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全冊教案 蘇教版必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全冊教案 蘇教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全冊教案 蘇教版必修5.doc(7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全冊教案 蘇教版必修5 第一專題 科學之光(文本研習) 版塊一 探索與發(fā)現(xiàn): 《物種起源》緒論教案 【教學目的】 閱讀目標 1.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3.了解序言的寫作體例。 情意目標 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 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 點拔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拔,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 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媒體設計 1. 擬采用圖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2. 有條件可在課前播放有關介紹達爾文的影視片。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投影 達爾文頭像 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進化論之門。 二.解題: 1.板書課題 投影 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1)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3)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序言。 (4)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關于“導言”。導言即緒論。書的前面有一篇導言,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nèi)容。 3.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請一位學生讀淺釋1,教師補充。 投影 查理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觀察并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zhì)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經(jīng)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隨后駿馬征服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nèi)容。 摘自《辭?!罚ǎ保梗梗鼓臧妫? 投影: 進化論 亦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通常指生物辦的進貨理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guī)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xiàn)代生物學的發(fā)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而來,現(xiàn)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得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 摘自《辭?!罚ǎ保梗梗鼓臧妫?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速讀課文 a.畫出文中結論性的語句; b.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B.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請一位同學回答; C.教師板書并明確。 整理成書的過程(1) 寫作經(jīng)過 提前發(fā)表的原因(2) (1—3) 內(nèi)容過簡的原因(3) 物種由演變而來(4) 基本觀點 介紹研究的方法(5) (4—7) 家養(yǎng)變異的作用(6) 強調(diào)觀點的正確(7) (解說:通過速讀,整體感知文章并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及主要觀點;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意在培養(yǎng)學生提煉觀點、準確表達的語用能力。)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請一位學生說出其所畫的關鍵句,而后集體加以確認。 明確:什么是關鍵句?有哪些類型? 關鍵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語句,它突出地體現(xiàn)了文章的旨趣,標示文章的思路,顯示文章結構的特點。其類型為: A、從內(nèi)容來看,中心句是關鍵句。它是集中揭示說明對象的特征或點示主要事理的語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說明這些,是為了要表明我并沒有輕率地下結論?!? 第2段“……這也是使我早日發(fā)表這個摘要的一個原因?!? 第4段“……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 B、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結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內(nèi)容,總提句、過渡句顯示出文章的說明內(nèi)容的推進。 如:第4段“關于物種起源的……問題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边@個總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 第5段“因此,我們對于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個明確的了解?!边@個過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我又確信自然選擇作用,它雖然不是物種變異的唯一條件,也該是最重要的條件?!焙喢鞫笠乜偨Y了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 C、從出現(xiàn)的頻率來看,反復出現(xiàn)的文句是關鍵句。一方面是作者著力要表達的觀點需要強調(diào),另一方面也用于顯示層次。 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復說“生物的各,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 (2)如何篩選關鍵句? 