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三輪沖刺考卷題型搶分練:專題強化訓練 訓練1 Word版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三輪沖刺考卷題型搶分練:專題強化訓練 訓練1 Word版含答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訓練1 先秦、秦漢時期
一、選擇題
1.(2017·江蘇淮安、宿遷、連云港、徐州一模,1)福建民居——土樓結構的特點是中軸對稱、有強烈的向心意識,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樓之內一般居住著一個家族,房舍根據“長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則安排。這種建筑布局( )
A.深受宗法影響 B.突出皇權至上
C.體現宗教色彩 D.利于鄰里和睦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居住著一個家族,房舍根據‘長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則安排”,一個家族內體現的是血緣宗法,“長幼有序”“男尊女卑”體現的是宗族內的尊卑秩序,深受宗法制度的影響,故A項正確;材料與皇權無關,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
2、家族內的長幼尊卑,與相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的宗教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家族內的關系,非鄰里關系,故D項錯誤。
2.(2017·安徽合肥一模,1)呂思勉說“以貴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畝散處。貴族治人,其摶給不容渙散,平民治于人,于統(tǒng)系無所知”,故西周時期“宗法蓋僅貴族有之”。據此可知( )
A.宗法原則與貴族政治密切相關
B.小農經濟不利于宗族體系的形成
C.平民階層不重視宗法血緣關系
D.宗族的貴族化導致社會等級森嚴
答案 A
解析 從材料可知貴族實行宗法制是與其權力、地位和財力相適應的,平民缺乏實行宗法制的條件,故A項正確;小農經濟是封建社會經濟
3、的基本模式,與西周時期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平民不具有實行宗法制的條件,與平民不重視宗法血緣關系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不出宗族貴族化帶來等級森嚴的內容,故D項錯誤。
3.(2017·江蘇鎮(zhèn)江一模,1)王家范在《中國歷史通論》中說:“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生’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tǒng)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币闹小啊采x下的地方分權體制”指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制 D.郡縣制
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與材料中“與秦以后一統(tǒng)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
4、”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中“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生’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闡述的是西周分封制,故B項正確;君主制與材料中“與秦以后一統(tǒng)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不符,故C項錯誤;郡縣制是中央集權,與材料中“地方分權體制”不符,故D項錯誤。
4.(2017·貴州畢節(jié)一模,24)“國之所以興者,農戰(zhàn)也?!薄皯?zhàn)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庇纱丝梢姡俪芍袊糯鐣D型的根本因素是( )
①周王室衰微,列國紛爭?、谑褂描F器、推廣牛耕提高了生產力?、凼看蠓蚧钴S,百家爭鳴 ④各國競相變革,實行富國強兵之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未
5、涉及列國紛爭,故①錯誤;農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在于生產方式的進步,鐵犁牛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故②正確;材料與百家爭鳴無關,故③錯誤;為實現“戰(zhàn)勝而強立”的目的,各國爭相變革,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
5.(2017·重慶一模,24)西周中期的青銅器“衛(wèi)盉”銘文記載:周恭王三年,貴族裘衛(wèi)用玉器和禮服從貴族矩伯手里換得1 300畝田,并通過執(zhí)政大臣進行了授田儀式,辦理了換田手續(xù),刻于青銅器上作為憑證。這一事件反映了當時( )
A.貴族權重,世襲制鞏固
B.田地交換,井田制動搖
C.田地買賣,私有制確立
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潰
答案 B
解析 材料未反映貴族權重和世襲制,故A項錯誤;
6、材料意思是貴族裘衛(wèi)用物交換得田地,并有授田儀式、換田手續(xù)和憑證,結合所學可知西周時期實行井田制,土地歸國家所有,不得買賣和轉讓,材料這一事件的出現很顯然動搖了井田制,故B項正確;私有制確立始于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土地私有,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時期的土地制度,而非分封制,故D項錯誤。
6.(2017·廣東湛江一模,24)戰(zhàn)國時期,墨家后學將孔子塑造成亂賊形象,道家學派在《莊子》中發(fā)揮想象將孔子描繪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學派在《韓非子》中將孔子法家化。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
A.戰(zhàn)國時期思想界出現了統(tǒng)一趨勢
B.儒家思想受到人們普遍認可
C.孔子思想與各派學說有
7、交叉之處
D.人們的思想在當時比較自由
答案 D
解析 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自由,故A項錯誤;材料中墨家將孔子塑造成為亂賊形象,不能說人們對儒家思想的普遍認可,故B項錯誤;據材料中“墨家后學將孔子塑造成亂賊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與墨家沒有交叉,故C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人們的思想活躍,所以為各流派塑造孔子的形象提供了條件,故D項正確。
7.(2017·貴州遵義二模,24)“秦繆公求士……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以殷盛,國以富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散六國之從……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某種程度上說明,“策士”“賢士”推動了( )
A.
