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樞密韓太尉書》學習要點
《九年級語文《上樞密韓太尉書》學習要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語文《上樞密韓太尉書》學習要點(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上樞密韓太尉書學習要點【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中的重點詞語。熟讀課文,并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全文。2、 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全文,體會本文的“氣”、“勢 ”。學習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構(gòu) 思。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高遠的志向?!緦W習重難點】疏通文字,理解句意,理解養(yǎng)氣與為文的關(guān)系。 反復誦讀,體會本文疏蕩的文氣和跌宕的文勢,背誦課文第1、2段。理解文章的寫作目的,領(lǐng)略本文 “意在此,而言在彼 ”、巧妙含蓄表達干謁之意的藝術(shù)手法?!緦W海導航】一、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蘇轍(10391112),字子由,自號潁濱遺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蘇轍博聞強記, 勤奮
2、好學, 少年時即顯露出出眾的才華。 嘉佑元年, 蘇轍與父、 兄同至汴京, 頗得當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次年與蘇軾同榜考取進士,名動京師。蘇轍踏上仕途后, 在對待王安石新政等事當中, 表現(xiàn)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但后來因其兄 “烏臺詩案 ”的牽累和忤逆了元豐 諸臣等而屢遭貶謫,晚年在貶官處許州(今河南許昌)筑室定居,自號潁濱遺老?!安粡团c人相見。終日默坐,如是者幾十年?!?宋史 蘇轍傳)有欒城集傳世。樞密韓太尉, 即韓琦。 當時掌管全國軍事, 相當于秦三公之一的 “太尉 ”之職, 故稱之。 當年, 蘇轍考中進士之后,未得見身居要職、詩文并擅的韓琦,就寫了這封才氣橫溢的自薦信求見。 寫這封請謁書時,
3、蘇轍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節(jié)未顯,怎樣才能說動名滿天下的韓琦呢?聰敏的 蘇轍沒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諛,而是獨從作文之道入手,“更不作喁喁細語,一落筆便純是一片奇氣 ”金圣嘆語),一路跌宕蓄勢,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謁求進之事納入文學活動的范圍,顯 得高雅脫俗, 這不能不讓韓琦對這位初出茅廬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蘇轍提出的 “文氣說 ”強調(diào)后天實踐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關(guān)于“文氣 ”的文學理論。 九百多年來,這篇佳作一直傳誦不衰,深受人們喜愛。二、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汩沒(gu)恣觀(z 宮闕(qu8倉廩(I1n)苑囿(y du)翰林(h dn)恃(sh )憚(d n)嵩山(song
4、)三、注意下列詞語及句子的意思。執(zhí)事:侍從、受差遣辦事的人。不直接稱呼對方,而指對方為左右管事的人,表示恭敬。致:得到。稱:相當,配合。 浩然之氣:正大剛直之氣。 太史公:指司馬遷。 燕趙:這里泛指北方。 疏蕩:灑脫不受拘束。其氣充乎而不自知:這是因為他們的浩氣充滿在他們的胸中而流露在他們的形貌之外,體現(xiàn)在他們的言語間而表現(xiàn)在他們的文章中,而他們自己卻并沒有意識到。 鄉(xiāng)黨:泛指鄉(xiāng)里。相傳周朝的制度以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 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自廣,指開闊自己的胸襟; 全句意為: 沒有高山曠野可供登臨觀 覽以開闊自己的胸襟??炙煦闆]:恐怕(志氣)因而埋沒。 過秦漢之故都:經(jīng)過了秦、
5、漢的故都。 恣觀終南、嵩、華之高:盡情觀賞了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 北顧黃河之奔流:北望黃河的奔騰巨流。四夷:指周邊各少數(shù)民族。 而轍也未之見焉: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然而我蘇轍至今還未曾見到您。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且夫,句首發(fā)語詞,可以理解為“況且 ”;志,有志于。雖:即使。光耀:指人的風采。 然后可以盡天下之大觀:這樣就可以說是飽覽了天下的壯觀。 向之來:指先前來京城應試。向,以前。斗升之祿:指很微薄的俸祿,這里指低級官職。待選:等待朝廷選拔。作者當時已經(jīng)進士及第,取得做官的資格,還須參加吏部考試,考中 后才能授官。優(yōu)游:從容閑暇。治:研究。辱教:屈尊教導。辱,謙詞,承蒙的
