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數(shù)學熱點專練10 相交線與平行線(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中考數(shù)學熱點專練10 相交線與平行線(含解析)(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熱點10 相交線與平行線
【命題趨勢】
在中考復習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忽略掉有關平面幾何的初步知識,例如有關相交線和平行線的知識,感覺它們不是中考的重點,也不會有什么難題與它們有關,所以相交線與平行線的相關知識常常初忽略掉,復習時也只是一帶而過,其實這是錯誤的。這部分知識是平面幾何的初步知識,也是學習后續(xù)內容比如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相似,位似等很多內容的一個重要基礎.相交線和平行線在中考中單獨考查所占的比重不多,一般就一個小題,可能是選擇題,也可能是填空題,但是考查平行線的性質或者判定很多時候都會揉進大題當中,而且這是一個必考的知識點,所以一定要重視。
【滿分技巧】
一、整體
2、了解知識基本網絡,熟記平行線概念及性質判定,
1.相交線與平行線基本知識網絡
2.重點知識:
1.鄰補角: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的兩個角是鄰補角。
2.對頂角: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叫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像這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
3.垂線: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垂線。
4.平行線: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5.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同位角:∠1與∠5像這樣具有相同位置關系的一對角叫做同位角。
內錯角:∠2與∠6像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內錯角。
同旁內角:∠2與∠5像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同
3、旁內角。
6.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命題。
7.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8.對應點:平移后得到的新圖形中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后得到的,這樣的兩個點叫做對應點。
9.定理與性質
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
10垂線的性質: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線的性
4、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3.平行線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3:同旁內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二、在復雜圖形中找出基本圖形——三線八角
(1)有關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單獨考查:單獨考查這一知識點的題目往往出現(xiàn)在選擇題或者填空題中,而且題目所涉及的圖形一般不會太復雜,但也不會像課本中的太簡單就是三線八角,也就是說比課本中的三線八角稍復雜一點,但也要比解答題中的簡單一些,我們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方法就是快速從復雜的圖中識別并找出基本圖形,這
5、是關鍵;
(2)對于平行線這一知識點的綜合考查:綜合考查這一知識點的題目一般都會出現(xiàn)在證明題中或解答題中,往往都會把這一知識點揉進對特殊四邊形或三角形,甚至圓或一次函數(shù)或二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的綜合題大題當中考查.同樣關鍵也是從復雜的圖形中能正確快速識別出基本圖形。
三、做一定量的基礎練習,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分析圖形的能力
可能會有不同同學會有這校友感覺,為什么我不能快速從復雜的圖形中看出所謂的三線八角基本圖形.其實,能力是需要練習的,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
【限時檢測】(建議用時:30分鐘)
一、選擇題
1.將等腰直角三角形紙片和矩形紙片按如圖方式疊放在起,若∠1=30°,則∠2的度
6、數(shù)為( ?。?
A.10° B.15° C.20° D.30°
【答案】B
【解析】∵AB∥CD,
∴∠1=∠ADC=30°,
又∵等腰直角三角形ADE中,∠ADE=45°,
∴∠1=45°﹣30°=15°,
故選:B.
2.如圖,直線∥,點在上,且.若,那么等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b
∴∠1=∠BAC=35°
∴∠BCA=90°-∠BAC=55°
∴∠2=∠BCA=55°(對頂角相等)
故選:C
3.如圖,BD∥EF,AE與BD交于點C,∠B=30°,∠A=75°,則∠E的度數(shù)為( ?。?/p>
7、
A.135° B.125°
C.115° D.105°
【答案】D
【解析】∵∠B=30°,∠A=75°,
∴∠ACD=30°+75°=105°,
∵BD∥EF,
∴∠E=∠ACD=105°.
故選:D.
4.如圖,l1∥l2,點O在直線l1上,若∠AOB=90°,∠1=35°,則∠2的度數(shù)為( ?。?
A.65° B.55° C.45° D.35°
【答案】B
【解析】∵l1∥l2,∠1=35°,
∴∠OAB=∠1=35°.
∵OA⊥OB,
∴∠2=∠OBA=90°﹣∠OAB=55°.
故選:B.
5.如圖,AB∥CD,∠A=50°,則∠1的度
8、數(shù)是( ?。?
A.40° B.50°
C.130° D.150°
【答案】C
【解析】∵AB∥CD,
∴∠2=∠A=50°,
∴∠1=180°﹣∠2=180°﹣50°=130°,
故選:C.
6.已知直線m∥n,將一塊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圖方式放置,其中斜邊BC與直線n交于點D.若∠1=25°,則∠2的度數(shù)為( )
A.60° B.65°
C.70° D.75°
【答案】C
【解析】設AB與直線n交于點E,
則∠AED=∠1+∠B=25°+45°=70°.
又直線m∥n,
∴∠2=∠AED=70°.
故選:C.