8、集權制度的形成
B.自然經濟的形成
C.家國觀念的形成
D.“封邦建國”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材料體現了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趨勢,有利于集權制度形成,故A項正確;自然經濟涵蓋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以及早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B項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國家尚未統(tǒng)一,人民對國家統(tǒng)一尚未有清晰的認同,故C項錯誤;根據所學,早在三代時期,就已有“封邦建國”的制度,故D項錯誤。
8.(2017·安徽淮北一模,2)錢穆認為,這種選拔方式驟看極合情理,然而切實施行中卻存在毛病……讀書求學,便有諸多限制,讀書機會很不易得。但對于一個讀書家庭來說卻是極為簡單的。因此,當時一個讀書家庭,很容
9、易變成一個做官家庭,而同時便是有錢有勢的家庭?!斑@種選拔方式”是指( )
A.世官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答案 B
解析 世官制與讀書無關,僅與血緣關系有關,故A項錯誤;察舉制看似與讀書無關,但是其注重才能,并且材料最終強調該制度導致的結果是“一個讀書家庭,很容易變成一個做官家庭,而同時便是有錢有勢的家庭”所以該制度應該是察舉制,故B項正確;九品中正制主要與門第有關,與讀書關系甚小,故C項錯誤;科舉制與讀書有關,主要依靠才學來選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員的壟斷,故D項錯誤。
9.(2017·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調研,25)史載:“諸侯稍微,大國不過十余城,
10、小侯不過數十里,上足以奉供職,下足以供養(yǎng)祭祀,以蕃輔京師。而今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鄰……強本干,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痹摬牧厦枋龅臍v史事件是( )
A.西周封邦建國 B.秦朝設郡置縣
C.漢朝行“推恩令” D.元朝廣設行省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可知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設有郡縣,而不是西周的封邦建國,故A項錯誤;據材料可知既有地方設置郡縣,又有封國,故B項錯誤;據材料可知地方郡國并行,但中央集權逐步加強,地方諸侯國的勢力逐步被削弱,這與漢朝行“推恩令”有關,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地方有諸侯國,元朝不實行封國制,且材料沒有涉及行省制,故D項錯誤。
10.(2017·安
11、徽淮北一模,5)漢代董仲舒將日食等自然界的災異現象與君主的作為聯系起來,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來應對災異。到了清代,出現日食時則要求官員到禮部集合,長跪至日食結束,否則被皇帝訓斥。這反映出( )
A.“天人感應”的意圖被曲解
B.皇帝推卸政治責任
C.“敬天”傳統(tǒng)受統(tǒng)治者重視
D.君主專制得到強化
答案 D
解析 從材料來看,天人感應的意圖確實被曲解,但是這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內容,僅是一種表象,故A項錯誤;皇帝推卸政治責任僅是一種表象,而不是實質,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不是敬天傳統(tǒng),敬天僅是一種表現形式,背后反映的是君主專制的強化,故C項錯誤;材料中由最初出現問題皇帝要下罪己詔,到
12、后來出現問題皇帝將責任推卸到臣子身上,體現了君主專制的加強,故D項正確。
11.(2017·重慶一模,25)漢代有一典型案例:父親和別人因口角發(fā)生斗毆,對方用刀刺父親,兒子持棍相救,結果誤傷了父親。依據漢律,子傷其父,應論死罪。但最終判決認為,“父子至親”,兒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應當無罪免刑。這一判決反映了漢代( )
A.儒家倫理道德影響司法
B.司法審判標準極度混亂
C.儒學成為唯一司法依據
D.孝治天下儒家獨尊觀念
答案 A
解析 據材料中該兒子依據漢律,應論死罪,但兒子出于孝心應當無罪免刑,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儒學推崇倫理道德,故A項正確;材料中審判先是依據漢律,但最終
13、判決認為依據孝心,可知漢代審判有依據標準,不能說是混亂,故B項錯誤;“唯一”說法錯誤,還有漢律,故C項錯誤;材料只是反映了司法審判的依據,并不能全面反映孝治天下,故D項錯誤。
12.(2017·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擬一,25)漢初歌謠唱道:“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后,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钡綕h武帝時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漢代思想界樹起了儒學的權威。這一變化表明( )
A.黃老之學不能適應漢代社會的發(fā)展
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會發(fā)展
C.統(tǒng)治思想的變化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D.漢代社會的發(fā)展推動了治國方略的變化
答案 D
解析
14、漢初黃老之學適應漢代社會的發(fā)展,故A項錯誤;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適合不同時期的漢代社會,故B項錯誤;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要求統(tǒng)治思想變化,故C項錯誤;漢武帝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政治的一統(tǒng)要求思想的一統(tǒng),故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13.(2016·浙江衢州二模,38)自覺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明和積極吸收世界一切優(yōu)秀文明,是一個民族應當具備的博大胸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一般通史的寫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為文明所包括的范圍很廣,文明的各種要素的發(fā)展不平衡,在綜合考察的同時還必須有重點,重點就是不同時期不同的標志性文明成果?!婿戎骶帯吨腥A文明
