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熱點題型 專題1.7 平行板電容器的動態(tài)分析學案.doc
《2019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熱點題型 專題1.7 平行板電容器的動態(tài)分析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熱點題型 專題1.7 平行板電容器的動態(tài)分析學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1.7 平行板電容器的動態(tài)分析 1. 2.分析思路 3. 解決電容器問題的兩個常用技巧 (1) 電荷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E===知,電場強度與板間距離無關。 (2) 對兩極板帶電荷量保持不變的情況,還可以認為一定量的電荷對應著一定數(shù)目的電場線,如圖甲所示;當兩極板間距離變化時,如圖乙中電場線疏密不變,場強不變;當兩極板正對面積變化時,如圖丙中電場線變密,場強增大。 【典例1】電源、開關、平行板電容器連成如所示電路.閉合開關S,電源對電容器充電后,電容器帶電量為Q,板間電壓為U,板間電場強度大小為E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將A板下移少許,Q增大;U減小;E0不變 B.若將A板下移少許,Q不變;U減??;E0減小 C.若斷開開關,將A板下移少許,Q增大;U不變;E0增大 D.若斷開開關,將A板下移少許,Q不變;U減?。籈0不變 【答案】D 【典例2】傳感器是一種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圖是一種測定壓力的電容式傳感器,當待測壓力F作用于可動膜片電極上時,可使膜片產生形變,引起電容的變化,將電容器、靈敏電流計和電源串聯(lián)接成閉合電路,那么( ) A.當F向上壓膜片電極時,電容將減小 B.當F向上壓膜片電極時,電容將增大 C.若電流計有示數(shù),則壓力F發(fā)生變化 D.若電流計有示數(shù),則壓力F不發(fā)生變化 【答案】BC 【解析】當壓力向上時,膜片電極將向上彎曲,使電容器兩個極之間距離減小,電容增大,故A錯誤,B正確.當壓力F發(fā)生變化時,電容器的電容發(fā)生變化,電容器會不斷的充放電,所以電流計有示數(shù),當壓力不變時,因為電壓恒定,電容器帶電量不會發(fā)生變化,電流計無示數(shù),故C正確,D錯誤. 【典例3】如下圖所示,電路中A、B為兩塊豎直放置的金屬板,C是一只靜電計,開關S合上后,靜電計指針張開一個角度,下述做法可使靜電計指針張角增大的是( ) A. 斷開S后,使B板向右平移一些 B. 斷開S后,使A、B兩板錯開一些 C. 保持S閉合,使A、B兩板靠近一些 D. 保持S閉合,使A、B兩板正對面積減小一些 【答案】AB 【跟蹤訓練】 1. 如下圖是一個由電池、電阻R與平行板電容器組成的串聯(lián)電路,在增大電容器兩極板間距離的過程中( ) A.電阻R中沒有電流 B.電容器的電容變小 C.電阻R中有從a流向b的電流 D.電阻R中有從b流向a的電流 【答案】BC 【解析】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和帶電荷量分別為C=,Q=CU.當兩板間距離d增大時,電容C減小,極板的帶電荷量Q也減小,由于原來電容器的上板A帶正電,下板B帶負電,帶電荷量減小,B板的電子在電源的作用下將輸送到A板中和部分正電荷,所以電阻R中會有從a流向b的電流. 2.如圖所示,平行板電容器與電源相接,充電后切斷電源,然后將電介質插入電容器極板間,則兩板間的電勢差U及板間場強E的變化情況為( ) A.U變大,E變大 B.U變小,E變小 C.U不變,E不變 D.U變小,E不變 【答案】B 【解析】當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切斷電源,極板所帶電荷量Q保持不變,插入電介質后,電容器的電容C變大,則U=將變小,而由E=可知,板間場強E也將變小。選項B正確。 3.如圖所示為“研究影響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的因素”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板與靜電計的指針帶的是異種電荷 B.甲圖中將B板上移,靜電計的指針偏角增大 C.乙圖中將B板左移,靜電計的指針偏角不變 D.丙圖中將電介質插入兩板之間,靜電計的指針偏角減小 【答案】BD 4. 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負極板接地。兩板間有一個正檢驗電荷固定在P點,如圖所示,以C表示電容器的電容、E表示兩板間的場強、φ表示P點的電勢,W表示正電荷在P點的電勢能,若正極板保持不動,將負極板緩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離l0的過程中,下列關于各物理量與負極板移動距離x的關系圖像中正確的是 ( ) 【答案】C 高考+模擬綜合提升訓練 1. (2016天津高考)如圖所示,平行板電容器帶有等量異種電荷,與靜電計相連,靜電計金屬外殼和電容器下極板都接地。在兩極板間有一固定在P點的點電荷,以E表示兩板間的電場強度,Ep表示點電荷在P點的電勢能,θ表示靜電計指針的偏角。若保持下極板不動,將上極板向下移動一小段距離至圖中虛線位置,則 ( ) A.