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19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doc
《寧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19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寧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19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寧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學2019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50小題,每小題1分,共50分) 1.在中國古代,秦以后的許多王朝在立國之初,其官員主要來自于功臣,即所謂的“功臣政治”,其兒子也往往能占據高位,稱作“功臣子政治”。這一現象( ) A. 說明科舉制度形同虛設 B. 導致貴族政治得以恢復 C. 影響國家治理模式轉型 D. 保障功臣后代世襲特權 2.秦簡《語書》說,如果官員對其轄內吏民的犯法奸私行為和各種陋習等不能及時察覺而失職,將被免職,稱之為“不勝任”。這從側面反映出秦朝( ) A. 已經確立官僚政治 B. 地方官員失職現象十分嚴重 C. 社會秩序比較穩(wěn)定 D. 地方官員僅負責維護社會穩(wěn)定 3.下表是中國歷代官民比例表,對下表解讀正確的是( ) 朝代 西漢 東漢 唐 元 明 清 比例 1:7945 1:7464 1:2927 1:2613 1:2299 1:911 A. 國家機構日益膨脹 B. 階級矛盾日趨尖銳 C. 行政效率不斷下降 D. 冗官問題由來已久 4.下表列舉了孔子不同時期的“遭遇”,據此可以得出的史學觀點是( ) A. “歷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C.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D.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5.更賦,漢制,成年男子均須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種,即正卒、戍邊、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須在本地為地方官府服一個月的無償勞役。如不愿或不能親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錢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錢,即謂之更賦。更賦的實行( ) A. 有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B. 成為政府斂財的主要手段 C. 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fā)達 D. 促進了漢初經濟逐漸恢復 6.隋初,針對地方官吏在征派時的作弊行為,宰相高颎主張由政府將民戶統(tǒng)一劃定不同的戶等,規(guī)定各自應負擔的賦役數目,并使之低于豪強地主對依附農民的剝削量。該主張有利于( ) A. 土地兼并的緩解 B. 消除地方割據基礎 C. 自耕農隊伍壯大 D. 催生新的社會階層 7.秦漢時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實權的總理大臣,“門下”是皇帝的侍從機關。魏晉時“門下”發(fā)展為侍中寺,凡屬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見,東晉時,改為門下省,權勢漸重,南北朝時,成為與中書省、尚書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機關。這一歷程反映了( ) A. 三省集體議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 門下省成為監(jiān)察百官機構 C. 丞相參與決策的權力逐漸削弱 D. 宰相逐漸退出了權力中心 8.《絲路山水地圖》在戊戌年(2018年)春晚驚艷亮相。據考證,此圖繪制于明朝中后期,地理范圍從中國嘉峪關到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絲織業(yè)說法正確的是( ) A.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繅絲的國家 B. 唐代吸收花鳥畫的寫實風格 C. 明清時期北方絲織業(yè)進入鼎盛時期 D. 宋代吸收波斯的織法和風格 9.秦漢時期設立了朝議制度,凡遇軍國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議”于群臣,議定的結果,通常由宰相領銜上奏,最后必須經皇帝裁決,方能施行。這一制度( ) A. 反映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B. 表明軍國大事最終由朝臣議定 C. 有利于皇帝決策時集思廣益 D. 起到了限制、監(jiān)督皇權的作用 10.“在言語上,中國人受方塊漢字的局限,不能向多音節(jié)發(fā)展,而單音節(jié)必然產生大量的同音字,大量同音字的漢字,只宜于用來書寫,不適合用來宣讀,而佛經是需要向聽眾宣讀的。形勢促使他們改用白話文外,又必須在音調上補教。"上述材料主要說明了( ) A. 漢文化需要外來文化充實 B. 中國方塊漢字具有局限性 C. 佛教為漢文注入新鮮血液 D. 佛經是白話文體的主要源泉 11.漢初歌謠唱道:“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后,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钡綕h武帝時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漢代思想界樹起了儒學的權威。這一變化表明( ) A. 黃老之學不能適應漢代社會的發(fā)展 B.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會發(fā)展 C. 