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時檢測(三十)從文藝復興到科學理性時代(含解析).doc
《(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時檢測(三十)從文藝復興到科學理性時代(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時檢測(三十)從文藝復興到科學理性時代(含解析).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課時檢測(三十) 從文藝復興到科學理性時代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意大利的人文主義者宣稱:“人能夠由于承認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靈魂的狹窄范圍以內來,但也能由于熱愛上帝而使自己的靈魂擴展到他的無限大之中——這就是在塵世上的幸福?!边@表明文藝復興( ) A.強調人和人性的價值 B.論述了“天賦人權”思想 C.是人類自我意識首次覺醒 D.將人類從神權中解放出來 解析:選A 材料中“在塵世上的幸?!狈从沉巳宋闹髁x,故A項正確;“天賦人權”思想是啟蒙思想,故B項錯誤;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故C項錯誤;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信仰宗教,故D項錯誤。 2.(2019深圳一模)文藝復興后,高聳入云、冷峻陰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師們熱衷于重現(xiàn)古希臘的柱式以及古羅馬的穹頂拱券,從而營造出歡快充實的空間感受。這表明當時( )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義被弱化 B.幾何學發(fā)展徹底改變了設計理念 C.復古風格成為建筑領域的主流 D.市民階層追求世俗化的生活體驗 解析:選D 從冷峻陰沉的哥特式建筑到營造出歡快充實的空間感受,這反映的是這一時期人民的思想解放,即追求現(xiàn)實的幸福和現(xiàn)實的享樂,故D項正確。 3.(2019瀘州一模)14世紀以后,無論是佛羅倫薩、威尼斯,還是米蘭、羅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現(xiàn),如大型城市廣場、圖書館、博物館等,這一變化說明( ) A.新航路開辟,使人類從分散走向整體 B.宗教改革,封建教會勢力被打擊 C.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 D.商品經濟發(fā)展,完成城市化進程 解析:選C 材料體現(xiàn)了世俗生活越發(fā)重要,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精神,是文藝復興的影響,故C項正確。 4.他教導人們,每一個信仰者可以說是他自己的牧師,一個人必須作為一個獨立、單個、自由的人去爭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認《圣經》是上帝的話語,他所做的嘗試就是重新喚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這可以反映出( ) A.“認識你自己”在新時代的展現(xiàn) B.人文主義提倡解放人本身 C.宗教改革協(xié)調自由與虔誠 D.啟蒙運動重建信仰與理性 解析:選C 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與材料中“重新喚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不符,故A項錯誤;解放人本身與材料中“爭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中“一個人必須作為一個獨立、單個、自由的人去爭取上帝的仁慈恩典”體現(xiàn)了個人自由與宗教虔誠,故C項正確;啟蒙運動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教會思想束縛,與材料中“爭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不符,故D項錯誤。 5.(2019福州一模)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宗教改革時期,無論是新教還是天主教會,都致力于重新制訂締結婚約的規(guī)則,給有效婚姻的締結附加了一些條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為歐洲社會各界普遍提出的一個要求。這表明宗教改革時期( ) A.階級對立十分嚴重 B.家長權威得到充分尊重 C.新舊教會逐漸合流 D.人文主義受到沉重打擊 解析:選B 通過常識可知子女和父母之間不是對立的階級關系,故A項錯誤;通過“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革時期,家長的權威得到了尊重,故B項正確;題干沒有論及宗教改革之前,歐洲社會對于子女婚姻的規(guī)定,故C項錯誤;題干沒有提及人文主義問題,故D項錯誤。 6.16世紀的英國,天主教會及其信條遭到變革,傳統(tǒng)宗教機構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續(xù)數(shù)個世紀之久的社會調節(jié)劑和潤滑劑幾近消逝,給城市的社會秩序帶來比較大的麻煩。這說明宗教改革( ) A.推動了社會秩序的重組 B.促進了行政機構的調整 C.摧毀了民眾的宗教信仰 D.阻礙了近代城市的轉型 解析:選A 由材料中的“給城市的社會秩序帶來比較大的麻煩”可知宗教改革會推動城市社會秩序的重建,故A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城市社會秩序而不是行政機構,故B項錯誤;宗教改革并沒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項錯誤;從題干看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會秩序重建的而不是阻礙,故D項錯誤。 