7.如圖,已知
9、,,則的大小是
A. B. C. D.32
【答案】C
【解析】∵a//b
∴∠1=∠2
∵∠1=58°
∴∠2=58°
故選:C
8.將一副三角板按如圖所示的位置擺放在直尺上,則的度數(shù)為
A. B. C. D.
【答案】C
【解析】如圖:
如圖,∵∠BCA=60°,∠DCE=45°
∴∠2=180°-60°-45°=75°
∵HF//BC
∴∠1=∠2=75°
故選:C.
9.如圖,AB∥CD,∠B=75°,∠E=27°,則∠D的度數(shù)為( ?。?
【答案】B
【解析】∵AB∥CD,
∴∠B=∠1,
∵∠1=∠D+∠E,
∴∠D=∠
10、B﹣∠E=75°﹣27°=48°,
故選:B.
A.45° B.48° C.50° D.58°
10.如圖,,,,則的度數(shù)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如圖,∵AD=CD,∠1=50°
∴∠CAD=∠ACD=65°
∵AB//CD
∴∠2=∠ACD=65°.
故選:.
二、填空題
11.一大門欄桿的平面示意圖如圖所示,BA垂直地面AE于點A,CD平行于地面AE,若∠BCD=150°,則∠ABC= 度.
【答案】120
【解析】:如圖,連接BF,BF∥CD,
∵CD∥AE,
∴CD∥BF∥AE,
∴∠1+∠BCD
11、=180°,∠2+∠BAE=180°,
∵∠BCD=150°,∠BAE=90°,
∴∠1=30°,∠2=90°,
∴∠ABC=∠1+∠2=120°.
故答案為:120.
12.如圖,直線AB∥CD,直線EC分別與AB,CD相交于點A、點C,AD平分∠BAC,已知∠ACD=80°,則∠DAC的度數(shù)為 ?。?
【答案】50°
【解析】:∵AB∥CD,∠ACD=80°,
∴∠BAC=100°,
又∵AD平分∠BAC,
∴∠DAC=∠BAC=50°,
故答案為:50°.
13.如圖,直線a,b被直線c,d所截.若a∥b,∠1=130°,∠2=30°,則∠3的度數(shù)為
12、度.
【答案】100
【解析】:∵a∥b,
∴∠3=∠4,
∵∠1=∠2+∠4=∠2+∠3,∠1=130°,∠2=30°,
∴130°=30°+∠3,
解得:∠3=100°.
故答案為:100.
14.已知直線a∥b,將一塊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圖所示方式放置(∠BAC=30°),并且頂點A,C分別落在直線a,b上,若∠1=18°,則∠2的度數(shù)是 .
【答案】48°
【解析】:∵a∥b,
∴∠2=∠1+∠CAB=18°+30°=48°,
故答案為:48°
15.將一個矩形紙片折疊成如圖所示的圖形,若∠ABC=26°,則∠ACD=
13、°.
【答案】128°
【解析】:延長DC,
由題意可得:∠ABC=∠BCE=∠BCA=26°,
則∠ACD=180°﹣26°﹣26°=128°.
故答案為:128.
16.如圖,AD∥CE,∠ABC=100°,則∠2﹣∠1的度數(shù)是 ?。?
【答案】80°
【解析】:作BF∥AD,
∵AD∥CE,
∴AD∥BF∥EC,
∴∠1=∠3,∠4+∠2=180°,∠3+∠4=100°,
∴∠1+∠4=100°,∠2+∠4=180°,
∴∠2﹣∠1=80°.
故答案為:80°.
17.如圖,AB∥CD,∠ABD的平分線與∠BDC的平分線交于點E,則∠1+
14、∠2=______.
【答案】90°
【解析】∵AB∥CD,
∴∠ABD+∠CDB=180°,
∵BE是∠ABD的平分線,
∴∠1=∠ABD,
∵BE是∠BDC的平分線,
∴∠2=∠CDB,
∴∠1+∠2=90°,
故答案為:90°.
18.如圖,若AB∥CD,∠1=40度,則∠2= 度.
【答案】140°
【解析】:∵AB∥CD,∠1=40°,
∴∠3=∠1=40°,
∴∠2=180°﹣∠3=180°﹣40°=140°.
故答案為:140.
19.把一塊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與兩條長邊平行的直尺如圖放置(直角頂點在直尺的一條長邊上).若∠1=
15、23°,則∠2= °.
【答案】68°
【解析】:∵△ABC是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
∴∠A=∠C=45°,
∵∠1=23°,
∴∠AGB=∠C+∠1=68°,
∵EF∥BD,
∴∠2=∠AGB=68°;
故答案為:68.
20.如圖,,,則 ?。?
【答案】130°
【解析】:∵AB//CD
∴∠B=∠C=50°
∵BC//DE
∴∠C+∠D=180°
∴∠D=180°-50°=130°
故答案為:130.
三、計算題
21.如圖,直線EF∥GH,點A在EF上,AC交GH于點B,若∠FAC=72°,∠ACD=58°,點D在GH上,
16、求∠BDC的度數(shù).