統(tǒng)治思想的變化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D. 漢代社會的發(fā)展推動了治國方略的變化 12.對秦漢魏晉南北朝這一歷史階段的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較為準確的是( ) A. 傾覆與再建 輝煌與成熟 經世與玄思 B. 波峰與波谷 恢宏與古樸 鼎盛與革新 C. 創(chuàng)新與再造 傳承與新變 集成與轉型 D. 波峰與波谷 恢宏與古樸 經世與玄思 13.元代為了便于強制征調工匠服役,將工入專門的“匠藉”,稱為匠戶。明代與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戶不須永遠在官府服役,可以輪班進行服役,不服役期間離開作坊,甚至可以納銀折抵服役。這種變化( ) A. 抑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 B. 鞏固了小農經濟主體地位 C. 打破了官營手工業(yè)的壟斷 D. 促進了民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14.商代時,“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公提出“以德配天”,到春秋時期,周內史叔興提出:“吉兇由人”。鄭國子產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這表明春秋時期( ) A. 民本思想強調民的作用 B. 天人關系的重心發(fā)生變化 C. 儒家天命觀影響很廣泛 D. 出現貴賤、主從的人倫關系 15.戰(zhàn)國考古史記載,河北西家莊的趙國遺址出土的鐵農具占這個遺址出土的全部農具的65%;河北興隆燕國冶鐵遺址發(fā)現農具鐵范28副51件;遼寧撫順的燕國遺址出土的鐵農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材料說明戰(zhàn)國時期( ) A. 鐵農具推動農業(yè)發(fā)展 B. 中原出現最早的鐵農具 C. 鐵農具應用較為普遍 D. 政府很重視推廣鐵農具 16.在凱恩斯學派看來,有效需求是推動一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長達幾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社會上絕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幾乎消失了。以下是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的敘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 A. “工商食官“繞過市場滿足了社會需求 B. 耕織結合的小農經濟的頑強抵制 C. 廣大農民的貧困難以形成有效社會需求 D. 重農抑商政策的實行 17.孫健在《中國經濟通史》提到,“西漢時期,冶鐵業(yè)非常發(fā)達。據考古發(fā)掘,在北京清河鎮(zhèn)、山東藤縣、河南魯山、南陽、鞏縣、方城和江蘇的利國驛等地,都發(fā)現過漢代冶鐵遺址。其中以南陽、鞏縣兩處冶鐵遺址規(guī)模最大?!边@本質上反映了( ) A. 中原地區(qū)農業(yè)發(fā)達 B. 河南冶鐵業(yè)發(fā)達 C. 政府重視手工業(yè) D. 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18.漢武帝規(guī)定,“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鈦左趾,沒人其器物”。后世的歷朝歷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這一做法。這主要體現了( ) A. 歷代將漢武帝作為治國榜樣 B. 漢代經濟制度為后代所推崇 C. 富商大賈與小農之間的矛盾 D. 政府對國計民生行業(yè)的控制 19.漢高祖時丞相對皇帝敢于直言不諱,惠帝時丞相無所事事,惠帝婉轉表達不滿也遭到了“陛下垂拱,參等守職”的申訴與抗辯。文帝幸臣對當時的丞相禮意怠慢,丞相則直接對文帝表達了不滿。以上這些信息主要體現了( ) A. 漢初政治局勢呈現混亂的局面 B. 中央集權面臨著較嚴重的危機 C. 皇權與相權權力分配存在矛盾 D. 中朝制度的實施導致丞相不滿 20.成書于三國時期的《人物志》介紹了如何從形貌神態(tài)、言談舉止、為人處事等方面鑒別人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才評定理論體系?!度宋镏尽返某霈F( ) A. 與政治制度密切相關 B. 為科舉制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C. 標志門閥士族的形成 D. 為三國爭雄奠定了人才基礎 21.漢武帝初置刺史時賦予其“六條問事”的權力,包括政、刑、民、選署等諸多方面,都是郡國事務的重要事項,并且主要針對地方郡國二千石官員。但同時規(guī)定“非條所問,即不?。ú欤?。據此可知,刺史( ) A. 以輕御重、以小監(jiān)大 B. 職權受到明確限制 C. 為了削弱相權而設立 D. 成為地方最高長官 22.秦始皇為統(tǒng)一嶺南開鑿的靈渠;東漢政府治理黃河水害上有顯著的成效;唐朝設置了專門管理水利的機關;明太祖時,興修塘堰近五萬處。這反映( ) A. 從秦以后,興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 B. 興修水利工程是歷代朝廷的重要職能 C. 興修水利工程促進全國統(tǒng)一的作用 D. 興修水利工程是為了滿足統(tǒng)治者私欲 23.據考證,秦漢時期維持一日兩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點左右,下午用餐則在15點左右。直到漢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榮。漢代以后,一日兩餐逐漸變?yōu)槿蜕踔了牟汀丝芍獫h代以后( ) A.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趨勢 B. 農民普遍貧困現象愈演愈烈 C. 各地區(qū)貧富分化現象減輕 D. 社會大眾物質生活更為豐富 24.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青銅兵器出土數量很多,不少帶有銘文,如“相邦呂不韋戈”、“相邦義(張儀)戈”、“上郡守戈”、“隴西守戈”等。