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xué)】6年高考4年模擬:第8章 立體幾何 第2節(jié) 點(diǎn)、線、面的位置關(guān)系
《【數(shù)學(xué)】6年高考4年模擬:第8章 立體幾何 第2節(jié) 點(diǎn)、線、面的位置關(guān)系》由會(huì)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數(shù)學(xué)】6年高考4年模擬:第8章 立體幾何 第2節(jié) 點(diǎn)、線、面的位置關(guān)系(123頁珍藏版)》請(qǐng)?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掌門1對(duì)1教育 高中數(shù)學(xué) 【數(shù)學(xué)】2014版《6年高考4年模擬》 第二節(jié) 點(diǎn)、線、面的位置關(guān)系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薈萃 2013年高考題 .(2013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廣東省數(shù)學(xué)(理)卷(純WORD版))設(shè)是兩條不同的直線,是兩個(gè)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 A.若,,,則 B.若,,,則 C.若,,,則 D.若,,,則 答案:D D;ABC是典型錯(cuò)誤命題,選D. .(2013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新課標(biāo)Ⅱ卷數(shù)學(xué)(理)(純WORD版含答案))已知為異面直線,平面,平面.直線滿足,則 ( ?。? A.,且 B.,且 C.與相交,
2、且交線垂直于 D.與相交,且交線平行于 答案:D 由m⊥平面α,直線l滿足l⊥m,且l?α,所以l∥α, 又n⊥平面β,l⊥n,l?β,所以l∥β. 由直線m,n為異面直線,且m⊥平面α,n⊥平面β,則α與β相交,否則,若α∥β則推出m∥n,與m,n異面矛盾.故α與β相交,且交線平行于l.故選D. .(2013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安徽數(shù)學(xué)(理)試題(純WORD版))在下列命題中,不是公理的是 ( ?。? A.平行于同一個(gè)平面的兩個(gè)平面相互平行 B.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diǎn),有且只有一個(gè)平面 C.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diǎn)在一個(gè)平面內(nèi),那么這條直線上所有的點(diǎn)都在此平面內(nèi) D.
3、如果兩個(gè)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gè)公共點(diǎn), 那么他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diǎn)的公共直線 答案:A B,C,D說法均不需證明,也無法證明,是公理;A選項(xiàng)可以推導(dǎo)證明,故是定理。 所以選A .(2013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浙江數(shù)學(xué)(理)試題(純WORD版))在空間中,過點(diǎn)作平面的垂線,垂足為,記.設(shè)是兩個(gè)不同的平面,對(duì)空間任意一點(diǎn),,恒有,則 ( ?。? A.平面與平面垂直 B.平面與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為 C.平面與平面平行 D.平面與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為 答案:A :設(shè)P1=fα(P),則根據(jù)題意,得點(diǎn)P1是過點(diǎn)P作平面α垂線的垂足 因?yàn)镼1=fβ[fα
4、(P)]=fβ(P1), 所以點(diǎn)Q1是過點(diǎn)P1作平面β垂線的垂足 同理,若P2=fβ(P),得點(diǎn)P2是過點(diǎn)P作平面β垂線的垂足 因此Q2=fα[fβ(P)]表示點(diǎn)Q2是過點(diǎn)P2作平面α垂線的垂足 因?yàn)閷?duì)任意的點(diǎn)P,恒有PQ1=PQ2, 所以點(diǎn)Q1與Q2重合于同一點(diǎn) 由此可得,四邊形PP1Q1P2為矩形,且∠P1Q1P2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因?yàn)椤螾1Q1P2是直角,所以平面α與平面β垂直 故選:A .(2013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安徽數(shù)學(xué)(理)試題(純WORD版))如圖,正方體的棱長為1,P為BC的中點(diǎn),Q為線段上的動(dòng)點(diǎn),過點(diǎn)A,P,Q的平面截該正方體所得的截
5、面記為S.則下列命題正確的是__①②③⑤___(寫出所有正確命題的編號(hào)). ①當(dāng)時(shí),S為四邊形;②當(dāng)時(shí),S為等腰梯形;③當(dāng)時(shí),S與的交點(diǎn)R滿足;④當(dāng)時(shí),S為六邊形;⑤當(dāng)時(shí),S的面積為. 答案: ①②③⑤ . 對(duì)①,,則所以截面S為四邊形,且S為梯形.所以為真. 對(duì)②, ,截面S為四邊形截面S為等腰梯形. 所以為真. 對(duì)③, 所以為真. 對(duì)④, .截面S與線段相交,所以四邊形S為五邊形.所以為假. 對(duì)⑤, .對(duì)角線長度分別為 所以為真. 綜上,選①②③⑤ 2012年高考題 1.[2012·陜西卷] (1)如圖所示,證明命題“a是平面π內(nèi)的一條直線,b是π外的一條直
6、線(b不垂直于π),c是直線b在π上的投影,若a⊥b,則a⊥c”為真; (2)寫出上述命題的逆命題,并判斷其真假(不需證明). 解:(1)證法一:如下圖,過直線b上任一點(diǎn)作平面π的垂線n,設(shè)直線a,b,c,n的方向向量分別是a,b,c,n,則b,c,n共面.根據(j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存在實(shí)數(shù)λ,μ使得c=λb+μn,則a·c=a·(λb+μn)=λ(a·b)+μ(a·n), 因?yàn)閍⊥b,所以a·b=0,又因?yàn)閍π,n⊥π,所以a·n=0, 故a·c =0,從而a⊥c. 證法二:如圖,記c∩b=A,P為直線b上異于點(diǎn)A的任意一點(diǎn),過P作PO⊥π,垂足為O,則O∈c.∵PO⊥π,
