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秦漢單元綜合訓練 新人教版.doc
《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秦漢單元綜合訓練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秦漢單元綜合訓練 新人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秦漢 單元綜合訓練(二) 一、選擇題 1.(2018湖南高三新考綱摸底聯(lián)考,25)有學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統(tǒng)一天下,卻沒有使原本屬于各國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權帶來的溫暖,這成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 A.強力推行重農抑商 B.實行皇位世襲制度 C.以郡縣制控制地方 D.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答案 D 解析 封建社會初期,重農抑商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統(tǒng)治,故A項錯誤;實行皇位世襲制度是加強皇權的體現(xiàn),這是秦朝開創(chuàng)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一部分,是歷史的進步,故B項錯誤;以郡縣制控制地方,有利于鞏固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卻沒有使原本屬于各國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權帶來的溫暖”得出秦朝的暴政,即不合理的治理方式,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故D項正確。 2.(2017萊蕪二模,25)《史記》載:“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能相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绱瞬唤瑒t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边@說明李斯認為( ) A.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種學說并存 B.儒家思想并非萬世不變之理 C.政治統(tǒng)一必然要求思想統(tǒng)一 D.專制集權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李斯認為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種學說并存,要想鞏固政治上的統(tǒng)一就必須要求思想統(tǒng)一,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種學說并存不合題意,故A項錯誤;儒家思想并非萬世不變之理不合題意,故B項錯誤;政治統(tǒng)一必然要求思想統(tǒng)一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專制集權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 3.史載:“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職相參,總領百官,上下相監(jiān)臨。”由此可見,御史大夫行使( ) A.立法權 B.財政權 C.軍事權 D.監(jiān)察權 答案 D 解析 從材料“典正法度,以職相參…上下相監(jiān)臨”,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監(jiān)察權,選擇D項符合題意。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殿警衛(wèi),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應,宗正管皇帝家族和親戚等。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體的本質是( ) A.職分細化,各負其責 B.化國為家,皇權至上 C.選賢舉能,唯才是用 D.官員眾多,政務繁雜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所述“九卿”的原先職能是皇家的內侍機構,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這種機構轉為行政機構,顯然是化國為家的體現(xiàn),目的是突出皇權至上。A、D兩項是現(xiàn)象,不是“本質”;C項與題干無關。 5.戰(zhàn)國至秦漢,實行新的軍功爵制。不僅爵級繁細,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階級的專利品,而成了社會各階層都有權攀登的進身之梯。這說明秦漢新爵制( ) A.助長了自耕農階層的分化 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鞏固 C.加強了小農經(jīng)濟的穩(wěn)定性 D.加快了社會階層的雙向流動 答案 B 解析 秦漢新爵制打破了貴族階層對政權的壟斷,破除官員來源的單一通道,為普通階層民眾向官僚階層轉變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鞏固,故B項正確。 6.《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西)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庇纱丝梢娢鳚h初期( ) A.并不采取嚴格的重農抑商政策 B.在政治上采取了歧視商人的政策 C.國家的統(tǒng)一促進了商業(yè)的發(fā)展 D.我國對外貿易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 答案 C 解析 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推行的基本經(jīng)濟政策,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政治上歧視商人,故B項錯誤;“(西)漢興,海內為一”說明國家的統(tǒng)一,又從材料后面的言語可知商業(yè)的發(fā)展,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國內貿易,不是對外貿易,故D項錯誤。 7.(2017洛陽三模)漢武帝將《孝經(jīng)》列為各級各類學校必修課程,創(chuàng)立“舉孝廉”的官吏選拔制度,把遵守、踐行孝道與求官任職聯(lián)系起來。這些做法有助于( ) A.改造傳統(tǒng)儒學 B.宣揚社會教化 C.打擊豪強地主 D.選拔實用人才 答案 B 解析 漢武帝并沒有對傳統(tǒng)儒學進行改造,只是在政府層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故A項錯誤;題干中強調的孝、孝道等都是在強調社會的教化作用,故B項正確;漢武帝的做法與打擊地主豪強無關,故C項錯誤;孝和孝廉更側重于一種道德層面,與選拔實用型人才無關,故D項錯誤。 8.(2018淄博模擬)西漢惠帝六年規(guī)定女子在15歲至30歲之間必須出嫁,否則多征稅,此政策被歷代王朝所借鑒。而民間則有“女大三,抱金磚”的婚俗。這體現(xiàn)了( ) A.政府鼓勵早婚和人口繁衍 B.民間抵制政府的早婚規(guī)定 C.農業(yè)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 D.多子多福的傳統(tǒng)倫理觀念 答案 C 解析 15歲到30歲,不能算是早婚,故A項錯誤;民間習俗是找年紀比男子大的女子成婚,并未體現(xiàn)對政府政策的抵觸,故B項錯誤;政府通過鼓勵結婚,民間習俗娶年紀較大的女子,都是為了增加直接進行生產的勞動力,故C項正確;材料中是政府政策的引導,故與傳統(tǒng)倫理觀念無關,故D項錯誤。 9.(2018濰坊一模,25)《漢書食貨志》認為,“治田勤謹則畝益三斗”。東漢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陳旁認為,對待不同土壤只要對癥下藥,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這反映了古代農業(yè)( ) A.需要大量勞力 B.適時增加肥力 C.提倡精耕細作 D.善于積累經(jīng)驗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沒有強調勞力,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對待不同土壤對癥下藥,增加肥力只是一個方面,故B項錯誤;根據(jù)題干關鍵信息“勤謹則畝益”“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對待不同土壤只要對癥下藥”等,分析、判斷選項,可知材料強調的是精耕細作,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積累經(jīng)驗,故D項錯誤。 