這些銘文證實( ) A. 兵器使用者為中央高級官員 B. 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 C. 秦國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D. 秦兵器帶有顯著的地域特色 25.絲織業(yè)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手工業(yè)部門。下列項中有關中國古代絲織業(yè)的敘述錯誤的有( ) ①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人工育蠶技術 ②漢代提花技術相當成熟 ③唐代中期后,官營絲織業(yè)作坊興起 ④元代絲綢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6.《史記》記載,西漢前期,從事農牧業(yè)、采礦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xiāng)里者,不可勝數”。這反映了當時( ) A. 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B. 朝廷提高工商業(yè)者地位 C. 經濟得到恢復發(fā)展 D. 地方豪強控制了郡縣 27.自唐中葉以后,中國的區(qū)域經濟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東西差距。到近代,中國的區(qū)域經濟差距已變?yōu)闁|西差距為主、南北差距為次。這種變化反映了( ) A. 東部沿海自然條件優(yōu)勢更加明顯 B. 近代列強對南方的破壞甚于北方 C. 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經濟發(fā)展的趨勢 D. 農業(yè)經濟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發(fā)展 28.下面是秦漢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災害發(fā)生次數及其頻率一覽表。據此最可能的推斷是( ) 朝代 秦漢 唐 宋 元 明 清 次數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頻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9.9次/年 A. 政府效率救災低下 B. 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 農業(yè)生產日漸衰退 29.何一民在《中國城市史綱》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長安、洛陽,揚州、益州、杭州、蘇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廣州等70個之多。他認為,唐代的城市在數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較廣泛且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和長江下游地區(qū)。這表明( ) A. 唐代城市興起體現了精耕細作小農經濟的普遍發(fā)展 B. 唐代東部地區(qū)經濟較為繁榮,有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 C. 唐代經濟發(fā)展較為均衡,交通對城市的發(fā)展影響最大 D. 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商幫的涌現促進了南方城市的發(fā)展 30.兩宋時期,江浙地區(qū)是全國糧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時期,江浙不少地區(qū)糧食已不能自給,需從湖廣一帶輸入,但“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卻是當時十分流行的諺語。這種變化說明江浙地區(qū)( ) A. 經濟結構出現轉型 B. 生產方式發(fā)生質的變化 C. 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D. 手工業(yè)生產出現專業(yè)化 31.唐朝時的富商王元寶、楊崇義、郭萬金等“各以延納四方多士,況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門外。每科場文人集于數家,時人目之為豪友?!边@表明當時( ) A. 政府注重調動商人積極性 B. 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C. 開始形成官商勾結的風氣 D. 政府對商人壓制和歧視 32.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思想家認為天地固然是化育萬物之本,但如果萬物不經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經過君主圣人之功,萬物,特別是人類,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見,這一認識( ) A. 是諸子學說趨向統(tǒng)一的體現 B. 為專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認同 D. 意味著百家爭鳴的基本結束 33.戰(zhàn)國思想家尹文重視君臣上下名分,“君不可與臣業(yè),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與,謂之名正。名正而法順也”,君主都應循名責實,察法立威?!罢帧彼枷氲奶岢龇从沉耍? ) A. 儒家在政治上主張恢復周禮 B. 沒落貴族試圖強化傳統(tǒng)秩序 C. 小生產者要求建立權威政治 D. 新興地主倡導君主集權統(tǒng)治 34.有學者認為,西方近代科學發(fā)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中已經萌芽,比如,儒家的社會倫理化、墨家的實踐經驗化(實驗技藝方法)、禪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論思維頓悟)和道家的系統(tǒng)邏輯模式(全息結構模型),以及一些技術發(fā)明的原型等。