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版)2018-2019高中歷史 課時分層作業(yè)3 宋明理學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全國通用版)2018-2019高中歷史 課時分層作業(yè)3 宋明理學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國通用版)2018-2019高中歷史 課時分層作業(yè)3 宋明理學 新人教版必修3.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課時分層作業(yè)(三) 宋明理學 (建議用時:30分鐘) [學業(yè)達標練] 1.魏晉南北朝以來,面對佛、道強有力的沖擊,儒學思想家的態(tài)度是( ) 【導學號:12322024】 A.故步自封,消極抵抗 B.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積極吸收,豐富儒學 D.放棄儒學,轉奉佛、道 C [魏晉南北朝以來,儒、佛、道三教在彼此反復辯駁中相互吸納滲透,儒學受佛、道哲學影響,內容不斷得到豐富。] 2.歷史學家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指出:“理學并不僅僅是前秦和兩漢儒學的繼承和發(fā)展。它部分是對傳統的重新發(fā)展,部分是全新的創(chuàng)造?!边@里的“全新的創(chuàng)造”是指( ) 【導學號:12322025】 A.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并且凸顯人性的尊嚴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學哲理化、思辨化 C.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學 D.強化了儒家的綱常倫理道德并借此維護封建專制統治 B [宋明理學倡導“存天理,滅人欲”,壓抑了人的個性發(fā)展,故A項錯誤;宋明理學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使傳統儒學更加哲理化和思辨化,故B項正確;融合陰陽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的新儒學由西漢儒學家董仲舒所創(chuàng),它強化了儒家的倫理綱常,有利于維護封建專制,與題目中的信息“理學”“全新的創(chuàng)新”不符,故C、D兩項錯誤。] 3.某校高中學生在編演關于“宋明理學”的歷史短劇時,為下圖人物設計的臺詞應是( ) 【導學號:12322026】 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D.天理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 A [B項是陸九淵的思想,C項是王陽明的思想,D項是朱熹的思想,故選A項。] 4.下面是某同學在學習《宋明理學》時編寫的知識提綱,在①處填寫正確的是( ) 【導學號:12322027】 A.“反省內心”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心外無物” C [本題抓住關鍵信息“程朱理學”。由所學知識可知,“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A、B、D三項都是陸王心學的內容,故C項與題意相符。] 5.“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于我,昔之圣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边@一主張來自于( ) A.道家學派 B.佛教禪宗 C.朱熹理學 D.陸九淵心學 D [題干材料的意思是指“心”即“理”,本來就存在那里。由此判斷,D項符合題意。] 6.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認為,“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他所主張的是( ) A.格物致知 B.發(fā)明本心 C.心外無物 D.知行合一 D [本題關鍵信息“不行不足謂之知”,體現了知行合一,故D與題意相符。] 7.南宋朱熹與明代王陽明相比,兩者思想的共同之處是( ) 【導學號:12322028】 A.知行合一,發(fā)于本心 B.只有探究萬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C.心就是理,心外無物 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D [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本質相同,都承認天理是萬物的本原,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必須摒棄欲望才能夠實現對天理的感悟,所以選D項。] 8.“自宋以降,仗義死節(jié)之士遠軼(超過)前古,論者以為程朱講學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學對宋代以后中國社會的突出影響表現在( ) 【導學號:12322029】 A.重建了人們的價值信仰 B.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 C.壓抑了人的個性發(fā)展 D.促進文化教育普及 A [“仗義死節(jié)之士遠軼(超過)前古”說明社會上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遠超過以前,說明程朱理學在引導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響,這與儒家的價值信仰是一致的,故選A項。] 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對聯藝術寶庫中有這樣一副非常典型的雙關聯:“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長于先生?!? 材料二 在一批心志高遠的學者促進下,理學于宋代興起。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jié)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對中國的思想文化及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1)材料一中“朱子高于孔子”的寓意是什么?朱子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對中華民族性格產生了什么影響? [解析] 第(1)問結合朱熹對程朱理學的貢獻及其影響分析歸納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所學知識回答;第二小問,解題時注意“中華民族性格”這一關鍵信息,緊扣材料二分析歸納。 [答案] (1)寓意:朱熹繼承并發(fā)展了儒家思想。 影響:南宋以后逐漸發(fā)展成官方哲學,并長期占據官方統治思想地位,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 (2)朱熹(或二程、陸九淵、王陽明)。 影響:注重氣節(jié)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具有歷史使命感。 [沖A挑戰(zhàn)練] 10.魏晉時期,有人斥責佛教“使父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友朋之信絕”。這反映出當時( ) A.佛教傳入顛覆了傳統觀念 B.儒家倫理不為社會所重視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與儒家倫理抵觸 D [由題目中的信息“佛教‘使父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友朋之信絕’”可知佛教與儒家“忠”“孝”“信”等倫理相悖。故本題應選D項。] 11.宋以后的儒學已具有哲學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認識論思想。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論畫時說:“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煙云,雖無常形,而有常理。”這體現了中國儒學發(fā)展史上的何種認識論( ) A.理是萬物本原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B [材料“雖無常形,而有常理”體現出人們對理的追求;“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煙云”說明了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故B項正確。] 12.他試圖從精神層面化解16世紀的社會危機,強調突出個體道德的自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來管束人心?!八笔? ) 【導學號:12322030】 A.程顥 B.朱熹 C.陸九淵 D.王陽明 D [由材料信息“否定用外在的天理來管束人心”可知,“他”應為心學家,陸九淵生活于12世紀,故D項正確。] 13.理學的產生,標志著儒家思想已進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階段。下列有關“理”的理解,較為確切的是( ) A.理就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觀念 C.理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倫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統治者的主觀意志 C [體現在社會上理是儒家倫理道德,是唯心主義;理是強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觀念,并非生來就有;宋明理學是維護封建倫理道德的;理是體現最高統治者的意志的,故C項正確,A、B、D三項錯誤。] 14.宋代理學是傳統儒學的新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城市與生活 材料二 生活與觀念 近歲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擬公侯…… ——《宋會要輯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號)年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體舊規(guī),裹奇巾異服,三五為群,斗美夸麗,殊令人厭見,非復舊時淳樸矣。 ——《夢梁錄》卷十八 (1)分析說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現象與宋代理學興起和發(fā)展之間的聯系。 (2)若進一步探究宋代理學興起和發(fā)展的原因,你認為還需要補充什么材料?舉一例說明。 [解析] 第(1)問,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坊市界限被打破及商品經濟繁榮的狀況,材料二中“侈靡”“不體舊規(guī)”反映了宋代社會風俗的演變,在此基礎上回答第一小問。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宋代理學興起與發(fā)展的相關知識,再聯系材料一、二的相關歷史現象分析作答。第(2)問,材料主要是從社會、經濟方面反映了理學興起的原因,還可以從政治、思想等方面進行補充。比如思想方面可聯系魏晉南北朝以來三教(儒學、道教、佛教)合一這一知識來作答。 [答案]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娛樂場所出現,商品經濟發(fā)展到新水平;社會上出現了追求奢靡享樂、僭越禮制的現象。面對社會生活對傳統儒家倫理秩序的沖擊,儒學家把封建道德倫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等思想,以“理”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進而規(guī)范社會秩序。 (2)例:需要補充與佛教、道教發(fā)展相關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使傳統儒學面臨挑戰(zhàn);為應對挑戰(zhàn),儒學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獲得了新發(fā)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全國通用版2018-2019高中歷史 課時分層作業(yè)3 宋明理學 新人教版必修3 全國 通用版 2018 2019 高中歷史 課時 分層 作業(yè)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30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