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語文 專題2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求學之道 師說課時作業(yè) 蘇教版必修1.doc
《2018版高中語文 專題2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求學之道 師說課時作業(yè) 蘇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版高中語文 專題2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求學之道 師說課時作業(yè) 蘇教版必修1.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師 說 一、基礎夯實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或師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異也 D.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解析:D A項,“受”同“授”;B項,“不”同“否”;C項,“生”同“性”。 2.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解析:C 習,學習,動詞。A項,老師/學習,動詞;B項,疑惑/糊涂;D項,儒家之道/正確的方法。 3.對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師 其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D?、僖鈩佑梅?以……為師。②動詞,學習。③副詞,表推測,或許,大概,恐怕。④代詞,他(君子)們(的)。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的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趲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劢裰娙?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苄W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菽晔?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⑤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 解析:A “學者”古義為“求學的人”,今義為“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傳道”古義為“傳授道理”,今義為“布道”;“眾人”古義為“一般人”,今義為“大家,許多人”;“小學”古義為“小的方面學習”,今義為“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古文”古義為“兩漢及其以前的散文”,今義為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tǒng)稱(一般不包括“駢文”)。 5.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何陋之有 A.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學于余 解析:B B項和例句都是賓語前置句。A、D兩項是介賓短語后置句,C項為定語后置句。 6.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文章一開始,作者就強調(diào)了從師的重要性,論述了為什么要從師和從什么人為師的道理。 B.第2段作者先以感嘆語氣,惋惜古人優(yōu)良的從師風氣沒有能夠流傳下來,接著就用三組比喻來論證。 C.作者在第3段中拿孔子的言行作為例子,主要在于說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別人才向別人學習,鼓勵人們應該虛心好學。 D.總起來看,《師說》著重論述師道的重要性,嚴正地駁斥士大夫們的惡意誹謗,抨擊時俗輕視師道的不良風尚,為開展古文運動掃除思想障礙。 解析:B “三組比喻”應為“三組對比”。 7.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尋登進士第”中“第”指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者,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調(diào)任官職的詞語很多,“拜中書舍人”指“授予中書舍人一職”,“徙明、亳、滄三州”指“調(diào)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 C.