6、意思。幸:幸運。古今異義詞:不過其鄰里鄉(xiāng) 黨之人(古義:古五百家為黨;今義:政黨、集團。)向之來(古義:從前;今義:朝向。)豈 嘗執(zhí)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古義:曾經(jīng);今義:品嘗。)其居家所與 游 者(古義:交往;今義:游泳。)一詞多義:生:轍 生 好為文(生性、平生)轍 生 十有九年矣(出生)見:而轍也未之 見 焉(拜見)動乎其言而 見 乎其文(同 “現(xiàn) ”)然:故決然舍去(形容詞詞尾,的樣子)然 文不可以學而能(連詞,但是)雖:雖無所不讀(雖然)雖多而何為(即使)顧:北 顧 黃河之奔流(看、望)顧 野有麥場(回頭看)三顧茅廬(拜訪)以:太尉 以才略冠天下(介詞,憑)聞一言 以 自壯(連詞,來)天
7、下之所恃 以無憂(連詞,而)倒裝句:未之見。動賓倒裝句。未見之。沒有見到您四、參考譯文。上樞密韓太尉書太尉執(zhí)事: 轍生好為文, 思之至深。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學而能, 氣可以養(yǎng)而致。 孟子曰: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 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zhí) 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太尉執(zhí)事:轍生性喜好寫文章,對此想得很深。 我認為文章是氣的外在體現(xiàn),然而文章不是 單靠學習就能寫好的,氣卻可以通過培養(yǎng)而得到。孟子說:“我善于培養(yǎng)我的
8、浩然之氣。 ”現(xiàn)在看他的文章,寬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間,同他氣的大小相稱。司馬遷走遍天下,廣覽四海名山大 川,與燕、趙之間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羈,頗有奇?zhèn)ブ畾?。這兩個人,難道單 靠執(zhí)筆學寫這種文章就能到如此地步的嗎?這是因為他們的氣充滿在內(nèi)心而流露到外貌,發(fā)于言語而表現(xiàn)為文章,自己卻并沒有覺察到。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 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 無高山大 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恐遂汩沒,故 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 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
9、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 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辨,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 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天下之所恃以無憂, 四夷之所憚以不 敢發(fā),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轍出生已經(jīng)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時所交往的,不過是鄰居同鄉(xiāng)這一類人。所看到的, 不過是幾百里之內(nèi)的景物, 沒有高山曠野可以登臨觀覽以開闊自己的心胸。 諸子百家的書, 雖然無所 不讀,然而都是古人過去的東西,不能激發(fā)自己的志氣。我擔心就此而被埋沒,所以斷然離開家鄉(xiāng),去尋求天下的奇聞壯觀, 以便了解天地的廣大。 我經(jīng)
10、過秦朝、 漢朝的故都, 盡情觀覽終南山、 嵩山、華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黃河奔騰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 抬頭看到天子宮殿的壯麗,以及糧倉、府庫、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這才知道天下的廣闊 富麗。見到翰林學士歐陽公,聆聽了他宏大雄辯的議論,看到了他秀美奇?zhèn)サ娜菝玻?同他的學生 賢士大夫交游, 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匯聚在這里。 太尉以雄才大略稱冠天下, 全國人依靠您而 無憂無慮,四方各少數(shù)民族懼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內(nèi)像周公、召公一樣輔君有方,領(lǐng)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樣御侮立功??墒俏抑两襁€未見到您呢。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
