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doc
《《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 課題:動能和勢能 授課人:何國才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首先在學生學過的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嚴密性。這是因為初中只要求學生對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教材列舉了風、流水等能夠做功,以便使學生對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形成比較清楚的具體印象,同時也為講水能和風能的利用埋下伏筆。由此引出了動能的概念,用實驗說明動能的大小跟速度、質量的關系,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勢能的教學也是從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勢能概念,再由實驗或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學習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在本節(jié)內容中教材未給出了機械能的概念。重點介紹了動能、勢能的概念及影響因素,能量、機械能、動能、勢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這些概念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模糊。 二、考點分析及考向解讀: 考點1:能量,動能及其決定因素。 (1)各類考試考查的方式主要為給出生活中常見物體所處的某種狀態(tài),讓考生判斷動能是否變化或如何變化,而能量雖然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但考查很少,題型以填空和選擇為主。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緊扣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去分析,不要受其它干擾因素的影響,若物體的質量相同,則可比較速度,若物體的速度相同則可比較質量,若物體保持靜止則其動能為零。 (2)有時也會利用動能的知識分析生活中的現(xiàn)象,此類題主要為簡答題。如為什么要對汽車進行限速、限重等。分析此類問題要結合能量的概念,即物體具有的能量越大,能夠對外做的功越多,也就越容易造成傷亡事故。另外這一類的分析題還常常與慣性相聯(lián)系。 考點2:勢能及其決定因素。 (1)重力勢能的考查與動能類似,往往是給出生活中某種現(xiàn)象,讓考生分析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或變化,而重力勢能常常與動能一起考查,題型主要為選擇和填空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決定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去分析,不要受其它干擾因素的影響,若物體的質量相同,則可比較高度;若物體的高度相同,則可比較質量;若物體相對參考面(在初中階段,不要引入參考面的概念,解題時均默認地面為參考面)的高度為零,則重力勢能為零。 (2)對于彈性勢能,考查的較少,分析問題時可直接根據物體產生的彈性形變大小來判斷,初中階段一般不涉及發(fā)生形變物體彈性的勁度系數 考點3:探究決定動能大小和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對實驗的考查一般不難,主要是針對控制變量法考查,如給出實驗的幾種情況,選擇可以證明其中一個結論的一組,或者設計簡單的實驗,證明其中的結論,題型以實驗題為主。解決的關鍵有三點: 其一,注意控制變量法,研究的因素應不同,未研究的因素應相同; 其二,注意等效法的應用,采用靈活的方式觀察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大小; 其三,速度對動能的大小影響更大些。 三、教學思路: 本節(jié)課的主體思路:采用先統(tǒng)后分再統(tǒng)的思路,先從能量這一大概念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對能量進行分類得出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概念,然后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影響動能和勢能的因素。再在小結時通過引入機械能的概念,再次將動能和勢能的概念統(tǒng)一為機械能。以求在學習過程中對能量、機械能、動能、勢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概念及相互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有較清楚的認識。同時以觀察現(xiàn)象為過程方法線,在一定的情景下通過學生的活動解決問題,從而轉化為學生的認知,通過針對訓練把學生的認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四、教學用具: 動能和勢能演示儀,橡皮筋,鉛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2、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和勢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 2、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3、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實驗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心態(tài),敢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動能和勢能的概念,探究影響動能的因素。 教學難點 勢能的概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實驗引入并進行新課: 一、能量的概念: 1、演示實驗: ①運動的小球推動物體做功 ②被高舉的小球對物體做功 ③被壓縮的彈簧將物體彈起做功 同時提出問題:“運動的小球、被高舉的小球、被壓縮的彈簧有什么共同特征?” 2、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①說一個物體具有能,是不是說它一定做了功或正在做功?比如:掛在樹枝上的蘋果,雖然它沒有下落做功,但是它能夠做功嗎?它具有能量嗎? ②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是否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3、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具有能量 思考、分析、比較、聯(lián)想、交流,總結出運動的小球、被高舉的小球、被壓縮的彈簧的共同特征:“它們都能做功” 并與教師一起得出: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 思考、分析、聯(lián)想、交流,得出:說一個物體具有能,并不是說它一定做了功或正在做功,而是指它能夠做功、可以做功。