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22.1.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2.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22.1.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22.1.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2.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22.1.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2 學習目標: 1.認識設置懸念的寫作手法在小說尤其是記敘文中所起的作用; 2.認識戰(zhàn)爭與人的關系、戰(zhàn)爭給人心靈和肉體上以及人類甚至人類文化帶來的巨大傷害,同時; 3.引發(fā)對戰(zhàn)爭的思考,激發(fā)珍愛和平、熱愛祖國、勵志圖強的情感。 學習重點: 1.對戰(zhàn)爭與人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了解戰(zhàn)爭的本質根源。 2.激發(fā)珍愛和平、勵志圖強的情感,認識“和諧發(fā)展”這一當今社會乃至國際關系主題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 認識戰(zhàn)爭與人的關系、戰(zhàn)爭給人心靈和肉體上以及人類甚至人類文化帶來的巨大傷害。 學習時間: 一至兩課時(視探討進度而定) 學習方式: 引導式與探究式研習。 輔助工具: 多媒體 學習過程: 一、基礎過關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鏡框( ) 甲胄( ) 絢( )麗 疲憊( ) 吞噬( ) 坍( )塌 愜( )意 粗獷( ) 褪色( ) 模( )樣 包扎( ) 呢喃( ) 油膩( ) 瘦削( ) 肅穆( ) 啐( ) 詛( )咒 憎( )惡 百卉俱腓( ) 2.文學常識 海因里希伯爾(1917—1985),出生于德國科隆市,誕生在一戰(zhàn)期間,二戰(zhàn)爆發(fā),伯爾被征入法西斯軍隊服役,先后在法國、前蘇聯(lián)、羅馬尼亞作戰(zhàn),1945年被俘,同年12月獲釋,返回科隆。1947年開始發(fā)表短篇小說,1951年開始成為專業(yè)作家,他希望通過小說使人們從恐怖的戰(zhàn)爭中認識過去,清算歷史,在痛苦的回憶中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他的成名作是出版于1949的中篇小說《火車正點》,伯爾認為“戰(zhàn)爭是無聊的”,不管什么樣的戰(zhàn)爭,它只能給人們帶來死亡,因此他把戰(zhàn)爭歸結為一種可怕的自然現(xiàn)象,人類失去理智的產物。他的作品另有短篇小說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年),長篇小說《亞當,你到哪里去了?》等。它們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戰(zhàn)爭,以被迫充當炮灰的普遍德國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國人民的苦難。這些作品的基調灰暗、抑郁,把戰(zhàn)爭渲染成一場抽象的人與命運的搏斗,結果是人的毀滅。20世紀70年代,伯爾的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新的高峰,1972年因“他對時代的廣闊視野、結合典型的靈敏技巧和對復興德國文學作出了貢獻”,獲諾貝爾文學獎。中篇小說《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1974年)為其贏得了世界聲譽。 二、研習文本 (一)整體認知 1.小說中的“我”是什么身份?受了什么傷?傷勢如何?文章是怎樣寫“我”的傷勢的? 2.“我”又是什么身份?“我”所在的位置是哪里?文章是怎樣寫“我”對這個位置的確認的? 3.在“我”被抬到“美術教室”里的全過程中,始終有一個人在“陪伴”著“我”,這個人是誰?文章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寫到這個人? 4.文章的結尾給人眼前一亮,所有的謎底在此全都被揭開,試說明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默讀最后兩段,談談你的體會? (二)深入探究 5.盡管我們是受害方,但我們都具備著人類特有的人性美,即我們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tǒng)給我們打下的深深烙印,那就是包容心、同情心。帶著包容心、同情心,你將如何描繪這位傷兵——一個中學生——未來的生活?從這種描繪中,你認識到了什么? 6.“我”對母校的確認,其實已經有了很多的證據,但都被“我”一一否定,最終是以“我”在三個月前用六種字體書寫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這句話才得到真正確認。請你走進“我”的內心世界,研討: (1)在眾多的證據下,“我”為什么對自己的母校不敢確認? (2)為什么直到用六種字體書寫的銘文的出現(xiàn)時才敢確認? (3)確認是自己的母校后,我有哪些表現(xiàn)?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xiàn)? (4)看似無意的情節(jié),恰是作者有意的安排,那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其一:作者為什么要疊加“我”的三個“確認”?其二:作者為什么要把“我”安排在自己的母校?) [請結合文本討論分析作答] 7.