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登月之旅》教學設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登月之旅》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登月之旅》教學設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登月之旅》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與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依據(jù)《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有關“天空中星體”的內(nèi)容來建構的,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太原、月球的運動變化,讓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從而引領學生進入天文這座神圣的殿堂。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月亮、太陽這些宇宙天體還是有所了解的,只不過對于它們的關系、大小及自身的特點和運行規(guī)律缺乏系統(tǒng)的了解。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初步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 教學目標: 1、知道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像這樣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星體叫恒星。 2、理解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 3、知道月球基本情況。 4、知道什么是行星及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5、會在夜空中辨認北斗星和北斗七星。 6、知道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關系。 7、了解人類對宇宙探索的典型歷史事件。 8、意識到人類為了探索宇宙奧秘付出的艱辛。 9、關注我國和世界之間技術的最新發(fā)展。 《登月之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 了解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知道環(huán)形山的形成。 過程與方法: 能利用多種途徑或媒體搜集關于月球的圖片、錄像和文字資料。 能對所提供的信息資源按要求進行篩選。 能夠模擬月球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人類登月工程偉大。 意識到入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不斷向未知領域探索的。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進步的。 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認識宇宙的幫助。 重點: 了解月球基本情況 難點: 體會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與手段: 運用實驗探索的方法和借助于多媒體圖片教學的手段來引領學生學習。 使用教材的構想: 本節(jié)課,主要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探究的辦法引領學生形象直觀的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識和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從中體會人類探索月球的經(jīng)歷是很艱辛的漫長過程。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談話:(課件出示中秋賞月圖)瞧,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美麗夜景呢?同學們,你們知道么,月亮是天空中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天體,你們想上月球上旅行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登月之旅。(板書課題) 二、了解人類從古到今的探索過程 1、談話:同學們,從古到今,人類就很想到月球上去,但是卻實現(xiàn)不了,因為什么呢?(技術落后)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才編造了不少關于月球的神話故事,詩歌來表達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你能說出幾個來嗎? 2、學生回答。(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3、提問:剛才有一位同學的回答里面有描述月球上面有什么?是那個故事?真的如故事里面描述的哪樣嗎?(出示課件月球表面圖17世紀初期,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遠鏡看到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4、小組交流后回答。 三、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 1、(課件出示隕石坑和環(huán)形山圖)談話:真的如同學們所說是流星和隕石撞擊而成的嗎?老師怎么覺的有些同學的眼睛里帶著疑惑的目光,怎樣才能讓這樣同學相信這是事實呢。 2、學生回答。(實驗) 3、談話:這個實驗怎樣做呢?不妨請小組商量一下怎樣模擬這個實驗。 4、小組交流匯報,師生共同得出一個可行嚴密的模擬實驗方案。 5、小組領各自需要的器材,進行分組實驗。 6、小結:看來還真是被砸出來的,這些坑的大小與深淺不僅取決于流星和隕石的大小,而且還取決于它們的撞擊速度。 7、談話:老師現(xiàn)在有一個忙請同學們幫一下,請你用手電筒照射這些大小不一樣的坑,仔細觀察影子的變化,討論什么時候看環(huán)形山比較好? 8、小組完成并回答。 四、了解人類登月計劃 1、談話:同學們,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對了月球的基本情況了解的更加多了一些(課件出示月球概況),請同學們自由學習學習。 2、學生閱讀理解。 3、談話: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也發(fā)達了,各國也制定了登月計劃,而且已有很多國家開始實施,那么你知道我國的有沒有登月計劃?實施了沒有? 3、學生回答。 4、談話:我國也有登月計劃,(出示課件)請同學們看看我國的登月計劃。 5、教師介紹我國的登月計劃。 (中國的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期進行,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經(jīng)完成:“繞”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第一期,即環(huán)繞月球進行不接觸月表探察,時間是從現(xiàn)在開始到二○○七年;“落”是著月探測,亦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第二期,時間是二○○七至二○一二年;第三期“回”的時間是二○一二年至二○一七年,主要工作是在月球表面著陸,并采樣返回?。? 五、拓展 1、談話:我們中國也有了自己的登月計劃,老師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屬于我們中國自己的宇航員登上月球,現(xiàn)在假如你就是那位中國的第一名登月宇航員,請仔細想一想,上月球之前,你需要克服那些困難,為此要做好那些準備工作。 2、小組交流回答。 板書設計 登月之旅 神話故事 模擬實驗 環(huán)形山的大小深淺與什么有關 流星和隕石大小 撞擊速度 教學反思:看到這一課,我感覺很難上,因此,細細研讀了教參,也做了一些PPT。在教學時,前二部分的教學還算順利,第三部分模擬實驗部分學生對于設計實驗就開始不怎么會設計了,費了好些功夫才算設計好,這樣,課才勉強學完。 因此這節(jié)課給我很大的感觸就是,課堂中的細節(jié)在設計時一定要處理好,而且實驗的設計應該更加科學嚴謹。 老師簡介:李建國,清徐縣東于小學專職科學教師,小學一級。教學特色: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參于實驗。獲得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證據(jù)。獲獎榮譽:太原市科學優(yōu)質課一等獎,清徐縣科學教學能手稱號,中心校骨干教師。 附送: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登月之旅》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探索宇宙》單元的第一課《登月之旅》。本課教學內(nèi)容屬于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范疇。 本課是《探索宇宙》單元的第一課,月亮是地球的近鄰,是太空中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本課的內(nèi)容編排遵循人類認識月球的歷程,一步步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月球的特點和人類探索月球奧秘的足跡。 依據(jù)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科特點、學習內(nèi)容和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 2、了解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意識到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科學技術是不斷進步的。 