7、aπ,∴直線PO⊥a,又a⊥b,b平面PAO,PO∩b=P, ∴a⊥平面PAO,又c平面PAO,∴a⊥c. (2)逆命題為:a是平面π內(nèi)的一條直線,b是π外的一條直線(b不垂直于π),c是直線b在π上的投影,若a⊥c,則a⊥b.逆命題為真命題. 2.[2012·全國卷] 如圖,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菱形,PA⊥底面ABCD,AC=2,PA=2,E是PC上的一點(diǎn),PE=2EC.(1)證明:PC⊥平面BED;(2)設(shè)二面角A-PB-C為90°,求PD與平面PBC所成角的大?。? 解:方法一:(1)因?yàn)榈酌鍭BCD為菱形,所以BD⊥AC,又PA⊥底面ABCD,所以P
8、C⊥BD. 設(shè)AC∩BD=F,連結(jié)EF.因?yàn)锳C=2,PA=2,PE=2EC,故PC=2,EC=,F(xiàn)C=,從而=,=.因?yàn)椋剑螰CE=∠PCA,所以△FCE∽△PCA,∠FEC=∠PAC=90°,由此知PC⊥EF.PC與平面BED內(nèi)兩條相交直線BD,EF都垂直,所以PC⊥平面BED. (2)在平面PAB內(nèi)過點(diǎn)A作AG⊥PB,G為垂足.因?yàn)槎娼茿-PB-C為90°,所以平面PAB⊥平面PBC.又平面PAB∩平面PBC=PB,故AG⊥平面PBC,AG⊥BC. BC與平面PAB內(nèi)兩條相交直線PA,AG都垂直,故BC⊥平面PAB,于是BC⊥AB,所以底面ABCD為正方形,AD=2,PD==2
9、. 設(shè)D到平面PBC的距離為d.因?yàn)锳D∥BC,且AD?平面PBC,BC?平面PBC,故AD∥平面PBC,A、D兩點(diǎn)到平面PBC的距離相等,即d=AG=. 設(shè)PD與平面PBC所成的角為α,則sinα==.所以PD與平面PBC所成的角為30°. 方法二:(1)以A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射線AC為x軸的正半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A(chǔ)-xyz.設(shè)C(2,0,0),D(,b,0),其中b>0,則P(0,0,2),E,B(,-b,0).于是=(2,0,-2),=,=, 從而·=0,·=0,故PC⊥BE,PC⊥DE.又BE∩DE=E,所以PC⊥平面BDE. (2)=(0,0,2),=(,-b,
10、0).設(shè)m=(x,y,z)為平面PAB的法向量, 則m·=0,m·=0,即2z=0,且x-by=0, 令x=b,則m=(b,,0). 設(shè)n=(p,q,r)為平面PBC的法向量,則n·=0,n·=0,即2p-2r=0且+bq+r=0,令p=1,則r=,q=-,n=. 因?yàn)槊鍼AB⊥面PBC,故m·n=0,即b-=0,故b=,于是n=(1,-1,),=(-,-,2),cos〈n,〉==,〈n,〉=60°. 因?yàn)镻D與平面PBC所成角和〈n,〉互余,故PD與平面PBC所成的角為30°. 3.[2012·福建卷] 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A1=AD=1,E為CD中
11、點(diǎn).(1)求證:B1E⊥AD1;(2)在棱AA1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P,使得DP∥平面B1AE?若存在,求AP的長;若不存在,說明理由;(3)若二面角A-B1E-A1的大小為30°,求AB的長. 解:(1)以A為原點(diǎn),,,的方向分別為x軸,y軸,z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設(shè)AB=a,則A(0,0,0),D(0,1,0),D1(0,1,1),E,B1(a,0,1),故AD1=(0,1,1),=,=(a,0,1),=. ∵·=-×0+1×1+(-1)×1=0,∴B1E⊥AD1. (2)假設(shè)在棱AA1上存在一點(diǎn)P(0,0,z0),使得DP∥平面B1AE.此時(shí)=(0,-1,z0)
12、. 又設(shè)平面B1AE的法向量n=(x,y,z).∵n⊥平面B1AE,∴n⊥,n⊥,得 取x=1,得平面B1AE的一個(gè)法向量n=. 要使DP∥平面B1AE,只要n⊥,有-az0=0,解得z0=. 又DP?平面B1AE,∴存在點(diǎn)P,滿足DP∥平面B1AE,此時(shí)AP=. (3)連接A1D,B1C,由長方體ABCD-A1B1C1D1及AA1=AD=1,得AD1⊥A1D. ∵B1C∥A1D,∴AD1⊥B1C.又由(1)知B1E⊥AD1,且B1C∩B1E=B1, ∴AD1⊥平面DCB1A1.∴是平面A1B1E的一個(gè)法向量,此時(shí)=(0,1,1). 設(shè)與n所成的角為θ,則cosθ==. ∵二
13、面角A-B1E-A1的大小為30°,∴|cosθ|=cos30°,即=, 解得a=2,即AB的長為2. 4. [2012·江蘇卷] 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別是棱BC,CC1上的點(diǎn)(點(diǎn)D不同于點(diǎn)C),且AD⊥DE,F(xiàn)為B1C1的中點(diǎn).求證:(1)平面ADE⊥平面BCC1B1; (2)直線A1F∥平面ADE. 證明:(1)因?yàn)锳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 又AD?平面ABC,所以CC1⊥AD.又因?yàn)锳D⊥DE,CC1,DE?平面BCC1B1,CC1∩DE=E, 所以AD⊥平面BCC1B1.又AD?平面ADE,所以
14、平面ADE⊥平面BCC1B1. (2)因?yàn)锳1B1=A1C1,F(xiàn)為B1C1的中點(diǎn),所以A1F⊥B1C1. 因?yàn)镃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所以CC1⊥A1F. 又因?yàn)镃C1,B1C1?平面BCC1B1,CC1∩B1C1=C1,所以A1F⊥平面BCC1B1. 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 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 5.[2012·遼寧卷] 如圖,直三棱柱ABC-A′B′C′,∠BAC=90°,AB=AC=λAA′,點(diǎn)M,N分別為A′B和B′C′的中點(diǎn).(1)證明:MN∥平面A′ACC′;(2)若
