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課時過關(guān)練習5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精校版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課時過關(guān)練習5 Word版含解析(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品地理資料·精校版
課時過關(guān)練習5 地殼運動規(guī)律
一、選擇題
(2016·北京卷)下圖示意平頂海山的形成過程。讀圖,回答下題。
1.平頂海山( )
A.為褶皺山
B.由沉積巖構(gòu)成
C.頂部形態(tài)由內(nèi)力作用塑造
D.隨著板塊的移動沒入水下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階段Ⅰ,海山是由巖漿噴發(fā)冷卻凝結(jié)形成,因此該山是由巖漿巖構(gòu)成的火山,A、B項錯誤;階段Ⅰ至階段Ⅱ火山頂部露出海面部分經(jīng)外力侵蝕而消失,C項錯誤;圖中顯示巖石圈移動過程中該山不斷下沉,最后被海洋淹沒,形成平頂海山,D項正確。
答案:D
(2016·山東臨沂一模)下圖為“某河谷剖面圖”。讀圖,回答2~3題。
2、2.該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構(gòu)造的頂部
C.乙處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蝕,左岸形成沙洲
解析:該河谷處巖層向上拱起,說明是背斜構(gòu)造,故B正確。圖中河床呈槽型,說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錯誤;乙岸堆積物少、甲岸堆積物多,說明甲岸為堆積岸或凸岸,乙岸為侵蝕岸或凹岸,故C錯誤;河流流向無法判斷,左右岸難以確定,故D錯誤。
答案:B
3.圖中( )
A.地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④①②
B.③處地層斷裂下陷
C.沉積巖層因地殼運動而彎曲
D.甲地適合聚落的發(fā)展
解析:圖中巖層具有明顯的彎曲,形成褶皺構(gòu)造,說明巖層受到地殼運動的擠壓作用,故C正確。下面的巖
3、層形成時間早于上面的巖層,故巖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②①④,故A錯誤;圖中③處無斷層,沒有出現(xiàn)斷裂下陷,故B錯誤;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適合聚落發(fā)展,故D錯誤。
答案:C
下圖中的左圖為某區(qū)域海拔400米以上的某地表形態(tài)相對高度等值線圖(數(shù)值越大,相對高度越大),右圖為該區(qū)域400米以下的巖層剖面局部圖。讀圖回答4~6題。
4.左上圖中顯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種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
A.流水的搬運作用 B.流水的堆積作用
C.風力的堆積作用 D.風力的侵蝕作用
解析:讀地表形態(tài)相對高度等值線圖可知,該地貌底部和頂部面積較大,中部較小,為蘑菇形地貌,最可能
4、是風力侵蝕形成的。
答案:D
5.從右上圖中的巖層剖面圖看,該區(qū)域最有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壘 D.地塹
解析:讀圖可知,該區(qū)域中部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為向斜構(gòu)造。
答案:B
6.右上圖中甲巖石最有可能是( )
A.玄武巖 B.頁巖
C.板巖 D.大理巖
解析:讀圖分析可知,甲巖石是由于巖漿入侵,高溫作用使石灰?guī)r發(fā)生變質(zhì)作用而形成的變質(zhì)巖,所以最可能是大理巖。
答案:D
下圖示意2015年某位驢友在云南拍攝到的“孤峰殘丘油菜花”。據(jù)此完成7~8題。
7.下列能反映“孤峰殘丘”景觀的地形圖(單位:m)是( )
解析:
5、根據(jù)“云南”“孤峰殘丘”及圖示景觀可以判斷該地為喀斯特地貌,C圖符合。A、B、D三圖分別示意新月形沙丘、梯田、沖積扇。
答案:C
8.對“孤峰殘丘”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
B.風力沉積形成“孤峰殘丘”
C.地表水滲漏,旱災(zāi)多發(fā)
D.甜菜種植面積大
解析:云南喀斯特地貌區(qū)屬于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流水侵蝕(溶蝕)形成“孤峰殘丘”;地表水易下滲,地表水短缺,旱災(zāi)多發(fā);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國涼爽的中溫帶地區(qū)。
答案:C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guī)r地區(qū),石灰?guī)r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下圖為石林地貌發(fā)育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9~11題。
9.