11、于水見黃河 之大且深,于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愿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后可 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況且一個人的學習, 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 即使學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轍這次來, 對于山, 看到了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對于水,看到了黃河的深廣;對于人,看到了歐陽公;可是 仍以沒有謁見您而為一件憾事。 所以希望能夠一睹賢人的豐采, 就是聽到您的一句話也足以使自 己心雄志壯,這樣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壯觀而不會再有什么遺憾了。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向之來,非有取于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 選,便得優(yōu)游數(shù)年之間,將以益治其文,且學為政。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
12、又幸矣!轍年紀很輕,還沒能夠通曉做官的事情。先前來京應試,并不是為了謀取微薄的俸祿, 偶然 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歡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賜還鄉(xiāng), 等待吏部的選用, 使我能夠有幾年空 閑的時間, 將用來更好地研習文章,并且學習從政之道。 太尉假如認為我還可以教誨而屈尊教導 我的話,那我就更感到幸運了。五、理清脈絡。第1段: 主要闡述自己的文學主張。 作者提出 “文者氣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學而能, 氣可以 養(yǎng)而致 ”, 明確 “氣 ”對于為文的重要性,并以孟子和司馬遷為例來佐證。第2段:寫自己實踐文學主張的情況。自己去鄉(xiāng)遠游,飽覽了名山大川、秦漢故都、天子宮 闕,頓時眼界大開,尤其提到見到歐陽修后
13、的感慨,自然引出想見韓琦的愿望。第3段:進一步申述想見韓琦的迫切愿望。第4段:回應開頭,重申 “生好為文 ”的志氣,并以求教之語作結(jié),含蓄得體。六、分析理解。1、文章開篇就提出了什么觀點?明確: 蘇轍在文章開篇即提出了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 ” 的觀點。即文章要有 “文氣 ”,寫文章的方法不是學會的,寫文章的人要善于 “養(yǎng)氣 ”。“文氣 ”是就 作品而言,指充盈于作品中的充沛的精神力量; “養(yǎng)氣 ”是就作者而言,指文章作者培養(yǎng)自己的思 想內(nèi)涵和藝術(shù)修養(yǎng)。蘇轍認為:文章要有充沛的精神力量, 寫文章的方法不是學會的, 寫文章的 人要善于豐富自己的思想內(nèi)涵和提高藝術(shù)修養(yǎng)
14、。 文章的語言、技巧必須通過學習才能學會, 但文 章中所體現(xiàn)出作者的思想、精神、氣質(zhì)則必須通過加強修養(yǎng)而得到,光靠學是學不來的。2、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如何證明他的觀點?明確: 作者提出觀點后,先引用孟子的話為道理論據(jù)來證明, 然后舉孟子、司馬遷二人的事 例為論據(jù)來證明。孟子: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T內(nèi)在修養(yǎng)T養(yǎng)氣司馬遷:行天下T豐富外在閱歷T養(yǎng)氣二人養(yǎng)氣的途徑不同, 但都使他們的文章達到了文氣充沛的效果。 作者在第一節(jié)末總結(jié)孟子、 司馬遷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因為養(yǎng)氣的結(jié)果。3、結(jié)合課文和自己的實際,簡單談談對 “氣”的理解。明確: 文中的 “氣 ”當是指胸襟氣度,識見情趣,學問閱歷等,“
15、文”不過是 “氣 ”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氣”因作者修養(yǎng)的提高、閱歷的豐富而形成,正所謂 “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 ”。孟 子因 “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而寫出 “寬厚宏博 ”的文章,司馬遷因 “行天下,周覽四海 ”而 “其文疏蕩, 頗有奇氣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寫作實踐中,應該大量涉獵優(yōu)秀的作品,廣泛接觸社會、自然, 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感悟,從 “養(yǎng)氣”入手,方為根本之道。 “文氣說 ”是第1段的論點,也是全文立 意的至高點。4、作者的目的是求見韓琦,可為什么要從為文治學落筆?明確: 為的是讓求謁具有高雅的文學色彩,讓韓琦在賞識蘇轍深刻見地、出眾才華的同時, 享受被仰慕、被盛贊的欣悅之感,并