【解析】:∵EF∥GH,
∴∠ABD+∠FAC=180°,
∴∠ABD=180°﹣72°=108°,
∵∠ABD=∠ACD+∠BDC,
∴∠BDC=∠ABD﹣∠ACD=108°﹣58°=50°.
22如圖5,∥,平分,.求的度數(shù).
A
80°
E
B
C
F
圖5
【解析】∵EF//BC
∴∠BAF=180°-∠B=100°
∵AC平分∠BAF
∴∠CAF=∠BAF=50°
∵EF//BC,∴∠C=∠CAF=50°
23.如圖,直線a∥b,點B在直線b上,且AB⊥BC,∠1=55°,求∠2的度數(shù).
17、
【解析】:∵AB⊥BC,
∴∠1+∠3=90°.
∵∠1=55°,
∴∠3=35°.
∵a∥b,
∴∠2=∠3=35°.
24.如圖,直線AB∥CD,BC平分∠ABD,∠1=54°,求∠2的度數(shù).
【解析】:∵直線AB∥CD,
∴∠1=∠3=54°,
∵BC平分∠ABD,
∴∠3=∠4=54°,
∴∠2的度數(shù)為:180°﹣54°﹣54°=72°.
四、證明題
25.如圖,點A、B、C、D在一條直線上,CE與BF交于點G,∠A=∠1,CE∥DF,求證:∠E=∠F.
【證明】∵CE∥DF,
∴∠ACE=∠D,
∵∠A=∠1,
∴180°﹣∠ACE﹣
18、∠A=180°﹣∠D﹣∠1,
又∵∠E=180°﹣∠ACE﹣∠A,∠F=180°﹣∠D﹣∠1,
∴∠E=∠F.
26.如圖,已知∠ACD=70°,∠ACB=60°,∠ABC=50°,求證:AB∥CD.
【證明1】:∵∠ACD=70°,∠ACB=60°,
∴∠BCD=130°.
∵∠ABC=50°,
∴∠BCD+∠ABC=180°.
∴AB∥CD.
【證明2】:∵∠ABC=50°,∠ACB=60°,
∴∠CAB=180°—50°—60°
=70°.
∵∠ACD=70°,
∴∠CAB=∠ACD.
∴AB∥CD.
27.如圖,AE與CD交于點O,∠A=5
19、0°,OC=OE,∠C=25°,求證:AB∥CD.
【證明】∵OC=OE
∴∠OEC=∠OCE
∵∠C=25°
∴∠OEC=∠OCE=25°
∴∠DOE=∠OEC+∠OCE=25°+25°=50°
∵∠A=50°
∴AB//CD
28.如圖,一個由4條線段構成的“魚”形圖案,其中∠1=50°,∠2=50°,∠3=130°,找出圖中的平行線,并說明理由.
【解析】:OA∥BC,OB∥AC.
∵∠1=50°,∠2=50°,
∴∠1=∠2,
∴OB∥AC,
∵∠2=50°,∠3=130°,
∴∠2+∠3=180°,
∴OA∥BC.
五、作圖題
29.如圖,D是△
20、ABC中BC邊上一點,∠C=∠DAC.
(1)尺規(guī)作圖:作∠ADB的平分線,交AB于點E(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2)在(1)的條件下,求證:DE∥AC.
【解析】(1)如圖,
(2)證明:∵DE平分∠ADB,
∴∠ADE=∠BDE,
∵∠ADB=∠C+∠DAC,
而∠C=∠DAC,
∴2∠BDE=2∠C,即∠BDE=∠C,
∴DE∥AC.
六、探究題
30. 如圖(13),E是直線AB、CD內部一點,AB∥CD,連接EA、ED
(1)探究猜想:①若∠A=30°,∠D=40°,則∠AED等于多少度?
②若∠A=20°,∠D=60°,則∠AED等于多少度?
21、③猜想圖(13)中∠AED、∠EAB、∠EDC的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2)拓展應用:
如圖(14),射線FE與矩形ABCD的邊AB交于點E,與邊CD交于點F,①②③④分別是被射線FE隔開的4個區(qū)域(不含邊界,其中區(qū)域③④位于直線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個區(qū)域上點,猜想:∠PEB、∠PFC、∠EPF的關系(不要求證明).
【解析】:(1)①∠AED=70° ②∠AED=80° ③∠AED=∠EAB+∠EDC
證明:延長AE交DC于點F
∵AB∥DC
∴∠EAB=∠EFD
又∵∠AED是△EFD的外角
∴∠AED=∠EDF+∠EFD
=∠EAB+∠EDC
(2)P點在區(qū)域①時:
∠EPF=3600 -(∠PEB+∠PFC)
P點在區(qū)域②時:
∠EPF=∠PEB+∠PFC
P點在區(qū)域③時:
∠EPF=∠PEB-∠PFC
P點在區(qū)域④時:∠EPF=∠PFC-∠PFB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