明確:從內(nèi)容入手,找出中心句;從思路、結構入手,確認總提句、過渡句和總結句。 3.欣賞品味 思考:這篇“導言”主要說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jīng)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說明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一種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這種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學生討論,圈點。 明確: 第1段,從“遠航”(1831年)到“現(xiàn)在”,其間“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專心思考”、“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等等,一個正確的結論,從考察到研究,從感性到理性,從綱要到全書,歷經(jīng)二十幾年,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的嚴謹審慎的態(tài)度和長期刻苦鉆研的精神。 第2段,“華萊斯先生……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結合注釋4,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第3段,指出本書的缺陷,“還是摘要的性質(zhì)”;說明今后的打算,“詳盡地刊出”避免使別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反映出達爾文對理論著作嚴肅、審慎的態(tài)度及謙虛的精神。 第4段,“仍然難以令人滿意”表明作者決不輕率地作出結論的科學態(tài)度。 第5段,“這類的研究,雖然常為一般博物學家所忽略,但是我卻相信它的價值的重大。”說明作者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簡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與不足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第7段,“毫不懷疑地斷言創(chuàng)造論的錯誤”、“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確信”,這些突出地說明了達爾文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毫不動搖的信念和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精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并板書:長期考察,實事求是,謙虛審慎,決不輕率,親身實踐,不避缺陷,毫不動搖。 4.課堂訓練 印發(fā)以下材料(或投影),課堂討論完成。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1982年,英國伊麗莎白皇家學院的科學家加德納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說,這一學說認為(a),鳥類和哺乳動物并不像傳統(tǒng)觀點所認為(b)的分別起源于兩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動物,而是起源于共的祖先—“哺乳鳥”。這一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是2.25億年前從古代爬行動物中分出來的,因而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親緣關系比爬行動物更接近。與眾不同的是,加德納提出這一學說時,并不像以往的動物進化研究者那樣主要依據(jù)古代動物的化石資料,而是依據(jù)對不同動物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征的比較。 畫橫線的句子中,兩個“認為”所認定的內(nèi)容各是什么? 1.認為(a) 2.認為(b) 提示:本題考查對關鍵句的理解?;卮饍蓚€“認為”所認定的內(nèi)容,從本質(zhì)上說,就是理解關鍵句的含義,把握兩種不同學術見解。要正確回答兩個“認為”所認定的內(nèi)容,可以借助句子結構分析。畫線句子是復雜單句,作為謂語“認為”所認定的內(nèi)容是“鳥類和哺乳動物并不像伎觀點所認為的分別起源于兩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動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鳥’?!薄罢J為(a)”所認定的內(nèi)容包括“不像”、“而是”兩個側面,也就是從否定和肯定這兩個角度說的?!罢J為(b)”所認定的內(nèi)容正好是“認為(a)”所否定的內(nèi)容??梢姟罢J為(b)”所認定的是“分別起源于兩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動物。” 5.課堂小結 閱讀是為了獲取信息,求得知識,以豐富自己,不斷完善看書的知識結構。今天的這堂課,我們不僅了解了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而且通過對作者說明性導言的閱讀,使我們在整體感到遺憾知文章內(nèi)容和思路的基礎上,學會了如何發(fā)現(xiàn)關鍵語句,懂得了正確理解關鍵語句對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來指導我們今后的閱讀實踐。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瑣憶》中魯迅曾說:“進化論牽制過我,但也有過幫助?!痹鯓永斫膺@句話?請加以思考。 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片段。 附:課堂板書設計: 整理成書的過程(1) 長期考察 寫作經(jīng)過 提前發(fā)表的原因(2) 實事求是 (1—3) 內(nèi)容過簡的說明(3) 謙遜審慎 物種由演變而來(4) 決不輕率 基本觀點 介紹研究的方法(5) 親身實踐 (4—7) 家養(yǎng)變異的作用(6) 不避缺陷 強調(diào)觀點的正確(7) 毫不動搖 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教案 【教學目標】 一、學生通過文本研習,進一步了解科學,激發(fā)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二、能獨立閱讀,認真思考、收集、分析、篩選和提取相關信息。 三、進一步認識說明文的文體特征,了解說明文的一些新的特點。 【教學方法】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點撥。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簡介作者(略見教參) 二、 文體介紹 本文是一篇學術報告,語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結構上的特點也是為了適應學術演講的需要而安排的,條分縷析,眉目清晰,綱舉目張。 三、 學生自讀課文,抓住文章結構的總體框架,用提綱或圖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提取篩選出來。