師襄:先秦古書中往往把職放在人名前,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身份。師襄,“師”為樂師,“襄”為名。 D.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是指“六經(jīng)”,是六部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指經(jīng)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論語》《詩經(jīng)》《尚書》《禮經(jīng)》《樂經(jīng)》《周易》。 解析:D 《論語》不是“六經(jīng)”應為《春秋》。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譯文: (2)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譯文: 答案:(1)我(向他)學習的是道理啊,哪里用得著知道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關鍵詞:“師道”“庸”“年”) (2)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關鍵詞:“所以”“其”“此”) 9.補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韓愈在《師說》中闡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原因的兩句話是“ , ?!? (2)韓愈在《師說》中以為子擇師和自己卻恥于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tài)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 , ?!? (3)韓愈《師說》中的“師”有其獨特含義,他認為“ , ”這樣的啟蒙教師不是自己所說的“師”。 (4)韓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師說》中表達了從師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擇師的標準,其中明確擇師標準的兩句話是“ , ”。 答案:(1)聞道有先后 術業(yè)有專攻 (2)小學而大遺 吾未見其明也 (3)彼童子之師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4)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二、閱讀鑒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劉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蕩,不自業(yè),為縣捕盜,犯法,吏笞辱幾死,乃亡命從永平軍,稍為牙將。大歷中,李靈耀據(jù)汴州反,玄佐乘其無備,襲取宋州,有詔以州遂隸其軍,節(jié)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進兼御史中丞,充宋、亳、潁節(jié)度使。時李納叛李洧以徐州歸納急攻之詔玄佐援洧大破納兵斬首萬馀級東南餉漕乃通進圍濮州徇濮陽皆下再降其守將遂通濮陽津遷檢校兵部尚書、兼曹濮觀察、汴滑都統(tǒng)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與李勉、陳少游、哥舒曜聯(lián)兵屯淮、汝,數(shù)困賊。帝在奉天,垂意關東,乃詔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希烈攻陳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進取汴州。詔加汴宋節(jié)度使、陳州諸軍行營都統(tǒng)。玄佐本名洽,至是賜名以尊寵之。入朝,復兼北庭兵馬副元帥、檢校司徒。 性豪縱,輕財好厚賞,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來,士卒驕,不能自還,至玄佐彌甚。其后殺帥長,大鈔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貴,母尚在,賢婦人也。常月織一端,示不忘本。數(shù)教敕玄佐盡臣節(jié)。見縣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長吏恐懼卑甚,吾思而父吏于縣,亦當爾。而居高當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禮。 汴有相國寺,或傳佛軀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將吏、商賈奔走輸金錢,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萬,因以贍軍,其權譎類若此。初,李納遣使至汴,玄佐盛飾女子進之,厚饋遺,皆得其陰謀,故納最憚之。