15、二面角A′-MN-C為直二面角,求λ的值. 解:(1)(證法一)連結(jié)AB′,AC′,由已知∠BAC=90°,AB=AC,三棱柱ABC-A′B′C′為直三棱柱.所以M為AB′中點(diǎn).又因?yàn)镹為B′C′的中點(diǎn).所以MN∥AC′.又MN?平面A′ACC′, AC′?平面A′ACC′,因此MN∥平面A′ACC′. (證法二)取A′B′中點(diǎn)P,連結(jié)MP,NP,M,N分別為AB′與B′C′的中點(diǎn),所以MP∥AA′,PN∥A′C′,所以MP∥平面A′ACC′,PN∥平面A′ACC′,又MP∩NP=P,因此平面MPN∥平面A′ACC′,而MN?平面MPN,因此MN∥平面A′ACC′. (2)以A為坐
16、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直線AB,AC,AA′為x軸,y軸,z軸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O-xyz,如圖所示. 設(shè)AA′=1,則AB=AC=λ,于是A(0,0,0),B(λ,0,0),C(0,λ,0),A′(0,0,1),B′(λ,0,1),C′(0,λ,1).所以M,N.設(shè)m=(x1,y1,z1)是平面A′MN的法向量, 由得可取m=(1,-1,λ). 設(shè)n=(x2,y2,z2)是平面MNC的法向量,由得 可取n=(-3,-1,λ).因?yàn)锳′-MN-C為直二面角,所以m·n=0. 即-3+(-1)×(-1)+λ2=0,解得λ=. 6.[2012·重慶卷] 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17、AB=4,AC=BC=3,D為AB的中點(diǎn).(1)求點(diǎn)C到平面A1ABB1的距離;(2)若AB1⊥A1C,求二面角A1-CD-C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1)由AC=BC,D為AB的中點(diǎn),得CD⊥AB.又CD⊥AA1,故CD⊥面A1ABB1,所以點(diǎn)C到平面A1ABB1的距離為CD==. (2)解法一:如圖,取D1為A1B1的中點(diǎn),連結(jié)DD1,則DD1∥AA1∥CC1.又由(1)知CD⊥面A1ABB1,故CD⊥A1D,CD⊥DD1,所以∠A1DD1為所求的二面角A1-CD-C1的平面角. 因A1D為A1C在面A1ABB1上的射影,又已知AB1⊥A1C,由三垂線定理的逆定理得AB1⊥
18、A1D,從而∠A1AB1、∠A1DA都與∠B1AB互余,因此∠A1AB1=∠A1DA,所以Rt△A1AD∽R(shí)t△B1A1A.因此=,即AA=AD·A1B1=8,得AA1=2. 從而A1D==2.所以,在Rt△A1DD1中,cos∠A1DD1===. 解法二:如圖,過D作DD1∥AA1交A1B1于點(diǎn)D1,在直三棱柱中,易知DB,DC,DD1兩兩垂直.以D為原點(diǎn),射線DB,DC,DD1分別為x軸、y軸、z軸的正半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D-xyz. 設(shè)直三棱柱的高為h,則A(-2,0,0),A1(-2,0,h),B1(2,0,h),C(0,,0),C1(0,,h),從而=(4,0,h),=(
19、2,,-h(huán)).由⊥,有8-h(huán)2=0,h=2. 故=(-2,0,2),=(0,0,2),=(0,,0). 設(shè)平面A1CD的法向量為m=(x1,y1,z1),則m⊥,m⊥,即 取z1=1,得m=(,0,1), 設(shè)平面C1CD的法向量為n=(x2,y2,z2),則n⊥,n⊥,即 取x2=1,得n=(1,0,0),所以cos〈m,n〉===. 所以二面角A1-CD-C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7. [2012·浙江卷] 如圖1-5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是邊長為2的菱形,∠BAD=120°,且PA⊥平面ABCD,PA=2,M,N分別為PB,PD的中點(diǎn).(1)證明:MN∥平面ABC
20、D;(2)過點(diǎn)A作AQ⊥PC,垂足為點(diǎn)Q,求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1)因?yàn)镸,N分別是PB,PD的中點(diǎn),所以MN是△PBD的中位線,所以MN∥BD. 又因?yàn)镸N?平面ABCD,所以MN∥平面ABCD. (2)方法一: 連結(jié)AC交BD于O.以O(shè)為原點(diǎn),OC,OD所在直線為x,y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Oxyz,如圖所示.在菱形ABCD中,∠BAD=120°,得AC=AB=2,BD=AB=6. 又因?yàn)镻A⊥平面ABCD,所以PA⊥AC. 在Rt△PAC中,AC=2,PA=2,AQ⊥PC,得QC=2,PQ=4. 由此知各點(diǎn)坐標(biāo)如下,A(-,0,0),B(0,
21、-3,0),C(,0,0),D(0,3,0),P(-,0,2),M,N,Q. 設(shè)m=(x,y,z)為平面AMN的法向量. 由=,=知 取z=-1,得m=(2,0,-1).設(shè)n=(x,y,z)為平面QMN的法向量. 由=,=知 取z=5,得n=(2,0,5).于是cos〈m,n〉==. 所以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方法二:在菱形ABCD中,∠BAD=120°,得AC=AB=BC=CD=DA,BD=AB. 又因?yàn)镻A⊥平面ABCD,所以PA⊥AB,PA⊥AC,PA⊥AD.所以PB=PC=PD. 所以△PBC≌△PDC. 而M,N分別是PB,PD的中點(diǎn),所以M
22、Q=NQ,且AM=PB=PD=AN. 取線段MN的中點(diǎn)E,連結(jié)AE,EQ,則AE⊥MN,QE⊥MN, 所以∠AEQ為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 由AB=2,PA=2,故在△AMN中,AM=AN=3,MN=BD=3,得AE=. 在直角△PAC中,AQ⊥PC,得AQ=2,QC=2,PQ=4. 在△PBC中,cos∠BPC==,得MQ==. 在等腰△MQN中,MQ=NQ=,MN=3,得QE==. 在△AEQ中,AE=,QE=,AQ=2,得cos∠AEQ==. 所以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8. [2012·天津卷] 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