(結合文本研習3) 一、(1-2)交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啟動及其宗旨與目標。 二、(3-10)這一計劃的意義(六個方面) 三、(11-18)談這一計劃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 總分結構,條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別是對學科以外的讀者來說,這樣的歸納總結,分綱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內(nèi)容。 四、 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結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 下定義:“人類基因組計劃……重大工程。” 列數(shù)字:“人類基因組計劃……技術人員參加?!? 舉例子:“這些細微差異……極為少見?!? 這些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說明更清楚、通俗。 五、 體會本文語言通俗的特點。提問:本文語言通俗性表現(xiàn)在哪里? 明:除了繞不過去的專業(yè)術語外,盡量用大眾化、通俗形象的語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六、 小結課文。 七、 布置作業(yè): 1、 完成《評估》上的作業(yè); 2、 思考“積累與運用”第3題; 3、 預習《南州六月荔枝丹》。 版塊二 神奇的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科學小品的一般知識。 (二)使學生了解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地說明事物的特點。 (三)讓學生了解并學習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的特點。 (四)讓學生體會本文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情趣的特點。 【難點、重點分析】 本文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一)舉例子。 來自現(xiàn)實的,如“廣東產(chǎn)的‘三月紅’和‘桂綠’等”;“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等。來自調(diào)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廣東調(diào)查得知,有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來自史籍和科學專著的,如“據(jù)記載,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楊貴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產(chǎn)的‘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說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國果樹栽培學》則說大的重六十克”等。( (二)比喻說明。 直接比喻說明,如說明荔枝殼面形態(tài)時,說“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銳如刺”;說明荔枝的果形時說“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介紹優(yōu)良的荔枝的種子時說“形狀很小,有似丁香”;在說明荔枝外殼的色澤時說“把它比做‘絳囊’、‘紅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引用古籍或詩文作喻,如“至于整株樹以至成片的樹林,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舊記載中還有一些稀奇的品種,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等”。 (三)數(shù)字說明。 在介紹荔枝的成熟期,果實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貯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數(shù)與結實數(shù),我國栽培荔枝的歷史,古籍中所載的荔枝的品種時,都運用了數(shù)字。 (四)引用說明。 古代詩文、文獻資料、諺語等本文引用達十余處之多。這樣既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擴大了知識面,加強了說明效果,同時又使文字生動活潑,富于變化,具有較強的文學韻味,因而也更能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既能了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又能獲得一種文學享受。文章雖屬于說明文,卻以詩句“南州六月荔枝丹”為題,遠比諸如“荔枝”、“說說荔枝”之類的題目生動活潑富于形象感。文章開頭引白居易《荔枝圖序》中的句子進行質(zhì)疑,自然引出對荔枝的說明介紹。文中引用詩句,或介紹荔枝林的景觀,或說明荔枝的不耐貯藏,或印證荔枝的生長北限,或借以表達應大力發(fā)展荔枝生產(chǎn)以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的愿望與建議,都極富文學情趣。 【教學過程設計】 (一)作者簡介。 賈祖璋,浙江省海寧縣人。我國著名的老科普作家。著有《中國植物圖鑒》、《鳥類概論》等專著,以及《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生物學碎錦》等科普作品。具有相當高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 (二)課文說明。 教師:本文選自《生物學碎錦》,是科學小品,屬于說明文。 板書:科學小品:介紹科學知識的文藝性說明文。其特點是以通俗有趣的寫法介紹科學知識,篇幅短小,形式靈活,語言生動,既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文學情趣。 (三)熟悉課文。 請2~3位學生依次朗讀,教師隨時在黑板上寫下學生讀錯的字。每個同學朗讀后,教師均需對其朗讀情況作三言兩語的簡要評定。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次”、和“第”均作次序講。 (四)分析課文。 教師:下面分析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解決文章說明的重點和層次問題。 大家考慮一下,讀過這篇文章之后,你對文章內(nèi)容的哪一部分最感興趣,印象最深? 學生略作思索便會答出:荔枝的果實。 教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荔枝是我們平時常見且喜食的水果,因此對它最感興趣,同時課文對它也介紹得最詳盡,所以印象深。 教師:請同學看課文,然后不要遺漏地說出課文介紹詳盡到什么地步。 學生看書、思考、作答。 教師明確: 課文介紹詳盡到有關荔枝果實的各個方面:外殼的形態(tài),外殼的顏色,荔枝的果形,荔枝果實的大小及重量,殼內(nèi)的果膜,果肉(假種皮),荔枝的貯藏,荔枝的果核(種子)等,有花才能有果,因而課文還連帶介紹了荔枝的花。 教師:課文除了上述內(nèi)容而外,還介紹了有關荔枝的哪些知識?