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15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15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15 新人教版.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15 新人教版 一、選擇題(共60分) 1.下列組合中,依次屬于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組是 ( ) ①一塊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蟲、蛹和成蟲 ②崇明島東灘的全部生物 ③東方綠舟的全部生物及無機環(huán)境 ④九段沙濕地的全部動物及綠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解析:種群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同時生活著的同種個體的總和。一塊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包括幼蟲、蛹、成蟲,符合這一概念,可構成一個種群。同理,崇明島東灘的全部生物符合群落的概念要求。東方綠舟的全部生物及無機環(huán)境符合生態(tài)系統(tǒng)概念的要求,所以應選A。 答案:A 2.a具有出生、性別、年齡、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別比例、年齡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別屬于 ( ) A.物種的個體,一個鯉魚種群 B.物種的個體,一條鯉魚 C.種群,一個鯉魚種群 D.種群,一條鯉魚 解析:出生率、性別比例、年齡組成等特征是種群具有的特征,出生、性別、年齡、死亡則是個體所具有的特征。 答案:A 3.(xx年珠海模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了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該害蟲的種群密度將 ( ) A.明顯增加 B.明顯減小 C.先減后增 D.相對穩(wěn)定 解析:本題考查種群的性別比例。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密度。用性引誘劑能夠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了害蟲正常的性別比例,使很多雌性個體不能完成交配,從而使種群密度明顯減小。 答案:B 4.(xx屆南通調研)如下圖所示為植物群落生長的分層現(xiàn)象,對此現(xiàn)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 ) A.分層現(xiàn)象是植物群落與環(huán)境條件相互聯(lián)系的一種形式 B.決定這種現(xiàn)象的環(huán)境因素除光照外,還有溫度和濕度等 C.種植玉米時,因植物群落分層現(xiàn)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農業(yè)生產上,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現(xiàn)象,合理搭配種植的品種 解析:一塊田地中的玉米是一個種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為了削弱種內斗爭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答案:C 5.向裝有10 mL培養(yǎng)液的試管中接種少量酵母菌菌種,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較長時間,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Y)隨時間(X)的變化情況最可能是 ( ) 解析: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培養(yǎng)酵母菌,某種群數(shù)量開始會出現(xiàn)增長,但培養(yǎng)較長時間后,隨著養(yǎng)料等資源的消耗,種群數(shù)量不再增長,最終出現(xiàn)負增長。 答案:D 6.群落不斷發(fā)展變化,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著演替。下列關于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初(原)生演替歷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況下,群落演替的最終結果使生物多樣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優(yōu)勢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顯著變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災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個例子 解析:根據(jù)發(fā)生環(huán)境的差異,群落演替可分為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經歷時間長,速度要緩慢得多;演替若不受外界干擾,最終結果使生物多樣性增加;在演替過程中,群落中的優(yōu)勢種群相對穩(wěn)定,因此其基因頻率的改變不會過于顯著;火災過后的森林,其土壤條件基本不變,甚至還保留著植物的繁殖體,因此,再重新形成森林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答案:D 7.下圖中的三圖分別表示兩種生物種群隨時間推移而發(fā)生的數(shù)量變化。那么甲、乙、丙三圖表示的關系依次是 ( ) A.競爭、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競爭 C.競爭、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競爭、互利共生 答案:B 8.