小說中的“我”經歷了這場戰(zhàn)爭,并且失足、失手,幾乎失身,可謂“英勇無比”,他這一“壯舉”有沒有得到同胞、國家的認可?“我”當時是以什么樣的目的或心態(tài)去參戰(zhàn)的?而今“我”后悔了嗎?醒悟了嗎? [閱讀新教材中相關段落,討論回答] 8.三個月前,“我”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這句話,由學校走上戰(zhàn)場,而今……這句話到底是什么用意?你能用一句話或仿寫道明它的含義嗎? [明確]這句話的來歷請看P50下面的注解。 總結:請同學們分別用一句話或口號表明自己對戰(zhàn)爭的認識。 (三)拓展提高 9.下面是有關戰(zhàn)爭造成的人員傷亡報道,閱讀以進一步提高認識。 (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使人類蒙受空前災難。戰(zhàn)火燃及歐、亞、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擴展到40個國家的國土,有五六十個國家參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造成共計5700萬人死亡,其中德軍死亡400萬,猶太人600萬。 (2)越戰(zhàn):戰(zhàn)爭長達12年,美軍死亡5.6萬,30多萬人受傷。在戰(zhàn)爭中失去雙腿的倫道夫巴克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憤怒地控訴道:“(政府)要我們?yōu)榱俗杂珊屠硐肴ィㄔ侥希?zhàn)斗,而戰(zhàn)爭卻使我永遠失去了自由。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一種什么樣的理想和自由去戰(zhàn)斗。每年我除了與那些悲慘的戰(zhàn)友們淚流滿面地團聚外,似乎痛苦與孤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 (四)情感培養(yǎng) 1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已過去了六十年,在這六十年間,曾對世界人民犯下戰(zhàn)爭罪行的法西斯國家對它們的歷史是怎樣看的呢?閱讀下面兩段史料,回答問題。 消息一: 《勃蘭特下跪贖罪受到稱贊》 1970年12月7日,大雪過后,東歐最寒冷的一天。對捷克、波蘭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當時的聯(lián)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他向紀念碑獻上花圈后,肅穆垂首,突然雙腿下跪,并發(fā)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愿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辈m特以此舉向二戰(zhàn)中無辜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 當時的聯(lián)邦德國總統(tǒng)赫利同時向全世界發(fā)表了著名的贖罪書,消息傳來,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們無不拍手稱贊。1971年12月20日,勃蘭特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消息二: 每年8月15日前后,日本內閣成員都要掀起一股參拜供奉有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牌位的靖國神社的風潮。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今年1月1日第四次參拜靖國神社。自當選以來,小泉曾四次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8月10日表示,他不會屈服于國際社會的壓力,明年還要參拜靖國神社。 (1)結合本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思考,為什么德國在二戰(zhàn)后能反思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承認本國在歷史上所犯的罪行并敢于承擔責任,而日本卻不能? (2)假如你是胡錦濤主席智囊團的成員,或是中國的領導人物,面對中日關系的過去和現(xiàn)實,將如何制定對日本的外交政策?請用一段簡明的語言表達出來。 (3)閱讀胡主席的講話,思考:中國領導人對日本確定這一政策的出發(fā)點是什么?請用一句簡明的話表達出來,不超過20字。 我愿在此重申,中國政府發(fā)展中日友好合作關系的方針沒有改變。我們將嚴格遵守《中日聯(lián)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lián)合宣言》三個政治文件,堅持通過對話、平等協(xié)商,妥善處理中日之間的分歧,加強兩國在廣泛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民間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擴大共同利益,以實際行動致力于發(fā)展21世紀的中日友好合作關系,使中日關系健康穩(wěn)定地向前發(fā)展,使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胡錦濤 答: 三、結束。 學習了本文,做為新世紀的青少年,你是怎樣看待和平與發(fā)展的,你將怎樣做?請以“和平與發(fā)展”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必修 22.1 流浪 若到斯巴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261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