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 課文還介紹了荔枝的產(chǎn)地分布,古代講荔枝的專著(書譜),荔枝的生長習性和生長的北限(地區(qū)限制)、以及提出“應該大力發(fā)展荔枝的生產(chǎn)”“逐步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議。教師:與前面介紹荔枝的果實相比較,哪一部分是本文的主體,為什么? 學生作答,教師明確: 很顯然,介紹荔枝的果實的部分是全文的主體。因為它是有關荔枝知識的重點,同時也是一般讀者最感興趣、最樂于了解的知識,因此作者寫作 時,把它作為主體,進行詳細介紹。這再一次說明作為科普作品,在對某種事物進行介紹說明時,要依據(jù)所要說明的事物的自身特點和讀者的認知需求,來合理安排文章內(nèi)容的主次和詳略。 教師:既然介紹荔枝的果實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那么后面有關荔枝的產(chǎn)地、書譜、習性、生長北限和建議的部分自然就是次要的了。請問同學們,文章將后面的次要部分刪掉行不行? 估計同學能作出否定的回答。但理由未必圓滿充分。 教師分析、明確: 不行。我們首先要搞清“主要”和“次要”與整篇文章的關系?!爸饕焙汀按我笔蔷推湓诒磉_一篇文章的主旨時所起的作用的大小、重輕而言,而不是指對一篇文章是否必要而言的。“次要”不等于“不必要”,“主要”和“次要”對一篇文章而言都是“必要”的。其次,我們就這篇課文來談。如果文章題目改作《荔枝的果實》的話,那自然可以考慮刪掉后面的部分。而本文是講荔枝,因此有關荔枝的知識都應作介紹,而不能只介紹其果實,這樣內(nèi)容才全面。另外,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考慮,作者不僅把有關荔枝的知識介紹給了讀者,而且提出了“大力發(fā)展荔枝的生產(chǎn)”、“逐步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議,體現(xiàn)了作者寫作意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綜上所述,后面的次要部分是不能刪掉的。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分析,文章說明的重點清楚了。接下來的是層次問題。通過這節(jié)課的分析,估計同學們對文章的層次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好,就把這個作業(yè)留給大家,請同學們在作業(yè)本上編寫出這篇課文的段落層次提綱。另外,在課本上完成思考和練習第一題。 (五)列出本文的提綱。 1.主要說明荔枝果實的形態(tài)特點。(1~10) (1)從對小學時學過的《荔枝圖序》質(zhì)疑寫起,引出下文。(1)(2)荔枝的形態(tài)特點。(2~9)①荔枝的外部形態(tài)。(2~5)a.荔枝外殼構造b.荔枝外殼的顏色c.荔枝的形狀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②荔枝的內(nèi)部構造。(6~9)a.荔枝的殼膜b.荔枝的果肉c.荔枝的貯藏d.荔枝的果核(3)荔枝的花。(10) 2.主要介紹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11~13)(1)荔枝的產(chǎn)地分布。(2)古代的荔枝書譜。(3)荔枝的生長習性及生長北限。 3.提出建議:大力發(fā)展荔枝生產(chǎn),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14)教師:理清了文章的段落層次,那么說明順序也就明了了,請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教師明確:本文的說明順序為先主(荔枝的形態(tài)特點)后次(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及建議),而介紹荔枝的形態(tài)特點時是按由表(外部形態(tài))及里(內(nèi)部構造)的順序。在說明荔枝的外部形態(tài)時,則按殼面的構造——色澤——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觀察順序來寫;而介紹內(nèi)部構造時又是按殼膜——果肉——果核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這樣來寫,條理清晰、內(nèi)容全面、主次鮮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態(tài)特征,又介紹了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 (教師可將黑體的詞語,對應地板書在段落提綱中有關內(nèi)容的下邊,并加括號。) 斑紋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本文,了解自然界的斑紋。 2、領會作者對自然的理解,對自然的熱愛,兼有說明文的知識性,又有散文的哲理及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文的結構方式。 2、難點:本文語言的獨特性。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作者心語] 《斑紋》收集了我近年來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這十篇或長或短的散文,動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溫存。 --周曉楓 二、作者簡介: 周曉楓,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中文系,做過八年兒童文學編輯,現(xiàn)就職于北京出版社,《十月》雜志副主編。出版過散文集《上帝的隱語》、《鳥群》、《收藏-時光的魔法書》、《斑紋-獸皮上的地圖》。語言富于想像力和音樂感,曾獲馮牧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 三、 解題: 斑紋:在一種顏色的物體表面上 顯露出來的別種顏色的條紋。 周曉楓的許多作品都以動物為主題,兼有科學性、趣味性、思想性與藝術性。這可能受到了法國科學家、散文家法布爾《昆蟲記》的影響,也與現(xiàn)在的人文主義、生態(tài)主義有一定的關聯(lián)。 這類文章現(xiàn)在很多,文體特征不是非常明顯,說它是散文隨筆可以,說它是科學小品也不無道理,它反映了目前文學創(chuàng)作在文體上走向融合滲透的一種趨向。 《斑紋》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說明文,也許稱之為散文更為合適,但是,文章主要的表達方法還是說明,說明的對象也是以動物為中心的自然與社會生活現(xiàn)象。 四、初步感知: ※※※ 題目“斑紋”在文中有哪些含義? 1、具體的:指動物皮毛的形與色(圖案與顏色); 2、抽象的:指其他自然與社會現(xiàn)象,人類內(nèi)心的精神生活,帶有哲學意味,指一切的存在。 文章結構 本文共14個小節(jié),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這一部分主要寫蛇的斑紋,并介紹蛇的一些生活習性和與蛇有關的一些文化。 1節(jié):寫蛇之外形。 2、3節(jié):寫蛇的生理特點和習性。 4、5節(jié):寫蛇的侵害性。 第二部分(第6~10段):這一部分由蛇寫到其他動物,對斑紋的形態(tài)進行進一步的描寫。 6節(jié):發(fā)現(xiàn)簡單的重復。 7節(jié):發(fā)現(xiàn)其它動物的斑紋的形態(tài)。 