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螳螂捕蟬》說課稿
《小學語文《螳螂捕蟬》說課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語文《螳螂捕蟬》說課稿(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螳螂捕蟬》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螳螂捕蟬》是一種嵌套結(jié)構的課文,即大故事里還套著一個小故事。它講述了一個少年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寓言說服吳王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的故事,說明了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后隱患的道理,塑造了一個機智勇敢的少年形象。 特殊的文本結(jié)構給教者帶來挑戰(zhàn):兩個故事是怎樣的關系?如何處理這種關系。為此,我深入鉆研文本,從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考慮起,將本篇課文進行了三個層面的解讀: 第一,“螳螂捕蟬”的寓意;第二,吳王從寓言中明白的現(xiàn)實意義;第三,通過吳王前后的態(tài)度對比,分析少年的人物形象。 如何把握教材,上好這篇課文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文本。語文猶如人文宇宙中承載生命訊息的一艘小船,教師能在文本背后這個意義世界走得遠些,學生就能跟得遠些。語文課程作為母語教學,其設置目的不只是為了掌握一種工具,它是要培養(yǎng)具有我們民族的行為方式和思想精神的人。 因此,我仔細閱讀了這篇課文,發(fā)現(xiàn)嵌套的兩個故事之中蘊藏著人類社會交往的交際法則(在當時是君臣之間的交往法則)。吳王乃一國之君,且獨斷固執(zhí),少年是用什么樣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具有謀略意義上的勸說呢?這是一個難點。當我把文章再延伸至現(xiàn)實生活時,不難發(fā)現(xiàn),它有利于指導學生如何掌握語言這一工具與別人溝通交流,這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育是一個具有整體性和教育性的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jié)合是它的基本特點。因此,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來確定綜合的目標體系。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語文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縱觀六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水平不太高,技能技巧也有待進一步訓練。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課題,抓住人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指導學生進行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掌握“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含義。(為什么要正確、流利地朗讀?因為讀是語文的基礎,是理解的根本。課題最直接地透露了文章最重要的信息。因此,利用課題幫助學生梳理并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盡快走進文本的一個有效途徑。) 2.通過對文本語言材料的閱讀,感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怎么明白?抓住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和它的語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朗讀、分析、理解。) 3.掌握“思前想后”的讀書法,學會一種婉轉(zhuǎn)的語言表達方式。(通過語言文字來認識這是一位機智勇敢愛國的少年。)其中目標1是教學的重點,目標2、3是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安排不是隨意的,而是需要對活動進行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和設計并進行科學組合,在教學過程中形成連貫性?;谝陨系慕庾x分析和目標確立,我對教材作了重組:首先直奔故事內(nèi)容,領悟“螳螂捕蟬”寓意,作前置式處理;隨即通過“恍然大悟”,從吳王的轉(zhuǎn)變中彰顯寓言之意;接著濃墨重彩研讀少年之苦心、慧心;最后,拓展文本,以吳王第二天上朝所說的話為契機,合理重組課文,將課后的復述有效而又有趣地訓練著。 ?。ㄒ唬┲北脊适聝?nèi)容,領悟寓意。 教學伊始,我便通過聽寫詞語進行字詞的檢查,然后出示聽寫的詞語,請學生自批核對并用上聽寫的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語。這樣,學生很快對課文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本文中,“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是一個表象,與題目文意間的距離最小,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接著引導學生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我指名學生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并把這兩個自然段綜合起來說。借板書畫一個關系鏈:蟬——螳螂——黃雀——少年。在這個關系鏈中,蟬是最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我以蟬為主要研讀對象,帶領學生悟寓言之意。從兩方面入手,扣著“一心只顧著”和“沒顧到”讓學生關注并體會。從“一心只顧著”感受蟬的“自由自在”“悠閑”。