4、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認識宇宙的幫助。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是:體會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本課教學內(nèi)容教法學法選用: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談話法、演示法、講解法。 教具準備: 1.視頻展示臺、液晶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音箱、屏幕、激光教鞭。 2.課件:(1)月球視頻錄像資料:(2)伽利略觀察月球圖片(3)幻燈片(4)阿波羅登月實況圖片。 3.模擬環(huán)形山成因記錄單。 4.沙子、盤子(或用報紙、紙盒代替)、石子(可安排學生準備,帶來后教師設計布置)、手電筒 5.收集:有關月亮的神話故事、有關人類對月球認識的資料。 《科學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機會。教師是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遵循這些理念,我為本課設計了這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二、模擬實驗、研討探究;三、鞏固拓展、延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段錄像,請看大屏幕。 (播放“月球月色錄像資料) 2.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月亮、月球) 3.你去過月球嗎?想去嗎? 4.好!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一起去月球旅游。 板書:1.登月之旅 5.講述:每當夕陽西下,皎潔的月亮升上天空,月亮就是夜空中最亮的天體。“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在科學不發(fā)達的古代,人們不像現(xiàn)代人業(yè)余生活這樣豐富多彩,每當夜幕降臨,美麗的月亮自然而然就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并產(chǎn)生了無限的遐想,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 那么,你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神話故事?(學生資料交流,3——2個同學即可?。? 二、模擬實驗、研討探究 6.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月球逐漸有了新的認識,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 (播放 “伽利略觀察月球的圖片”并在播放過程中教師配合介紹) 1609年,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他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有許多地方都布滿了圓形的坑——叫做環(huán)形山,他還發(fā)現(xiàn)了高地和“月海”(月海有引號,教師心里要明白怎回事,防止學習過程中有學生發(fā)問解釋不了)。30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環(huán)形山是由于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直到大約50年前,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環(huán)形山是由于來自宇宙間的流星和隕石撞擊而形成的。(注意:課件此時定位在——環(huán)形山畫面)這就是隕石坑也叫環(huán)形山。 7.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環(huán)形山,你認為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回答:火山噴發(fā)、隕石撞擊。一般學生此時已經(jīng)認同隕石撞擊) (提示:教師心里要知道——環(huán)形山可能是火山噴發(fā)形成的這一解釋:根據(jù)人類登月后在月面設置的“月震儀”的探測資料得知,和地球相比,月球是個地質不活躍的天體。在過去的46億年間,月球從來不曾有過頻繁而激烈的火山活動)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環(huán)形山是由隕石撞擊形成的呢?請各小組討論一下(小組討論實驗方案)。哪個小組愿意說說你們的實驗方案。(各組匯報) 8.老師也為大家設計了一個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方案,供大家參考。 播放課件:(幻燈片) 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方案 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大約3厘米的細沙。 2.從同一高度往沙盤里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3.再從不同高度丟下大小相同的石子。 下發(fā)記錄單,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下去巡視,做有必要的點撥與指導) 9.通過以上實驗,你認為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隕石撞擊) 10.下面請同學們用手電筒直射和斜射沙盤上的石子坑,觀察石子坑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教師下去巡視指導點撥,時間不宜太長)(各組匯報交流) 11.在這個實驗中,手電筒代表著什么(太陽)?石子坑呢(環(huán)形山)? 12.結合這個實驗,你認為我們在什么日子觀察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效果最好?(每月農(nóng)歷十五或十六,此時月亮最亮最圓) (提示:直射時看的清楚全面;斜射時看不全,而且有陰影) 三、鞏固拓展、延伸交流 13.講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類對月球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那么人類對月球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學生資料交流,教材44頁上要考慮到: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月球像地球的衛(wèi)士一樣繞地球環(huán)行,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約為27.3天);(提示:恒星月周期是27.3天;朔望月周期是29.5天) 14.講述:(課件配合:圖片——阿波羅登月實況,教材44頁上有) 在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實施了登月計劃,終于在1969年7月16日,三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以每小時40000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三天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阿蘭德林離開指揮艙,駕駛登月艙成功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激動的說:“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一步!”從此揭開了月亮神秘的面紗,人們發(fā)現(xiàn),月亮其實并不美麗! 播放課件(幻燈片): 月球概況 .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tài)水; .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此時課件定住,不關閉,為后面的問題做準備) 15.我們即將前往月球旅行,想一想,去月球旅行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結合課件里的月球概況交流,交流后關閉課件。) 16.好!xx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設計的神舟5號飛船首次載人發(fā)射成功,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圓了中國人的千年飛天夢;xx年10月12日,神舟6號飛船搭載2名宇航員再次成功發(fā)射;xx年9月25日神舟7號飛船搭載了3名宇航員再次發(fā)射成功,并有翟志剛實現(xiàn)了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xx年10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實現(xiàn)繞月飛行。目前,神舟8號、嫦娥2號即將整裝待命,請大家做好一切準備,我們隨時準備出發(fā)?。?! 下課!?。? 板書設計:1、登月之旅-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登月之旅 2019 2020 年蘇教版 科學 登月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563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