16、讓韓琦知道,他是成全蘇轍養(yǎng)氣為文、 “且學為政 ”的關(guān)鍵人 物,如此,求謁之事就順理成章。作者始終把最后的目的建立在談氣論文的基礎之上, 把自己和 韓琦的關(guān)系嚴格限定在文學活動范圍之內(nèi), 這樣非但沒有絲毫的庸俗之感, 反而讓人覺得其請求 是那樣的堂堂正正、合情合理,那樣難以拒絕。 “意在此,而言在彼 ”,可謂妙不可言。5、作者在第二段中為什么說 “決然舍去 ”呢?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明確:1、所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2、所見者: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不足以自廣。3、所讀者:百氏之書,古人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因為在蘇轍看來, 外在閱歷不足以增長見識, 內(nèi)在修養(yǎng)不足以激發(fā)志氣, 總之對他來說這些
17、 不足以養(yǎng)氣,所以蘇轍 “決然舍去 ”。6、作者 “決然舍去 ”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確: “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廠大。以養(yǎng)其浩然之氣。 ”7、作者 “決然舍去 ”看到了什么?明確:1、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2、于水:見黃河之大且深。3、于地:見秦漢故都、 京師卞梁。4、于人:見歐陽修。(未見太尉)從這里看到蘇轍認為養(yǎng)氣更重要的是豐富外在閱歷, 這樣作者就很自然的將結(jié)識韓琦納入豐 富個人外在閱歷的話題之中。8、思考:這一段主要敘述了自己的生平經(jīng)歷,作者敘述這一段經(jīng)歷,目的是要說明什么?明確: 這是承第1段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 在內(nèi)在修養(yǎng)和外在閱歷之間, 作者更重視外在 閱歷的作用,
18、強調(diào)了山川形勝、 奇聞壯觀的激發(fā)和人物交游的影響對作文的意義。 這為后文寫自 己想求見韓琦打下基礎。9、第二段寫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入則周公、召 公,出則方叔、召虎 ”目的是什么?明確: 贊頌太尉,表達自己對大尉的仰慕之情,希望得到太尉的接見;另一方面,也欲使太 尉對自己產(chǎn)生好感,使自己求見的目的得以實現(xiàn)。(注意:蘇轍贊頌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數(shù)句,并非言過其實,是對韓琦的溢美之辭。宋史韓琦傳載:琦與范仲淹在兵間久,名重一時,人心歸之,朝廷倚以為重。 ”當時民間還流傳 “軍中有一韓(琦),西賊聞之心膽寒 ”的諺語。可見蘇 轍的贊頌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
19、)10、第3段怎樣表達想見韓琦的強烈愿望?明確: 先頓挫一筆,仍說為學之道,說 “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表面上不提求謁,接著用 “于山 ”、“于水 ”、“于人”之“已見 ”襯托“猶以為未見太尉 ”,至此,在前文充分蓄勢的基礎之上, 把太尉擺在了名山大川、文壇盟主之上,真是把敬仰之情說到極致,把誠懇之態(tài)寫到極致了。 話 說到這份上,韓琦又怎能不為之心折?另外, “于山”、“于水 ”、“于人”這一組排比句,寫得意氣飽滿,然至 “猶以為未見太尉也 ”, 又猛然一剎筆,趁勢把想見韓琦的原委和目的和盤托出, “總是筆勢疏宕之極 ”金(圣嘆語)。至此, 蘇轍非常曲折而委婉地將自己希望得到韓太尉接見的意
20、思表達了出來。作者在給韓太尉的信中發(fā)表了自己對作文章的看法, 以及離開家鄉(xiāng)壯游天下的所見, 并希望見到韓太尉, 得到 他的指教。這封信寫得汪洋恣肆,才情橫溢,不亢不卑,不媚不讒,不愧為大家手筆。七、欣賞品味。1、語言表達。以第2段為例,作者寫自己游歷的經(jīng)過時, “決然 ”一詞寫出他去鄉(xiāng)遠游時的果斷灑脫、英氣 勃勃; “恣觀終南、嵩、華之高 ”一句,只一 “恣 ”字,便傳神地寫出作者徜徉于名山大川的沉醉之 態(tài);“慨然想見古之豪杰 ”中的“慨然 ”則生動地傳達了作者追懷往古、蒼涼慷慨的情懷。文中如此 精妙恰當?shù)挠迷~比比皆是??偟膩碚f,這篇文章語言鋪張揚厲, 筆勢縱橫,體現(xiàn)了蘇轍青年時代 的朝氣和銳
21、氣。蘇轍寫此文時年僅19歲,卻已顯示出過人的文學才華。學法提示: 賞析語言可在誦讀中涵泳品味, 可將用得好的詞挑出來品析, 可用替換詞語的方 法,在比較中加深體會。2、寫作手法。這本是一篇干謁的文章, 韓琦看了這封信后,卻對這封信擊節(jié)稱誦,贊嘆不已,作者在寫 法上到底有什么巧妙之處?首先,作者的切入點好,從自己對為文獨到的見解問題寫起, 作者點明自己求見的目的, 與他出仕一樣,是想豐富自己的閱歷, “益治為文,且學為政 ”。這樣說,就巧妙地說明了自己干 謁的目的,又不落窠臼,脫離了一般的習俗之氣,作者很巧妙地從自己作文下筆,在論文中表現(xiàn) 出自己的識見,以贏得對方的稱賞。韓太尉作為詩文俱佳的大家,正合其心意,可謂投其所好, 正中下懷。其次,作者對太尉的稱贊是發(fā)自內(nèi)心、極其真誠、沒有絲毫過分的吹捧之嫌,且其稱頌層層 鋪墊,步步烘托,極具藝術(shù)魅力,可謂不著痕跡,高明之極。再次作者文筆極盡含蓄委婉之能事, 最后才提出見面請求, 令人不忍拒絕。 全文從議論開始, 又在議論中結(jié)束, 一以貫之, 紆徐曲折。 在提出了 “養(yǎng)氣為文 ”的觀點后, 作者順勢而下, 點明 “養(yǎng) 氣”的方法,這樣,后文的求見自然也成為了 “養(yǎng)氣 ”的一個目的所在了,避免了直接求見的尷尬, 實在是巧妙之極。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