而其它幾個具體對象由于比較類似而可以一筆帶過,不再進行細讀處理。關鍵抓住內(nèi)容與寓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閱讀,比如進行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語氣的轉(zhuǎn)換。既而,再抓住“沒顧到”這個詞,讓學生說說蟬、螳螂、黃雀身后隱伏的禍患分別是什么,進一步感悟寓意。課文的中心來自于內(nèi)容,內(nèi)容來自于文字,中心、內(nèi)容和文字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ǘ┳プ 盎腥淮笪颉?,認識吳王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簡單對話后,出示“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睂ⅰ盎腥淮笪颉弊鳛榈诙鍓K教學的著眼點,理解詞義后,這時候老師可以發(fā)揮主導作用,再次凸顯寓意:吳王明白了,少年說這么一大段話,無非就是為了說一句話。哪一句?(出示)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請學生齊讀,加深鞏固。 “三分文章七分念”。到這里,我請學生再次讀課文。“吳王還明白了什么呢?”這個問題可以指向文章的不同空間,也可以因?qū)W生理解特點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答案。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種讀法。出聲朗讀比較適合一開始接觸課文和對文章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而默讀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迸發(fā)思維的火花,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我教給學生一種讀書方法:思前想后法,也就是讀讀前面的,聯(lián)系后面的,你能得到哪些新的收獲?學生通過讀書、思考,得出:1.吳王明白了少年說的意思,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處境實際與寓言故事中的蟬、螳螂和黃雀相差無幾,自己也是這個關系鏈中的一員。怎么得到的?課文第一自然段早有交代,學生很快找到了這一自然段中大臣們勸說吳王的話,再引導學生讀一讀,說一說,扣住“處死”一詞體會吳王當時的固執(zhí)。 2.吳王明白了自己該如何決斷,最終“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痹俅纬鍪尽八鼈兌家恍南氲玫窖矍暗睦?,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正是這句含義深刻的總結(jié)語驚醒了吳王,促使吳王恍然大悟,明白了少年的良苦用心。如此思前想后,全文貫通! ?。ㄈ┰俅窝凶x課本,認識少年的機智勇敢。 誠如前面所說,語文課堂是人的課堂,是文化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怎么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少年的機智勇敢呢?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吳王明白了少年的用心,從好的來講是用心良苦,從壞的來說則叫居心叵測。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全在吳王一念之間。那么吳王會怎么處置少年呢?從結(jié)果可以推想應該不會處罰。同樣是勸,為什么少年成功了而大臣們卻沒有成功呢? 促成矛盾沖突,是學生思維推進的有效方式。這個問題故事里沒有揭示,但生活中卻十分需要。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將兩種勸說的不同結(jié)果移位、濃縮到一處、通過比照得出結(jié)論:大臣們的勸說太直接,少年的勸說方式很巧妙,這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少年的方式巧妙在哪兒?讓學生合作探究:“螳螂捕蟬”的確是少年那三天看到的趣事嗎?再回到課文的第3自然段,通過朗讀,結(jié)合少年的行為,從中體會到這是一個機智的少年。而少年的勇敢能理解的學生可能不太多。就勢再次提問:少年是在什么情況下去勸說吳王的?隨即出示“可是,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怎么辦呢?” 至此,兩個“死”字的不同理解,訓練了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再次深刻認識到吳王的“固執(zhí)己見”,又體會到“少年用故事說話巧勸成功”是勇敢的表現(xiàn),是智慧的表現(xiàn)。再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教學難點,在我的步步預設中漸漸突破。 (四)課后練習:抓住吳王第二天上朝,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滲透復述故事。 怎樣讓復述的訓練落到實處,怎樣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掌握內(nèi)容梗概有效復述呢?我通過這樣的填空將教學延伸,給想象和復述提供了堅實的生長點和有力的支撐 1.由少年勸說吳王的巧妙,請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若要說服別人,也當注意什么?(方式的委婉)教學的結(jié)尾處,我給學生留了一道填空題:再次上朝,吳王會怎么說? 2.(出示) 幾天前,本王決定攻打楚國。可是昨日,本王到后花園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向本王講述了 。故事是這樣的 。聽了這個故事,本王恍然大悟,深受啟發(fā): ,故本王決定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螳螂捕蟬 小學語文 說課稿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151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