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訓練 動態(tài)幾何型問題

上傳人:無*** 文檔編號:83829394 上傳時間:2022-05-02 格式:DOC 頁數(shù):19 大小:414.50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訓練 動態(tài)幾何型問題_第1頁
第1頁 / 共19頁
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訓練 動態(tài)幾何型問題_第2頁
第2頁 / 共19頁
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訓練 動態(tài)幾何型問題_第3頁
第3頁 / 共19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訓練 動態(tài)幾何型問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訓練 動態(tài)幾何型問題(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word 動態(tài)幾何型問題 一、選擇題 (第1題) 1.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R,P分別是BC,CD上的點,E,F(xiàn)分別是AP,RP的中點,當點P在CD上從點C向點D移動而點R不動時,那么如下結(jié)論成立的是(C) A.線段EF的長逐漸增大 B.線段EF的長逐漸減小 C.線段EF的長不變 D.線段EF的長與點P的位置有關(guān) 【解析】 連結(jié)AR,如此EF=AR,AR不變,∴EF不變. 2.如圖①,在Rt△ABC中,∠ACB=90°,點P以1 cm/s的速度從點A出發(fā),沿折線AC-CB運動,到點B停止.過點P作PD⊥AB,垂足為D,PD的長y(cm)關(guān)于點P的運動時間x

2、(s)的函數(shù)圖象如圖②所示.當點P運動5 s時,PD的長是(A) (第2題) A.1.2 cm B.1.5 cm C.1.8 cm D.2 cm (第2題解) 【解析】 由圖②可得,AC=3,BC=4,∴AB=5. 當t=5時,如解圖所示. 此時AC+CP=5,∴BP=AC+BC-AC-CP=2. ∵sin B==, ∴PD=BP·sin B=2×==1.2(cm).應當選A. (第3題) 3.如圖,∠MON=90°,矩形ABCD的頂點A,B分別在OM,ON上,當點B在邊ON上運動時,點A隨之在邊OM上運動,矩形ABCD的形狀保持不變,其中AB=2,BC=

3、1.運動過程中,點D到點O的最大距離為(A) A.+1 B. C. D. (第3題解) 【解析】 如解圖,取AB的中點E,連結(jié)OE,DE. ∵OD<OE+DE,∴當O,E,D三點共線時,點D與點O的距離最大. 此時,∵AB=2,∴OE=AE=AB=1. ∵BC=1,∴AD=1, ∴DE===, ∴DE+OE=+1. ∴OD的最大值為+1. 4.如圖①,從矩形紙片AMEF中剪去矩形BCDM后,動點P從點B出發(fā),沿BC,CD,DE,EF運動到點F停止,設(shè)點P運動的路程為x,△ABP的面積為y,如果y關(guān)于x的函數(shù)圖象如圖②所示,如此圖形ABCDEF的面積是(C)

4、(第4題) A.32 B.34 C.36 D.48 【解析】 結(jié)合函數(shù)圖象可得BC=4,CD=3,DE=2,EF=8,∴AF=BC+DE=6,∴六邊形ABCDEF的面積為6×8-4×3=36. (第5題) 5.如圖,在△ABC中,∠C=90°,M是AB的中點,動點P從點A出發(fā),沿AC方向勻速運動到終點C,動點Q從點C出發(fā),沿CB方向勻速運動到終點B.P,Q兩點同時出發(fā),并同時到達終點,連結(jié)MP,MQ,PQ.在整個運動過程中,△MPQ的面積大小變化情況是(C) A.一直增大 B.一直減小 C.先減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少 【解析】 如解圖,連結(jié)CM. (

5、第5題解) ∵M是AB的中點,∴S△ACM=S△BCM=S△ABC. 開始時,S△MPQ=S△ACM=S△ABC; 點P到達AC的中點時,點Q到達BC的中點,此時S△MPQ=S△ABC; 完畢時,S△MPQ=S△BCM=S△ABC. ∴△MPQ的面積大小變化情況是先減小后增大. 6.如圖,水平地面上有一面積為π cm2的扇形AOB,半徑OA=3 cm,且OA與地面垂直.在沒有滑動的情況下,將扇形向右滾動大半圈至與三角形石塊BDE接觸為止,此時,扇形與地面的接觸點為C,∠BCD=30°,如此點O移動的距離為(B) (第6題) A.2π cm B.4π cm C.π cm