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據(jù)它們的空間,就屬于演替 B.光裸的巖石上最先出現(xiàn)的是地衣 C.在棄耕的農田上不可能形成森林 D.不論在什么條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樹林 解析:在群落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一些物種的種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種的種群隨之而興起。最后這個群落會達到一個穩(wěn)定階段。這時原來的群落就被新的群落取代了,這就是群落的演替,故A錯,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區(qū),群落的演替很難形成樹林,但如果氣候適宜,棄耕的農田就會演替成樹林,故C、D兩項錯誤。 答案:B 9.關于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群落結構,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在垂直方向上,魚類具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 B.魚類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賴植物 C.池塘中的動物群落沒有水平結構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種類分布有差異 解析: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層而導致以不同植物為食的魚類也出現(xiàn)分層;因從岸邊到中心分布著不同種類的植物,必然導致池塘中的動物群落有水平結構。 答案:C 10.大多數(shù)生物群落在空間上有垂直分層現(xiàn)象,稱為群落的垂直結構。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動物垂直分層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 A.溫度、食物 B.溫度、光照 C.濕度、溫度 D.光照、食物 答案:D 11.分析以下實例,選擇正確的答案 ( ) ①白蟻消化道中生活著以纖維素為養(yǎng)料的鞭毛蟲 ②白尾鹿遇危險而逃跑時,尾巴高舉顯示出臂部白斑以告訴同類 ③小丑魚喜在有毒的??|手間活動,以求保護 ④鳴禽在繁殖季節(jié)有鳴叫占區(qū)行為,以保證其繁殖所需空間 ⑤菜粉蝶為十字花科植物傳粉,但其幼蟲菜青蟲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葉為食 ⑥榕樹的氣生根能沿著附近其他樹木向上生長,但這一過程往往最終把其他樹木纏死 可能的 答案 種內 互助 種內 斗爭 互利 共生 寄生 競爭 捕食 種間 互助 A ③ ⑥ ② ⑤ ④ - B ② ④ ①③ - ⑥ - C ② ④ ① - ⑥ ③⑤ D ② ④ ①⑤ - ⑥ ③ 解析:①為互利共生關系;②為種內互助;③為種間互助;④為種內斗爭;⑤為種間互助;⑥為競爭關系。 答案:C 12.(xx年海南生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某一樺樹林中出現(xiàn)了云杉樹苗,云杉長大后,高度超過樺樹林。樺樹不如云杉耐陰,而逐漸減少,最終形成以云杉為主的樹林,這種現(xiàn)象是 ( ) 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進化 D.種間競爭 解析:由題意可知,云杉和樺樹因爭奪陽光而發(fā)生競爭,樺樹因得不到陽光而被淘汰。 答案:D 13.土壤動物具有趨暗、趨濕、避高溫的習性,下圖A、B、C、D 4種土壤微型節(jié)肢動物分離收集裝置中,最合理的是 ( ) 解析:A項中的裝置可造成類似高溫、明亮的效果,對土壤動物造成不利刺激,使其趨向收集瓶,比較而言,是最合理的裝置;其他三個裝置對土壤動物造成的影響均不如A裝置明顯。 答案:A 14.研究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對于野生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有重要意義,圖是某海域野生魚類在實施了休漁保護后的種群增長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為了獲得最大捕撈量,捕撈后種群數(shù)量應該保持在b點附近范圍所代表的水平上 B.該種群增長速率最快的點是b點,環(huán)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 C.休漁能夠很好的促進該種群數(shù)量的恢復,使該種群數(shù)量持續(xù)增長 D.適當?shù)牟稉朴欣谠擊~類更新,有利于該種群的生存 解析:該圖為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從圖中分析可知:第8年該種群數(shù)量不再增長,種群數(shù)量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的最大值,此時環(huán)境阻力最大。在b點處,種群數(shù)量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的一半,個體數(shù)量增長最快,種群增長速率最大。適當?shù)牟稉瓶梢詫⒛挲g較大,生存力弱的個體淘汰,為幼魚提供更多的食物和生存空間,所以有利于該種群的生存。休漁可以促使種群數(shù)量恢復,但不能使種群數(shù)量持續(xù)增長,因為有環(huán)境條件等的限制。 答案:C 15.圖表示某種魚遷入一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種群數(shù)量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shù)量呈“J”型增長 B.若在t2時種群的數(shù)量為K,則在t1時種群的數(shù)量為K/2 C.捕獲該魚的最佳時期為t2時 D.在t1~t2時,該魚的種群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 解析:本題考查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坐標曲線圖是高考中出現(xiàn)的比較多的一種圖,它可以反映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解題時注意起點、轉折點和終點等含義。