這一觀點( ) A. 背離了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內容 B. 準確評價了諸子百家的歷史價值 C. 有益于拓展認知傳統(tǒng)文化的視野 D. 夸大了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 35.孝悌從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為做人做學問的根本,孝悌作為倫理規(guī)范廣泛流傳,主要源于古代中國( ) A. 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宗法關系 B. 儒家“性本善”的倫理觀念 C.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觀念 D. “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文化抱負 36.由于考官與考生常以師生關系的名義互相勾結、朋比為奸,宋太祖將殿試改為定制?;实墼诘钤嚂r往往親自充當考官,那么在殿試中錄取的進士自然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成為定制的主要原因是( ) A. 遏制世家大族,加強中央集權 B. 籠絡知識分子,加強君主專制 C. 擴大選官范圍,維護封建統(tǒng)治 D. 防止營私舞弊,維護社會公平 37.下面是古代學校(書院)必讀歷史教材統(tǒng)計表(部分) 朝代、學校(書院) 教材名稱 漢武帝時期的太學、郡國學校 《春秋》(孔子編) 五代書院 《史記》《漢書》《后漢書》 宋代書院 《資治通鑒綱目》(朱熹編) 明清書院 二十一史、《資治通鑒綱目》 這一現象反映了古代歷史學科( ) A. 教材的來源趨向多元化 B. 吸收國外思想成果 C. 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內容 D. 與科舉考試相聯(lián)系 38.有學者認為《夏小正》記載每月的物候、氣象、星象和有關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歷法記錄。又有學者認為,《夏小正》是成書于戰(zhàn)國的農業(yè)著作,篇中涉及蠶桑、畜牧、漁獵、采集活動。對《夏小正》的認識說明( ) A. 學者爭論過大的史料沒有價值 B. 研究角度影響歷史認識差異 C. 無考古資料佐證的認識不可信 D. 年代久遠導致歷史認識模糊 39.隋制規(guī)定,自親王至都督皆給永業(yè)田,多者百傾,少者三十傾;京官從一品至九品都給職分田,多者五傾,少者一傾;農民一夫一婦受露田一百二十畝;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間,奴婢受田數量和普通農民一樣。這種均田制度( ) A.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對地主官僚有利 C. 促進了隋朝經濟的繁榮 D. 加強了中央集權 40.中國在漢朝時主要是向外傳播生產工具和先進的手工藝品,唐朝時向外傳播的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學藝術等,北宋及以后向外傳播的主要是以四大發(fā)明為代表的科學技術,這說明了( ) ①漢朝時我國以鐵器為代表的生產力水平居世界前列 ②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封建中央集權制顯示出了巨大的優(yōu)越性 ③唐朝時各國普遍認同我國的儒家思想 ④四大發(fā)明對整個世界的社會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1.在文學發(fā)展歷程中,有類作品形式上是“楚辭”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內容上是“詩經”式的,內涵卻在擴大;句式上,每句字數沒有限制,不嚴格地押韻,但確實有韻。下列作品符合該特征的是( ) A. 《二京賦》 B. 《將進酒》 C. 《雨霖鈴》 D. 《竇娥冤》 42.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盛譽元雜?。骸霸獎∽晕恼律涎灾?,優(yōu)足以當一代之文學。又以其自然故, 故能寫當時政治及社會之情狀, 足以供史家論世之資者不少?!蓖鯂S積極肯定元雜劇的主要依據是( ) A. 元雜劇反映時人的思想觀念和世態(tài)民風 B. 真實記載了元朝政治黑暗的歷史 C. 深刻體現了元朝社會各階層的政治主張 D. 元劇是元朝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 43.“它在不斷的變革中積淀了獨有的文化內涵,并呈現出重學問、重才情、重思想的特點。那視繪畫為精神生存方式而非謀生手段的見解,那著力于藝術文化聯(lián)結的種種努力,不但觸及了藝術本質的深處,也孕含了種種超前性。”材料所敘述的“它”是指( ) A. 文人畫 B. 宮廷畫 C. 風俗畫 D. 年畫 44.甲同學根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的記載“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得出北宋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的結論,乙同學查閱資料后以“《金剛經》刻印于唐咸通九年(868年),發(fā)現于甘肅敦煌”為依據對甲的結論子以反駁。下列說法最為合理的是( ) A. 資料的記載不一定都可靠,《技藝》的記載有誤 B. 《金剛經》的發(fā)表證明唐朝時活字印刷術已經發(fā)明 C. 唐朝有雕版印刷,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并不矛盾 D. 考古發(fā)現比史書記載更可靠,甲的結論不正確 45.雍正時期,內閣逐漸分化,兼軍機處職責的是內中堂,留守內閣的是外中堂。嘉(慶)道(光)以后,甚至出現了內中堂不看本章的情形。有史書則記載了當時皇帝發(fā)布上諭不許軍機大臣將部務帶到軍機處處理。這一變化反映了( ) A. 軍機處日益成為權力決策的中樞 B. 內閣與軍機處的權力爭奪激化 C. 內閣地位下降,已經形同虛設 D. 軍機大臣必須以內閣成員身份入選 46.