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古詩誦讀敕勒歌》名師公開課優(yōu)質(zhì)教案2鄂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古詩誦讀敕勒歌》名師公開課優(yōu)質(zhì)教案2鄂教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敕勒歌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識記“陰、籠、蒼、?!?個生字的字音;正確書寫,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生
字并理解含義。注意多音字“見”。
2、正確、流利地朗讀民歌;做到不讀錯,不讀漏,重點讀出民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背誦民
歌。
3、在朗讀中了解詩歌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及敕勒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嘗試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讀出喜愛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 .師:今天,老師想帶領大家去草原看看,欣賞下平日里在城市難得一見的北方風景。(課
件出示:配樂草原風景視頻)
2 .師:同學們邊看邊記錄,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學生自由回答)(板書:牛
羊草原藍天)
(說話訓練:用我看到了,還有.把回答補充完整。)
!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語來
贊美它的呢?其實在距今
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
3 .師:藍藍的天空,高高的山脈,牛羊成群,這是多美的畫卷呀形容它、贊美它。你們想不想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是如何形容它、1500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人用簡單的27字概括了我們剛剛的感嘆,
歌》吧?。ǔ鍪菊n題《敕勒歌》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生:什么是敕勒,北朝民歌又是什么意思?)(解釋
課題:敕勒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以飼養(yǎng)牛羊為生,生活在草原上。)(北朝:
3、公元386年一公元581年。民歌:民族中人們用唱歌的方式來傳播的歌曲。內(nèi)容大多與生活有關。)所以《敕勒歌》是一首民族用來描寫與有關的詩歌。(點名請學生
完成填空)。
2 .自學古詩
要求:(1)自由輕聲讀民歌。讀通,讀順句子。
(2)自學生字寶寶,用你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它們。
3 .檢查:
(1)齊讀詩歌,點名讀,開火車朗讀
(注意:“籠”“見”的讀音。)
(2)學習生字:陰、籠、蒼、茫
陰:yin前鼻音,左右結(jié)構(gòu),區(qū)別與“陽”。組詞:陰天,陰晴不定。復習之前學習過的生字:音也是前鼻音。
籠:形聲字,下面是龍。竹字頭,像用一個竹子做的東西從上面把龍蓋住。組
詞:籠罩,籠蓋
4、
蒼:形聲字,下面是倉。蒼是一種顏色一一青色。組詞:蒼茫,蒼翠。文中
天蒼蒼:形容天空非常藍。
茫:形聲字。注意是上下結(jié)構(gòu):H匯。不能把三點水單獨寫在左邊。組詞:
茫洋,茫茫。茫是表示面積大,廣闊,看不到邊際。文中野茫茫:形容草地廣闊無邊,一望無際。
(3)帶著對生字的理解,重讀課文。把“天蒼蒼,野茫?!弊x出重音強調(diào)。
三.詩歌理解:
1 .字詞理解: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陰山:陰山山脈,大部分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境內(nèi)。
穹廬:蒙古人住的圓形帳篷,也稱蒙古包。
籠蓋:籠罩、遮住、蓋住。
蒼蒼:深青色,本課可理解為藍藍的。茫茫:遼遠,沒有邊際。
2 .詩
5、歌的整句翻譯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像圓圓的大屋頂,籠罩在原野上。(大草原
天高地闊,一望無邊)藍藍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邊,風吹過來,草低下了頭,(草低
見牛羊,表示草的肥沃茂盛)露出了一群群肥壯的牛羊。(由于本課的詞語同學大多不了
解,首先讀通詩句,逐字講解。通過反復朗讀和之前的草原視頻來加深學生理解。)
3 .師:同學們,詩歌中描繪的景色是否與你起初看到視頻內(nèi)的景色一致?誰來幫他們配配對!脫離多媒體課件,師指著板書請學生朗讀相應詩句。
4 .拓展學習:學習完民歌,你們是否對課文有什么疑問?老師有個疑問,風吹草低見牛羊”:
為什么草低了才看得見牛羊?
5 .草原上的草又高又綠,作者描寫的都是草原上最美麗的景色!那么你發(fā)現(xiàn)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情感?你喜歡這首民歌嗎?請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學生自己朗讀,分男女
分別朗讀,讀出氣勢)
6 .請試著自己背誦民歌,或者邀請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背誦。
比一比,誰是背誦小高手??凑l能用最短的時間背下古詩。點名抽背,帶領全班一起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