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學案5(滬教版第五冊)
《《荷塘月色》學案5(滬教版第五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荷塘月色》學案5(滬教版第五冊)(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教學無憂http://jiaoxue5u.taobao.com/專注中小學 教學事業(yè)! 《荷塘月色》學案 【學習目標】 1.理解散文情與景的關系,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 2.培養(yǎng)誦讀的能力,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讀文本優(yōu)美的語言。勾畫自己喜歡的詞句或語段,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點評。 【重點難點】 品讀文本優(yōu)美的語言。勾畫自己喜歡的詞句或語段,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點評。 【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 【學習過程】 一、 知識回顧: 散文包括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寫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壺清茶,在炎熱的夏季帶給我們清涼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氣中送來舒心的溫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獨鐘,情有所系。《文心雕龍》說:“人稟七情,應物而動。物色三動,心亦搖焉。”眼前的物象喚醒記憶中的表象,情感體驗也一同蘇醒,于是心物感應,情景相生,觸景生情,緣情造景。正所謂 “一切景語皆情語”。 郁達夫在論及現代散文時說:“作者處處不忘自我,也處處不忘自然與社會?!涣I忱镆娛澜?,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現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見要熱愛生活,用心體驗生活就能寫出好文章。 寫景是為了抒情,客觀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觀情感的烙?。? 二、知人論世 1.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辭》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yè)于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 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的哲學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學任教,參加了文學研究會。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朱自清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他,是毛澤東稱頌的“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毛澤東曾熱烈贊揚其“寧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高尚氣節(jié)。 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雜文集《論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時代背景: 本文寫與1927年7月,正是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個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涌現出來的知識分子,他信奉民主主義,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可又與時代斗爭的旋渦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只是一個民主型的戰(zhàn)士,雖不滿現實,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氣去抗爭,只能努力使自己暫時忘卻現實中的一切,結果又無法忘卻。作者這種矛盾的情緒,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微妙幽深的情緒。但作者還是惟妙惟肖地“言傳”了出來。靠什么言傳呢?靠寫景,傳朦朧的淡淡的哀愁與喜悅之情,使我們沉浸在一種蒼茫、淡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朦朧美之中。 三、學生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蓊蓊( ) 踱步 ( ) 裊娜( ) 霎時( ) 彌望( ) 倩影( ) 瑣屑( ) 脈脈( ) 獨處 ( ) 參差 ( ) 煤屑 ( ) 斂裾 ( )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3.我有疑問 四、問題探究 ◆㈠朗讀品評第四自然段: 1.分析 ①月色下的荷塘寫了那些景物? 、 、 、 、 ②“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睂懥耸裁吹娘L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③“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像明珠、星星、美人?!庇昧耸裁葱揶o手法,有何好處? ④“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似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人們在描述客觀事物給人的感受時,依據生活的邏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溝通起來,憑借各種感覺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補充,從而具體表達感受,以增強語言藝術感染力的修辭方法。 第五段中也有一處使用了此種修辭,找出來。 2.鑒賞: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②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㈡朗讀鑒賞第五自然段 鑒賞: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㈢朗讀鑒賞第六自然段: 1.提問: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 2.提問:本段寫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 3.小結。 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韻律協(xié)調,富有音樂美。請大家再次朗讀體會。 五、拓展視野: ①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敦頤 《愛蓮說》) ②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③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池》 楊萬里) 《荷塘月色》的思想內容 ①不滿現實向往光明 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蹤為線索,從“帶上門出去”寫起,到“推門進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過程中,作者時而緩步前行,時而停立凝想,一路上把荷塘周圍環(huán)境、荷塘、荷葉和荷花、月光以及遠遠近近的樹木、山色,陸續(xù)呈現在讀者面前,讀者仿佛跟著他一路去觀賞、領略“這無邊的荷香月色”。這篇散文委婉細膩地描寫了荷塘月色的恬靜朦朧,抒發(fā)了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時也流露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在那個時代里彷徨苦悶的心情。 ——李國平《 <荷塘月色>講解》 ②苦悶彷徨與寂寞 朱自清在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現詩人在形勢劇變與政治重壓下的苦悶、彷徨和寂寞的情緒,另一個主要的方面,又抒寫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不肯與之妥協(xié)的態(tài)度,以及對于未來美好前景的幻想與追求。因此月下“荷塘”,映照著詩人心靈種種復雜情感的光影,使我們依稀看到詩人在痛苦中無力掙扎、在幻滅中茫然追求的形象。 ——吳周文《談<荷>》 ?③ 內心矛盾與沖突 朱自清這類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既反感于國民黨的“反革命”,又對共產黨的“革命”心懷疑懼,就不能不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靜”實源于此。……他們試圖“躲到學術研究中”,既是“避難”,又在與“政治”保持距離中維護知識分子的相對獨立。在某種意義上,“荷塘月色”(寧靜的大自然)的“夢”也正是朱自清們的精神避難所。 既神往于個人的自由世界,又為此感到不安與自譴,這內在矛盾構成了朱自清內心“不平靜”的另一個側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為“荷塘月色”與“江南采蓮圖”兩幅畫圖,在“冷”與“熱”、“靜”與“動”的強烈對比、相互顛覆中,寫盡了這一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內心矛盾與沖突。 ——錢理群 《 關于朱自清的“不平靜”》 ④彷徨苦悶卻無不 《荷塘月色》的主題是:表現了二十年代末,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朱自清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而產生的彷徨、苦悶的思想感情。 他對當時的社會缺乏深刻的認識,想去認識卻不能認清形成的矛盾。二三十年代的知識分子都曾在漫漫的長夜中摸索過,探求過,苦悶過,即使魯迅這樣偉大的作家也一度彷徨而不知路在何方。因此,朱自清先生的苦悶是有代表性的,我們不能因為他對國民黨抱有幻想而責備他,也不能因他沒有參加無產階級隊伍而認為他缺乏勇氣,那就不是歷史唯物主義了。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硬說朱自清對蔣介石不滿才寫《荷塘月色》的,有人說本文表現了作者向往光明,追求進步,則更是牽強附會了。 ——程翔《<荷>主題探》 ⑤不消沉 無哀愁 這里流露了愛國知識分子熱愛祖國山河的熱烈情懷……這種感情流露在“獨裁代替民主”的逆轉時代,更使人覺得詩人對未來充滿希望,并不消沉,并無什么“哀愁”。同時,也流露了詩人潔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性。 如果說詩人心中真有維系著時代命運的“哀愁”,哪會有心去欣賞多情、纏綿的采蓮歌呢?哪會去“惦著江南”的采蓮歌呢?哪會引起廣及大江南北的美好想象呢? 《荷塘月色》的靈魂,不是詩人的“淡淡的喜悅當中夾雜著淡淡的哀愁”,而是詩人的熱愛祖國山水的愛國情思和詩人潔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性。 ——吳海發(fā)《荷》中有哀愁嗎 六、作業(yè) 1.依據示例,另外選取描寫對象,仿寫句子。 示例: 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2.背誦四、五、六段 客服唯一聯(lián)系qq 1119139686 歡迎跟我們聯(lián)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荷塘月色 荷塘 月色 滬教版 第五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147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