6、 D.52π cm 【解析】 ∵S扇形=lR=l×3=π,∴l(xiāng)=5π,即的長l===5π,∴nOC.∵∠BCD=30°,∴∠BOC=2∠BCD=60°.∴所對圓心角的度數(shù)為300°-60°=240°.點O移動的距離即的長,l==4π. (第7題) 7.如圖,Rt△ABC的直角邊AC=24,斜邊AB=25,一個以點P為圓心,半徑為1的圓在△ABC內(nèi)部沿順時針方向滾動,且運動過程中⊙P一直保持與△ABC的邊相切,當點P第一次回到它的初始位置時所經(jīng)過路徑的長度是(C) A. B.25 C. D.56 【解析】 △ABC的內(nèi)切圓半徑r=×(24+7-25)=3,如此=.∵△ABC的

7、周長=24+25+=56,∴點P經(jīng)過的路徑=. 8.如圖,點A(4,0),O為坐標原點,P是線段OA上任意一點(不含端點O,A),過P,O兩點的二次函數(shù)y1和過P,A兩點的二次函數(shù)y2的圖象開口均向下,它們的頂點分別為B,C,射線OB與AC交于點D.當OD=AD=3時,這兩個二次函數(shù)的最大值之和等于(A) (第8題) A. B. C.3 D.4 【解析】 連結(jié)BP,CP,根據(jù)拋物線的對稱性,得OB=PB,PC=AC,從而易得PB∥AD,PC∥OD,∴△OBP∽△ODA,△APC∽△AOD,分別作△OBP,△PCA,△ODA的高BE,CF,DG,如此有=,=,∴+=1,由DG=

8、==,得BE+CF=,即兩個二次函數(shù)的最大值之和為. 二、填空題 (第9題) 9.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點.點P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點A出發(fā),沿AD向點D運動;點Q同時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點C出發(fā),沿CB向點B運動.點P停止運動時,點Q也隨之停止運動.當運動時間為2或s時,以P,Q,E,D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解析】?、佼旤cQ運動到點E和點B之間時,設(shè)運動時間為t(s),如此2t-=6-t,解得t=; ②當點Q運動到點E和點C之間時,設(shè)運動時間為t(s),如此-2t=6-t,解得t=2. (第10題)

9、10.動手操作:在矩形紙片ABCD中,AB=3,AD=5.按如下列圖的方法折疊紙片,使點A落在BC邊上的A′處,折痕為PQ,當點A′在BC邊上移動時,折痕的端點P,Q也隨之移動.假如限定點P,Q分別在AB,AD邊上移動,如此點A′在BC邊上可移動的最大距離為2. 【解析】 當點P與點B重合時,BA′=3;當點Q與點D重合時,DA′=DA=5,∴CA′===4,BA′=1.∴點A′可移動的最大距離為2. (第11題) 11.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BC=4AD=4,∠B=45°.直角三角尺含45°角的頂點E在邊BC上移動,一直角邊始終經(jīng)過點A,斜邊與CD交于點F.假如△

10、ABE為等腰三角形,如此CF的長等于或2或4-3. 【解析】 假如AE=BE,如此CF=;假如AB=AE,如此CF=2;假如AB=BE,如此CF=4-3. (第12題) 12.線段AB=6,C,D是AB上兩點,且AC=DB=1,P是線段CD上一動點,在AB同側(cè)分別作等邊三角形APE和等邊三角形PBF,G為線段EF的中點,點P由點C移動到點D時,點G移動的路徑長度為2. 【解析】 ∵∠EPA=∠B=60°,∴EP∥FB. 取FP的中點M,PB的中點N,連結(jié)GM,MN,知GM∥EP,MN∥FB,∴G,M,N三點共線,且GN=(EP+FB)=(AP+PB)=AB=3. ∴在移動的過程

11、中,GN始終與EP平行且GN=3. ∴GN是向右平移,且點G的移動長度等于點N的移動長度,N的起點為CB的中點,終點為DB的中點, ∴點G移動的路徑長度為(CB-DB)=2. (第13題) 13.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矩形OABC的頂點A,C的坐標分別為(10,0),(0,4),D是OA的中點,點P在BC上運動,當△ODP是腰長為5的等腰三角形時,點P的坐標為(2,4),(3,4)或(8,4). 【解析】 由題意知,當△ODP是腰長為5的等腰三角形時,有三種情況: ①如解圖①所示,PD=OD=5,點P在點D的左側(cè). 過點P作PE⊥x軸于點E,如此PE=4. 在