由圖形可以看出,t0~t2時該種魚的種群增長為“S”型曲線,t1時種群數(shù)量為K/2,此時為捕撈的最佳時期,t2時種群數(shù)量為K。 答案:B 16.(xx年海淀模擬)圖甲和圖乙為某種生物種群的年齡組成曲線,如不考慮其他因素,種群1和種群2未來個體數(shù)量的發(fā)展趨勢是 ( ) A.衰退型和增長型 B.增長型和衰退型 C.穩(wěn)定型和衰退型 D.穩(wěn)定型和增長型 答案:B 17.(xx年臨沂)種群是生態(tài)研究的一個重要單位,有關種群的正確敘述是( ) A.種群是指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同種生物所有成熟個體的總和 B.一個呈“S”型增長種群中,種群增長率在各階段是不同的,數(shù)量為K/2時增長率最大 C.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shù)目比例適中,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發(fā)展階段 D.合理密植農作物時,其數(shù)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解析:種群指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和;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shù)目比例適中,應是處于穩(wěn)定階段;合理密植農作物時,其數(shù)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 答案:B 18.對于某地區(qū)新引入的一種鳥類進行種群調查研究,資料如下: 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種群數(shù)量(只) 50 80 - - - - 捕捉標志數(shù)(只) - - 80 80 80 80 第二次重捕數(shù)(只) - - 80 80 80 80 重捕個體中的 標志數(shù)(只) - - 16 8 10 13 那么1970~1975年該鳥類種群的增長曲線是 ( ) 解析:首先根據(jù)標志重捕法計算,分別計算出1972、1973、1974、1975這四個年份的種群數(shù)量,即400、800、640、約492;然后以時間作為橫坐標,種群數(shù)量作為縱坐標繪制出該鳥類種群的增長曲線如圖C。 答案:C 19.(xx屆唐山質檢)寒帶針葉林中兩個動物種群(N1、N2)的數(shù)量變化如下圖所示,據(jù)圖判斷這兩個種群的關系是 ( ) A.捕食關系,N1為捕食者,N2為被捕食者 B.捕食關系,N2為捕食者,N1為被捕食者 C.競爭關系,N1為競爭中的勝利者,N2為失敗者 D.互利共生關系,N1、N2彼此依賴,相互有利 解析: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兩物種的關系。從曲線可以看出,兩曲線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分析曲線的每一個周期,發(fā)現(xiàn)總是N1種群數(shù)量增長以后,N2種群數(shù)量隨之增長,說明N2以N1為食物。兩個種群若存在競爭關系,一個種群的增長可導致另一個種群的減少。兩種群若存在互利共生關系,則兩曲線呈平行關系。 答案:B 20.鋤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為食。在條件相同的四個池塘中,每池放養(yǎng)等量的三種蝌蚪,各池蝌蚪總數(shù)相同。再分別在四個池塘中放入不同數(shù)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時間后,三種蝌蚪數(shù)量變化結果如下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 A.無水螈的池塘中,鋤足蟾蝌蚪數(shù)量為J型增長 B.三種蝌蚪之間為競爭關系 C.水螈更喜捕食鋤足蟾蝌蚪 D.水螈改變了三種蝌蚪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解析:三種蝌蚪有共同的食物來源,可構成競爭關系;鋤足蟾蝌蚪數(shù)量減少較多,表明水螈更喜食它;由于在四個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數(shù)量的水螈,改變了它們原有的競爭結果;無水螈的池塘中,最初一段時間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間充足,近似呈J型增長,但由于蝌蚪間的競爭關系,最終仍然呈S型增長。 答案:A 21.(xx年安徽理綜)用牛奶瓶培養(yǎng)黑腹果蠅,觀察成蟲數(shù)量的變化,結果如下表: 時間(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蟲數(shù)(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A.第13~25天,成蟲數(shù)量增長快的主要原因是個體生長加快 B.第17~29天,成蟲增長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蟲增長率的下降與種群密度的改變有關 D.第1~37天,成蟲數(shù)量呈“J”型增長 解析:據(jù)圖可知,隨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個體數(shù)量不斷增加,但增加速率先上升后下降。當個體數(shù)量達到一定程度后,種內斗爭加劇,種群密度改變,所以種群增長速率下降。 答案:C 22.甲、乙兩圖分別表示大草履蟲和雙小核草履蟲單獨培養(yǎng)(甲)和混合培養(yǎng)(乙)時的種群增長速度。從兩圖所示的結果可以推斷 ( ) A.雙小核草履蟲比大草履蟲個體大 B.雙小核草履蟲是大草履蟲的捕食者 C.雙小核草履蟲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更強 D.