8節(jié):發(fā)現(xiàn)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差別, 9節(jié):發(fā)現(xiàn)逃亡者與捕獵者的謀劃一致,有 相同的斑紋。 10節(jié):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的斑紋,有對稱設計。 第三部分(第1l--14段):這是在第二部分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從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直至我們?nèi)祟惖膬?nèi)心世界;從大到小,由內(nèi)到外,從具體到抽象,斑紋無處不在。 11節(jié):按春夏秋冬的順序?qū)懘蟮氐陌呒y。 12節(jié)-14節(jié),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斑紋無處不在。 五、研習課文 問:文中怎樣描寫蛇之外形?(1節(jié)) ※ 作者寫出了蛇的哪些習性?(2節(jié)) 1、充當寓言家; 2、運動時的種種幾何圖案; 3、眼睛不能辨別線條和輪廓; 4、沒有聽覺。 ※ 如何認識和蛇有關的文化?(3節(jié)) ——— 文章引述故事,創(chuàng)造了一個陰鷙、詭秘、惡毒、兇險的形象。在人類文化長河中,人們對動物產(chǎn)生了許多神話、故事、傳說,它融入了人類的許多愿望、理想、想像和審美意識。因為各方面條件的不同,同一種動物會有許多不同形態(tài)的傳說。 ※ 文章寫出了蛇的哪些生活特點?(4節(jié)) 1、身體柔軟富有彈性; 2、容易攻擊或報復,且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 ※ 在寫蛇的行動迅速、詭譎時用了什么說明方法?(5節(jié)) 1、列數(shù)字:1/25秒; 2、引用:“像眼鏡蛇一樣萬無一失”; 3、舉例子:一條蝰蛇。 ◎◎ 作者由“蛇” 和“蓑鲉” 探討出斑紋呈現(xiàn)的規(guī)律是什么?(6節(jié)) ———斑紋起源于對一種簡單圖案的特別嗜好,動物的外表要么是斑紋,要么是斑塊,要么是斑點。 ◎◎ 除了蛇,文章又描繪了哪些動物的斑紋?(7節(jié)) ——— 鮭魚、螺殼、瓢蟲、鷹隼、長頸鹿、斑馬、老虎、豹子等。 (投影有關圖片) ◎◎ 作者對虎和鹿生活習性的探討中得到了什么啟發(fā)?(8節(jié)) ——— 文章在對虎和鹿生活習性的說明中發(fā)現(xiàn),虎一般單獨生活,而被捕食動物幾乎都群居,讓人不禁質(zhì)疑“團結就是力量”。 (投影有關圖片) ※※ 作者由動物的斑紋又聯(lián)想到哪些內(nèi)容?(10節(jié)) ——— 聯(lián)想到美女的文身、病變的皮膚、母親的妊娠紋、遇害者的抓痕,進而說明斑紋無處不在。 ※※ 如何理解“斑紋,對稱設計”? (10節(jié)) ——— 奶牛與毒蜂:善與惡; 美女與皰疹:美與丑; 母親與遇害者:生與死。 (投影有關圖片) ◎◎ 文章是如何拓展斑紋的范圍的?(11-14節(jié)) ——— 文章由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直至我們?nèi)祟惖膬?nèi)心世界,從小到大,由內(nèi)到外,從具體到抽象,斑紋無處不在。 ※※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內(nèi)涵及作用? ——— 內(nèi)涵:“神”即大自然,作者對大自然懷有一種敬畏之心,對主宰一切的自然規(guī)律進行了禮贊。 作用:既是一種哲學沉思,也是對主題的升華。 六、總結課文: 一般來說,說明文都是以單個的事物、事理與現(xiàn)象作為說明對象的,而《斑紋》不是這樣。它從動物的皮毛寫起,主要介紹動物皮毛的紋樣,同時也涉及到人類社會許多現(xiàn)象。“斑紋”在文中含義是多樣的,并不是一種,動物皮毛的花紋,人體、自然與人為的紋樣,人類勞作與動物生存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記,以及冰花、河流等等,都是作者要說明的斑紋。通過這些斑紋,作者試圖說明更深刻的道理,自然的神奇與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 主題表述: 本文通過對形形色色的斑紋的描繪,敘述大自然與人類社會許多奇妙的景象,對主宰一切的自然規(guī)律進行了禮贊。 ※※※ 感悟?qū)懛ǎ? 1、以一馭多,自由灑脫。文中描寫了許多現(xiàn)象,但始終以斑紋為中心,散而不亂。 2、多種表達,多面展示。運用多種手法,說明、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使表達對象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揭示,富有藝術感染力。 3、繪形繪色,富有詩意。許多畫面的說明與描寫具有質(zhì)感,像電影鏡頭一樣逼真,如開頭的一段,視覺沖擊力很強,而有些地方則如抒情詩一樣,如對大地上勞作的描寫。 ※※※ 質(zhì)疑探討:你認為《斑紋》藝術表現(xiàn)上存在哪些不足? 1、意象的過于稠密,反而沖淡了藝術感染力; 2、過分依賴于知識,削弱了人性與情感內(nèi)涵; 3、語言的華麗繁復,設置對思想表達的障礙。 ◎◎ 作品評論 當散文寫作日益成為文人養(yǎng)病的方式時,周曉楓的散文卻依舊保持著銳利、沉著、優(yōu)雅的面貌。加上她那鮮明的散文文體意識、語言探索精神,她的寫作在當代散文界已經(jīng)獨具一格。 (青年評論家謝有順) 斑紋》是一本能夠喚醒人們沉睡記憶的書,它讓我們想起許多遠逝的鮮活事物,即生命的目光最初遭遇的哲學命題。 在她的筆下,人與動物們的勞動、愛情、壯麗的生和寂靜的死,都浸透著絢麗、壯觀與詩意的內(nèi)容。 周曉楓是個心無旁鶩的寫作者,完成《斑紋》的寫作后,她希望拓寬一下創(chuàng)作路子,力求打破唯美的書寫,跨入更廣闊的寫作視野。 (周蓬樺《絢麗的版圖--〈斑紋〉閱讀》) 七、課堂鞏固: [文本研習] ◎◎ 《斑紋》寫了哪些事物和現(xiàn)象?文中“斑紋”的含義是什么?文章中有一些議論的語句,找出來并說說他們的作用。 ——— 《斑紋》主要說明和描寫了動物皮毛的顏色和圖案,也寫到了其他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如山川地貌和人類勞作的痕跡等。文中的“斑紋”的含義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既指動物皮毛的形與色,又指人類內(nèi)心的精神生活,帶有哲學的意味,指的是一切存在?!栋呒y》文體自由,寫作手法多樣,許多議論性的句子都含哲理,在文中起到了深化題旨的作用,如在寫到食肉動物時的議論就有助于對生物界的自然規(guī)律的理解,有助于對這一規(guī)律給人類社會的啟示的理解。再如結尾部分的議論既是一種哲學沉思,也對總括提升全文的思想內(nèi)容有很大的作用。 ◎◎ 《斑紋》的語言形象生動,請舉例說明。 ——— 《斑紋》的語言形象生動,如一開始寫蛇,但并不點明,而是以形象開始,“著名的長腰,為了標明逶迤的長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裝飾的頭與尾”,像電影鏡頭一樣,非常具有視覺沖擊力。寫虎時,緊跟在梅花鹿后面寫,“而鹿群的遠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營地,樹影婆娑,岡巒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風中開放的天上花園”,現(xiàn)場感很強。文中還有大量的比喻,作者這樣寫動物的斑紋,“為了使磚石模樣的斑塊修筑出更矚目的效果,長頸鹿成為陸地上最高大的動物。斑馬的黑夜和白天。老虎生動的皮毛。豹子讓人暈眩的圓斑。