23、D,AC⊥AD,AB⊥BC,∠BAC=45°,PA=AD=2,AC=1.(1)證明PC⊥AD;(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 (3)設(shè)E與棱PA上的點(diǎn),滿足異面直線BE與CD所成的角為30°,求AE的長. 解:方法一:如圖所示,以點(diǎn)A為原點(diǎn)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依題意得A(0,0,0),D(2,0,0),C(0,1,0),B,P(0,0,2). (1)易得=(0,1,-2),=(2,0,0),于是·=0,所以PC⊥AD. (2)=(0,1,-2),=(2,-1,0).設(shè)平面PCD的法向量n=(x,y,z), 則即不妨令z=1,可得n=(1,2,1). 可取平面PAC的法向量
24、m=(1,0,0). 于是cos〈m,n〉===,從而sin〈m,n〉=.所以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為. (3)設(shè)點(diǎn)E的坐標(biāo)為(0,0,h),其中h∈[0,2].由此得=,由=(2,-1,0),故cos〈,〉===, 所以,=cos30°=,解得h=,即AE=. 方法二:(1)由PA⊥平面ABCD,可得PA⊥AD.又由AD⊥AC,PA∩AC=A,故AD⊥平面PAC, 又PC?平面PAC,所以PC⊥AD. (2)如圖所示,作AH⊥PC于點(diǎn)H,連接DH.由PC⊥AD,PC⊥AH,可得PC⊥平面ADH,因此DH⊥PC,從而∠AHD為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 在Rt△PAC中,P
25、A=2,AC=1,由此得AH=.由(1)知AD⊥AH.故在Rt△DAH中,DH==.因此sin∠AHD==.所以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為. (3)如圖所示,因?yàn)椤螦DC<45°,故過點(diǎn)B作CD的平行線必與線段AD相交,設(shè)交點(diǎn)為F,連接BE,EF.故∠EBF或其補(bǔ)角為異面直線BE與CD所成的角. 由BF∥CD,故∠AFB=∠ADC.在Rt△DAC中,CD=,sin∠ADC=, 故sin∠AFB= .在△AFB中,由=,AB=, sin∠FAB=sin135°=,可得BF=. 由余弦定理,BF2=AB2+AF2-2AB·AF·cos∠FAB,可得AF=.設(shè)AE=h. 在Rt△E
26、AF中,EF==.在Rt△BAE中,BE==. 在△EBF中,因?yàn)镋F<BE,從而∠EBF=30°,由余弦定理得cos30°=,可解得h=.所以AE=. 9.[2012·四川卷] 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N分別是棱CD、CC1的中點(diǎn),則異面直線A1M與DN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 答案:90° [解析] 因?yàn)锳BCD-A1B1C1D1為正方體,故A1在平面CDD1C1上的射影為D1, 即A1M在平面CDD1C1上的射影為D1M, 而在正方形CDD1C1中,由tan∠DD1M=tan∠CDN=, 可知D1M⊥DN, 由三垂線定理可知,A1M
27、⊥DN. 10. [2012·江蘇卷] 如圖1-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別是棱BC,CC1上的點(diǎn)(點(diǎn)D不同于點(diǎn)C),且AD⊥DE,F(xiàn)為B1C1的中點(diǎn).求證:(1)平面ADE⊥平面BCC1B1;(2)直線A1F∥平面ADE. 證明:(1)因?yàn)锳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 又AD?平面ABC,所以CC1⊥AD.又因?yàn)锳D⊥DE,CC1,DE?平面BCC1B1,CC1∩DE=E, 所以AD⊥平面BCC1B1.又AD?平面ADE,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 (2)因?yàn)锳1B1=A1C1,F(xiàn)為B1C1的中點(diǎn),所以A1
28、F⊥B1C1. 因?yàn)镃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所以CC1⊥A1F. 又因?yàn)镃C1,B1C1?平面BCC1B1,CC1∩B1C1=C1,所以A1F⊥平面BCC1B1. 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 11. [2012·湖南卷]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AB=4,BC=3,AD=5,∠DAB=∠ABC=90°,E是CD的中點(diǎn).(1)證明:CD⊥平面PAE;(2)若直線PB與平面PAE所成的角和PB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求四棱錐P-ABCD的體積
29、. 解:解法1:(1)如下圖(1),連結(jié)AC.由AB=4,BC=3,∠ABC=90°得AC=5.又AD=5,E是CD的中點(diǎn),所以CD⊥AE.因?yàn)镻A⊥平面ABCD,CD?平面ABCD,所以PA⊥CD.而PA,AE是平面PAE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所以CD⊥平面PAE. (2)過點(diǎn)B作BG∥CD,分別與AE、AD相交于點(diǎn)F,G,連結(jié)PF. 由(1)CD⊥平面PAE知,BG⊥平面PAE.于是∠BPF為直線PB與平面PAE所成的角,且BG⊥AE. 由PA⊥平面ABCD知,∠PBA為直線PB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 由題意∠PBA=∠BPF,因?yàn)閟in∠PBA=,sin∠BPF=,所以PA=
30、BF. 由∠DAB=∠ABC=90°知,AD∥BC,又BG∥CD,所以四邊形BCDG是平行四邊形.故GD=BC=3.于是AG=2. 在Rt△BAG中,AB=4,AG=2,BG⊥AF,所以BG==2,BF===.于是PA=BF=. 又梯形ABCD的面積為S=×(5+3)×4=16,所以四棱錐P-ABCD的體積為V=×S×PA= ×16×=. 解法2:如上圖(2),以A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AB,AD,AP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PA=h,則相關(guān)各點(diǎn)的坐標(biāo)為:A(0,0,0),B(4,0,0),C(4,3,0),D(0,5,0),E(2,4,0),P(0,0,h).
