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2019-2020學(xué)年九年級下冊語文第3單元第10課《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練習(xí)A卷.doc
人教部編版2019-2020學(xué)年九年級下冊語文第3單元第10課《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練習(xí)A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 基礎(chǔ)知識積累與運(yùn)用 (共7題;共36分)
1. (9分)本文選自《________》,標(biāo)題是后人加的。唐雎,人名?!安蝗枋姑笔侵竉_______。文章標(biāo)題概括了________。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余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zhàn)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tǒng)一了天下。安陵國是________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后,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________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2. (8分)解釋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詞語。
①陶后鮮有聞________②柳條將舒未舒 ________
③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________④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3. (7分)解釋下面各句中加下劃線的詞語。
①叩而與語 ________
②請師之 ________
③陰有歸志 ________
④光鑒毫芒 ________
⑤須眉畢見 ________
⑥王竊欣慕 ________
⑦我固謂不能作苦 ________
⑧薄暮畢集 ________
4. (3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________。
5. (5分)劉向(約前77—前6),原名________,字子政,西漢末年________家、目錄學(xué)家、________家,沛縣(今屬江蘇)人。劉向的散文敘事簡約,理論暢達(dá),舒緩平易?!禵_______》是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全書共________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________策?!稇?zhàn)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________時期政治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dāng)時________(即策士)游說之辭的匯編,該書文辭優(yōu)美,語言生動,富于________的機(jī)智,描寫人物繪
聲繪色,常用于闡述道理。
6. (2分)劃線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B . 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
C .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D . 食之不能盡其材。
7. (2分)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 . 縛者曷為者也
B . 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C . 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D . 寡人反取病焉
二、 問答題 (共3題;共15分)
8. (5分)安陵君能以五十里之地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請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
9. (5分)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10. (5分)言為心聲,言為思想外衣,語言宣之于口,也是人物形象的寫照。秦王和唐雎的一番舌戰(zhàn),一方盛所凌人,殺機(jī)重重,一方大義凜然,針鋒相對。他們在機(jī)鋒的語言背后,各自給你一種怎樣的印象和感受?
三、 文言文閱讀 (共3題;共61分)
11. (29分)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乙】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丙】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dá)。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厚相結(jié)納。及魏武帝①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zhì)②而備失勢,眾寡而無立錐之地。亮?xí)r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quán),求援吳會③。權(quán)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zhàn)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帝號,拜亮為丞相。
(選自晉陳壽《進(jìn)<諸葛亮集>表》)
【注釋】①魏武帝:曹操。②舉州委質(zhì):把整個荊州作為見面禮送給曹操。③吳會:吳國。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②庶竭駑鈍:________
③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
④身使孫權(quán),求援吳會:________
(2)下列劃線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 以傷先帝之明 益州既足,以亮為軍師
B .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躬耕于野,不求聞達(dá)
C . 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 上使外將兵
D . 此臣所以報先帝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3)把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4)從甲乙兩段來看,諸葛亮最終的目標(biāo)是什么?(不超過10個字)
(5)結(jié)合這三段文字對諸葛亮的刻畫,說說諸葛亮在你心中是一個怎樣的人?
12. (15分)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本文作者_(dá)_______,明初文學(xué)家。與劉基、高啟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本文題目中的“序”,和我們今天所說的某書序言的“序”含義不同,這里的序指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劃線字。
①腰白玉之環(huán)出 解釋: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綺繡 解釋:________
(3)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4)“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5)作者寫自己艱苦求學(xué)經(jīng)歷的目的何在?
(6)讀了本段文字,你覺得作者最終能學(xué)業(yè)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13. (17分) 唐雎不辱使命(節(jié)選)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詞。
①休祲降于天________
②天下縞素________
③長跪而謝之________
④寡人諭矣 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下劃線的“以”與“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 .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
B . 扶蘇以數(shù)諫故
C . 以大易小,甚善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4)有人說:“根據(jù)史實,秦王能統(tǒng)一六國,成就大業(yè),應(yīng)該是個英雄.”你是怎樣看待秦王這個人的?結(jié)合選文,發(fā)表你的見解。
第 9 頁 共 9 頁
參考答案
一、 基礎(chǔ)知識積累與運(yùn)用 (共7題;共3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 問答題 (共3題;共15分)
8-1、
9-1、
10-1、
三、 文言文閱讀 (共3題;共61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