像火焰,像錢幣,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虛的印符……那些圖案,始終受到造物的青睞,被無比耐心地繪制?!? 八、布置作業(yè): 1、積累字詞。 2、完成課本上的[文本研習]題。 3、完成《學習評價手冊》相關訓練題。 ﹡版塊三 美麗的創(chuàng)造: 景泰藍的制作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法說明事物特征的寫法。 2、領會文章以制作過程為說明順序,有詳有略地進行說明的布局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今天我們來學習《景泰藍的制作》,下面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注意圖片的顏色。 雙擊《景泰藍的制作》課件圖標。 二、解題 問:什么是景泰藍? 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 點擊“景泰藍”。 明確:中國特種手工藝品之一,最早產(chǎn)于代,至明景泰年間開始廣泛流行,用銅胎制成,當時以藍色為最出色,因此習慣稱為“景泰藍”。 三、作者介紹 問:本文作者是葉圣陶,初中時我們曾學過他的文章,下面先請一位同學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作者。 明確:點擊“作者簡介”。 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紹鈞,江蘇蘇州人。創(chuàng)作涉及童話、散文、小說等領域。他寫作態(tài)度嚴肅認真,風格樸素自然,語言洗練優(yōu)美,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其代表作有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說:《夜》、《多收了三五斗》;長篇小說:《倪煥之》。 初中時我們也學過一些說明文,了解到說明文主要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按照適當?shù)捻樞?,運用說明方法進行說明。通過“預習提示”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本文的說明對象是“景泰藍的制作”,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作者又運用了那些方法來說明的呢?學習本文時要注意體會。 四、明確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主要要注意兩個問題:(點擊“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法說明事物特征的寫法。 2、領會文章以制作過程為說明順序,有詳有略地進行說明的布局方法。 五、分析課文 下面我們先來看一張表格:(點擊“課文分析”) 制作過程 制胎 掐絲 點藍 燒藍 打磨 鍍金 銜接詞 開頭 第二步 輪到 該說 就是 還得 主要環(huán)節(jié) 盡打 接合 焊 剪、曲、夾、蘸、粘、焊、煮、洗 搗、研、篩、和、舀、填 放、送、燒、提 金剛砂石水磨、 磨刀石水磨、 椴木碳水磨 電鍍 主要動作 打 粘 填 燒 磨 鍍 詳略安排 一般 詳 詳 略 略 略 制作特點 制作精細、 操作繁瑣、 手工制作 學生對照課本,自行填寫表格。然后利用觸摸響應,集體填寫表格自左邊第二行起的所有內(nèi)容。 問:同是景泰藍制作過程中的工序,作者為什么詳寫掐絲、點藍兩道,而略寫其他? 明確:①這兩道工序最復雜、最精細,詳盡地體現(xiàn)了景泰藍制作的精細、操作的繁復和手工制作的特點; ②這兩道最重要,是決定景泰藍質(zhì)量的關鍵工序。 ③這兩道工序是景泰藍制作所特有的,不為別人所熟知的。 問:景泰藍的制作順序是制胎 掐絲 點藍 燒藍 打磨 電鍍,作者在說明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個順序進行的,作者為什么不將掐絲和點藍放在前面突出強調(diào),而要按照這樣的順序呢? 明確:①這樣寫符合事物自身特點。 ②符合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人們是按照事物發(fā)展的先后來認識事物的。 通過表格,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景泰藍制作的特點是制作精細、 操作繁瑣、 手工制作,并根據(jù)表達需要,詳寫了掐絲和點藍,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錄像,進一步體會這些特點。 打開CSC教參,點擊“課文欣賞”。 六、思考練習 了解了景泰藍制作的特點后,我們來做幾道練習,體會文章在說明方法的運用和語言方面的特點。 點擊“思考練習”。 (一)、請說出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點擊括號,顯示答案) 1、掐絲就是拿扁銅絲(截面是長方形的)粘在銅胎表面上。(作詮釋) 區(qū)別: 下定義:嚴格地說明一種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或一個概念的含義(內(nèi)涵)及使用范圍(外延)。 作詮釋:是對事物所做的一般性解釋、說明。 文學: 以語言、文字為工具來形象化地反客觀現(xiàn)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 B、一種語言藝術 2、一個二尺半高的花瓶,掐絲就要花四五十個工。(列數(shù)據(jù)) 3、他們簡直是在刺繡,不過是繡在銅胎上,不是繡在緞子上,用的是銅絲,而不是絲線絨線。(作比較) 4、各種色料的細末都盛在碟子里,和著水,象畫家的畫桌一樣,五顏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二)、請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入橫線上。(拖動序號至相應橫線) 1、掐絲是一種非常 A 的工作。 2、咱們的手工藝品往往費大功夫,刺繡、刻絲、象牙雕刻,全 都在 C 上顯能耐。 3、且不說自在畫怎么生動美妙,圖案畫怎么工整 D …… 4、小塊面積小,無論熱脹冷縮都 B …… A、精細 B、細微 C、細密 D、細致 理由: 精細:精密細致,可形容工作認真,考慮問題細致周到,還可形容工藝雕刻等。 細致:精細周密,常指辦事、思考問題時態(tài)度精細入微;也用于人的感情、作風等;還指器物做得很精巧。 細微:細小、微小,著重于“微”,指小或弱,多形容聲音、塵埃、力量等的微小。 細密:精細仔密,可形容質(zhì)地;又指觀察思考、處理問題時仔細周全。 七、課外作業(yè)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掌握了這種以說明事物發(fā)展過程為主的說明文,應抓住發(fā)展過程的特點,按事物發(fā)展的順序來展開說明,并突出重點部分詳細說明,這些都是我們在寫說明文的時候需要注意學習的地方。 點擊“課外作業(yè)”,出示作業(yè)。 請以“紅燒肉的制作”為題寫一篇說明文,注意抓住所說明的對象的特點,安排好說明順序和材料的詳略,綜合運用三種以上說明方法,字數(shù)在500字左右.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文本研習,進一步了解科學,激發(fā)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能獨立閱讀,認真思考、收集、分析、篩選和提取相關信息。 進一步認識說明文的文體特征,了解說明文的一些新的特點。 能讀懂復雜的說明文。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點撥。