據阿拉伯人蘇萊曼《東游記》說,唐時中國海船特別巨大,波斯灣風浪險惡,只有中國船能夠航行無阻。阿拉伯東來貨物,都要裝在中國船里。當時中國船稱雄海上,也就意味著中國對外通商的繁盛。對材料解讀準確的是( ?。? A. 海外貿易稅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B. 當時中國造船技術先進,對外貿易繁盛 C. 榷場成為當時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場所 D. 當時造船業(yè)發(fā)達,指南針廣泛運用于航海 47.中國古代社會有“出婦之道”:女兒出嫁后,娘家的戶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繼承娘家財產;改姓氏;不在傳統(tǒng)倫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個家族因罪連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牽連。導致上述現象的歷史根源是 ( ) A. 重男輕女的社會傳統(tǒng) B. 根深蒂固的宗法觀念 C. 女性社會地位低下 D. 束縛人性的三綱五常 48.據《禮記王制》記載:“殷人養(yǎng)國老于右學,養(yǎng)庶老于左學;周人養(yǎng)國老于東膠,養(yǎng)庶老于虞庠?!睗h代,統(tǒng)治者強調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請老人的習俗,稱為“觀醣”。如康熙六十大壽時,舉辦“千叟宴”,宴請?zhí)煜吕先?。這種現象反映出中國古代( ) A. 政治活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B. 道德教化和政治宣傳的重要性 C. 社會活動具有鮮明的等級差別 D. 百善孝為先思想源于宗法觀念 49.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鄭莊公不僅不為平王奔喪,還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搶奪成熟的莊稼,從此“周鄭交惡”。該狀況反映出( ) A. 周王朝統(tǒng)治名存實亡 B. 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 C. 周王室權威受到挑戰(zhàn) D. 東周時期宗法觀念淡薄 50.每年高考后,一個省一個分數線和“本地化”特色高考錄取制度總會成為吐槽主題。其實這種類似技“分地而取”的原則,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時由于南北政治,經濟差距拉大,導致科舉結果南北中試者人數失衡。為此統(tǒng)治者在科舉制中開始實行“南北卷”,南北分開錄取。南北卷的做法:( ) A. 體現了科舉制的客觀公正性 B. 典型體現了封建專制制度的專制性 C. 維護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 D. 其合理性在于能促進民族融合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材料解析題(51題18分;52題17分;53題19分;54題16分,共70分) 5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除了軍事與經濟資源的互為挹注,這些封君與周王室之間,也依仗宗族紐帶,用祖先崇拜的繁縟禮節(jié),以朝貢、覲見、饋贈、通婚、封賞……不斷加強親戚之間的關系?!H緣網絡的倫理要求,是敦睦親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統(tǒng)治的機制,取得了道德的意義。 ——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材料二:封建諸侯,各君其國,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積弊日甚,其勢不得不變?!鼗时M滅大國以開一統(tǒng)之局……下雖無世祿之臣,而上猶是繼體之主(最高統(tǒng)治者仍由王族 世襲)也。漢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變局,至是始定。 ——趙翼《廿二史札記》 材料三:若元(元朝),則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 ——《元史》 請回答: (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周人統(tǒng)治的機制”是什么?概括這種機制在當時的積極作用。(5分) (2) 根據材料二,概括“天下之變局”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從西周到秦漢國家政治制度的變化?(3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狀況的特點。為此,統(tǒng)治者實行了怎樣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義?(6分) (4)綜上材料,概括中國古代文明發(fā)展的趨勢。(4分) 52.歷代王朝的商業(yè)政策蘊含著一以貫之的經濟思想,也會因時代變化而作出調整。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對于農商一列平視,從無重農抑商之主張。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無重農抑商之主張。有此主張并實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視農為“本富”,商為“末富”,所謂“崇本抑末”之思想,漸成為中國流行的經濟思想。 ——摘編自李劍農《中國古代經濟史稿》 材料二 隨著西漢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商人勢力逐漸膨脹,……嚴重影響中央財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令“初算緡錢”,向工商業(yè)主、高利貸者征收資產稅,并處罰隱瞞資產或申報不實者。