31、(1)易知=(-4,2,0),=(2,4,0),=(0,0,h). 因?yàn)椤ぃ剑?+8+0=0,·=0,所以CD⊥AE,CD⊥AP.而AP,AE是平面PAE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所以CD⊥平面PAE. (2)由題設(shè)和(1)知,,分別是平面PAE,平面ABCD的法向量.而PB與平面PAE所成的角和PB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所以|cos〈,〉|=|cos〈,〉|,即=.由(1)知,=(-4,2,0),=(0,0,-h(huán)),又=(4,0,-h(huán)), 故=.解得h=. 又梯形ABCD的面積為S=×(5+3)×4=16,所以四棱錐P-ABCD的體積為V=×S×PA=×16×=. 2011年高考題
32、 2.(2011年高考遼寧卷理科8)如圖,四棱錐S-ABCD的底面為正方形,SD⊥底面ABCD,則下列結(jié)論中不正確的是( ) (A) AC⊥SB (B) AB∥平面SCD (C) SA與平面SBD所成的角等于SC與平面SBD所成的角 (D)AB與SC所成的角等于DC與SA所成的角 3.(2011年高考江西卷理科8)已知,,是三個(gè)相互平行的平面.平面,之間的距離為,平面,之間的距離為.直線與,,分別相交于,,,那么“=”是“”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33、 C.充分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答案】C 【解析】過點(diǎn)作平面的垂線g,交平面,分別于點(diǎn)A、B兩點(diǎn),由兩個(gè)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可知∥,所以,故選C. 13.(2011年高考四川卷理科3),,是空間三條不同的直線,則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 (B), (C) ,,共面 (D),,共點(diǎn),,共面 15. (2011年高考全國卷理科11)已知平面截一球面得圓M,過圓心M且與成,二面角的平面截該球面得圓N,若該球的半徑為4,圓M的面積為4,則圓N的面積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34、:由圓的面積為得, ,在 故選D 2. (2011年高考全國新課標(biāo)卷理科15)已知矩形的頂點(diǎn)都在半徑為4的球的球面上,且,則棱錐的體積為 。 3.(2011年高考天津卷理科10)一個(gè)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單位:),則這個(gè)幾何體 的體積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題意知,該幾何體為一個(gè)組合體,其下面是一個(gè)長方體(長為3m,寬為2m, 高為1m),上面有一個(gè)圓錐(底面半徑為1,高為3),所以其體積為. 6.(2011年高考福建卷理科12)三棱錐P-ABC中,PA⊥底面ABC,PA=3,底面ABC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則三棱錐P-ABC的體積等于__
35、____。 【答案】 7.(2011年高考上海卷理科7)若圓錐的側(cè)面積為,底面積為,則該圓錐的體積為 。 【答案】; 1. (2011年高考山東卷理科19)(本小題滿分12分) 在如圖所示的幾何體中,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ACB=,EA⊥平面ABCD,EF∥AB,FG∥BC,EG∥AC.AB=2EF. (Ⅰ)若M是線段AD的中點(diǎn),求證:GM∥平面ABFE; (Ⅱ)若AC=BC=2AE,求二面角A-BF-C的大?。? 【解析】(Ⅰ)連結(jié)AF,因?yàn)镋F∥AB,FG∥BC, EF∩FG=F,所以平面EFG∥平面ABCD,又易證∽, 所
36、以,即,即,又M為AD 的中點(diǎn),所以,又因?yàn)椋疲恰危拢谩危罝,所以FG∥AM,所以四邊形AMGF是平行四邊形,故GM∥FA,又因?yàn)椋牵推矫妫粒拢疲?FA平面ABFE,所以GM∥平面ABFE. 2.(2011年高考浙江卷理科20)(本題滿分15分)如圖,在三棱錐中,,D為BC的中點(diǎn),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線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Ⅰ)證明:AP⊥BC;(Ⅱ)在線段AP上是否存在點(diǎn)M, 使得二面角A-MC-β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長;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空間點(diǎn)、線、面位置關(guān)系,二面角等基礎(chǔ)知識(shí),空間向量的應(yīng)用,同時(shí)考查空間
37、想象能力和運(yùn)算求解能力。滿分15分 法一:(Ⅰ)證明:如圖,以為原點(diǎn),以射線為軸的正半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由此可得 ,所以 ,即 可取,由得解得 ,故 綜上所述,存在點(diǎn)M 符合題意, 法二(Ⅰ)證明: 又因?yàn)樗云矫婀? (Ⅱ)如圖,在平面內(nèi)作 由(Ⅰ)知得平面, 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在中,得 在中,, 在中,所以得, 在中,得又 從而,所以綜上所述,存在點(diǎn)M 符合題意,. 3.(2011年高考遼寧卷理科18)(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PD⊥平面ABCD,PD∥QA,QA=AB=PD. (I)證明:平面PQC⊥
38、平面DCQ (II)求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 即,.故平面DCQ, 又平面PQC,所以平面PQC平面DCQ. 2010年高考題 一、選擇題 1.(2010浙江理)(6)設(shè),是兩條不同的直線,是一個(gè)平面,則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A)若,,則 (B)若,,則 (C)若,,則 (D)若,,則 【答案】 B 解析:選B,可對(duì)選項(xiàng)進(jìn)行逐個(gè)檢查。本題主要考察了立體幾何中線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及其中的公理和判定定理,也蘊(yùn)含了對(duì)定理公理綜合運(yùn)用能力的考察,屬中檔題 2.(2010江西理)10.過正方體的頂點(diǎn)A作直線L,使
39、L與棱,,所成的角都相等,這樣的直線L可以作 A.1條 B.2條 C.3條 D.4條 【答案】D 【解析】考查空間感和線線夾角的計(jì)算和判斷,重點(diǎn)考查學(xué)生分類、劃歸轉(zhuǎn)化的能力。第一類:通過點(diǎn)A位于三條棱之間的直線有一條體對(duì)角線AC1,第二類:在圖形外部和每條棱的外角和另2條棱夾角相等,有3條,合計(jì)4條。 3.(2010山東文)(4)在空間,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A.平行直線的平行投影重合 B.平行于同一直線的兩個(gè)平面平行 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個(gè)平面平行 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條直線平行 【答案】D 4.(2010四川理)(11)半徑
40、為的球的直徑垂直于平面,垂足為, 是平面內(nèi)邊長為的正三角形,線段、分別 與球面交于點(diǎn)M,N,那么M、N兩點(diǎn)間的球面距離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已知,AB=2R,BC=R,故tan∠BAC= cos∠BAC= 連結(jié)OM,則△OAM為等腰三角形 AM=2AOcos∠BAC=,同理AN=,且MN∥CD 而AC=R,CD=R 故MN:CD=AN:AC T MN=, 連結(jié)OM、ON,有OM=ON=R 于是cos∠MON= 所以M、N兩點(diǎn)間的球面距離是 5.(2010全國卷1文)(6)直三