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介紹作者(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本文是按什么樣的步驟來介紹歧江公園的設計的? 文中“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本文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設計理念? 文中五個部分的關系怎樣? 師生共同討論。明確: 按設計師對幾個問題的思考來介紹歧江公園的設計的,這個問題分別是如何理解“場地”、“文化解說”、“自然”、“設計”。文章的結構也是按照這個最順序來安排的。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為生活和作為城市記憶,哪怕是昨天的記憶的歷史文化;哪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園使使我們看到了那些被熟視無睹的人們,推開了被時光默默湮沒了的“單位”之門,迎面吹來清新怡和的風,聽到勞動的人們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為它和莊稼或鮮花在本質(zhì)上并沒有區(qū)別。 設計師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為平常而將逝去的文化的設計理念,表達了設計師追求時間之美、工業(yè)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設計形式與思路和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或西方古典景觀設計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現(xiàn)代西方景觀設計,特別是城市更新和生態(tài)恢復的手法,獲得良好的視覺效果。 五部分之間互相照應,互為補充,在層層闡發(fā)中清晰地表現(xiàn)出超越傳統(tǒng)的思想和行動。 布置作業(yè): 思考“文本研習”第3題; 完成《評估》上的作業(yè)。 陳情表教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 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xù)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yǎng)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xiāng)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xiàn)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wěn)定局 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 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 當強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床蓐 猥以賤微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撥擢 寵命優(yōu)渥 期功強近 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劉病日篤 更相為命 ○2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yǎng)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 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 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jié) 愿乞終養(yǎng) 聽 臣微志 庶劉僥幸 不勝…之情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diào)。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yǎng)【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 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jié)【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寵命優(yōu)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 區(qū)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jié)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 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 賀。那么,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注解沒有,那 是什么呢? 提示:情:○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課后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導入。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yǎng)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 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 擢,寵命優(yōu)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 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 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決矛盾 先盡孝后盡忠 沐清化蒙國恩 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 甚?!焙竺媸÷缘囊痪湓挘⑾胂胱髡邽槭裁匆÷赃@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 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shù)卣f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 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yǎng)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你晉 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yǎng)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 名節(jié)”,二在圣朝“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 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 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 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shù)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 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投影)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diào)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 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jù)。