12、Rt△P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3, ∴OE=OD-DE=5-3=2, 此時點P的坐標為(2,4). ,(第13題解①)) ,(第13題解②)) ②如解圖②所示,OP=OD=5,點P在點D的左側(cè). 過點P作PE⊥x軸于點E,如此PE=4. 在Rt△POE中,由勾股定理,得OE===3, 此時點P的坐標為(3,4). ③如解圖③所示,PD=OD=5,點P在點D的右側(cè). (第13題解③) 過點P作PE⊥x軸于點E,如此PE=4. 在Rt△P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3, ∴OE=OD+DE=5+3=8, 此時點P的坐標為(8,4). 綜上所述,點P

13、的坐標為(2,4)或(3,4)或(8,4). (第14題) 14.如圖,射線QN與等邊△ABC的兩邊AB,BC分別交于點M,N,且AC∥QN,AM=MB=2 cm,QMP從點Q出發(fā),沿射線QN以1 cm/s的速度向右移動,經(jīng)過t(s),以點P為圓心,cm為半徑的圓與△ABC的邊相切(切點在邊上),請寫出t可取的一切值:t=2或3≤t≤7或t=8(單位:s). 【解析] ∵△ABC是等邊三角形, ∴AB=AC=BC=AM+MB=4 cm,∠A=∠C=∠B=60°. ∵QN∥AC,AM=BM,∴N為BC的中點, ∴MN=AC=2 cm,∠BMN=∠BNM=∠C=∠A=60°. 分

14、三種情況討論: ①如解圖①, (第14題解①) 當⊙P切AB于點M′時,連結(jié)PM′, 如此PM′=cm,∠PM′M=90°. ∵∠PMM′=∠BMN=60°, ∴M′M=1 cm,PM=2MM′=2 cm, ∴QP=4-2=2 (cm), 即t=2. ②∵△ABC是正三角形,邊長為4 cm, ∴點B到AC的距離為2cm,∴MN到AC的距離為 cm. 如解圖②, (第14題解②) 當⊙P與AC切于點A時,連結(jié)PA, 如此∠CAP=∠APM=90°,∠PMA=∠BMN=60°,AP= cm, ∴PM=1 cm,∴QP=4-1=3 (cm),即t=3. 當⊙P

15、與AC切于點C時,連結(jié)PC, 如此∠CP′N=∠ACP′=90°,∠P′NC=∠BNM=60°,CP′= cm, ∴P′N=1 cm,∴QP′=4+2+1=7 (cm),即t=7. ∴當3≤t≤7時,⊙P和AC邊相切. ③如解圖③, (第14題解③) 當⊙P切BC于點N′時,連結(jié)PN′, 如此PN′= cm,∠PN′N=90°. ∵∠PNN′=∠BNM=60°, ∴N′N=1 cm,PN=2NN′=2 cm, ∴QP=4+2+2=8 (cm),即t=8. 綜上所述,t=2或3≤t≤7或t=8. 三、解答題 (第15題) 15.如圖,矩形ABCD的兩邊長A

16、B=18 cm,AD=4 cm,點P,Q分別從A,B同時出發(fā),P在邊AB上沿AB方向以2 cm/s的速度向點B做勻速運動,Q在邊BC上沿BC方向以1 cm/s的速度向點C做勻速運動.設(shè)運動時間為x(s),△PBQ的面積為y(cm2). (1)求y關(guān)于x的函數(shù)表達式,并寫出x的取值X圍. (2)求△PBQ的面積的最大值. 【解析】 (1)∵S△PBQ=PB·BQ, PB=AB-AP=18-2x,BQ=x, ∴y=(18-2x)x, 即y=-x2+9x(0

17、x=4時,y最大值=20, 即△PBQ的最大面積是20 cm2. (第16題) 16.如圖,△ABC是邊長為6的等邊三角形,P是AC邊上一動點,由點A向點C勻速運動(點P不與點A,C重合),Q是CB延長線上一點,與點P同時以一樣的速度由點B向CB延長線方向勻速運動(點Q不與點B重合),過點P作PE⊥AB于點E,連結(jié)PQ交AB于點D. (1)當∠BQD=30°時,求AP的長. (2)運動過程中線段ED的長是否發(fā)生變化?如果不變,求出線段ED的長;如果變化,請說明理由. 【解析】 (1)∵△ABC是邊長為6的等邊三角形, ∴∠ACB=60°,AC=BC=6. ∵∠BQD=30°