大草履蟲比雙小核草履蟲個體大 解析:單獨培養(yǎng)雙小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時,兩者都能良好生存,但培養(yǎng)相同天數(shù)后,雙小核草履蟲的個體數(shù)比大草履蟲個體數(shù)要多;而把兩者放在一起混合培養(yǎng)時,兩者為了共同的生活資源(食物、空間等)而競爭,結果大草履蟲減少直至消亡,雙小核草履蟲獲勝,可以得到充分的生活條件而生存并繁殖,可見雙小核草履蟲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更強。 答案:C 23.(xx年成都質檢)樹林里多數(shù)鳥類在樹冠筑巢、棲息,啄木鳥生活在樹干中,環(huán)頸雉則在灌木層和地面活動,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 ( ) A.種群密度 B.適應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結構 D.群落的水平結構 答案:C 24.適當?shù)拿苤部梢蕴岣邌挝幻娣e的產量,但種植過密反而減產。用生態(tài)學觀點進行解釋是 ( ) A.過度密植導致害蟲大量繁殖 B.過度密植造成通氣不良 C.過度密植造成種內斗爭激烈 D.過度密植造成雜草生長旺盛 解析:由于土壤的礦質養(yǎng)料和水分有限,生存的空間有限,如果作物比較單一,同種生物要求的生態(tài)條件又相同,種內斗爭就激烈,所以長不好、減產。 答案:C 25.下列實例中,不能構成群落的是 ( ) A.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島清瀾港保護區(qū)的紅樹林 D.大興安嶺的全部紅松 解析: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多種生物組成的,海南島清瀾港保護區(qū)的紅樹林,并不只有一個紅樹物種,還包括與它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其他植物、動物、微生物等。而大興安嶺的全部紅松,是由單一的物種——紅松組成的,不能構成群落,而是一個種群。 答案:D 二、簡答題(共40分) 26.種群是構成群落的基本單位。種群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 (1)研究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規(guī)律有著重要意義,試舉一例:________。 (2)如圖表示某小組的同學在進行雙子葉草本植物苦荬菜種群密度調查時確定的小樣方之一。圓圈表示個體。請將應該計數(shù)的圓圈涂黑。 (3)下表是該班級10個小組的調查結果。則該塊地中苦荬菜的種群密度為________。 組別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數(shù)/m2 0 2 3 3 4 12 4 2 3 3 解析:(1)研究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對于指導生產、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tài)平衡及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害蟲防治。 (2)取樣調查要求隨機取樣才具有科學性。計數(shù)樣方內部和相鄰兩邊及頂角的所有個體。 (3)要大膽舍棄特別懸殊的數(shù)值,取多組鄰近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 答案:(1)害蟲防治(只要合理均可) (2)只要是計數(shù)樣方內部和相鄰兩邊及頂角個體的均正確(提示:統(tǒng)計邊角的原則是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 (3)3株/m2 27.(1)研究人員將S1和S2兩個種群放在一起培養(yǎng),在環(huán)境溫度為T1和T2條件下,測得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如A圖和B圖所示: ①S1種群與S2種群的關系是________。 ②如果環(huán)境溫度是不穩(wěn)定的,在一定頻率下發(fā)生T1、T2的交替變化,S1種群數(shù)量隨時間的變化如C圖,S2種群數(shù)量變化將會怎樣?試在C圖的坐標中表示出來。 (2)科研人員對海洋中的某種食用生物進行研究,得出了與種群密度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如圖所示。分析下圖,回答問題: ①在____________點時,種群數(shù)量的凈增長量最大;在________點時,表示種群的環(huán)境所允許的最大值(K值)。 ②該圖所示的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撈中有什么指導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圖和B圖都表現(xiàn)出“你死我活”的競爭曲線關系,由A圖知在T1=15 ℃時,S1在競爭中獲勝。在T2=25 ℃時,S2在競爭中獲勝。若T1和T2交替變化時,它們的關系仍符合競爭曲線。 (2)由圖可知,在B點時,出生率-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種群的凈增量最大,而在D點時,種群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shù)量穩(wěn)定,達到K值。 答案:(1)①競爭?、谌缦聢D: (2)①B D?、诳梢愿鶕?jù)種群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環(huán)境最大的負荷量,確定最適捕撈量,實現(xiàn)每年既能捕到比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種群以后的持續(xù)生存,實現(xiàn)可持續(xù)生產(或從具體每年的最大捕撈量、具體達到多少開始捕撈等角度回答問題亦可) 28.下圖是Grove及Williams等科學家在1975年利用A、B二種植物在溫室中所進行的一組實驗。各組實驗的外部條件一樣(如光照、溫度等),進行的時間一樣。 柱狀圖(1)表示第1組實驗結束后,稱得A種植物的干重(去除水分后的質量),并將此質量設定為1;其余柱狀圖分別表示的是各組實驗結束后,稱得的A種植物干重與第1組A種植物干重的比值。 