15、史》
材料二 秦漢士人面對政治權勢時,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和奴性。這實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
即便如此,我們也沒有理由就此而貶低秦漢思想的境界與價值。思想家在時代所提供的有限舞臺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紛呈的節(jié)目,體現了社會良知和時代精英的價值所在。
——孫家洲《中國古代思想史-秦漢卷》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華文明發(fā)展的一個高峰。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該時期的標志性文明成果。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觀點,并以董仲舒為例論證這一觀點的合理性。
答案 (1)物質文明:鐵犁牛耕的出現,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政治文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萌芽;精神文明:百家爭鳴,私學出現,《詩經》、
16、楚辭的出現及中國古代文學傳統(tǒng)的建立。(必須從物質、政治和精神文明三個角度作答)
(2)觀點:秦漢士人在面對政治權勢時,雖然流露出一定的怯懦和奴性,但其思想依然體現了社會良知和時代精英的價值。
論證:漢武帝時期,高度集權的專制主義政體大體定型。董仲舒提出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等思想,并主張以文化的“一統(tǒng)”鞏固政治的“一統(tǒng)”。這些思想和主張,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另一方面又體現出其限制君權、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安定的主觀努力。
解析 (1)材料強調文明不僅包括政治文明,還包括物質物質和精神文明,故列舉春秋戰(zhàn)國時期標志性文明成果須從物質、政治和精神文明三個角度作答。
(2)第一小問觀點,據
17、材料“秦漢士人面對政治權勢時,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和奴性”可概括為:秦漢士人在面對政治權勢時,流露出一定的怯懦和奴性;據材料“即便如此,我們也沒有理由就此而貶低秦漢思想的境界與價值……體現了社會良知和時代精英的價值所在”可概括為:但也不能貶低秦漢思想的境界與價值,因為該思想體現了社會良知和時代精英的價值。第二小問論證,此問應該結合上述觀點從兩方面論證,一方面用董仲舒相關史實論證“秦漢士人的怯懦和奴性”(如漢武帝文化大一統(tǒng)的需要,董仲舒便提出“君權神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主張以文化的“一統(tǒng)”鞏固政治的“一統(tǒng)”),另一方面用董仲舒的相關史實論證“秦漢思想體現社會良知和時代精英的價值”
18、。
14.(2016·江西宜春一模,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韬顒①R,漢武帝劉徹孫子。劉賀繼承父位,被立為昌邑王。曾經當過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時降封為?;韬?,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 自2011年開始考古發(fā)掘至今,地處江西南昌的?;韬钅?,已經出土了2萬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金絲玉劍、馬蹄金、金餅、麒麟金等;二是10余噸五銖錢、青銅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紋飾精美,數量繁多;三是編鐘、編磬、排簫、笙和樂俑等;四是孔子屏風(描繪有孔子畫像)、成堆的簡牘等;五是雁魚燈、蟲草、銅火鍋和釀酒所用的蒸餾器等。參與此次考古發(fā)掘的專家組如此評價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漢列侯等
19、級墓葬,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屬首次發(fā)現,對于研究西漢列侯政治、經濟等情況價值巨大。從目前來看,?;韬钅挂呀浕具_到了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所要求的標準?!?
——引自新浪財經《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驚》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出土文物入手,解讀西漢時期海昏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論述合理)
答案 海昏侯墓的發(fā)現,為研究漢代海昏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政治上,高等級墓葬規(guī)格和金絲玉劍、馬蹄金、金餅、麒麟金等體現了?;韬钭鹳F的政治地位。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雖然削弱了王國勢力,但仍保留了王侯
20、的尊貴等級地位,政治上王侯們仍然享有諸多特權。
經濟上,10余噸五銖錢,說明了西漢貨幣經濟和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經過幾代的休養(yǎng)生息,西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雖然實施“重農抑商”政策,但貨幣經濟和商品經濟還是得到了發(fā)展。青銅器、漆木器等證明了官營手工業(yè)產品精美,技術高超,質量上乘。
文化上,編鐘、編磬、排簫、笙和樂俑,從中可以看到西漢音樂的文化傳承、樂器鑄造技藝和禮樂制度??鬃悠溜L、成堆的簡牘等,反映了漢代儒學受到尊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尊儒學經蔚然成風。
社會生活方面,雁魚燈、蟲草、銅火鍋和釀酒所用的蒸餾器,既體現了經濟的發(fā)展,也反映了王侯貴族生活的豐富多彩,豪華奢靡。
解析 首先表明觀點,海昏侯墓的發(fā)現為研究西漢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提供了大量的實物佐證。其次,根據題干要求“從出土文物入手”對“海昏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進行逐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