后又下令“告緡”,鼓勵民眾告發(fā)不如實申報的商人,結果“商賈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編自邱樹森、陳振江《新編中國通史》 材料三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里仁》 “存天理,滅人欲。” ——《朱子語類》卷十三 “愿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煮鹽,官與牢盆?!宜借T鐵器煮鹽者,鈦左趾,沒入其器物。郡不出鐵者,置小鐵官,便屬在所縣?!? ——桑弘羊《鹽鐵論》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兩浙、廣東,福建商賈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則規(guī)定:“查海船但雙桅者,即捕之,所載即非番物,俱發(fā)戍邊衛(wèi)。” (宋)太宗淳化二年詔曰:“關市之租,其來舊矣……征算之條,當從寬簡。宜令諸路轉運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參酌裁減,以利細民”。又詔“除商旅貨幣外,其販夫販婦細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對“農商”的態(tài)度。并據所學知識概述商鞅持此主張的原因。(3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采取的商業(yè)措施及其目的。(4分) (3)根據材料三,分析阻礙中國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的因素。(6分) (4)依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政府調整商業(yè)政策的認識。(4分) 53.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活在中國的宋朝?!敝袊鴮W者余秋雨也說:“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代已出現裝載數量數十萬石的大海船,瓷器、絲綢與東南亞直至歐洲都有交易。據考證: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時期居多。 宋代是一個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的朝代,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商人中“有奇才異行者”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北宋都城開封商業(yè)區(qū)“市”和居民區(qū)“坊”已沒有界限,到北宋中期,開封的街市變遷完成了從坊外店肆到坊墻開門侵街店肆再到夾街店肆的演變過程,市內到處設有曉市、鬼市、晚市和夜市,全城店鋪林立。 材料二 北宋賦稅結構 材料三 儒學在宋代理學思潮中發(fā)展到了極致,……國家被視為一個大家庭,君主同父親一樣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像孟子所強調的,他必須具有完美的道德。 材料四 在當時文人看來,“這種文學形式”是“小道”,不是載道的工具、治國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詩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較少表現純粹的個人生活情感特別是男女戀情的情況下,它正是以其娛樂藝術的性質、不夠堂皇正大卻也較少拘謹的地位,而彌補了詩的不足,獲得意外的興旺……蘇軾……作為士大夫集團的成員,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體會到強大的統(tǒng)治思想對個人的壓制,而走向對一切既定價值準則的懷疑、厭倦與舍棄,努力從精神上尋找一條徹底解脫出世的途徑。 ——駱玉明《中國文學史》 材料五 科舉制度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第五大發(fā)明”,宋太宗時在科舉考試中開始使用糊名法。(糊名法在當今中國各類考試中仍普遍使用。)明清時八股文是一種簡單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這種方式來寫文章,思維縝密,格式嚴整;但它一意代圣賢立言,遠離現實??婆e制度在1905年廢止。在科舉的存廢和利弊上,不同學者觀點不一。 ①愚以為八股之害,甚于焚書。 ——顧炎武 ②科舉雖然不好,但是沒有科舉,那個時代更壞! ——《瘋狂的科舉》潘劍冰 ③就耳目所睹記,語言文章之工,合于邏輯者,無有逾于八股文者也! ——錢基博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宋代商業(yè)上出現的新氣象。(4分) (2)寫出宋代理學的兩位代表人物。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理學家的政治理想。(6分) (3)據材料四,概括宋代主流文學表達形式的特點,并分析該文學形式“興旺”的主要原因。(6分) (4)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請你評價對科舉制度,你會更注重材料五中的哪種主張?并說出理由(只列觀點,不說理由不得分)。(3分) 5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人說,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不是中國文明的頂尖級代表,甚至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摘自《中西對比500年》 材料二:中國古代幾項重大發(fā)明:火藥、羅盤針和印刷術等對于封建社會末期的歐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15世紀到今天,歐洲科技巨匠輩出,從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頓、瓦特,到卡爾〃本茨、愛迪生再到愛因斯坦、比爾〃蓋茨,……而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先驅動力正掌握在他們的手中。 ——《面向21世紀的科技》 請回答: (1)請結合有關史實,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技術革新對社會變革所產生的重大影響。(4分) (2)如果需要你論證材料一觀點正確性的話,你認為有哪些科技成果最能代表中國文明的形象?除四大發(fā)明外,請至少列舉六例。(6分) (3)通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閱讀結合所學,你認為中國古代科技發(fā)達的原因有哪些?(3分) (4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國三大發(fā)明對資產階級革命或資本主義發(fā)展所起的重大作用。(3分) 2018~2019年度高三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50小題,每小題1分,共50分) 1---5CAABA 6---10CCACC 11---15DDDBC 16---20BADCA 21---25BBDBD 26---30CCCBA 31---35BBDCA 36---40BCBBB 41---45AAACA 46---50BBBCD 二、材料解析題 51.(18分)(1)分封制; 宗法制。(2分) 加強地方統(tǒng)治;貴族壟斷權力;貴族的團結和統(tǒng)治穩(wěn)定。(3分) (2)統(tǒng)治階級由貴族世襲到皇帝,官員多出自布衣。分封到郡縣制,中央集權; 皇帝制度確立。(3分) (3)特點:疆域遼闊。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意義: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是中國省制的開端。(6分) (4)打破貴族對權力的壟斷;集權程度不斷加強。(4分) 52.(17分)(1)態(tài)度:孟子:農商平等;商鞅:重農抑商。(2分) 原因:商業(yè)與農業(yè)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yè)生產。(1分) (2)措施:征收資產稅(算緡);鼓勵告發(fā)不如實申報資產的商人(告緡)。(2分) 目的:抑制商人勢力,增加財政收入。(2分) (3)①儒家思想“重義輕利”的觀念,求利成了“小人”與卑鄙的標記;②封建政府推行鹽鐵專賣制度,與民爭利;③實行海禁、閉關鎖國政策等(若答重農抑商政策可酌情給分)。(6分) (4)認識: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當政府感到有財政等方面需要時,也會對政策有所調整,放寬對商業(yè)的限制,甚至鼓勵商業(yè)發(fā)展;經濟政策會影響經濟發(fā)展。(兩點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3.(19分)(1)海外商運發(fā)達;抑商政策有所松動,政治上改變了對商人的歧視;(坊市制度瓦解)坊與市沒有界限,形成繁榮的街市,通宵達旦,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工商稅成為財政收入的主體;(4分) (2)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頤、程顥、朱熹、陸九淵。(任答兩位2分)君主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并具有完美的道德;認為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擁有干預政治的天然權力;儒家干預政治的關鍵,就是要設法“正君心”;因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綱常、正百官,而后國治、天下平;(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任答4點4分) (3)特點:具有娛樂藝術性;形式自由活潑;趨于平民化。(3分) 原因:更能表達個人情感;更適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統(tǒng)治思想的壓制。(3分) (4)更注重①:科舉考試的科目及內容大都不出儒學經義的范圍,特別是明清八股取士(在四書五經內命題),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選拔的人才只是忠于皇帝的奴才。(或專制政治的工具)更注重②:科舉制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政府官吏,打破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使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士人從政,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有益于社會重學風尚的形成;從方式上看,追求公平、公正;從選拔標準上看,擇優(yōu)錄用.更注重③:明清時八股文是一種簡單且良好的文章格式,格式嚴整,思維縝密.(觀點1分,理由2分,共3分) 54.(16分)(1)鐵器時代的到來和牛耕的運用,促進了封建生產方式的出現(或社會轉型)(4分) (2)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絲織品的發(fā)明、瓷器的發(fā)明、農學、數學、醫(yī)學等。(6分) (3)原因:國家統(tǒng)一,政局穩(wěn)定。 經濟繁榮,交通發(fā)達,對外、民族交往頻繁,科學家的探索等。(3分) (4)火藥幫助了新興資產階級戰(zhàn)勝封建勢力,推翻封建制度;指南針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出現;印刷術促進了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3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寧夏 石嘴山市 第三中學 2019 屆高三 歷史上 學期 期中 試題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25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