41、棱柱中,若,,則異面直線與所成的角等于 (A)30° (B)45°(C)60° (D)90° 【答案】C 【命題意圖】本小題主要考查直三棱柱的性質(zhì)、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求法. 【解析】延長CA到D,使得,則為平行四邊形,就是異面直線 與所成的角,又三角形為等邊三角形, 6.(2010湖北文)4.用、、表示三條不同的直線,表示平面,給出下列命題: ①若∥,∥,則∥;②若⊥,⊥,則⊥; ③若∥,∥,則∥;④若⊥,⊥,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7.(2010山東理)(3)在空間,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A)平行直線的
42、平行投影重合 (B)平行于同一直線的兩個(gè)平面平行 (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個(gè)平面平行 (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條直線平行 【答案】D 【解析】由空間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及線面垂直與平行的判定與性質(zhì)定理可以得出答案。 【命題意圖】考查空間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及線面垂直與平行的判定與性質(zhì),屬基礎(chǔ)題。 8.(2010安徽理)8、一個(gè)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該幾何體的表面積為 A、280 B、292 C、360 D、372 【答案】C 【解析】該幾何體由兩個(gè)長方體組合而成,其表面積等于下面長方體的全面積加上面長方體的4個(gè)側(cè)面積之和。. 【方法技巧】把三視圖轉(zhuǎn)化為直觀圖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
43、.又三視圖很容易知道是兩個(gè)長方體的組合體,畫出直觀圖,得出各個(gè)棱的長度.把幾何體的表面積轉(zhuǎn)化為下面長方體的全面積加上面長方體的4個(gè)側(cè)面積之和。 二、填空題 1.(2010四川理)(15)如圖,二面角的大小是60°,線段., 與所成的角為30°.則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 【答案】 【解析】過點(diǎn)A作平面β的垂線,垂足為C,在β內(nèi)過C作l的垂線.垂足為D 連結(jié)AD,有三垂線定理可知AD⊥l, C D 故∠ADC為二面角的平面角,為60° 又由已知,∠ABD=30° 連結(jié)CB,則∠ABC為與平面所成的角 設(shè)AD=2,則AC=,CD=1 AB==4
44、∴sin∠ABC= 三、解答題 1.(2010湖南文)18.(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所示,在長方體中,AB=AD=1,AA1=2,M是棱CC1的中點(diǎn) (Ⅰ)求異面直線A1M和C1D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Ⅱ)證明:平面ABM⊥平面A1B1M1 2.(2010浙江理)(20)(本題滿分15分)如圖, 在矩形中,點(diǎn)分別在線段上,.沿直線將 翻折成,使平面. (Ⅰ)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Ⅱ)點(diǎn)分別在線段上,若沿直線將四邊形向上翻折,使與重合,求線段的長。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空間點(diǎn)、線、面位置關(guān)系,二面角等基礎(chǔ)知識(shí),空間向量的應(yīng)用,同事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和運(yùn)算求
45、解能力。 (Ⅰ)解:取線段EF的中點(diǎn)H,連結(jié),因?yàn)?及H是EF的中點(diǎn),所以, 又因?yàn)槠矫嫫矫?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A(chǔ)-xyz 則(2,2,),C(10,8,0), F(4,0,0),D(10,0,0). 故=(-2,2,2),=(6,0,0). 設(shè)=(x,y,z)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2x+2y+2z=0 所以 6x=0. 取,則。 又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故。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Ⅱ)解:設(shè)則, 因?yàn)榉酆?,與重合,所以, 故, ,得, 經(jīng)檢驗(yàn),此時(shí)點(diǎn)在線段上, 所以。
46、方法二: (Ⅰ)解:取線段的中點(diǎn),的中點(diǎn),連結(jié)。 因?yàn)?及是的中點(diǎn), 所以 又因?yàn)槠矫嫫矫妫? 所以平面, 又平面, 故, 又因?yàn)?、是、的中點(diǎn), 易知∥, 所以, 于是面, 所以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2,= 所以. 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Ⅱ)解:設(shè), 因?yàn)榉酆螅c重合, 所以, 而, 得, 經(jīng)檢驗(yàn),此時(shí)點(diǎn)在線段上, 所以。 3.(2010全國卷2)(19)如圖,直三棱柱中,,,為的中點(diǎn),為上的一點(diǎn),. (Ⅰ)證明:為異面直線與的公垂線; (Ⅱ)設(shè)異面直線與的夾角為45°,求
47、二面角的大?。? 【命題意圖】本試題主要考查空間的線面關(guān)系與空間角的求解,考查考生的空間想象與推理計(jì)算的能力. 【參考答案】 (19)解法一: (I)連接A1B,記A1B與AB1的交點(diǎn)為F. 因?yàn)槊鍭A1BB1為正方形,故A1B⊥AB1,且AF=FB1,又AE=3EB1,所以FE=EB1,又D為BB1的中點(diǎn),故DE∥BF,DE⊥AB1. ………………3分 作CG⊥AB,G為垂足,由AC=BC知,G為AB中點(diǎn). 又由底面ABC⊥面AA1B1B.連接DG,則DG∥AB1,故DE⊥DG,由三垂線定理,得DE⊥CD. 所以DE為異面直線AB1與CD的公垂線. (II)因?yàn)镈G∥AB
48、1,故∠CDG為異面直線AB1與CD的夾角,∠CDG=45° 設(shè)AB=2,則AB1=,DG=,CG=,AC=. 作B1H⊥A1C1,H為垂足,因?yàn)榈酌鍭1B1C1⊥面AA1CC1,故B1H⊥面AA1C1C.又作HK⊥AC1,K為垂足,連接B1K,由三垂線定理,得B1K⊥AC1,因此∠B1KH為二面角A1-AC1-B1的平面角. 【點(diǎn)評(píng)】三垂線定理是立體幾何的最重要定理之一,是高考的的熱點(diǎn),它是處理線線垂直問題的有效方法,同時(shí)它也是確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手段.通過引入空間向量,用向量代數(shù)形式來處理立體幾何問題,淡化了傳統(tǒng)幾何中的“形”到“形”的推理方法,從而降低了思維難度,
49、使解題變得程序化,這是用向量解立體幾何問題的獨(dú)到之處. 4.(2010北京文)(17)(本小題共13分) 如圖,正方形ABCD和四邊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EF//AC,AB=,CE=EF=1 (Ⅰ)求證:AF//平面BDE; (Ⅱ)求證:CF⊥平面BDF; 證明:(Ⅰ)設(shè)AC于BD交于點(diǎn)G。因?yàn)镋F∥AG,且EF=1,AG=AG=1 所以四邊形AGEF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AF∥EG 因?yàn)镋G平面BDE,AF平面BDE, 所以AF∥平面BDE (Ⅱ)連接FG。因?yàn)镋F∥CG,EF=CG=1,且
