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語文《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計
《九年級下冊語文《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下冊語文《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曹劌論戰(zhàn)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和《左傳》。 2.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疏通文義,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曹劌的軍事智慧與仁人之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在戰(zhàn)爭中,人心所向、正確的戰(zhàn)略是取勝的兩個必要條件。毛澤東“敵疲我打”的防御戰(zhàn)術就是受到春秋時期“長勺之戰(zhàn)”的啟發(fā)。今天就讓我們回到公元前684年,和與孔子同時代的魯國史官左丘明一起來見證這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認識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簡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說姓丘,名明,左乃尊稱),春秋末期魯國人。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太史公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為史官,并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于周史”,據有魯國以及其他封侯各國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辟的編年史《左傳》,和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史家的開山鼻祖。 作品簡介:《左傳》也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經典之一,是我國較早的一本史學著作和重要的文學著作。相傳為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記載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目標導學二:把握文中常見文言現象 【詞類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詞用作動詞,賜福,保佑) ②公將鼓之(名詞用作動詞,擊鼓) 【一詞多義】 ①故: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故逐之(所以) ②以:何以戰(zhàn)(憑、靠)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③之:肉食者謀之(代詞,代這件事) 公與之乘(代詞,代指曹劌) 故克之(代詞,代指齊軍) 小大之獄(結構助詞,的) 公將鼓之(助詞,起補足音節(jié)的作用) 【古今異義】 ①又何間焉(古義:參與;今義:隔開,不連接) ②肉食者鄙(古義:目光短淺;今義:粗俗,低下;輕視,看不起) ③犧牲玉帛(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放棄或損害某些利益) ④必以情(古義:誠心;今義:感情) ⑤再而衰(古義:第二次;今義:又,又一次) 目標導學三:疏通文義,整體感知 1.本文有幾條線索?分別是什么? 明確:兩條。(1)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2)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2.本文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講了哪些事,請做簡要概括。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先討論了“何以戰(zhàn)”,再記敘了勝戰(zhàn)過程,最后評戰(zhàn)。 目標導學四:詳細解讀,體會“論戰(zhàn)”智慧 1.閱讀第一段,說說第一段寫了什么內容,可以分為幾層。 明確:第一段寫魯國戰(zhàn)前的準備,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從開始到“乃入見”)寫曹劌跟鄉(xiāng)人的對話,說明曹劌“請見”的原因;第二層(從“問”到段末)寫曹劌跟魯莊公的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 2.曹劌的身份是怎樣的?為什么他要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呢? 明確:從“其鄉(xiāng)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份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但他“位卑未敢忘國憂”。一句“肉食者鄙”,表明他已經觀察到了君主身邊未有長策的弊端;而“未能遠謀”不僅是對自己深謀遠慮的充分肯定,而“遠謀”二字,也正是整個論戰(zhàn)的核心。 3.“何以戰(zhàn)”是個賓語前置的句子,這句話引出了下文分析戰(zhàn)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做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明確: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4.對于魯莊公的準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對于第一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于第三個準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5.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6.閱讀第二段,說說在進行具體的反攻戰(zhàn)時,魯莊公與曹劌做了怎樣的戰(zhàn)略決策。 明確: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反攻,但是被曹劌阻止,等待齊人三鼓之后才肯發(fā)起反攻戰(zhàn);而在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作了充分的判斷后才發(fā)起追擊戰(zhàn)。 7.魯國戰(zhàn)勝齊國后,曹劌向魯莊公解釋了自己決策的原因。請你閱讀第三段,結合曹劌的解釋,談談你對他戰(zhàn)略決策的領悟。 明確:按照曹劌的說法,這次戰(zhàn)役是把準了兩個時機,一是利于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魯軍按兵不動,養(yǎng)精蓄銳。齊軍第一次擊鼓進軍,士氣正旺;第二次擊鼓,士氣開始低落;第三次擊鼓,士氣已經完全衰竭。在此關鍵時刻,曹劌采取“敵疲我打”的方針,終于化劣勢為優(yōu)勢。二是追擊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魯軍雖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勝利,但曹劌并未輕敵,“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正所謂兵不厭詐,這是不可不提高警惕的。直到親自察看敵情,發(fā)現敵軍“轍亂”“旗靡”,確認了齊軍是狼狽逃竄,潰不成軍,才乘勝追擊,終于取得了戰(zhàn)役的勝利。 目標導學五:把握人物形象 請你結合上述分析,說說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 曹劌形象: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zhàn),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zhàn),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zhàn),表現他過人的謀略。 魯莊公形象:魯莊公作為國君的見識“鄙”: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這是他政治思想上的缺陷;他急于求戰(zhàn),急于攻擊,說明他沒有很好的軍事指揮能力。但他又并非昏君,備戰(zhàn)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zhàn)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zhàn)后問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三、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顧及學生在譯讀先秦史料文章有一定的難度,于是首先注重文言現象的把握,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尤其注意理解詞語古今義的差別。此外,在具體感知內容的過程中,以提問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關注曹劌在整個論戰(zhàn)過程中的智慧表現,感受先民寓于戰(zhàn)爭中的智慧。 教學過程中,仍然有許多知識點未能提及,如賞析本文的語言精練特征,探究本文為“論”戰(zhàn)為何表現為記敘文記事。諸此知識點在時間充裕的前提下宜被提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 語文九年級下教案 語文九年級下教學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5775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