請回答: (1)該實驗主要是研究生態(tài)方面的________因素對A植物生長的影響。 (2)在Grove及Williams的實驗設計中: ①設置第1組是為了________。 ②設置第2組是為了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A植物生長的影響程度。 ③設置第3組是為了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A植物生長的影響程度。 (3)本實驗中,A種植物與B種植物間地上部分競爭與地下部分競爭二種情況相比較,對A植物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更大的是________。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從題干不難看出,實驗研究的是其他植物(生物因素)對A植物生長的影響,它們之間屬于種間關系中的競爭關系。 (2)第1組中未施加自變量處理,在整個實驗中屬于對照組;第2組研究根(地下部分)競爭時對A植物生長的影響;第3組研究地上部分競爭時對A植物生長的影響。 (3)從柱狀圖可知地上部分的競爭比地下部分的競爭更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因為地上部分的競爭使A植株干重減少的量大于地下部分競爭,因此,第3組對A植物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更大。 答案:(1)生物 (2)①對照?、诘叵虏糠钟懈偁帟r ③地上部分有競爭時 (3)地上部分有競爭時 地上部分有競爭時,干物質重量減少更多 29.下圖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觀,乙表示物種數(shù)與面積的關系。請分析回答: (1)物種組成是決定群落性質的最重要因素。為了統(tǒng)計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選取樣地,用隨機法取樣,首先要確定樣方面積。系列取樣統(tǒng)計結果如圖乙。 ①試寫出該研究的課題名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種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圖乙顯示:在一定范圍內,隨樣方面積的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查該森林物種數(shù)的樣方面積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選取3個合適的樣方對某種喬木計數(shù)的結果分別是n1、n2、n3,則該喬木的種群密度為________株/m2。 (2)導致景觀圖中植物分層現(xiàn)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于農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復雜的________結構。若要調查景觀圖中森林群落的結構,請寫出主要的調查項目(調查設備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種組成,樣方法不僅可用于種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種豐富度的研究,且物種豐富度的計算方法與種群密度的計算方法一樣,也只求平均值。 群落的結構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決定,而植物的分布又決定了動物的分布,在結構調查中,既要注意物種組成,又要注意不同種群的密度。 答案:(1)①某森林物種數(shù)與樣方面積的關系研究(只要合理均給分) 樣方法?、谖锓N數(shù)迅速增多,并逐漸達到最多后保持穩(wěn)定 S0?、?n1+n2+n3)/3S0 (2)光 垂直 ①垂直結構:動植物的分層,不同層次上生物的種類和種群密度等?、谒浇Y構: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種組成和種群密度等 30.(xx年寧夏理綜)跳蟲、甲螨和線蟲是土壤中的主要動物類群,對動植物遺體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請回答: (1)由于跳蟲和甲螨活動能力__________,身體__________,不適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蟲器等進行采集。 (2)現(xiàn)要采集大量的跳蟲用于實驗室培養(yǎng),最好選擇下圖中的吸蟲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為標本保存,最好選擇吸蟲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現(xiàn)在一培養(yǎng)罐內同時培養(yǎng)跳蟲、甲螨和線蟲三個種群,若它們均僅以罐內已有的酵母菌為食,則跳蟲與甲螨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_,線蟲與酵母菌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_。若跳蟲種群所含能量增長n KJ,則跳蟲消耗的酵母菌所儲存的能量至少為__________KJ。 解析:進行種群密度的估測時,要根據(jù)生物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跳蟲生活在濕潤的環(huán)境條件下。酒精可防腐,可用于標本固定。有共同的食物和生存空間就會構成競爭關系;上述營養(yǎng)級之間能量傳遞效率最大為20%。 答案:(1)較強 微小 (2)B 該吸蟲器中的濕棉花模擬了土壤濕潤環(huán)境,利于跳蟲存活 D 該吸蟲器中的酒精可將收集的甲螨及時固定,防止腐爛 (3)競爭 捕食 5n-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15 新人教版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一輪 復習 單元 質量 檢測 15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244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