10.(2017北京海淀高三檢測)漢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氣異常,黃霧四塞終日?;实蹫橹@心,詢問大臣,大臣回答這是因為“陰盛侵陽”,上天示警所致,“今太后諸弟皆以無功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的規(guī)矩。于是,太后之弟王鳳不得不上書辭職。漢成帝也承認自己在這件事上是有過失的,因此造成了這種異常的天氣。由此可知當時( ) ①農業(yè)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凇疤烊烁袘睂W說深入影響朝政 ③外戚專權引發(fā)朝臣不滿?、芑实壑赜猛馄萘D削弱相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并未涉及黃霧影響農業(yè)生產,故①錯誤;根據(jù)材料“天氣異常……上天示警所致”“漢成帝也承認自己在這件事上是有過失的,因此造成了這種異常的天氣”可知,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思想,在君臣中影響較大,故②正確;根據(jù)材料“大臣回答這是因為……‘今太后諸弟皆以無功為侯’”可知,大臣對外戚專權有所不滿,借“天人感應”來表達這種不滿,故③正確;根據(jù)材料“漢成帝也承認自己在這件事上是有過失的”可知,確有漢成帝重用外戚的事實,但不能表明是為了削弱相權,故④錯誤,選擇B項符合題意。 11.《漢書食貨志》載:“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民得買賣。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边@段話主要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農經(jīng)濟的封閉性 C.重農抑商的必要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答案 A 解析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反映出漢朝土地兼并的危害性,故A項正確;小農經(jīng)濟以家庭為單位生產,體現(xiàn)出封閉性,與題意無關,故B項錯誤;材料中土地兼并問題反映出重農的必要性,但與抑商政策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中土地兼并問題反映出土地私有的不合理性,故D項錯誤。 12.(2018湖北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三押題考試,25)《后漢書》中出現(xiàn)了許多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兩千石”“家世兩千石”的話語,這在關于西漢歷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現(xiàn)的。東漢時期的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 ) A.中央和地方存在著尖銳的矛盾 B.門閥士族的政治作用顯著提高 C.豪強勢力推動了國家政權發(fā)展 D.血緣宗族力量制約了專制皇權 答案 C 解析 “《后漢書》中出現(xiàn)了許多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兩千石’、‘家世兩千石’的話語”而在西漢史料中較少出現(xiàn),可見豪強勢力在東漢政權中影響非常明顯,故C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薄熬肌⑸舷?、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記曲禮》)家國同構可以看作父親為一家之君,君為國父,君與父互為表里,國與家是彼此溝通的。故,中國古語有“欲治其國,必先齊其家”(《禮記雜記》)的說法。 材料二 秦以后,中國就開始有一個統(tǒng)一的政府,其政治領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襲的。封建(指封邦建國)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襲的,這已是中國政治上一項絕大進步。組織政府的是一個一個人,不再是一個一個家?;实酆驼欠珠_的,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是國家元首,象征國家統(tǒng)一;宰相是政府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根據(jù)材料一說說“禮”在古代中國社會起到了哪些作用。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秦漢時期“政治制度上一項絕大進步”指的是什么。這是否意味著“家天下”制度的結束?請說明理由。 答案 (1)作用:區(qū)別血緣關系親疏,確定社會等級秩序;維護家國一體的政治體制。 (2)進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結束世卿世祿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 肯定:是。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為核心,以分封為形式控制全國的制度結束。皇帝一人統(tǒng)領全國,官員由皇帝任免的官僚體制建立起來。 否定:不是。理由如下:皇位世襲,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統(tǒng)治全國,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員實際上是皇帝的奴才,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問可以從材料一中概括,如“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治國”等。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二中的說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說明廢除了分封制,結束了血緣政治;第二小問可結合政治制度的發(fā)展來回答,也可結合皇位繼承來回答。 14.(2017邢臺高三摸底考試)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 秦置左右丞相,天下之事皆決丞相府。漢武帝在中央設立“中朝”,以侍從、秘書為尚書令、侍中,參與軍國大事。“尚書”一職日益重要,后逐漸成為國家的中樞機構。魏晉南北朝時期,權臣特別是丞相權力過大,最高統(tǒng)治者遂將相權分散,使之互相牽制,形成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體制。隋唐時期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皆為丞相。唐朝時的中書省是掌握機要、決定軍國大事的最高出令機構,負責草擬、頒發(fā)皇帝的詔令。尚書省的職權,由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設立而被削弱。其長官主要是掌握尚書省,并具體落實中書省頒布的皇帝詔旨和經(jīng)門下省審閱、皇帝批準的各種奏章。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從政治制度發(fā)展的角度對材料進行解讀。 答案 材料表明:秦設置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漢武帝設立“中朝”任用親信參與國家大事,尚書一職地位日漸重要,成為中樞機構;魏晉南北朝時期,統(tǒng)治者分割相權,形成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體制;隋唐時期創(chuàng)立三省六部制,尚書省轉化為執(zhí)行機構。以上內容表明:尚書省由中樞機構逐漸演變?yōu)閳?zhí)行機構,喪失了決策職能;秦至隋朝通過分割相權及任用親信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 解析 第一步歸納材料中秦朝、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央決策結構的基本史實。第二步比較概括尚書省職能的變化以及不同時期君主集權的措施。-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秦漢單元綜合訓練 新人教版 2019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第二 單元 中華文明 形成 發(fā)展 秦漢 綜合 訓練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25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