18、,∴∠QPC=90°. 設(shè)AP=x,如此PC=6-x,QB=x,QC=QB+BC=6+x. ∵在Rt△QCP中,∠BQD=30°, ∴PC=QC,即6-x=(6+x),解得x=2. ∴AP=2. (2)當點P,Q運動時,線段DE的長度不會改變.理由如下: 過點Q作QF⊥AB,交AB的延長線于點F,連結(jié)QE,PF. ∵PE⊥AB于點E,∴∠DFQ=∠AEP=90°. ∵點P,Q做勻速運動且速度一樣,∴AP=BQ. ∵△ABC是等邊三角形,∴∠A=∠ABC=∠FBQ=60°, ∴△APE≌△BQF,∴AE=BF,PE=QF. 易得PE∥QF,∴四邊形PEQF是平行四邊形,

19、∴DE=EF. ∵EF=BE+BF=BE+AE=AB,∴DE=AB. 又∵等邊△ABC的邊長為6,∴DE=3, ∴當點P,Q運動時,線段DE的長度不會改變,始終為3. 17.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2,0),點B(0,4),點E在OB上,且∠OAE=∠OBA. (1)如圖①,求點E的坐標. (2)如圖②,將△AEO沿x軸向右平移得到△A′E′O′,連結(jié)A′B,BE′. ①設(shè)AA′=m,其中0

20、7題) 【解析】 (1)∵點A(-2,0),點B(0,4), ∴OA=2,OB=4. ∵∠OAE=∠OBA,∠EOA=∠AOB=90°, ∴△OAE∽△OBA, ∴=,即=, 解得OE=1,∴點E的坐標為(0,1). (第17題解) (2)①如解圖,連結(jié)EE′. 由題設(shè)知AA′=m(0<m<2),如此A′O=2-m. 在Rt△A′BO中,由A′B2=A′O2+BO2,得A′B2=(2-m)2+42=m2-4m+20. ∵△A′E′O′是△AEO沿x軸向右平移得到的, ∴EE′∥AA′,且EE′=AA′. ∴∠BEE′=90°,EE′=m. 又∵BE=OB-OE=

21、3, ∴在Rt△BE′E中,BE′2=E′E2+BE2=m2+9. ∴A′B2+BE′2=m2-4m+20+m2+9=2m2-4m+29=2(m-1)2+27. 當m=1時,A′B2+BE′2可以取得最小值,此時,點E′的坐標是(1,1). ②如解圖,過點A作AB′⊥x軸,并使AB′=BE=3,連結(jié)A′B′.易證△AB′A′≌△EBE′,∴B′A′=BE′, ∴A′B+BE′=A′B+B′A′. 當點B,A′,B′在同一條直線上時,A′B+B′A′最小,即此時A′B+BE′取得最小值. 此時有△AB′A′∽△OBA′, ∴==,∴AA′=AO=×2=, ∴EE′=AA′=,即

22、點E′的坐標為. 18.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拋物線y=ax2+bx-3(a≠0)與x軸交于A(-2,0),B(4,0)兩點,與y軸交于點C. (1)求拋物線的表達式. (2)點P從點A出發(fā),在線段AB上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點B運動,同時點Q從點B出發(fā),在線段BC上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點C運動.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點也停止運動.當△PBQ存在時,求運動多少秒時△PBQ的面積最大,最大面積是多少? (3)當△PBQ的面積最大時,在BC下方的拋物線上存在點K,使S△CBK∶S△PBQ=5∶2,求點K的坐標. (第18題) 【解析】 (1)將A(-2,0),

23、B(4,0)兩點的坐標分別代入y=ax2+bx-3(a≠0), 得解得 ∴拋物線的表達式為y=x2-x-3. (2)設(shè)運動時間為t(s),由題意可知:0

24、題解②) 由(2)知,S△PBQ=. ∵S△CBK∶S△PBQ=5∶2,∴S△CBK=. 設(shè)直線BC的表達式為y=kx+n. ∵直線BC過點B(4,0),C(0,-3), ∴解得 ∴直線BC的表達式為y=x-3, ∴L, ∴KL=-=m-m2. ∴S△CBK=S△KLC+S△KLB=··m+··(4-m)=·4·, ∴2=, 解得m1=1,m2=3. ∴點K的坐標為或. (第19題) 19.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角三角形AOB的頂點A,B分別落在坐標軸上,O為原點,點A的坐標為(6,0),點B的坐標為(0,8).動點M從點O出發(fā),沿OA向終點A以每秒1個單