所寵吏張士南及假子樂士朝貲皆鉅萬;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懼事覺,酖玄佐,死,年五十八,贈太傅,謚曰壯武。 始,玄佐養(yǎng)子士干與士朝皆來京師,士干知玄佐死無狀,遣奴持刀紿為吊,入殺士朝于次。帝惡其專,亦賜士干死。 (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九》,有刪改) 10.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時李納叛李洧/以徐州歸/納急攻之/詔玄佐援/洧大破納兵/斬首萬馀級/東南餉漕乃通/進圍濮州/徇濮陽/皆下/再降其守將/遂通濮 陽津/ B.時李納叛/李洧以徐州歸納/急攻之/詔玄佐援洧/大破納兵/斬首萬馀級/東南餉漕乃通/進圍濮州/徇濮陽/皆下/再降/其守將遂通濮 陽津/ C.時李納叛/李洧以徐州歸/納急攻之/詔玄佐援洧/大破納兵/斬首萬馀級/東南餉漕乃通/進圍濮州/徇濮陽/皆下/再降其守將/遂通濮 陽津/ D.時李納叛李洧/以徐州歸納/急攻之/詔玄佐援/洧大破納兵/斬首萬馀級/東南餉漕乃通/進圍濮州/徇濮陽/皆下/再降其守將/遂通濮 陽津/ 解析:C 解答此題首先要通讀語段,把握大意,并注意人名、地名、官職名,根據(jù)主語及謂語動詞、句式相似、語氣詞等加以判斷并結合排除法,可得出正確答案。這句的意思是:“這時李納反叛,李洧在徐州歸順朝廷,李納加緊攻打李洧,皇上詔令劉玄佐援助李洧,大破李納軍,斬殺一萬余人,東南部的水陸糧道才打通。進而圍濮州,攻濮陽,都打下來了,兩次都迫使守將投降,從而打通了濮陽渡口?!崩钿⒎堑弁?所以李納無背叛李洧的說法,排除A和D。第二個“納”作主語時才和后文的“援洧”“大破納兵”不矛盾。排除B。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指臣子寫給皇帝的書信或奏章;作為公文,它只能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能用來抒發(fā)個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稱梁、汴,又稱汴梁,簡稱汴,中國七大古都之一,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種長度單位,二丈或六丈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種禮服,“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禮服。 D.“商賈”是商人的統(tǒng)稱。古代有“行商坐賈”的說法,商是流動著販賣商品的人,賈是開店鋪賣東西的人,二字連用,泛指做買賣的人。 解析:A “不能用來抒發(fā)個人情感”錯,《陳情表》《出師表》都有情感的流露。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玄佐倜儻不羈,性情豪縱。他少年時期行為放蕩,不事產(chǎn)業(yè);發(fā)達以后,輕財好賞,因此汴州士兵變得貪財而又驕橫。 B.劉玄佐平叛立功,獲得尊寵。他平定李納有功,晉升檢校兵部尚書等職;打敗李希烈,加官汴宋節(jié)度使等職,并被皇帝賜名。 C.劉玄佐孝敬母親,聽從教誨。他母親多次告誡他要恪守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親勸告他禮待屬下官員,他奉行唯謹。 D.劉玄佐馭下不嚴,結局可悲。他不嚴格管理軍隊,結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亂紀;他對干兒子過分寵信,結果被其用毒酒害死。 解析:A 因果不當?!耙虼算曛菔勘兊秘澵敹烛湙M”錯,汴州士兵驕橫,從李忠臣時期就開始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長吏恐懼卑甚,吾思而父吏于縣,亦當爾。而居高當之,可安乎? 譯文: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萬,因以贍軍,其權譎類若此。 譯文: 答案:(1)長吏恐懼而十分謙卑,我想到你父親在縣里做官,也應當是這個樣子。你高高在上地面對下屬,心里能夠安寧嗎?(關鍵點:“而”“吏”“爾”“當之”。) (2)十天以后,玄佐下令停止,統(tǒng)計所得收入數(shù)萬金之多,利用這些來充當軍費(贍養(yǎng)軍隊),善用權術計謀大都像這樣。(關鍵點:“敕”“籍”“贍”“譎”。) 參考譯文:劉玄佐,滑州匡城人。少時放蕩不羈,不自立業(yè),替縣里捕捉盜賊,犯了法,吏人鞭打凌辱他,幾乎喪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軍,逐漸升為牙將。大歷年中,李靈耀占據(jù)汴州叛變,劉玄佐乘其不備,偷襲占領了宋州,于是朝廷下詔把宋州隸屬(在)劉玄佐的軍隊下,節(jié)度使李勉上表奏請讓劉玄佐代理宋州刺史。 德宗建中初年,升職而兼任御史中丞,任宋、亳、潁節(jié)度使。這時李納反叛,李洧在徐州歸順朝廷,李納加緊攻打李洧,皇上詔令劉玄佐援助李洧,大破李納軍,斬殺一萬余人,東南部的水陸糧道才打通。進而圍濮州,攻濮陽,都打下來了,兩次都迫使守將投降,從而打通了濮陽渡口。