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案 新人教版 (2).doc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案 新人教版 (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案 新人教版 (2).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春秋時期從經濟發(fā)展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化,政治局面上諸侯爭霸斗爭及其影響。 2.通過學習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以及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狀況,使學生認識春秋時期是生產力飛躍進步、社會制度大變革、政治局面大動蕩的時代,培養(yǎng)學生從歷史現象到歷史認知的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春秋時期大國爭霸戰(zhàn)爭的進程,培養(yǎng)學生用聯系、發(fā)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諸侯爭霸 難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王室衰微 三、教學策略 1.重點突破:通過春秋時期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發(fā)展的相關材料分析,讓學生認識到伴隨著鐵器的使用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春秋時期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各個諸侯國由于地理位置、統(tǒng)治者的政策等因素,出現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國利用優(yōu)勢相繼爭霸。 2.難點突破:通過對比鐵器和石器、青銅器的優(yōu)劣,讓學生認識到生產技術的進步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最重要因素,突破春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難點。 四、教法學法指導 教法:講述法、問題啟示法、圖片展示法、文本分析法、視頻分析法、分組討論法 學法指導:觀察圖片、閱讀文本、分組討論、觀看視頻、材料分析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多媒體網絡設備、投影儀 素材準備 地圖冊、戰(zhàn)國和春秋時期的形勢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相關視頻、多媒體課件、教學插圖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烽火戲諸侯》,讓學生講述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思考這個故事反映了什么? 西周時,遇到敵情靠烽火臺傳信報警。周幽王昏庸無道,為了取悅王妃褒姒,竟下令燃烽火。后來,犬戎真的來攻西周。幽王派人點燃烽火,諸侯沒有再來救援。結果,幽王被殺。 這個故事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崩潰,說明周王室的勢力逐漸衰微。 春秋時期社會動蕩,那么春秋時期的經濟有哪些發(fā)展?出現了什么動蕩的局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一起去了解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小故事,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帶著問題進入本課學習,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二)自主學習,知識建構 結合以下幾個問題閱讀教材,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語,邊讀邊勾畫,完成后,形成知識網絡。 春秋時期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有哪些?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諸侯爭霸的目的是什么?齊桓公首先稱霸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評價諸侯爭霸? 動蕩的春秋時期中,動蕩的表現有哪些? 自主學習完成后,小組之間交流答案,并互相討論,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找出疑惑。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把握有效信息,并學會分析和總結歷史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疑釋惑 1.解釋春秋戰(zhàn)國的由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春秋時期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戰(zhàn)國時期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按呵铩比∶诳鬃泳幱喌聂攪幠晔窌洞呵铩?,“戰(zhàn)國”取名于西漢劉向編注的《戰(zhàn)國策》,是因當時各個諸侯國爭戰(zhàn)不休而得名。 2.列表歸納春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表現 農業(yè) 手工業(yè) 商業(yè) 表現 春秋后期,鐵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 青銅業(yè)、冶鐵業(yè)、紡織業(yè)、煮鹽業(yè)及漆器制作也有所發(fā)展 商業(yè)活動逐漸活躍,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使用 3.小組討論 (1)鐵農具與以前的青銅器、石器相比較有哪些優(yōu)勢?有什么作用? 與青銅器、石器相比較,鐵農具更加鋒利,而且比較便宜、可用,促進了農業(yè)的深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 (2)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對當時的社會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各地經濟得到發(fā)展,各諸侯國實力不斷增強,導致分封制逐漸瓦解。 設計意圖:生產工具的改進是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通過分析生產工具的變化,理解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對當時生產力發(fā)展的促進作用,為下一步學習分封制的衰弱奠定基礎。 4.閱讀材料,論從史出 “平王立,東遷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 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思考:材料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什么現象? 答案:材料反映了王室衰微、諸侯混戰(zhàn)。 閱讀課本,找出 “王室衰微”的表現有哪些? 王室衰微的表現: (1)分封制瓦解: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職位也不再世襲,由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這樣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2)周王室實力大減:周平王東遷后,周王室的統(tǒng)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qū)僅在洛邑一帶。周王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賴諸侯國的經濟支持。 (3)諸侯崛起,競相稱霸。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材料,提高分析與總結能力,體現論從史出的觀點。 5.小組討論并總結諸侯爭霸和齊桓公爭霸的原因 諸侯爭霸的原因: (1)王室衰微 (2)各諸侯國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 (3)各諸侯國爭奪土地、人民、財產和政治上的對別國的支配權 齊桓公稱霸的原因: (1)齊國在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訓練軍隊,使齊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增。 (3)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旗號,擴充疆界。 6.討論:如何評價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春秋爭霸,既要看到其弊端也要看到其客觀作用) 一方面:春秋爭霸給人民帶來種種災難。 另一方面: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與此同時,中原的華夏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交融,促進了民族融合和國家統(tǒng)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事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事件,既認識到春秋爭霸給社會帶來的災難,同時認識到它給社會帶來的客觀作用,全面客觀評價春秋爭霸。 (四)反饋拓展,總結收獲 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二是周王室衰微,三是諸侯爭霸,要梳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春秋時期經濟的發(fā)展,各諸侯國經濟得到發(fā)展,開始擺脫周王室的控制,分封制開始崩潰,周王室衰微,諸侯開始進行爭霸戰(zhàn)爭,從而使春秋時期出現社會動蕩的局面。 六、板書設計: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 1.農業(yè) 2.手工業(yè) 3.商業(yè) 二、王室衰微 1.分封制瓦解 2.周王室衰微 三、諸侯爭霸 1.諸侯爭霸的背景 2.齊桓公首先爭霸的原因 3.評價諸侯爭霸-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案 新人教版 2 年級 歷史 上冊 第二 單元 夏商周 時期 早期 國家 產生 社會 變革 動蕩 春秋時期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371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