50、CE=1,所以平行四邊形CEFG為菱形。所以CF⊥EG. 因?yàn)樗倪呅蜛BCD為正方形,所以BD⊥AC.又因?yàn)槠矫鍭CEF⊥平面ABCD,且平面ACEF∩平面ABCD=AC,所以BD⊥平面ACEF.所以CF⊥BD.又BD∩EG=G,所以CF⊥平面BDE. 5.(2010天津文)(19)(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在五面體ABCDEF中,四邊形ADEF是正方形,F(xiàn)A⊥平面ABCD,BC∥AD,CD=1,AD=,∠BAD=∠CDA=45°. (Ⅰ)求異面直線CE與AF所成角的余弦值; (Ⅱ)證明CD⊥平面ABF; (Ⅲ)求二面角B-EF-A的正切值。
51、 【解析】本小題主要考查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直線與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礎(chǔ)知識(shí),考查空間想象能力,運(yùn)算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滿分12分. (I)解:因?yàn)樗倪呅蜛DEF是正方形,所以FA//ED.故為異面直線CE與AF所成的角. 因?yàn)镕A平面ABCD,所以FACD.故EDCD. 在Rt△CDE中,CD=1,ED=,CE==3,故cos==. 所以異面直線CE和AF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Ⅱ)證明:過點(diǎn)B作BG//CD,交AD于點(diǎn)G,則.由,可得BGAB,從而CDAB,又CDFA,FAAB=A,所以CD平面ABF. (Ⅲ)解:由(Ⅱ)及已知,可得AG=,即G為AD的中點(diǎn).取EF的中點(diǎn)N,連接G
52、N,則GNEF,因?yàn)锽C//AD,所以BC//EF.過點(diǎn)N作NMEF,交BC于M,則為二面角B-EF-A的平面角。 連接GM,可得AD平面GNM,故ADGM.從而BCGM.由已知,可得GM=.由NG//FA,FAGM,得NGGM. 在Rt△NGM中,tan, 所以二面角B-EF-A的正切值為. 6.(2010天津理)(19)(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在長方體中,、分別是棱, 上的點(diǎn),, (1) 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 (2) 證明平面 (3) 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析】本小題主要考查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直線與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礎(chǔ)知識(shí),考查用空間向量解決立體幾何問題
53、的方法,考查空間想象能力、運(yùn)算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滿分12分。 方法一:如圖所示,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點(diǎn)A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設(shè),依題意得, ,, (1) 解:易得, 于是 所以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2) 證明:已知,, 于是·=0,·=0.因此,,,又 所以平面 (3)解: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則,即 不妨令X=1,可得。由(2)可知,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于是,從而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為 方法二:(1)解:設(shè)AB=1,可得AD=2,AA1=4,CF=1.CE= 鏈接B1C,BC1,設(shè)B1C與BC1交于點(diǎn)M,易知A1D∥B1C,由,可知EF∥BC1.故是異面直線
54、EF與A1D所成的角,易知BM=CM=,所以 ,所以異面直線FE與A1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2)證明:連接AC,設(shè)AC與DE交點(diǎn)N 因?yàn)?,所以,從而,又由?所以,故AC⊥DE,又因?yàn)镃C1⊥DE且,所以DE⊥平面ACF,從而AF⊥DE. 連接BF,同理可證B1C⊥平面ABF,從而AF⊥B1C,所以AF⊥A1D因?yàn)?,所以AF⊥平面A1ED (3)解:連接A1N.FN,由(2)可知DE⊥平面ACF,又NF平面ACF, A1N平面ACF,所以DE⊥NF,DE⊥A1N,故為二面角A1-ED-F的平面角 易知,所以,又所以,在 連接A1C1,A1F 在 。所以 所以二面角A1-DE-F正
55、弦值為 7.(2010廣東理)18.(本小題滿分14分) 如圖5,是半徑為a的半圓,AC為直徑,點(diǎn)E為的中點(diǎn),點(diǎn)B和點(diǎn)C為線段AD的三等分點(diǎn).平面AEC外一點(diǎn)F滿足,F(xiàn)E=a . 圖5 (1)證明:EB⊥FD; (2)已知點(diǎn)Q,R分別為線段FE,FB上的點(diǎn),使得,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2)設(shè)平面與平面RQD的交線為. 由BQ=FE,FR=FB知, . 而平面,∴平面, 而平面平面= , ∴. 由(1)知,平面,∴平面, 而平面, 平面,
56、 ∴, ∴是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 ,. . 故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 8.(2010全國卷1理)(19)(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四棱錐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為棱SB上的一點(diǎn),平面EDC平面SBC . (Ⅰ)證明:SE=2EB; (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 . 9.(2010湖北文)18.(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在四面體ABOC中,OC⊥OA。OC⊥OB,∠AOB=120°,且OA=OB=OC=1 (Ⅰ)設(shè)P為AC的
57、中點(diǎn),Q在AB上且AB=3AQ,證明:PQ⊥OA; (Ⅱ)求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0.(2010山東理)(19)(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在五棱錐P—ABCDE中,PA⊥平面ABCDE,AB∥CD,AC∥ED,AE∥BC, ABC=45°,AB=2,BC=2AE=4,三角形PAB是等腰三角形. (Ⅰ)求證:平面PCD⊥平面PAC; (Ⅱ)求直線PB與平面PCD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四棱錐P—ACDE的體積. 【解析】(Ⅰ)證明:因?yàn)锳BC=45°,AB=2,BC=4,所以在中,由余弦定理得:,解得, 所以,即,又PA⊥平面ABCDE,所以P
58、A⊥, 又PA,所以,又AB∥CD,所以,又因?yàn)? ,所以平面PCD⊥平面PAC; (Ⅱ)由(Ⅰ)知平面PCD⊥平面PAC,所以在平面PAC內(nèi),過點(diǎn)A作于H,則 ,又AB∥CD,AB平面內(nèi),所以AB平行于平面,所以點(diǎn)A到平面的距離等于點(diǎn)B到平面的距離,過點(diǎn)B作BO⊥平面于點(diǎn)O,則為所求角,且,又容易求得,所以,即=,所以直線PB與平面PCD所成角的大小為; (Ⅲ)由(Ⅰ)知,所以,又AC∥ED,所以四邊形ACDE是直角梯形,又容易求得,AC=,所以四邊形ACDE的面積為,所以四棱錐P—ACDE的體積為=。 (2010湖北理數(shù))18. (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 在四面體ABOC中