25、位的速度運動,同時動點N從點A出發(fā),沿AB向終點B以每秒個單位的速度運動.當一個動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動點也隨之停止運動,設(shè)動點M,N運動的時間為t(s). (1)當t=3時,直接寫出點N的坐標,并求出經(jīng)過O,A,N三點的拋物線的表達式. (2)在此運動過程中,△MNA的面積是否存在最大值?假如存在,請求出最大值;假如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當t為何值時,△MNA是一個等腰三角形? 【解析】 (1)由題意,得A(6,0),B(0,8),如此OA=6,OB=8,AB=10. 當t=3時,AN=t=5=AB,即N是線段AB的中點,∴點N(3,4). 設(shè)拋物線的表達式為y=ax(x-

26、6),如此4=3a(3-6),∴a=-. ∴拋物線的表達式為y=-x(x-6)=-x2+x. (2)過點N作NC⊥OA于點C. 由題意,得AN=t,AM=OA-OM=6-t, ∴NC=NA·sin∠BAO=t·=t, ∴S△MNA=AM·NC=×(6-t)×t=-(t-3)2+6(0<t<6), ∴當t=3時,△MNA的面積有最大值,最大值為6. (3)在Rt△NCA中,AN=t,NC=t, ∴AC=AN·cos∠BAO=t, ∴OC=OA-AC=6-t,∴點N. ∴MN==. 又∵AM=6-t,AN=t(0<t<6), ∴當MN=AN時,=t,即t2-8t+12=0,

27、解得t1=2,t2=6(舍去); 當MN=MA時,=6-t,即t2-12t=0,解得t1=0(舍去),t2=; 當AM=AN時,6-t=t,解得t=. 綜上所述,當t=2或或時,△MAN是等腰三角形. 20.如圖①,在△ABC中,AB=10 cm,AC=8 cm,BCP由點B出發(fā)沿BA方向向點A勻速運動,同時點Q由點A出發(fā)沿AC方向向點CPQ,設(shè)運動時間為t(s)(0≤t≤4),解答如下問題: (1)當t為何值時,PQ∥BC? (2)設(shè)△AQP的面積為S(cm2),當t為何值時,S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是否存在某時刻t,使線段PQ恰好把△ABC的面積平分?假如存在,求

28、出此時t的值;假如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4)如圖②,把△AQP沿AP翻折,得到四邊形AQPQ′.那么是否存在某時刻t,使四邊形AQPQ′為菱形?假如存在,求出此時菱形的面積;假如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第20題) 【解析】 (1)∵AB=10 cm,AC=8 cm,BC=6 cm,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BC為直角三角形,∠C為直角. ∵BP=2t,∴AP=10-2t. ∵PQ∥BC,∴=,即=,解得t=. ∴當t= 時,PQ∥BC. (2)過點P作PD⊥AC于點D,如此PD∥BC, ∴=,即=,解得PD=6-t. ∴S=AQ·PD=×2t×=-t2+6t=-+,

29、 ∴當t=時,S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為 cm2. (3)假設(shè)存在某時刻t,使線段PQ恰好把△ABC的面積平分,如此有S△AQP=S△ABC, 而S△ABC=AC·BC=24 cm2, ∴此時S△AQP=12 cm2. 由(2)可知,S△AQP=-t2+6t, ∴-t2+6t=12,化簡,得t2-5t+10=0. ∵Δ=(-5)2-4×1×10=-15<0,此方程無解, ∴不存在某時刻t ,使線段PQ恰好把△ABC的面積平分. (4)假設(shè)存在某時刻t,使四邊形AQPQ′為菱形,如此有AQ=PQ=BP=2t. 過點P作PD⊥AC于點D,如此有PD∥BC, ∴==,即==,解得PD=6-t,AD=8-t, ∴QD=AD-AQ=8-t-2t=8-t. 在Rt△PQD中,由勾股定理,得QD2+PD2=PQ2,即+=(2t)2, 化簡,得13t2-90t+125=0,解得t1=5(舍去),t2=,∴t=. 由(2)可知,S△AQP=-t2+6t, ∴S菱形AQPQ′=2S△AQP=2×=2×=(cm2). ∴存在時刻t=,使四邊形AQPQ′為菱形,此時菱形的面積為 cm2. 19 / 19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