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聯(lián)想、交流 從生活走向物理,用大量的實例,從功和能的關系引入能量的概念,從而將“能量”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能量的概念,同時培養(yǎng)他們嚴謹的科學心態(tài) 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從物理走向生活 二、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1、多媒體圖文展示具有動能和勢能的事例。 ①在水平軌道上滾動的鋼球 ②被壓彎的跳板 ③天花板上的吊燈 ④拉彎的弓 ⑤上緊的發(fā)條 ⑥被舉高的重錘 ⑦在地上滾動的足球 ⑧放在課桌上的書本 ⑨在水平公路上行駛的小汽車 同時提出問題:這些物體具有能嗎?試對這些能量進行分類,說出分類依據。 在學生討論基礎上,將上述事例按動、勢能進行分類,引入動、勢能的概念。 2、引發(fā)學生對勢能進行再分類得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概念。 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是不是只要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就會有彈性勢能? 3、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具有動能、勢能的例子 思考、分析、比較、聯(lián)想、交流,找出這些事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找出動能、勢能的本質特征,得出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思考、分析、比較、聯(lián)想、交流,進一步得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概念。并一同得出結論:并不是只要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就會有彈性勢能,而要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才具有彈性勢能 聯(lián)想、交流 從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入手,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有助于學生識別各種能量的形式學會利用分類法找出事物的本質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會利用分類法找出事物的本質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幫助學生正確彈性勢能的概念,培養(yǎng)他們嚴謹的科學心態(tài)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從物理走向生活 三、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播放新聞,引發(fā)猜想: ①一鐵路職工“中彈”昏倒 ②火車“吻”肥豬,吻死一大片 2、引導學生根據猜想設計實驗: 主要從三方面思考: 你要采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 你的探究步驟是______________; 你比較動能大小的標準是______。 提示學生在控制變量基礎上,設計實驗方案,并強調實驗中要注意的問題 3、演示實驗:同一鐵球從不同高度自由滾下撞擊物體,觀察比較物體的移動距離大?。徊煌F球從同一高度自由滾下撞擊物體,觀察不叫物體的移動距離大小 4、用多媒體再現(xiàn)實驗過程,引導學生比較得出結論 引導學生討論P115想想議議 5、反饋練習 觀察、聯(lián)想,發(fā)現(xiàn)動能有大小,并猜想其影響因素 選擇儀器,利用合理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 觀察、分析、 交流、評估 分析交流 思考、分析、交流完成考點1 密切聯(lián)系實際,從生活走向物理,大膽猜想,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能力和敢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鞏固運用“控制變量法” 設計實驗,探究多因素問題。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處理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物理走向生活 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1、小實驗引發(fā)學生猜想。 設問并演示:用質量分別為4kg和4g的鉛球和紙團,舉高相同的高度釋放,誰的破環(huán)力更大? 2、引導學生按上述實驗探究過程,用教師提供的器材進行探究活動 3、演示實驗 3、用多媒體再現(xiàn)實驗過程,引導學生比較得出結論 4、反饋練習 觀察、分析、交流發(fā)現(xiàn)重力勢能有大小,并猜想其影響因素 選擇儀器,利用合理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 觀察、分析、 交流、評估 思考、分析、交流完成考點2 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再次鞏固運用“控制變量法” 設計實驗,探究多因素問題。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處理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舉一反三的能力。 五、彈性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1、通過小實驗引發(fā)學生猜想: 用橡皮筋做成彈弓,彈射紙團。 2、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3、演示實驗 4、多媒體再現(xiàn)實驗過程,引導學生對比得出實驗結論 觀察、分析、交流發(fā)現(xiàn)彈性勢能有大小,并猜想其影響因素 利用合理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 觀察、分析、 交流、評估 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再次鞏固運用“控制變量法” 設計實驗,探究多因素問題。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處理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綜合拓展練習 思考、分析、交流完成考點3 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舉一反三的能力。 課堂小結: 按板書小結 討論、交流心得 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 布置作業(yè) 《五星級》 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板書設計 15.4動能和勢能-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動能和勢能 動能 勢能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8637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