7.(2019保定一模)16世紀歐洲產生了許多新教派,每個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經》原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為信仰的最高權威,并用民族語言翻譯《圣經》,而且堅決脫離腐敗的羅馬教會。該歷史現(xiàn)象( ) A.表明羅馬教會進行了順應時代的改革 B.受到文藝復興運動直接推動而出現(xiàn) C.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障礙 D.順應了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時代潮流 解析:選D 材料“用民族語言翻譯《圣經》,而且堅決脫離腐敗的羅馬教會”有利于增強民族意識,促進民族國家的人民思想解放,表明該歷史現(xiàn)象順應了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時代潮流,故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圣經》被多種語言翻譯,是對羅馬教會權威的反對,故A項錯誤;B項“直接”表述錯誤,排除;材料未涉及經濟的發(fā)展,故C項錯誤。 8.伏爾泰認為:“在這個社會里,既無土地又無房屋的人難道也應該有選舉權嗎?……當黎民被容許議論(國事)的時候,一切都將毀滅?!边@表明伏爾泰( ) A.強調“天賦人權” B.保留社會等級 C.主張精英政治 D.維護私有制 解析:選C 伏爾泰明確反對將參政權授予一般平民,這明顯是與“天賦人權”思想相違背的,故A項錯誤;作為資產階級的啟蒙者,伏爾泰是明確反對等級秩序的,故B項錯誤;伏爾泰認為普通民眾不符合參政條件,故C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對私有制的相關提及,故D項錯誤。 9.軍官說:不許爭辯,只許操練。稅吏說:不許爭辯,只許納稅。神甫說:不許爭辯,只許信仰。到處都有對自由的限制,必須永遠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帶來人類的啟蒙,做出這一論斷的思想家是( ) A.伏爾泰 B.洛克 C.康德 D.盧梭 解析:選C 伏爾泰主張君主立憲、“天賦人權”,故A項錯誤;洛克主張社會契約、君主立憲等,故B項錯誤;康德主張人應該有理性思考的自由,故C項正確;盧梭主張社會契約等,故D項錯誤。 10.(2019永州一模)18世紀的歐洲堪稱法國之歐洲。當時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語熱”風靡除了英國之外的幾乎整個歐洲。就連一些并無特長的法國人,僅僅因為會說法語,亦紛紛被各國的富商巨賈請入家中擔任家庭教師。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A.法國啟蒙運動的成就顯著并順應了時代潮流 B.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水平高居歐洲首位 C.歐洲各國對法國大革命成功實踐的普遍推崇 D.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歐洲各國民眾的一致認同 解析:選A 18世紀的法國對世界的貢獻主要就是啟蒙運動,故A項正確;這時候的法國還是封建國家,故B項錯誤;法國大革命18世紀末期才開始,故C項錯誤;歐洲大陸整體上還是封建君主專制國家較多,故D項錯誤。 11.如果說文藝復興為人文主義者們“清理了場地”,啟蒙運動則是“大興土木”。18世紀的法國,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盲從統(tǒng)治者的說教,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這段論述中“大興土木”的表現(xiàn)是( ) A.創(chuàng)立民主法治社會 B.批判神權統(tǒng)治 C.建設工業(yè)文明國家 D.宣揚人性解放 解析:選A 題干中啟蒙運動“大興土木”,指建立新的社會構想——理性王國,故A項正確;批判神權統(tǒng)治仍然屬于“清理了場地”,故B項錯誤;建設工業(yè)文明國家是工業(yè)革命的要求,在啟蒙運動之后,故C項錯誤;宣揚人性解放是文藝復興的表現(xiàn),啟蒙運動不滿足對人性的尊重,要求獲得人本身的解放,故D項錯誤。 12.文藝復興時期,馬洛筆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導下,享受了24年縱情聲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靈魂交給了魔鬼。啟蒙運動時期,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把靈魂抵押給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體驗人生的歡樂與悲傷,被上帝拯救,靈魂歸于上帝??梢? ) A.啟蒙運動更強調個人力量 B.啟蒙運動徹底改變了人文主義精神 C.啟蒙運動時期宗教性更強 D.兩個浮士德都處于中世紀蒙昧中 解析:選A 馬洛強調的是“魔鬼”,意指文藝復興借助宗教的外衣宣傳人文主義,沒有完全脫離宗教;而歌德強調的是個人的力量,故A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國家形式是古希臘各城邦,國家觀念也隨之出現(xiàn)。隨著基督教的出現(xiàn),神學國家觀逐漸形成,教會提出國家存在是因為人有原罪,國家是減輕原罪所必須的安排,國家是上帝的產物。啟蒙運動時期的霍布斯、洛克、盧梭等人都用社會契約論來闡釋自己的國家觀念?;舨妓拐J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滿惡意的,理性為人們提出一些簡單可行的和平契約,每個人都同意把權力和力量轉讓給主權者,從而形成國家。洛克強調人的自然權利不可讓渡、不可剝奪,否則人民將有權革命,強調政府必須實行法治和分權。 ——摘編自《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中國傳統(tǒng)的君主統(tǒng)治形式實質是“家天下”,它將家和國聯(lián)結成一個“共同體”,“家長”是獨一無二的權威主體。維新時期,梁啟超批判舊的國家觀念,介紹西方新觀念。他認為當務之急是速養(yǎng)成自己的國家觀念以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他強調只有興民權才能強國家,人人有自由之權,國事決于公論。他更明確了君、臣、民三者的關系,君和臣都是為民辦事者。 ——摘編自《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歐洲啟蒙思想家對近代國家觀念形成的促進作用。(10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維新時期的國家觀念與近代歐洲國家觀念內涵的相同之處,并說明不同之處及其產生的原因。(15分) 解析:第(1)問,根據(jù)材料一“每個人都同意把權力和力量轉讓給主權者,從而形成國家”“都用社會契約論來闡釋自己的國家觀念”“強調政府必須實行法治和分權”等信息并根據(jù)所學歸納總結。第(2)問第一小問,從啟蒙運動思想家和維新運動思想家在國家體制上的思想主張上分析;第二小問,不同之處和原因要從各自國家所面臨的國內問題和國際環(huán)境去分析。 答案:(1)作用:否定了神學國家觀念;闡釋了新的國家觀念,如國家來源;社會契約,國家歸屬;人民主權,國家運行機制;三權分立,國家職能;保護人權;構建了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的兩類國家政體。 (2)相同之處:反對專制;主張實行代議制民主。 不同之處:歐洲的國家觀念基于反對天主教會和宗教神學。而中國維新時期的國家觀念基于反對君主專制和帝國主義侵略。 原因:中世紀歐洲宗教神學阻礙資本主義發(fā)展;近代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高,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甲午戰(zhàn)后,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6世紀是一個公認的歷史分水嶺,它標志著中世紀與現(xiàn)代之間的分界。但有學者卻認為這一時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壓抑,西歐人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西歐社會真正的變化是從17世紀才開始的,到了18世紀中葉以后,一個全新意義上的現(xiàn)代西方社會才真正產生。因此,西方中世紀和現(xiàn)代的真正分水嶺,嚴格來說不應該放在15~16世紀,而應該放在17~18世紀。 ——摘編自趙林《趙林談文明沖突與文化演進》 從材料中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你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2分) 解析:本題為開放型的論述題。論題可選取15~16世紀或17~18世紀作為中世紀與現(xiàn)代的分水嶺等觀點,論述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等多個角度進行切入即可。 答案:示例一 觀點:15~16世紀是中世紀與現(xiàn)代之間的分界線。 論述:在15~16世紀以前,西歐經歷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紀;到了15~16世紀,西歐在思想文化領域發(fā)生了兩場重要的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化興起,宗教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在宗教領域中的反封建斗爭,它們弘揚了人文主義。在經濟領域,15世紀前后發(fā)生了新航路開辟,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出現(xiàn)。在政治領域,王權正在加強,民族國家正在形成??傊?,15~16世紀西歐社會發(fā)生轉型,一個嶄新的社會形態(tài)已經出現(xiàn)。 示例二 觀點:17~18世紀才是中世紀和現(xiàn)代的真正分水嶺。 論述:社會的轉型并非通過一、兩場運動就可以實現(xiàn)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雖然弘揚了人文主義,但理性精神卻仍然受到壓抑,只有在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中,啟蒙思想家們猛烈批判封建等級和宗教神權思想,構想了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西歐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才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新航路開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場的雛形,只有到17世紀,隨著殖民擴張加劇,世界市場才得以拓展。緊接著英國開展工業(yè)革命,展示了新型生產力的巨大能量??傊?7~18世紀西歐社會發(fā)生劇變,工業(yè)文明到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時檢測三十從文藝復興到科學理性時代含解析 通史 2020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課時 檢測 三十 文藝復興 科學 理性 時代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12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