59、, , 且 (Ⅰ)設(shè)為為的中點(diǎn), 證明: 在上存在一點(diǎn),使,并計(jì)算的值; (Ⅱ)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1.(2010福建理) 概率為。 (i)當(dāng)點(diǎn)C在圓周上運(yùn)動(dòng)時(shí),求的最大值; (ii)記平面與平面所成的角為,當(dāng)取最大值時(shí),求的值。 【命題意圖】本小題主要考查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以及幾何體的體積、幾何概型等基礎(chǔ)知識(shí),考查空間想象能力、運(yùn)算求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考查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化歸與轉(zhuǎn)化思想、必然與或然思想。 【解析】(Ⅰ)因?yàn)槠矫鍭BC,平面ABC,所以, 因?yàn)锳B是圓O直徑,所以,又,所以平面
60、, 而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Ⅱ)(i)設(shè)圓柱的底面半徑為,則AB=,故三棱柱的體積為 =,又因?yàn)椋? 所以=,當(dāng)且僅當(dāng)時(shí)等號(hào)成立, 從而,而圓柱的體積, 故=當(dāng)且僅當(dāng),即時(shí)等號(hào)成立, 所以的最大值是。 (ii)由(i)可知,取最大值時(shí),,于是以O(shè)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則C(r,0,0),B(0,r,0),(0,r,2r), 因?yàn)槠矫妫允瞧矫娴囊粋€(gè)法向量,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由,故, 取得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因?yàn)椋? 所以。 (2010安徽理數(shù))18、(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在多面體中,四邊形是正方形,∥,,,,,為的中點(diǎn)。
61、 (Ⅰ)求證:∥平面; (Ⅱ)求證:平面; (Ⅲ)求二面角的大小。 2009年高考題 一、 選擇題 1.. 如圖,正方體的棱線長為1,線段 有兩個(gè)動(dòng)點(diǎn)E,F(xiàn),且,則下列結(jié)論中錯(cuò)誤的是 (A) (B) (C)三棱錐的體積為定值 (D)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為定值 2. 給定下列四個(gè)命題: ①若一個(gè)平面內(nèi)的兩條直線與另一個(gè)平面都平行,那么這兩個(gè)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個(gè)平面經(jīng)過另一個(gè)平面的垂線,那么這兩個(gè)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相互平行; ④若兩個(gè)平面垂直,那么一個(gè)平面內(nèi)與它們的交線不垂直的直線
62、與另一個(gè)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為真命題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答案 選D. 3.在三棱柱中,各棱長相等,側(cè)掕垂直于底面,點(diǎn)是側(cè)面的中 心,則與平面所成角的大小是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取BC的中點(diǎn)E,則面,,因此與平面 所成角即為,設(shè),則,, 即有. 4.設(shè)是兩個(gè)不同的平面,是一條直線,以下命題正確的是( ) A.若,則 B.若,則 C
63、.若,則 D.若,則 5.C 【命題意圖】此題主要考查立體幾何的線面、面面的位置關(guān)系,通過對(duì)平行和垂直的考查,充分調(diào)動(dòng)了立體幾何中的基本元素關(guān)系. 【解析】對(duì)于A、B、D均可能出現(xiàn),而對(duì)于C是正確的. 6.設(shè)m,n是平面 內(nèi)的兩條不同直線,,是平面 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則// 的 一個(gè)充分而不必要條件是 A.m // 且l // B. m // l 且n // l C. m // 且n //
64、 D. m // 且n // l 【答案】:B 【解析】若,則可得.若則存在 7. 已知正四棱柱中,為中點(diǎn),則異面直線與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 A. B. C. D. 解:令則,連∥ 異面直線與所成的角即 與所成的角。在中由余弦定理易得。故選C 8.若正四棱柱的底面邊長為1,與底面成60°角,則 到底面 的距離為 ( ) A. B.1 C. D. 答案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正四棱柱的概念、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以
65、及直線與平面的距離等概念. (第4題解答圖) 屬于基礎(chǔ)知識(shí)、基本運(yùn)算的考查. 依題意,,如圖, ,故選D. 9.已知二面角的大小為,為空間中任意一點(diǎn),則過點(diǎn)且與平面和 平面所成的角都是的直線的條數(shù)為( ) A.2 B.3 C.4 D.5 答案 B 10.在正四棱柱中,頂點(diǎn)到對(duì)角線和到平面的距離分別為和,則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A.若側(cè)棱的長小于底面的邊長,則的取值范圍為(0,1) B.若側(cè)棱的長小于底面的邊長,則的取值范圍為 C.若側(cè)棱的長大于底面的邊長,則的取值范圍為 D.若
66、側(cè)棱的長大于底面的邊長,則的取值范圍為 C 11.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0,∠ACC1=600,∠BCC1=450,側(cè)棱CC1的長為1,則 該三棱柱的高等于 A. B. C. D. A 12.正方體ABCD—的棱上到異面直線AB,C的 距離相等的點(diǎn)的個(gè)數(shù)為(C) A.2 B.3 C. 4 D. 5 13.平面六面體- 中,既與共面也與共面的棱的條數(shù)為【 C 】 A.3 B. 4 C.5 D. 6 14.如圖,正四面體的頂點(diǎn),,分別在兩兩垂直的三條射線,,上,則在下列命題中,錯(cuò)誤的為 A.是正三棱錐 B.直線∥平面 C.直線與所成的角是 D.二面角為 答案 B 15.如圖,已知六棱錐的底面是正六邊形,,則 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 B.平面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隱蔽工程驗(yàn)收要點(diǎn)
- 給排水中水泵揚(yáng)程與壓力的關(guān)系
- 水泥廠燒成回轉(zhuǎn)窯中控操作問題解答
- 地暖安裝注意事項(xiàng)
- 水泥廠中控操作自動(dòng)化專業(yè)試題(附答案)
- 防水套管的應(yīng)用與分類
- 施工現(xiàn)場(chǎng)職業(yè)健康管理制度
- 常見基坑工程的支護(hù)方式
- 水泥包裝車間各崗位職責(zé)
- 打樁機(jī)的種類
- 水泥磨操作員試題(附答案)
- 鋼結(jié)構(gòu)工程量計(jì)算注意事項(xiàng)
- 水泥控制工試題(附答案)
- 水泥生產(chǎn)工藝類知識(shí)考試題(附答案)-
- 鋼結(jié)構(gòu)安裝施工安全技術(shù)交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