朝廷提升劉玄佐為檢校兵部尚書、兼曹濮觀察、汴滑都統(tǒng) 副使。 李希烈反叛時,劉玄佐與李勉、陳少游、哥舒曜聯(lián)兵駐于淮汝,多次困擾賊兵?;实墼诜钐?關注關東局勢,于是下詔任命劉玄佐為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希烈攻打陳州,劉玄佐去救援,李希烈敗走,因而攻取了汴州。皇帝又下詔給劉玄佐加官任汴宋節(jié)度使、陳州諸軍行營都統(tǒng)。劉玄佐本名劉洽,至此,皇帝賜他名玄佐以表示恩寵。還朝后,劉玄佐又兼任北庭兵馬副元帥、檢校司徒。 劉玄佐性情豪放不羈,輕視錢財而喜歡重賞部下,所以部屬日益難于約束。汴州自李忠臣以來,士卒驕橫,不能自拔,到劉玄佐時更加厲害。以后殺將帥上司,大肆掠奪搶劫,都是貪財而造成的。劉玄佐發(fā)跡后,其母還健在,是一個賢惠的婦人。常常每月織粗綢一匹,以示不忘貧時勞動本色,多次教育告誡劉玄佐要恪守為臣之道。母見縣令來廳前稟告政事,縣令走后,她告誡玄佐說:“長吏恐懼而十分謙卑,我想到你父親在縣里做官,也應當是這個樣子。你高高在上地面對下屬,心里能夠安寧嗎?”劉玄佐受感動醒悟了,所以對待下屬更加寬和以禮相待。 汴州有個相國寺,有人傳說佛體流汗,劉玄佐親自去大量施舍金銀布帛,于是文武官員、商民紛紛向相國寺捐贈金錢,惟恐落后。十天以后,玄佐下令停止,統(tǒng)計所得收入數(shù)萬金之多,利用這些來充當軍費(贍養(yǎng)軍隊),善用權術計謀大都像這樣。當初,李納派遣使者到汴州,劉玄佐以盛妝美女進奉,并贈送豐厚禮品,因此全部獲悉了李納的陰謀,所以李納最怕玄佐。劉玄佐寵信的官員張士南及義子樂士朝都是巨富;而樂士朝與玄佐寵妾私通,害怕丑事敗露,用毒酒害死了劉玄佐。劉玄佐終年五十八歲?;实圩焚浰麨樘?定謚號為壯武。 當初,劉玄佐義子士干與樂士朝都來到京城,士干知道玄佐死得蹊蹺,派遣奴仆持刀假稱吊唁,進去殺死士朝于靈旁。皇帝討厭士干的專擅,也賜令士干自盡。 三、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泥 溪 [宋]洪咨夔 沙路緣江曲,斜陽塞轎明。 晚花酣暈淺,平水笑窩輕。 喜蔭時休駕,疑昏屢問程。 誰家剛齊①餅,味過八珍烹。 【注】①齊:(j),通“劑”,調(diào)也。調(diào)和味道謂之劑。 14.下列對這首詩歌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恰當?shù)膬身検? ) A.詩歌首聯(lián)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用一“塞”字,把斜陽的光芒寫得具體可感,溫暖明亮,用字新警峭拔。 B.詩歌頷聯(lián)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傍晚的花朵喝酒而泛上紅暈;平靜的水面綻放笑容,生動形象展示了景色的優(yōu)美。 C.頸聯(lián)通過敘事、議論來抒發(fā)感情。因“喜蔭”而“休駕”,因“疑昏”而“問程”,詩人表情神態(tài)也盡在其中。 D.尾聯(lián)“味過八珍”看似無理,實則巧妙。因為它真切地揭示了饑腸轆轆的旅人在天色將晚時的獨特心理,讓詩歌富有生活氣息。 E.詩歌題材平凡,遠近結合,先寫遠望之景,再寫眼前之景,布局精妙自然,給人以豐富的空間層次感。 解析:BC B項,擬人的修辭手法錯誤,“那夕陽映照下的野花顏色不正像姑娘酒后臉上淡淡的紅暈嗎?而那水面上的一輪漣漪又多么像姑娘臉上的笑窩!”以美人臉色喻花色,以美人笑靨喻水波。應是比喻;C項,議論的表達方式錯誤。 15.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回答。 解析:分析詩人的心情,應注意抓住詩歌中表達感情的字詞,并結合人物活動、景物特點加以分析。本詩是一首山水田園詩,通過詩中的“明”“笑”“喜”等字詞可以看出作者對自然、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第三聯(lián)描述詩人既擔心時間已晚急于趕路,又留戀樹蔭不愿離去的矛盾心理;尾聯(lián)寫日暮時分,飄來炊餅的香味,詩人感嘆,這種味道勝過于玉盤珍饈,表達了對歸家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①熱愛自然,輕松愉悅的心情。前兩聯(lián)通過蜿蜒的沙路、明亮的斜陽、柔美的晚花和淺淺的漣漪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的喜愛之情。②留戀景色又急于趕路的矛盾心情。第三聯(lián)描述詩人既擔心時間已晚急于趕路,又留戀樹蔭不愿離去的矛盾心理。③對歸家生活的向往之情。日暮時分,飄來炊餅的香味,詩人感嘆,這種味道勝過于玉盤珍饈。④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版高中語文 專題2 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求學之道 師說課時作業(yè) 蘇教版必修1 2018 高中語文 專題 獲得 教養(yǎng) 途徑 求學 課時 作業(yè)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237314.html