繼則寫自己愿意奉 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 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 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fā)揮出來?!蛾惽楸怼访黠@的 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豆盼挠^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 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 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 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 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 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 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 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 地表現(xiàn)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t書特下,拜 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 寵命優(yōu)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nèi)都強調(diào)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yǎng)祖 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xiàn)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shù)乇磉_了自己深受圣朝 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 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fā)讀 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 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 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tài)溢于言表。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yǎng)”“零丁孤 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 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6、小結: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匯: 四、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diào)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 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diào)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 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yǎng)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 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 得天下,內(nèi)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 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fā)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 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 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項脊軒志教案 【教學目的】 1 學習常用實詞和虛詞“顧”“稍”“置”“去”“歸”等的用法。 2 學習文言文中詞類現(xiàn)象(名詞作狀語)的一般規(guī)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家庭變遷的感慨。 4 分析歸有光散文的一般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歸有光散文的特點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目標:解題,介紹作者, 讀課文,講解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寫景敘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發(fā)得委婉動人,感人至深。 二.介紹作者: 歸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和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加《三國志》稱“四史”),但考試不利,35歲才中舉,后8次考進士落第,于是遷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講學20余年,學生頗多,稱之為“震川先生”。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當縣令。-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全冊教案 蘇教版必修5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教案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260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