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試題.doc
《(通史版)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試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試題.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1.[2016全國卷Ⅰ] 材料 隨著唐朝的發(fā)展,由少數(shù)民族將士組成的“蕃兵”“蕃將”,成為唐朝開邊拓土的重要力量。高麗人高仙芝出身于將門之家,唐玄宗開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護,鎮(zhèn)守西域。天寶六年(747),高仙芝率一萬騎兵,歷經(jīng)艱難險阻,長途奔襲阻斷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爾境內(nèi)),俘其國王。經(jīng)此一役,“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 天寶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國(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國)不守蕃屬之禮為由,率軍征討,大肆殺掠,掠得大量金銀珠寶,“皆入其家”。石國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國)軍隊進攻唐安西四鎮(zhèn),與高仙芝率領的唐軍戰(zhàn)于怛邏斯城(在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境內(nèi)),唐軍大敗。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擴展受阻。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高仙芝成為唐朝名將的時代背景。 (2)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評述高仙芝的功過。 答案 (1)背景:強大的綜合國力;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對外貿(mào)易繁榮;積極的邊疆政策;開放的民族政策與用人政策。 (2)評述:維護唐朝的統(tǒng)治;為絲綢之路的暢通與西域穩(wěn)定做出過貢獻;個人貪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唐朝的西域開拓。 解析 第(1)問,注意設問角度是“背景”,應從當時唐朝的政治、經(jīng)濟、民族關系等角度概括。第(2)問,“功”要從維護唐朝統(tǒng)治和為開發(fā)邊疆做貢獻等角度概括,“過”主要結(jié)合材料所述事件帶來的危害進行歸納。在評價時一定要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 2.[2016全國卷Ⅱ][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 鄭板橋,清代杰出的藝術家、文學家,為“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從小生長在農(nóng)村,歷經(jīng)康、雍、乾三代。鄭板橋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筆墨之外有主張”,反對“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說:“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經(jīng)斷律?!编嵃鍢蛞簧類郛嬏m、竹、石,其畫構(gòu)圖簡單、主題鮮明,詩、書、畫、印完美結(jié)合。他尤喜畫竹,曾在一幅畫作上題詩說:“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编嵃鍢虻脑姰嫎O富生活氣息,深受時人喜愛。他晚年靠賣畫為生,曾題詩云:“畫竹多于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鄭板橋畫作的藝術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簡析鄭板橋藝術風格形成的歷史背景。 答案 (1)特點:個性鮮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畫風題材生活化、寫實化;多種藝術形式完美結(jié)合。 (2)背景:江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江南社會的世俗化:“經(jīng)世”思想的發(fā)展。 解析 第(1)問,依據(jù)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從個性、意韻、題材、藝術形式等方面概括。第(2)問,歷史背景從所處時代的經(jīng)濟狀況、社會發(fā)展趨勢、思想特征等方面分析。 3.[2014全國卷Ⅱ][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 甲午戰(zhàn)敗后光緒帝痛感危亡在即,銳意變法,他曾對慶親王奕劻說:“太后若仍不給我事權,我愿退讓此位,不甘作亡國之君。”1895年6月,光緒帝讀康有為的上書深受啟發(fā),遂于1895年至1897年間屢頒改革性質(zhì)的詔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緒帝:“前日御史楊深秀、學士徐致靖言國是未定,良是。今宜專講西學,明白宣示?!庇谑?,光緒帝頒布了變法詔書。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緒帝下詔將他的老師翁同龢開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職的高官大員,須向慈禧太后謝恩。16日,光緒帝在一度“戰(zhàn)栗變色”后,仍如期召見康有為,商討變法事宜。9月4日,光緒帝下令將阻撓變法的禮部尚書懷塔布等6人革職,后又把阻撓變法的李鴻章逐出總理衙門。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光緒帝為推行變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評價戊戌變法中光緒帝的作用。 答案 (1)主要措施:重視和采納維新派的改革建議;頒布變法詔書;重用維新派人士;抵制頑固勢力對變法的阻撓。 (2)作用:變法的最高領導者,推動變法實施;爭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爭;無力保證變法持續(xù)進行。 解析 第(1)問,主要應從材料中歸納要點作答,注意要點要全面,可通過劃分層次并歸納層次大意的方式作答。第(2)問,既要指出光緒帝對變法的積極推動作用,又要指明其作用的有限性。在當時的情況下,光緒帝無力擊敗頑固派,因此也無力保證變法持續(xù)進行。 4.[2013全國卷Ⅱ][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一 中國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個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選取功勛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廟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對該大臣的最高評價。北宋神宗時,王安石“變風俗,立法度”,主導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紹圣初年,詔“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廟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紹圣以來,學術政事敗壞殘酷,致禍社稷,其源實出于安石”。于是,“罷安石配饗神宗廟庭”。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材料二 《宋史》記熙豐(宋神宗年號熙寧、元豐)事實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襲之,皆反對黨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荊公(王安石)處,皆一一詳辯之……荊公不僅為中國大政治家,亦為中國大文學家。 ——摘自梁啟超《王荊公》(1908年) (1)根據(jù)材料一,分別指出兩宋對王安石的評價及其主要理由。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梁啟超重新評價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答案 (1)北宋褒揚王安石,認為王安石變法對朝廷有功;南宋貶斥王安石,認為北宋滅亡根源于王安石變法。 (2)目的:弘揚歷史上的改革精神;推進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方法:重視歷史記錄者的態(tài)度;考訂歷史材料的真?zhèn)巍? 解析 第(1)問,注意對材料信息的提取,從材料中概括答案。第(2)問,“目的”要結(jié)合梁啟超的主要活動來分析;“方法”注意結(jié)合文史常識和材料內(nèi)容進行歸納。-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通史版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試題 通史 2019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中外 歷史人物 評說 試題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15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