連線。 3.學生作曲線圖。 1)學生根據(jù)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線圖。 2)分析曲線圖,研究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 3)討論:溫度是怎樣變化的? 4、把各組的曲線圖貼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較: 1)剛開始的溫度一樣嗎?最后的溫度一樣嗎? 2)從曲線變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規(guī)律? 3)各組的曲線的彎度一樣嗎?造成不一樣的原因是什么? 5、小結發(fā)現(xiàn): 1)溫度是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逐漸降低的; 2)溫度下降呈現(xiàn)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 也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曲線圖來幫助學生認識到曲線圖的作用,如股市大盤的曲線圖。 作業(yè)設計 再次預測:如果繼續(xù)觀測下去,溫度會怎樣變化?是否一直這樣降下去呢?會降到多少呢?水溫究竟下降到多少度? 如果有杯涼水,測出涼水的溫度,然后給涼水加熱,那么溫度升高有什么規(guī)律呢? 兩項作業(yè)可以選其一。 板書設計: 1、冷熱與溫度 溫度 溫度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冷熱與溫度 2019 2020 年蘇教版 科學 冷熱 溫度 單元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563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