θ增大,E增大 B.θ增大,Ep不變 C.θ減小,Ep增大 D.θ減小,E不變 【答案】D 【解析】由題意可知平行板電容器的帶電荷量Q不變,當下極板不動,上極板向下移動一小段距離時,兩極板間距d減小,則電容C變大,由U=可知U變小,則靜電計指針的偏角θ減小。又因為兩板間電場強度E===,Q、S不變,則E不變。因為E不變,則點電荷從P點移動到下極板(電勢為零)電場力做功不變,電勢能的變化相同,則點電荷在P點的電勢能Ep不變,故只有選項D正確。 2.(2019屆山西省部分學校高三8月摸底調研) 一平行板電容器接在恒壓直流電源上,若將兩極板間距離增大,則電容器 A. 電荷量變大,極板間的電場強度變大 B. 電荷量變大,極板間的電場強度變小 C. 電荷量變小,極板間的電場強度變小 D. 電荷量變小,極板間的電場強度變大 【答案】C 3.(2018—2019焦作市沁陽一中高二上月考試題) 如圖所示是測定液面高度的電容式傳感器示意圖, 為電源, 為靈敏電流計, 為固定的導體芯, 為導體芯外面的一層絕緣物質, 為導電液體。已知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為:電流從左邊接線柱流進電流計,指針向左偏。如果在導電液體的深度發(fā)生變化時觀察到指針正向左偏轉,則( ) A. 導體芯所帶電荷量在增加,液體的深度在增大 B. 導體芯所帶電荷量在減小,液體的深度在增大 C. 導體芯所帶電荷量在增加,液體的深度在減小 D. 導體芯所帶電荷量在減小,液體的深度在減小 【答案】D 【解析】電流計指針向左偏轉,說明流過電流計G的電流由左→右,則導體芯A所帶電量在減小,電容兩端間的電勢差不變,由Q=CU可知,芯A與液體形成的電容器的電容減小,根據(jù)C=,知正對面積減小,則液體的深度h在減小,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4.(2017-2018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三中高二上12月月考)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A、B是兩塊平行金屬板,P是金屬板間的一個點.先將開關S閉合給兩金屬板充電,然后再將開關斷開.保持開關斷開,B板不動,將A板移動到圖中虛線所示的位置.用U1表示兩金屬板間的電勢差,用U2表示P點與B板間的電勢差.則( ) A. U1減小,U2減小 B. U1減小,U2不變 C. U1減小,U2增大 D. U1不變,U2不變 【答案】B 5(2018廣州市嶺南中學高三下期中考試試題) 如圖所示電路中,A、B是構成平行板電容器的兩金屬極板,P為其中的一個定點。將開關S閉合,電路穩(wěn)定后將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容器的電容增加 B. 在A板上移過程中,電阻R中有向上的電流 C. A、B兩板間的電場強度增大 D. P點電勢降低 【答案】BD 【解析】根據(jù)C=,當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間距d增大,其它條件不變,則導致電容變小,故A錯誤;在A板上移過程中,導致電容減小,由于極板電壓不變,那么電量減小,因此電容器處于放電狀態(tài),電阻R中有向上的電流,故B正確;根據(jù)E=U/d可知間距d增大,E減小,選項C錯誤; 因場強變小,導致P點與B板的電勢差減小,因B板接地,電勢為零,即P點電勢降低,故D正確;故選BD。 6(2018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博羅中學電場單元檢測) 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負極板接地,在兩板間有一正電荷(電荷量很小)固定在P點,如圖,以Q表示電容器極板電荷量,以U表示電容器極板間的電壓,E表示兩極板間的場強,Ep表示正電荷在P點的電勢能,若保持負極板不動,而將正極板移至圖中虛線所示的位置,則( ) A. Q不變 B. E變大 C. U變小 D. Ep不變 【答案】ACD 7(2018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聯(lián)考高一下期末考試) 如圖所示,由兩塊相互靠近的平行金屬板組成的平行板電容器的極板N與靜電計相接,極板M接地.用靜電計測量平行板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勢差U,給電容器充電,靜電計指針張開一定角度,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電容器所帶電量Q不變,下面操作將使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大的是 A. 將M板向下平移 B. 將M板水平向左平移 C. 在MN之間插入云母板 D. 在MN之間插入金屬板,且不和M、N接觸 【答案】AB-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熱點題型 專題1.7 平行板電容器的動態(tài)分析學案 2019 高考 物理 一輪 復習 熱點 題型 專題 1.7 平行 電容器 動態(tài) 分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12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