6、石林地貌常見于( )
A.云南省 B.陜西省
C.遼寧省 D.江蘇省
解析:由材料可知,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guī)r地區(qū),石灰?guī)r主要形成于熱帶淺海環(huán)境,后因地殼抬升出露地表,我國石林在西南地區(qū)的云貴高原分布最為典型。
答案:A
10.圖中地貌的演變順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石林地貌屬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過程是:首先因沉積作用形成石灰?guī)r,然后石灰?guī)r因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溶蝕作用地表變得高低不平,隨著流水侵蝕程度的增加,地表形成山峰與山谷,地表水下滲量增加,最后,流水溶蝕作用進一步加劇,地表形成孤立峰林,地下形成
7、暗河,形成典型的石林地貌。
答案:D
11.石林地貌發(fā)育過程對當?shù)氐乩憝h(huán)境產(chǎn)生的影響是( )
A.地表水資源變豐富
B.地表變得更加平坦
C.交通運輸建設(shè)便利
D.旅游資源更加獨特
解析:石林地貌發(fā)育過程中地表水下滲量增加,地表水資源變得短缺,地表變得更加高低不平,交通運輸建設(shè)受地形地質(zhì)影響,建設(shè)困難增加。石林地貌發(fā)育形成喀斯特地貌,成為獨特的旅游資源。
答案:D
二、綜合題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guān)問題。
材料一 科學家驚奇地發(fā)現(xiàn)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體向北和向東移動。下圖示意青藏高原移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下圖為青藏高原地形與地殼厚度簡圖。
8、
(1)材料一圖中板塊a是________板塊,和材料二圖中________(A或B)處的板塊一致。
(2)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最顯著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主要自然資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穆朗瑪峰頂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這種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材料一,從地殼運動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動
9、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題考查板塊運動、青藏高原部分地區(qū)的地質(zhì)作用等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第(1)問,板塊a向下俯沖,結(jié)合青藏高原地形及緯度位置,判斷板塊a是印度洋板塊,與材料二圖中B處的板塊一致。第(2)問,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受流水侵蝕作用明顯。該地位于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地熱資源豐富;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能資源豐富;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第(3)問,結(jié)合材料中“尖尖的金字塔”“山峰外形”和海拔判斷珠穆朗瑪峰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第(4)問,結(jié)合板塊碰撞、向北運動等分析即可。
答案:(1)印度洋 B
(2)流水侵蝕作用
10、 水能、地熱能、太陽能等
(3)冰川作用
(4)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持續(xù)碰撞,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俯沖到亞歐板塊之下,使亞歐板塊受擠壓抬升。
13.讀下面兩圖,回答問題。
(1)從地質(zhì)構(gòu)造的角度分析寧夏平原的成因。
(2)說出賀蘭山東麓堆積地貌的類型及沉積物分布特點。
(3)以河流出山口為界,分別說出AB段和CD段所在地區(qū)等高線彎曲特點及原因。
解析:第(1)問,根據(jù)地形剖面圖可知,寧夏平原兩側(cè)地塊相對抬升,寧夏平原斷裂下陷,再經(jīng)沉積物沉積而形成。第(2)問,從等高線的數(shù)值及變化可知,該地為沖積扇,從扇頂?shù)經(jīng)_積扇邊緣,由于流速變化,顆粒物大小發(fā)生變化。第(3)問,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等高線的彎曲特點,原因可從前后所受外力作用不同角度解釋。
答案:(1)巖層斷裂下陷,黃河攜帶的泥沙以及賀蘭山的洪積物沉積而形成。
(2)沖積扇(洪積扇)。呈扇形分布,從河流出山口到?jīng)_積扇邊緣沉積物顆粒逐漸變小。
(3)AB段所在地區(qū)等高線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處)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蝕作用影響。CD段所在地區(qū)等高線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處)凸出。原因: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變小,主要以流水堆積作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